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辉 《猪业科学》2019,36(10):18-21
为研究屠宰体重对猪肉品质、风味物质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选择120头175—185日龄杂交育肥猪为研究对象。最终根据屠宰体重将每组(n=36)杂交猪分为轻重(LW:100 kg)组、中重(MW:110 kg)组以及高重(HW:120 kg)组。杂交猪屠宰后采集背最长肌分析猪肉品质指标、风味物质指标以及感官指标。结果表明:HW组肌肉中脂肪含量和系水力显著高于LW和MW组(P 0.05);HW组肌肉多数不饱和脂肪酸以及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LW组(P 0.05);屠宰体重对肌肉中11种风味物质的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 0.05),且HW组中肌肉中脂肪酸氧化衍生物的风味物质(醛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屠宰体重的增加与更高的风味物质含量、多汁性以及可接受性感官评分显著相关(P 0.05)。综合上述结果,该研究建议在不影响猪肉品质的前提下将120 kg作为商品猪的适宜屠宰体重。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选择120头175~185日龄的三元杂交生猪,研究屠宰时的活重对猪肉品质、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和感官特性的影响。根据屠宰时的活重,将3个体重组(每组40头猪)分为轻体重组(100kg)、中体重组(110kg)和重体重组(120kg)。结果显示,120kg组较100和110kg组显著提高了肌肉脂肪含量和系水力(P 0.05)。120kg组肌肉大部分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显著高于100kg组(P 0.05)。屠宰重量对47种风味化合物中的11种含量有显著影响(P 0.05)。120kg组肌肉脂肪酸氧化衍生风味化合物(醛类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此外,屠宰体重与味觉、多汁性和可接受度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 :在不影响加工技术和食用品质的前提下,商品猪可以在120kg体重下屠宰。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屠宰体重对瘦肉型四元杂交(皮×杜×长×大)商品肥育猪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50头屠宰体重分别在110(n=10)、120(n=10)、130(n=10)、140(n=10)、150 kg(n=10)的肥育猪,屠宰后测定其胴体性状,并从背最长肌理化性状、肌纤维、脂肪酸组成及品尝评分等方面综合考察肉品质随屠宰体重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1)在110~150 kg屠宰体重范围内,屠宰体重与胴体重、屠宰率、平均背膘厚度、板油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体长、体高、胸围、腹围均和屠宰体重之间呈显著正向线性回归(P0.05),但眼肌面积在各屠宰体重间无显著差异(P0.05)。心脏重、肝脏重、脾脏重、肾脏重、胃重、大肠重、胃指数、小肠指数均随屠宰体重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2)肉色、pH、滴水损失、剪切力、大理石纹评分、肌内脂肪和水分含量等在各屠宰体重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在110~150 kg屠宰体重范围内,肌纤维直径随屠宰体重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肌纤维密度随屠宰体重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4)脂肪酸含量在140 kg屠宰体重时达到最高,含量较丰富的为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屠宰体重不影响肌肉中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 0.05)。5)肌肉多汁性在130 kg屠宰体重时达到最高,其他品尝评分如外形、气味、风味、异味、嫩度、肉汤清浊度、肉汤鲜味得分在各屠宰体重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胴体性状及肌肉品质,建议该四元杂交商品肥育猪的屠宰体重不要超过140 kg。  相似文献   

4.
为了比较三元杂交猪选育效率,试验采用B超活体测定4种三元猪80~115 kg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结果表明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1)背膘厚方面:杜洛克猪(新美系)×[长白猪(新美系)×大白猪(新美系)](XN)组、杜洛克猪(老美系)×[长白猪(新美系)×大白猪(新美系)](XO)组在90 kg前缓慢增加( P >0.05),90~110 kg显著增加( P <0.05),110 kg后趋于稳定( P >0.05);杜洛克猪(加系)×[长白猪(法系)×大白猪(法系)](GC)组在90~100 kg缓慢增加( P >0.05),其余体重阶段显著增加( P <0.05);PIC399猪×[长白猪(法系)×大白猪(法系)](GP)组在110 kg前缓慢增加( P >0.05),110 kg后显著增加( P <0.05)。(2)眼肌面积方面:XN组在各阶段显著增加( P <0.05);XO、GC、GP组在110 kg前显著增加( P <0.05),110 kg 后趋于稳定( P >0.05);GP组在各阶段均显著高于XN、XO、GC组( P <0.05)。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因杂交组合方式不同而异。(3)背膘厚方面:除90 kg时XN组显著低于GP组( P < 0.05 )外,其余体重阶段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 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背膘厚、眼肌面积与体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P <0.01);背膘厚与眼肌面积呈负相关,但差异不显著( P >0.05)。结果表明:XN组适宜屠宰体重为115 kg,XO、GC、GP组适宜屠宰体重均为110 kg;GP组各阶段眼肌面积最高,建议在生产中推广GP三元杂交育肥猪。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猪、牛、羊肉质构特性和肌纤维差异。采用剪切力仪和质构仪测定猪、牛、羊肉剪切力和各项质构参数,环境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表征三者肌纤维和肌原纤维形貌特征。结果表明:牛、羊肉剪切力均显著高于猪肉(P0.05),牛肉高于羊肉,但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牛、羊肉位移应力显著高于猪肉(P0.01),牛肉则显著高于羊肉(P0.05);牛肉硬度显著高于猪肉和羊肉(P0.01),羊肉则显著高于猪肉(P0.01);羊肉黏着性显著高于猪肉和牛肉(P0.01),猪肉则显著高于牛肉(P0.01);猪、牛、羊肉弹性无显著差异(P0.05);牛肉咀嚼感和咀嚼性均显著高于猪肉和羊肉(P0.01),猪肉和羊肉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牛肉和羊肉恢复性显著高于猪肉(P0.05),牛肉和羊肉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猪肌纤维排列结构松散,牛和羊肌纤维排列方向一致,结构紧密;肌纤维直径和肌原纤维碎片牛羊猪。肌纤维排列结构和直径大小是影响肉质构特性的主要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研究初生重、性别和屠宰体重对扬翔华系杜洛克所产后代杜长大三元杂商品猪胴体性和肉品质性状的影响,为降低商品猪饲养成本和改善猪肉品质提供指导意见。试验选取体况相近且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商品猪共317头,按照其初生重(BW)分为低初生重组(BW1.22 kg)、中初生重组(1.23 kgBW1.43 kg)和高初生重组(BW1.44 kg)。公猪均在7日龄时去势,饲养条件相同并分析其胴体性能的差异,且在3个体重阶段(90~110 kg、110~130 kg和130~150 kg)屠宰进行肉质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在胴体性能方面,眼肌面积和背膘厚在不同初生重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阉公猪的背膘厚(BF)显著高于母猪,提高了17.97%(P0.01);此外,眼肌面积和背膘厚随屠宰体重的增加而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肉质性状方面,与母猪相比,公猪的大理石纹、肌内脂肪含量均分别极显著提高了4.34%、15.82%(P0.01);而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含量均随屠宰体重的增加而下降,其中低屠宰体重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高屠宰体重(P0.05),提高了18.5%,但与中屠宰体重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初生重对猪胴体性状及肉质品质影响较小,阉公猪胴体性能良好,肉品质更优;猪肉品质在不同屠宰体重间稍有差异,为提高其风味、肉质感观等,建议扬翔1号猪配套系商品猪屠宰体重在110~130 kg范围最佳。  相似文献   

7.
《养猪》2019,(3)
为比较三元猪不同体重阶段背膘厚和眼肌面积,试验通过B超测定4种三元猪80~115 kg活体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结果表明,三元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随体重增加而增加。杜洛克猪(新美系)×[托佩克猪(N系)×托佩克猪(A系)(]QN)组、杜洛克猪(台系)×[长白猪(美系)×大白猪(法系)](MZ)组背膘厚在80~90 kg缓慢增加(P0.05),90~100 kg显著增加(P0.05),100 kg后趋于稳定(P0.05)。杜洛克猪(美系)×[长白猪(美系)×大白猪(法系)(]MX)组背膘厚在100 kg前显著增加(P0.05),100 kg后趋于稳定(P0.05)。杜洛克猪(新美系)×[长白猪(法系)×大白猪(法系)(]GA)组背膘厚在110 kg前缓慢增加(P0.05),110 kg后显著增加(P0.05)。4种三元猪眼肌面积在110 kg前显著增加(P0.05),110 kg后趋于稳定(P0.05)。三元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因杂交组合方式不同而异。背膘厚方面,除80 kg时MX组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外,其余体重阶段各组间背膘厚差异均不显著(P0.05)。眼肌面积方面,除100 kg时,MX、GA高于MZ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外,MX、GA组在其余体重阶段均显著高于QN、MZ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三元猪活体背膘厚、眼肌面积与体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该试验结果表明,4种三元猪适宜上市体重均为110 kg,MX、GA组眼肌面积高于QN、MZ组,建议推广MX、GA三元猪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养猪》2019,(5)
研究分析了46头屠宰体重在80~107 kg阶段的大蒲莲猪的背最长肌氨基酸、脂肪酸、肌内脂肪、蛋白质含量及其相关程度和随屠宰体重的变化规律,为确定大蒲莲猪适宜的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80~107 kg体重阶段,背最长肌丙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含量都以100.5~107 kg体重阶段最高,分别比90.5~100 kg体重阶段提高13.76%(P0.05)、17.35%(P 0.05)、29.73%(P0.05);胱氨酸100.5~107 kg体重阶段比80~90 kg体重阶段提高50%(P0.05);脯氨酸80~90 kg体重阶段比90.5~100 kg体重阶段极显著提高61.54%(P0.01);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含量90.5~100 kg体重阶段分别比80~90 kg体重阶段提高35.98%(P0.01)、31.65%(P0.05)、46.84%(P0.01)。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间的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17种氨基酸间相关性较强,4种脂肪酸间相关性极强(硬脂酸与亚油酸间除外),17种氨基酸与棕榈酸、油酸、亚油酸3种脂肪酸间相关性也较强,但与硬脂酸相关性弱,除脯氨酸与硬脂酸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外,其它16种氨基酸与硬脂酸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回归分析表明,大蒲莲猪在80~107 kg体重阶段,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和4种脂肪酸含量与体重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不显著,复相关系数(R2)在0.000~0.101之间。综合分析,大蒲莲猪的适宜屠宰体重为100.5~107 kg阶段。  相似文献   

9.
不同屠宰重肥育猪的胴体品质和肉品质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肥育猪屠宰重对胴体品质、肉品质的影响,选择100、120、140kg的"杜×长×大"肥育猪进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140kg组胴体重比100、120kg组高(P0.05);100kg组屠宰率显著高于120、140kg组;140kg组背膘厚、板油重显著高于100、120kg组(P0.05);140kg组亮度L*45min低于120kg组(P0.05),黄度b*45min低于100、120kg组(P 0.05),其他肉色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屠宰重的背最长肌眼肌面积、pH、滴水损失、剪切力、大理石纹以及水分、肌内脂肪、粗蛋白质、灰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屠宰重的增加,脯氨酸显著增加(P0.05),140kg组羟脯氨酸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其他氨基酸和肌苷酸无显著变化(P0.05);屠宰重与胴体重、屠宰率存在极显著的三次曲线回归关系(P0.01),与胴体重、背膘厚、板油重、红度a*48h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屠宰率、b*45min呈负相关关系(P0.05)。由此可知,屠宰重对100~140kg杜长大肥育猪肉品质无显著影响,对胴体品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探究柯乐猪的最佳屠宰期,试验选取体重和日龄相近、健康、发育良好的柯乐猪12头,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于不同体重阶段(90,100,110 kg)屠宰,分别对其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日增重及料重比进一步分析确定柯乐猪的最佳屠宰期。结果表明:100 kg体重阶段柯乐猪平均背膘厚低于90 kg和110 kg体重阶段,但差异不显著(P0. 05);90 kg体重阶段熟肉率显著低于100 kg和110 kg体重阶段(P0. 05);90 kg体重阶段滴水损失显著高于100 kg和110 kg体重阶段(P0. 05);其他指标各体重阶段均差异不显著(P0. 05)。说明100 kg体重阶段的肉品质更优,经济效益更佳,可作为柯乐猪的最佳屠宰期。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饲养方式对不同体重柯乐猪屠宰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以柯乐猪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放牧组和圈养组进行饲养,分别选取90 kg、100 kg和110 kg三种体重段的猪进行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和胴体品质,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放牧组柯乐猪在90 kg体重段熟肉率与滴水损失极显著低于和高于110 kg和100 kg体重段(P0.01);90 kg体重段屠宰率和瘦肉率最高,分别为77.79%和45.57%,屠宰率极显著高于100 kg体重段(P0.01),瘦肉率显著高于110 kg体重段(P0.05);90 kg体重段脂肪率较低,为33.29%。圈养柯乐猪瘦肉率和脂肪率呈负相关,瘦肉率最高时脂肪率最低,110 kg体重段屠宰率最高,为77.54%,90 kg体重段滴水损失与熟肉率分别为2.02%和68.33%,滴水损失低于同体重段的放牧组,熟肉率高于同体重段的放牧组。综合屠宰率、瘦肉率、脂肪率及滴水损失等指标整体分析,放牧组的屠宰性能与胴体品质优于圈养组,其中90 kg体重组屠宰性能最佳,100 kg体重组胴体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2.
《养猪》2019,(5)
研究分析了屠宰体重对杜鲁烟猪胴体肉品质的影响及胴体性能、肉质性状、背最长肌氨基酸脂肪酸含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屠宰体重对杜鲁烟猪的胴体重、骨骼率和蛋白质影响极显著(P0.01);对胴体直长、胴体斜长、大理石纹和a影响显著(P0.05)。其中,胴体重随屠宰体重的增大极显著升高,104~110 kg体重阶段最高为81.23 kg,分别比92~96 kg和98~102 kg体重阶段提高13.23%(P0.01)和7.19%(P0.01),98~102 kg比92~96 kg体重阶段提高5.63%(P0.01);骨骼率以92~96 kg体重阶段最高,比104~110 kg体重阶段提高14.73%(P0.01);蛋白质含量以92~96 kg体重阶段最高,分别比98~102 kg和104~110 kg体重阶段提高5.01%(P0.01)、5.37%(P0.01)。胴体直长和胴体斜长都以104~110 kg体重阶段最高,比92~96 kg阶段分别提高4.14%(P0.05)、4.13%(P0.05);大理石纹、a都以104~110 kg体重阶段最高,分别比92~96 kg和98~102 kg体重阶段提高29.09%(P0.05)、11.64%(P0.05)、7.13%(P0.05)、7.65%(P0.05)。相关关系分析显示,胴体肉质指标与氨基酸脂肪酸间呈显著的相关关系的较少,肌肉中干物质、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间相关程度较强,与4种脂肪酸相关程度弱,肌内脂肪与4种脂肪酸的相关程度强,氨基酸与氨基酸间大部分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大部分氨基酸与油酸间相关关系显著,与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间相关程度弱;棕榈酸与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相关关系显著,油酸与亚油酸相关极显著,其他相关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毛酸浆为原料,采用色差计和物性分析仪对常温(20℃±3℃)和4℃贮藏条件下毛酸浆色度和品质特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用色差计和物性分析仪分析结果为指标,探讨用仪器分析毛酸浆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贮藏第25天时,4℃组褐变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常温组色差值(△E*)显著高于4℃组(P0.05)。4℃组的果硬度是常温组的1.710倍,胶黏性是常温组的2.390倍,凝聚性是常温组的1.125倍,嚼性是常温组的1.890倍,回复性是常温组的1.350倍,但常温组果的弹性是4℃组的1.050倍。对2种温度条件下毛酸浆的色度与质构参数相关性进行分析,可知常温组和4℃组毛酸浆果的明亮度值(L*)与色差、硬度、凝聚性、胶黏性、咀嚼性、回复性和弹性均呈正相关(r=0.899~0.988),而4℃组果的色度(C*)与色差值及其他质构指标无关。2种温度条件下贮藏毛酸浆果,各质构参数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温度对果的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4℃条件贮藏毛酸浆利于其保持较好的色泽和质构,用色差计和物性分析仪可判定毛酸浆品质。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屠宰体重对苏山猪屠宰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从而确定苏山猪最佳屠宰体重。选用60头30 kg左右的苏山猪,公母各半,随机分成A、B、C组,每组20头,平均体重分别达到90、100、110 kg时,每组选取3头公猪、3头母猪进行屠宰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苏山猪屠宰体重的增加,各组屠宰性能存在较大差异,A组瘦肉率为63.18%,显著高于B、C组(P0.05);C组板油重、肩部最厚处背膘厚、倒数第3~4肋骨处背膘厚显著高于A组(P0.05);3个处理组屠宰率、皮率、骨率以及脂肪率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3个处理组背最长肌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的粗灰分显著高于B、C组(P0.05);B组肌肉L~*值为43.50,显著高于C组(P0.05),C组pH_(1 h)和pH_(24 h)分别为6.40和5.83,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A、B组。随屠宰体重增长肌肉内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呈上升趋势,多不饱和脂肪酸呈下降趋势,其中C组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A组(P0.05);A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均高于B、C组,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综合考虑,苏山猪的最佳屠宰体重为90 kg左右。  相似文献   

15.
新美系猪不同体重屠体性能和部分肉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取不同屠宰体重的(110kg、120kg、130kg、140kg)新美系大约克夏(20头)、长白(28头)和杜洛克(32头)猪,测定屠体性能和背最长肌理化指标。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猪在胴体性能方面,随着屠体重的增加,屠宰率、背膘厚、眼肌面积呈上升趋势,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腿臀比随体重增加呈下降趋势,杜洛克猪的腿臀比高于大约克夏、长白猪,差异显著(P<0.05)。在理化指标方面,杜洛克猪背最长肌的失水率、L*值及剪切力比大约克夏、长白猪低,差异显著(P<0.05),表明杜洛克猪肉具有良好的系水力、肌肉色泽和嫩度。同一品种不同屠宰体重比较,大约克夏猪在140kg比130kg屠宰时眼肌面积大1.15cm2,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110kg屠宰时眼肌面积,且差异极显著(P<0.01);140kg的背膘比110kg时厚6.04mm,差异极显著(P<0.01),但140kg时的失水率、L*值、剪切力最低(6.45%、37.50、4.42kg)。长白猪在140kg时的背膘厚显著大于130kg,但眼肌面积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30kg时失水率、L*值和剪切力(10.21%、38.96、4.39kg)最小,但与140kg时差异不显著(P>0.05)。杜洛克猪在110~140kg各体重段的背膘厚差异不显著(P>0.05),140kg时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110kg时,而140kg的失水率、L*值和剪切力最低(6.42%、36.50、4.32kg)。从屠体性能和肉质性状方面综合考虑,大约克夏和杜洛克猪在140kg左右屠宰,而长白猪在130~140kg之间屠宰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限饲/再营养的饲养策略应用到养猪业,可缩短达到屠宰体重时的年龄和提高最终的日增重(ADG),改善胴体和肌肉水平的蛋白质和脂肪沉积速率,从而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126头杜洛克×(大白×长白)猪(母猪和阉猪,平均体重30 kg),同窝同性别仔猪按体重随机分组,自由采食组(AL)生长期(体重30~70 kg)和肥育期(70~110 kg,n=56)均自由采食。或限饲组按平均日采食量的65%(以体重为基础)在生长期限饲,肥育期自由采食(补偿生长,n=56)。在每个饲喂体系中,15头猪体重达到70 kg时屠宰,41头在110 kg时屠宰。另外,14头猪30 kg时屠宰用来计算组织沉积速率。限饲组在生长期平均日增重比自由采食组显著降低(-35%,P=0.001),但在肥育期比自由采食组显著增加( 13%,P=0.001),主要由于限饲使肥育期(补偿生长)的日采食量(ADFI)和增重:饲料比(G∶F)显著(P=0.001)比自由采食组好。这样,限饲组达到11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早19 d。限饲组达到7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瘦肉含量高(例如,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的背膘厚分别为11.7 mm,13.5mm,P=0.023),而限饲组达到11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背膘厚降低(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的背膘厚分别为20.6mm,21.0 mm,P=0.536)。70 kg体重时,背最长肌(LM)的肌内脂肪含量(IMF)无差异(分别为1.25%,1.49%,P=0.118);但110kg体重时有差异(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分别为2.19%,2.53%,P=0.034)。饲喂体系影响增重的组成成分。从30~70 kg阶段,限饲减少(P=0.001)胴体中的瘦肉和脂肪组织以及肌肉中的蛋白和脂肪含量。从70~110kg阶段,限饲显著增加(P=0.016)胴体中的脂肪组织而不是肌肉组织,但是肌肉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不受影响。这样,限饲后的再营养促进皮下脂肪的沉积大于肌内脂肪的沉积。饲喂体系几乎不影响110 kg时的肉质。限饲显著降低(P=0.014)肉的多汁性及相关的肌内脂肪的评分,但不影响肉质其他方面的感官评分。提高肌内脂肪含量和提高猪肉品质或许调整限饲和再营养期的初始和持续期长短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限饲/再营养的饲养策略应用到养猪业,可以缩短达到屠宰体重时的年龄和提高最终的日增重(ADG),改善胴体和肌肉水平的蛋白质和脂肪沉积速率,从而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126头杜洛克×(大白×长白)猪(母猪和阉猪,平均体重30 kg),同窝同性别仔猪按体重随机分组,自由采食组(AL)生长期(体重30~70 kg)和肥育期(70~110 kg,n=56)均自由采食。或限饲组按平均日采食量的65%(以体重为基础)在生长期限饲,肥育期自由采食(补偿生长,n=56)。在每个饲喂体系中,15头猪体重达到70 kg时屠宰,41头在110 kg时屠宰。另外,14头猪30 kg时屠宰用来计算组织沉积速率。限饲组在生长期平均日增重比自由采食组显著降低(-35%,P=0.001),但在肥育期比自由采食组显著增加( 13%,P=0.001),主要由于限饲使肥育期(补偿生长)的日采食量(ADFI)和增重:饲料比(G∶F)显著(P=0.001)比自由采食组好。这样,限饲组达到110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早19 d。限饲组达到7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瘦肉含量高(例如,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的背膘厚分别为11.7 mm,13.5 mm,P=0.023),而限饲组达到11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背膘厚降低(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的背膘厚分别为20.6 mm,21.0 mm,P=0.536)。70 kg体重时,背最长肌(LM)的肌内脂肪含量(IMF)无差异(分别为1.25%,1.49%,P=0.118);但110 kg体重时有差异(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分别为2.19%,2.53%,P=0.034)。饲喂体系影响增重的组成成分。从30~70 kg阶段,限饲减少(P=0.001)胴体中的瘦肉和脂肪组织以及肌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从70~110 kg阶段,限饲显著增加(P=0.016)胴体中的脂肪组织而不是肌肉组织,但是肌肉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不受影响。这样,限饲后的再营养促进皮下脂肪的沉积大于肌内脂肪的沉积。饲喂体系几乎不影响110 kg时的肉质。限饲显著降低(P=0.014)肉的多汁性及相关的肌内脂肪的评分,但不影响肉质其他方面的感官评分。提高肌内脂肪含量和提高猪肉品质或许调整限饲和再营养期的初始和持续期长短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对80 kg、90 kg和100 kg3个体重段可乐猪的屠宰性能及肉品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胴体品质方面,可乐猪屠宰率以100 kg组最高,为69.70%并显著高于80 kg和90 kg组;瘦肉率以80 kg组最高,为53.34%,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来看,90 kg体重段的胴体品质较好。体组分比率方面,除肺脏100 kg组显著高于80和90 kg组外(P〈0.05),其他脏器随体重增加变化不显著,头重率和板油率呈现增加趋势,且可乐猪100 kg组头重率为7.45%,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肉品质方面,除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外其他指标均随屠宰体重呈现趋势性变化,表现出100 kg组测定结果优于80 kg和90 kg组。可见,可乐猪的胴体品质及肉质受屠宰体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不同屠宰体重对柯乐猪胴体性状、肉品质及风味的影响,试验以柯乐猪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选取体重为90,100,110,120 kg的柯乐猪各7头屠宰,测定各屠宰体重阶段胴体性状(屠宰体重、胴体重、皮厚、眼肌深度、眼肌面积、屠宰率、背膘厚)和肉品质(肉色、滴水损失、熟肉率、pH1值、pH24值、剪切力、肌肉水分及肌内脂肪)指标,以及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同时对肉质风味指标和屠宰体重做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屠宰体重为120 kg的试验猪只的胴体重和背膘厚显著高于90,100,110 kg(P<0.05),90 kg的肌内脂肪显著低于100,110,120 kg(P<0.05),其余各胴体性状及肉品质指标在各屠宰体重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体重为120 kg的试验猪只肌肉中花生烯酸含量显著高于90 kg(P<0.05),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90,100,110 kg(P<0.05);而屠宰体重为110 kg的试验猪只肌肉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90 kg(P<...  相似文献   

20.
《养猪》2015,(6)
为研究杜长大商品猪屠宰体重对胴体性状、肉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体重25 kg左右的杜长大仔猪10窝,每窝选择3头组成1组,共选择3组,每组30头,分别于100 kg、110 kg、120 kg体重屠宰。结果表明,随着屠宰体重的增加,胴体重、屠宰率和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与100 kg体重屠宰时相比,120 kg体重屠宰时胴体重、屠宰率和日增重分别极显著增加26.58%、2.96%、10.86%;活体背膘厚亦逐渐增加,其中120 kg体重屠宰时的背膘厚极显著高于100 kg和110 kg体重屠宰时(P0.01)。屠宰体重增加,肌肉颜色更鲜红,肌内脂肪含量增加,其中120 kg体重屠宰时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100 kg体重屠宰时。屠宰体重增加时,净收益显著增加,屠宰体重每增加10 kg可增收58.78~61.02元。由此可见,猪屠宰体重增至110~120 kg不仅可提升肌肉颜色、肌内脂肪含量等,使肉品质得到显著改善,而且可显著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