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指出了PM2.5(又称细颗粒物)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介绍了PM2.5的来源、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以及治理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湖北省咸宁市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特征及来源情况,于2022年选取咸宁市内2个环境受体点位作为采样点,对不同季节的PM2.5进行采集,对细颗粒物PM2.5的组成成分及来源进行统计分析:基于采样情况构建本地PM2.5的特征源谱,利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对PM2.5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咸宁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季节浓度均值呈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变化趋势,PM2.5的主要组成包括水溶性无机盐与含碳组分,一次来源解析结果显示PM2.5的主要贡献源是二次气溶胶,贡献率在47.15%;二次来源解析结果显示贡献最大的是工业源和机动车,贡献率分别为34.86%和28.9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咸宁市在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治理方面,应采用综合治理措施,要关注对工业、机动车排放的控制,以及对能源结构的调整,以获取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园林绿地能有效消减城市空气中的PM2.5浓度,缓解大气污染状况。文中结合现有研究,综合阐述园林绿地消减PM2.5浓度的作用机理,探讨园林绿地消减PM2.5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分析园林绿地中植物种类、绿地结构、绿地面积和宽度对大气PM2.5浓度的消减作用,总结温度、相对湿度、风速、车流量等环境因子以及不同污染条件对PM2.5浓度分布和扩散的影响,提出了园林绿地消减PM2.5浓度的研究趋势,指出应进一步探讨PM2.5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消减PM2.5浓度的尺度效应、城市绿色空间滞尘功能评估以及PM2.5的消减量与健康效益的关联性等。 相似文献
4.
以郑州市数码公园为例,研究不同植物群落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影响。2020年4月—2021年3月,监测郑州市数码公园内不同植物群落结构(乔灌草、乔草、乔灌、灌草、草坪)在春夏秋冬四季的PM2.5和PM10浓度以及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分析不同植物群落PM2.5、PM10浓度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内PM2.5和PM10浓度日变化基本一致,呈早高晚低趋势。不同样地内PM2.5和PM10浓度均表现为秋冬季高,春夏季低;PM2.5和PM10浓度高低依次为草坪和广场样地>灌草和乔草结构样地>乔灌草和乔灌结构样地;复合群落结构绿地对颗粒物滞尘能力大于单一群落结构。乔灌草、乔灌结构样地对PM2.5和PM10的阻滞率较高。PM2.5和PM10浓度... 相似文献
5.
由于苏州市细颗粒物PM2.5污染时有发生,尤其是在秋冬季。对苏州市秋冬季典型PM2.5污染过程开展了研究,探索了城市尺度的内源污染成因分析方法,为今后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精准地开展内源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分析发现,2020年11月1~4日,苏州市区典型PM2.5污染过程中,铵盐、硝酸盐与PM2.5浓度变化的一致性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中有大量二次无机颗粒物生成;硫酸盐和硝酸盐比值、颗粒物中元素锌和PM2.5浓度的高相关,指示交通源是此次污染过程中PM2.5浓度升高的主要来源;单颗粒质谱结果显示,机动车尾气源为整个污染过程的首要污染源,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7.
湘潭锰矿业废弃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植物吸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湘潭锰矿业废弃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自然定居的草本植物对重金属吸收与转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其中Zn、Cd、Pb的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3级标准,是一类被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土壤,自然定居的草本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表现为富集型植物(如商陆Phytolacca acinosa)、根部囤积型植物(如野茼蒿Crassocephalumcrepidioides)、规避型植物(如灯心草Medulla Junci)等3种类型.研究结果为寻找和发现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与土壤条件的重金属耐性植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2013年11月,在室内对空气正、负离子浓度、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细颗粒物)等进行测量,将测量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与PM2.5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PM10浓度也呈显著的负相关;(2)自然条件下的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幅度规律为:PM10>PM2.5>空气负离子;燃烧香烟后的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幅度规律为:空气负离子>PM2.5>PM10。 相似文献
9.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随机性高、扑救极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在森林燃烧过程中可释放出高浓度PM2.5颗粒物。PM2.5是除直接烧伤和窒息外,对森林火灾扑救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的重要污染物之一,也会给林区居民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文中结合国内外以森林火灾、计划烧除、室内模拟燃烧等为实验手段的森林燃烧研究,总结森林燃烧释放PM2.5的采样方法、成分分析、扩散研究、控制方法等研究进展,分析影响森林燃烧释放PM2.5的气象因素、可燃物特征、林火行为等因素,以期为提高森林火灾扑救效率、降低火灾扑救过程中的伤亡事故以及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大气颗粒物被植物表面滞留以及被雨水冲刷的过程,是植物表面将悬浮大气颗粒物转移至地面变为稳定状态的主要过程。探讨植物表面对大气颗粒物削减过程及影响机制,有利于科学评估和筛选空气净化型园林植物,提升绿地生态服务功能。文中综合现有研究,阐述植物表面滞留大气颗粒物和被雨水冲刷过程的原理,讨论植物表面对大气颗粒物的削减能力特征,探讨植物形态结构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颗粒物削减过程和能力的影响机制,最后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展望,以期为空气净化型园林绿地营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使用2015~2017年我国29个城市的空气污染物PM2.5、PM10、O3浓度和气象要素(包括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日照时数)日数据,对每个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与气象要素的月平均值进行了线性相关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然后Meta分析合并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结果表明:PM2.5浓度与所有气象变量(除风速)呈相关、PM10浓度与所有气象变量呈相关,而O3也与所有气象变量(除相对湿度)呈相关,但O3与气象变量的相关方向和PM2.5、PM10相反。通过对污染物浓度和气象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21个城市的空气污染都得到较好程度的解释(R2>0.5)。同时,对影响PM2.5、PM10和O3的主要气象因素的效应进行了合并。 相似文献
14.
SO2和NO2为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污染物,城市森林对SO2和NO2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和吸收净化能力,利用城市森林对大气污染进行修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概述了我国SO2和NO2气体污染的状况,总结了污染物进入植物体的过程及其损伤机理,并从植物抗性和吸附净化能力两方面总结了城市景观树种与SO2和NO2气体污染的关系研究,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今后研究可能发展方向,如SO2、NO2与悬浮颗粒物等复合污染对城市树种生长的影响、树种抗性和吸附能力综合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城市道路不同植物配置模式对大气中PM2.5和PM10浓度的削减作用,以郑州市建设路为研究对象,选取4种乔-灌型植物配置,采用便携式颗粒物检测仪器(CW-HAT200S)及气象仪(Kestrel 5000)测定其PM2.5、PM10浓度和气象因子,分析乔-灌型植物群落对PM2.5和PM10浓度在垂直空间和水平空间的削减作用。结果表明,道路环境下PM2.5和PM10浓度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日动态变化规律表现较为一致,均呈“U”型,早晚高,中午低;颗粒物浓度与温度、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削减率与温度、风速和湿度的相关关系不明显。乔木枝下高较低、有多层高度的配置形式对颗粒物的削减更有效果,群落配置“美人梅+红叶石楠+黄杨”在垂直方向上削减效果最好,群落配置“悬铃木+海桐+构骨”在水平方向上削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利用河北省2017~2018年逐日PM2.5浓度地面观测数据和CUACE空气质量模式的PM2.5气象条件评估指数(EMI,evaluation on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index of PM2.5 pollution),定量评估了2018年相比2017年河北省冬季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的贡献,并分析了石家庄市气象条件和PM2.5浓度的同期月变化。结果表明:与2017年相比,2018年冬季河北省气象条件不利于PM2.5浓度的下降,其中,北部、西北部地区气象条件极为不利,使PM2.5浓度同比上升28%~45%,不同城市的气象条件变化存在显著差异;2018年石家庄市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12.7%,其中气象条件使PM2.5浓度同比下降3.1%,说明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减排措施对PM2.5浓度下降贡献显著。可见,EMI指数可定量诊断和评估污染期间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