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释放胡瓜钝绥螨防治温室草莓上二斑叶螨的效果和对草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释放胡瓜钝绥螨对草莓二斑叶螨有显著抑制作用,果实外观和品质明显提高。释放胡瓜钝绥螨21 d后,释放胡瓜钝绥螨300头/株防效达到99.91%,释放胡瓜钝绥螨150头/株和释放胡瓜钝绥螨200头/株防效分别达到76.08%和87.18%。胡瓜钝绥螨不同释放密度处理的草莓硬度、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均较对照增加。其中,释放胡瓜钝绥螨300头/株的果实硬度与固酸比较高,显著高于对照。综合考虑防效和防治成本,可选择释放密度200头/株。  相似文献   

2.
胡瓜钝绥螨控制柑桔害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胡瓜钝绥螨控制柑桔全爪螨和锈壁虱 ,研究结果表明 ,在不同生态区域胡瓜钝绥螨释放量为 90万头 /hm2,30d后防效可达 85%~95% ,控制害螨期长达 6个月 ,减少农药使用量40%~60%。生防园果实商品价值提高约1000元/667m2。本文还对在不同树龄、不同生态条件下使用捕食螨的适期、比例及配套技术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工厂化生产胡瓜钝绥螨防治柑橘全爪螨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过多年探索,研制成功捕食螨胡瓜钝绥螨的人工饲料配方及其大量繁殖方法,建立起年生产能力110亿~120亿头捕食螨的工厂化生产基地,生产成本降至3元/万头。1998年应用于脐橙园防治全爪螨,释放捕食螨后30~120d,防效近100%。2000年应用于芦柑园、蜜柚园防治全爪螨,释放后80~90d,防效分别达93.8%、98.1%。1a释放2次,控制期可达6个月。  相似文献   

4.
胡瓜钝绥螨控制日光大棚甜椒上的西花蓟马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东省寿光市开展利用胡瓜钝绥螨控制日光大棚甜椒上的西花蓟马的研究与应用结果显示:①利用胡瓜钝绥螨能有效控制西花蓟马的种群增长;②在甜椒的整个生长季节(270 d)中需释放2~3次胡瓜钝绥螨:苗期每次释放5~10头/株,结果期每次释放20~30头/株;③释放胡瓜钝绥螨的生防区比常规化防区减少农药使用10次;④释放胡瓜钝绥螨的生防区在释放后25 d左右,对西花蓟马种群控制效果为81.1%~86.7%,35 d左右达92.7%,55~85 d期间一直维持在91.4%~94.5%之间;常规化学防治效果分别是第25 d左右为41.1%~53.9%,35 d左右达56.9%,第55~85d期间一直维持在73.7%~74.9%。试验表明,胡瓜钝绥螨对为害甜椒上西花蓟马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明显好于常规的化学防治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胡瓜钝绥螨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不同方法测定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天敌胡瓜钝绥螨的毒性。结果表明:用浸玻片法测试各浓度处理中胡瓜钝绥螨的死亡率与清水对照相当,最高校正死亡率仅为0.72%;在模拟田间用药的直接喷雾法试验中各处理胡瓜钝绥螨的死亡率均为0,即对胡瓜钝绥螨无影响;胡瓜钝绥螨取食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不同浓度药液处理过的山楂叶螨时,各浓度处理的死亡率均为0,即胡瓜钝绥螨没有出现二次中毒现象;因此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胡瓜钝绥螨安全。在生防园释放捕食螨必要时可选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5.71~83.33 mg/L(7 000~3 000倍液)进行防治介壳虫、粉虱、蚜虫、叶蝉等害虫,既有很好的防效又能保护天敌胡瓜钝绥螨。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研究释放捕食螨的生物防治效果,2018年,在山东牟平苹果园开展了释放胡瓜钝绥螨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苹果全爪螨发生盛期的初期释放捕食螨(每棵树1袋,2 500头),15 d后防治效果为61.24%。达到捕食螨控制害螨的较好效果。建议在释放胡瓜钝绥螨之前,对苹果全爪螨监测调查,根据其调查结果释放不同频次和数量的胡瓜钝绥螨。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30%唑虫酰胺·螺虫乙酯SC的柑橘绣螨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评估试验药剂对柑橘的安全性,开展了该药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平均每张叶片或单个果实上有活螨3~5头时用30%唑虫酰胺·螺虫乙酯SC 150 mg/kg 2 000倍液喷雾,14 d后对柑橘锈螨防效最高达到89.96%,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EC 4.5 mg/kg的防效,与对照药剂22.4%螺虫乙酯SC 48 mg/kg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30%唑虫酰胺·螺虫乙酯SC高效低毒,是防治柑橘锈螨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海淀区草莓园和密云县板栗园进行释放拟长毛钝绥螨控制草莓和板栗害螨的试验。试验共设置益害比为1∶10、1∶30、1∶90的3个处理和常规农药处理,以不释放捕食螨,也不使用农药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在草莓园,益害比为1∶10和1∶30时释放14 d后对害螨的防效分别为90.46%和85.02%,释放28 d后防效分别为95.2%和98.3%,益害比为1∶90时前期控制效果较差,28 d后防效也达到了93.74%。在板栗园,益害比为1∶10和1∶30时释放28 d后对害螨的防效分别为77.28%和72.19%,释放42 d后防效分别为94.00%和86.86%,益害比为1∶90的防治效果较差,释放42 d后防效也只达到78.51%。释放捕食螨的防治效果显现时间滞后于化学防治,但持效性好,在板栗园差异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几种药剂对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80%唏啶·吡蚜酮WG 10g/667m2、75%吡蚜·呋虫胺WG 10g/667m2、15%唑虫酰胺SC 20 ml+50%虫螨腈WG 10g/667m2、50%虫螨腈WG 14.4g/667m2、6.0%乙基多杀霉素SC30 ml/667m2,于豇豆蓟马若虫盛发期施药1次,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效,防效最好的是75%吡蚜·呋虫胺WG 10g/667 m2和15%唑虫酰胺SC 20 ml+50%虫螨腈WG 10g/667 m2处理,药后1~5d的防效为71.5%~86.4%,其次是80%唏啶·吡蚜酮WG 10g/667 m2和6.0%乙基多杀霉素SC30 ml/667 m2,这2种药剂的防效相近,50%虫螨腈WG 14.4g/667 m2处理药后5d的防效稍逊于上述4种药剂。建议在生产应用上5种药剂交替使用,每个豇豆生长季,每种药剂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为7d。  相似文献   

10.
斯氏钝绥螨Amblyseius swirskii(Athias-Henriot)是一种自然分布在地中海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多食性捕食螨,其能有效控制烟粉虱。鉴于目前我国没有良好的可用于商业化防治烟粉虱的本土捕食螨品种,考虑释放应用斯氏钝绥螨,用于我国温室烟粉虱的防治。外来生防因子在释放应用前需进行风险评估,而生防因子定殖能力的评估是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斯氏钝绥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合北京地区气象数据,推算斯氏钝绥螨在北京地区可否获得足够的有效积温完成生长发育,在此基础上进行其在北京地区冬季的室外存活试验,再结合该螨已知的热生物学特性和耐寒性,推定斯氏钝绥螨在我国北京地区定殖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斯氏钝绥螨在北京地区一年可发生20代,但从11月到来年3月间的有效积温仅为9.6日度,不足以使斯氏钝绥螨完成一个世代;斯氏钝绥螨在冬季室外放置35 d时,死亡率达到100%;从2012年11月6日到2013年1月25日间每10 d在室外放置1批,共9批的斯氏钝绥螨,在2013年4月6日取回时,死亡率全部为100%。结合试验数据和已知斯氏钝绥螨的生物学特性,得知斯氏钝绥螨在北京地区冬季定殖的可能性极低。  相似文献   

11.
240g/L螺虫乙酯SC防治甘蔗绵蚜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0g/L螺虫乙酯SC对甘蔗绵蚜虫具有优良的防效,显现出速效性较差、但有很好的持效性。240g/L螺虫乙酯SC 4个浓度处理药后3d、7d对甘蔗绵蚜虫的防效分别53.66%~62.66%和70.14%~79.89%,极显著低于25%噻虫嗪WG和10%吡虫啉WP。240g/L螺虫乙酯SC3000倍液、4000倍液、5000倍液药后28d防效分别为100%、99.75%和99.33%,药后45d防效分别为95.20%、93.92%和92.26%,与对照药剂噻虫嗪WG和10%吡虫啉WP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对甘蔗和天敌安全,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黄胸蓟马是中国香蕉上重要害虫,生产上对该虫仍缺乏较为有效的防治手段。本研究采用香蕉花蕾注射法施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 (SC) 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WG),研究了其对黄胸蓟马的防效,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UPLC-MS/MS) 分析了药剂在香蕉果实中的残留。药效试验表明:于香蕉现蕾初期,22.4%螺虫乙酯SC和70%吡虫啉WG分别按有效成分0.12和0.18 g/株的剂量注射施药1次,对黄胸蓟马的防效分别为89%和86%。残留试验表明:花蕾注射施药后,螺虫乙酯和吡虫啉在香蕉果实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2和6.5 d,且在施药后95 d的香蕉成熟果实中未检测到其残留。本研究表明,香蕉花蕾注射螺虫乙酯与吡虫啉对黄胸蓟马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与安全性,可推荐在香蕉园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3.
释放智利小植绥螨防治设施栽培草莓上二斑叶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斑叶螨是为害草莓的重要害螨之一。随着杀虫、杀螨剂的抗药性问题以及在水果上的残留问题日益严重,生物防治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本文研究了释放智利小植绥螨对温室大棚草莓上二斑叶螨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3个释放密度(240、120、60头/株)的智利小植绥螨对温室草莓上二斑叶螨种群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最高虫口减退率及防效都在80%以上,化学农药43%联苯肼酯SC对二斑叶螨种群的最高防效仅为61.89%;随捕食螨释放量的增加,防治效果也越显著。综合平衡生防成本与防效,推荐释放量为60头/株。  相似文献   

14.
为协调使用杀虫剂及害虫天敌,本文测定了阿维菌素、印楝素、苦参碱、除虫菊素和吡虫啉5种常用杀虫剂分别与天敌黄瓜新小绥螨(原名胡瓜钝绥螨)对棉田朱砂叶螨的联合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W(1∶8 000)处理6d后释放黄瓜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的防治效果最佳,20d后相对防治效果高达96.63%;其次是0.3%印楝素EC(1∶250)处理7d后释放黄瓜新小绥螨,1d和20d后防效分别为59.7%和90.16%;0.5%苦参碱AS(1∶2 000)处理6d后释放黄瓜新小绥螨,20d后相对防治效果达到82.65%。本研究为朱砂叶螨可持续防控提供了可选方案,为延缓抗药性产生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14%虫螨腈·茚虫威悬浮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高效低毒的药剂作为甘蓝小菜蛾的轮换药剂或替换药剂,本试验采用14%虫螨腈·茚虫威SC对甘蓝小菜蛾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4%虫螨腈·茚虫威SC用量30 ml/667m~2、40 ml/667m~2时,速效性和持效性良好,药后3 d,防效分别达到88.00%和90.52%,药后7 d,防效分别达到90.85%和94.40%。14%虫螨腈·茚虫威SC可以用来防治甘蓝小菜蛾,可作为防治甘蓝小菜蛾的常用药剂替换或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20%噻虫胺SC 40 ml/667 m~2、50%吡蚜酮WP 16g/667 m~2、80%烯啶·吡蚜酮WDG 10g/667m~2、20%呋虫胺SG 20g/667m~2、75%吡蚜·呋虫胺WG 10g/667m~2,于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1次,对稻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效,5种药剂中防效最好的是75%吡蚜·呋虫胺WG 10g/667m~2处理,达88.0%~94.21%;其次是20%呋虫胺SG 20g/667m~2、80%烯啶·吡蚜酮WDG 10g/667m~2处理,为83.5%~94.48%;20%噻虫胺SC 40ml/667m~2处理施药后3d、7d的防效较好,分别为87.8%和92.43%,与80%烯啶·吡蚜酮WDG 10g/667 m~2处理防效相当,施药后14d的防效较差,仅为87.53%,均差于其他各处理;50%吡蚜酮WP 16g/667 m~2药后3d的防效较差,为84.84%;施药后7d、14d的防效较好,为93.07%和92.13%,与20%呋虫胺SG 20g/667m~2、80%烯啶·吡蚜酮WDG 10g/667m~2防效相当。建议在生产应用上5种药剂交替使用,避免抗性的产生,保持药剂对水稻稻飞虱的良好防效。  相似文献   

17.
柑橘红蜘蛛是柑橘的主要害螨,为了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药剂导致害螨抗性的产生,笔者进行了几种药剂田间防治柑橘红蜘蛛试验,以筛选防治该虫的有效药剂。结果显示,药后14 d,30%乙唑螨腈SC 100 m L/667m2和15%阿维·乙螨唑SC 80 mL/667m2对柑橘红蜘蛛的防效最高,分别为95.5%和94.01%,它们之间的防效无显著差异,而与7.5%甲氰·噻螨酮EC 400 mL/667m2和5%阿维菌素EC 160 m L/667m2的防效差异显著。建议在柑橘红蜘蛛虫口密度较低时,轮换使用7.5%甲氰·噻螨酮EC 400 mL/667m2和5%阿维菌素EC 160mL/667m2,在虫口密度较高时,轮换使用30%乙唑螨腈SC100 mL/667m2和15%阿维·乙螨唑SC80 mL/667m2。  相似文献   

18.
三种杀螨剂对山楂叶螨的毒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高效防治山楂叶螨Amphi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的杀螨剂,利用玻片浸渍法和叶片残毒法测定了3种杀螨剂对其3种螨态的室内毒力,并对不同浓度杀螨剂的田间防效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40 g/L螺螨酯、110 g/L乙螨唑和43%联苯肼酯中仅联苯肼酯对山楂叶螨雌成螨有毒力,其LC50为37.65 mg/L;3种杀螨剂均能毒杀卵及幼螨,毒力大小依次为乙螨唑联苯肼酯螺螨酯;同一杀螨剂对幼螨的毒力均高于对卵的毒力。240 g/L螺螨酯和110 g/L乙螨唑对山楂叶螨的总体防效较好,除螺螨酯4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在药后30 d达到最大97.11%外,其余各处理均在药后15 d达到最大,防效为88.76%~96.14%;但二者速效性较差,药后1~7 d防效均低于对照;而螺螨酯4 000、5 000倍液处理及乙螨唑5 000倍液处理的持效性较好,药后30 d防效仍有97.11%、90.90%和93.06%,均显著高于对照。43%联苯肼酯对山楂叶螨的总体防效在3种杀螨剂中最高,其1 800、2 500倍液处理分别在药后7 d和3 d时防效达到最大99.79%和98.64%;1~7 d防效为97.45%~99.79%,显著高于其余杀螨剂和对照;30 d时防效分别达98.14%和96.19%,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表明螺螨酯和乙螨唑对山楂叶螨的持效性较好,联苯肼酯则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以按照其不同特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5种精油对二斑叶螨的室内毒力,发现供试精油对二斑叶螨均有一定触杀活性。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樟脑油,桉叶油,香茅油,薄荷油、杏仁油,致死中浓度分别为0.193、0.243、0.479、0.611、11.902 mg/L。选择杀螨活性较好的樟脑油、桉叶油和香茅油进行设施内西瓜叶螨防治试验,喷施3d后,樟脑油、桉叶油、香茅油18 g/667m~2处理对二斑叶螨的防效分别为74.05%、62.80%、62.75%;至药后20 d,三者防效分别为88.89%、79.44%、78.95%,与对照药剂苦参碱相比,防效相近或更优。  相似文献   

20.
巴氏钝绥螨对芦笋上烟蓟马捕食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巴氏钝绥螨Amblyseius barkeri(Hughes)对芦笋上烟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an 1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巴氏钝绥螨雌成螨对烟蓟马1龄若虫的日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和猎物数的增加而增加。在猎物密度为3~24头.皿-1范围内,15、20、25、30、35℃下日均捕食量分别为2.00~3.75、2.67~4.75、2.75~5.25、3.00~11.50、3.00~18.33头。5种温度下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和Holling-Ⅲ模型。处于产卵期的雌成螨捕食能力最强,产卵期雌成螨、第2若螨、第1若螨、雄成螨和产卵结束后的雌成螨的日捕食量分别为3.00~16.00、1.74~12.92、1.75~6.93、2.60~6.25、2.75~5.00头。巴氏钝绥螨个体间存在干扰反应,平均捕食量和捕食率均随捕食螨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在蓟马数按比例随捕食螨数量增加或不变的情况下的干扰反应模型分别为E=0.5316P-1.1177、E=0.1550P-0.36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