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森林及草原碳管理措施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鉴于森林和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美国林务部门已将提高其固碳水平作为推行低碳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目标。文中在简述美国森林及草地资源整体现状及其碳储量的基础上,介绍美国林业管理体制并进一步说明其关于森林及草地碳计量及监测数据库,进而说明在上述林业管理体制下美国各部门为应对气候变化指定的一系列关于森林及草地碳汇管理的措施及战略框架,最后总结对我国森林和草原碳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自愿林业碳市场和CDM林业碳市场的规模、项目类型、碳信用价格、交易主体以及交易模式等方面的比较,在阐述自愿林业碳市场和CDM林业碳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就自愿林业碳市场对CDM林业碳市场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愿林业碳市场的发展可能会导致CDM林业碳市场的碳信用价格和可信度降低、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减少以及管理机制和方法学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鉴于林业碳市场对缓解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开展林业碳信用交易平台的技术可行性和适应国际碳市场的国内林业碳市场机制的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林业碳市场管理机制以及我国林业碳信用交易平台等发展我国林业碳市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龙山林场人工林及天然林的碳储量及碳密度进行计量研究,结果表明10种林分类型固定二氧化碳总量为113.08万t,其中红松林为57 085.86t,落叶松林为94 395.86t、樟子松林为77 493.36t、云杉林为540.8t、柞树林为838 309.87t、白桦林为3 306.04t、山杨林为1 890.56t、椴树林为2 102.03t、软阔混交林为3 655.93t、硬阔混交林为52 011.58t;天然林碳密度平均为179.26t CO_2-e·hm~(-2),人工林碳密度平均为88.03tCO_2-e·hm~(-2),天然林碳密度比人工林高,是人工林的103.64%。  相似文献   

4.
碳市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工具。我国碳市场建设实践过程中,林业碳汇项目国际国内2类市场共存在9种机制类型,国际包括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国际自愿碳标准(VCS)项目补偿交易和黄金标准(GS)项目,国内包括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CGCF)自主开发项目、北京市核证减排量(BCER)项目、广东省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PHCER)项目、福建省林业碳汇减排量(FFCER)项目和贵州省单株树碳汇扶贫项目,发挥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丰富了碳市场交易产品,降低了排放企业减排成本,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行动,促进了林农就业增收和脱贫,拓展了林业生态补偿途径和形式,实现了碳汇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但也依然存在政策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自愿减排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项目产权不够明晰、项目开发交易流程复杂、碳汇交易品种和补偿机制相对单一、对林业碳汇交易认识不清、交易成本和风险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完善碳汇交易制度和政策体系、完善自愿减排管理机制、明晰林业碳汇产权、简化林业碳汇开发备案程序、建立林业碳汇多元化补偿和投入机制、加强对碳汇交易的培训和宣传、创新机制降低林业碳汇项目交易风险、有序扩大林业碳汇市场需求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探索构建林业碳账户体系,以浙江省林业碳普惠项目开发实践为例,提出林业碳账户总体设计思路。应用数字化理念,从账户体系设置,项目开发流程标准化管理与设计,解决目前项目开发过程中流程繁、技术专、管理难等问题,规范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管理。提出扩大林业碳账户适用范围,集成林业固碳增汇技术服务,创新林业碳账户资源价值转化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林业行业协会是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介绍美国林业行业协会发展概况及经验,即历史悠久、法律健全、体系完整、功能众多、运作较规范;概述我国林业行业协会发展经历的4个阶段,即缓慢起步阶段、框架初建阶段、快速发展和规范阶段、新时代稳健发展阶段;分析了我国林业行业协会面临的立法缺失、政府扶持不足、数量少、功能单一、运作不尽规范等问题;借鉴美国经验提出新时代我国林业行业协会发展的主要对策,即在“后脱钩时代”应加强党的领导、健全立法、加大政策扶持、借道增能、扩大覆盖面、完善功能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集体林地实行均山到户政策,由林农单独管理,难以实现统一的可持续经营,由此造成森林质量较低、森林生态服务能力减弱等问题,为此借鉴他国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3个方面整理总结美国家庭森林发展与保护方面的经验,首先梳理其由政府主导构建的家庭林业政策扶持体系,其次对非政府环保组织培育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森林银行”进行分析,最后介绍美国利用市场激励机制通过林业碳汇项目引导家庭林主加强林地管护的做法;据此提出促进我国集体林发展的建议:完善林地产权制度,保障林农合法权益;构筑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体系;发展环保非政府组织,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林业碳汇项目。  相似文献   

8.
基于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从林业碳汇和碳交易规则入手,分析了黑龙江林业资源及碳汇市场潜力和黑龙江林业碳汇市场供给,据此提出当前形势下的黑龙江林业碳汇市场建设措施,有助于建设黑龙江省碳交易市场,形成完善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与碳汇经济价值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CDM林业碳汇市场前景及碳信用的交易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目前CDM林业碳汇市场交易量、碳信用价格、碳信用有效期、市场需求及未来承诺期<京都议定书>谈判进展的分析,分析未来承诺期CDM林业碳汇市场的前景及出售林业碳信用的交易策略.结果表明:目前CDM林业碳汇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在2012年以后的未来承诺期,其发展空间会更大.第一承诺期结束时,可实现的交易量至少达到7 500万tCO2-e;2012年可能是CDM林业碳汇市场最为活跃的一年;鉴于CDM林业碳汇市场及项目的特点,我国项目开发商在签订ERPA时,应该选择灵活的交易量和交易期、灵活的付款方式、固定碳信用价格、出售ICER等交易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介绍新西兰开展碳排放交易的背景、制度设计和运行模式以及林业参与碳排放交易的政策安排和启示意义,总结我国碳交易的相关政策实践和发展进程,结合我国林业实际提出推进我国林业碳汇交易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中从联邦与州2个层级介绍美国与林地权属相关的主管机构及职责以及不同权属变更的形式、对象、条件及资金管理。研究发现,联邦主管机构主要为内政部的土地管理局、国家公园管理局、鱼类与野生动物保护局,农业部的林务局以及国防和能源部,各州主管机构主要有其自然资源部的自然资源委员会或林业委员会等;林地权属变更的形式主要是出售和交换,变更对象要求任何林地不得出售、交换或捐赠给非美国公民或不受任何州或联邦法律约束的公司;联邦与不同的州关于权属变更的规定详细程度存在差异,而内容却存在一定相似性;联邦与部分州政府建立相关基金或账户,以储存出售或交换土地所获收入并用于购买土地等。  相似文献   

12.
非木质林产品是用途广泛且具有重要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价值的重要生物资源。文中梳理美国与非木质林产品资源管理相关的各级机构和法规政策;总结美国在非木质林产品管理方面的特点,如多级政府管理体系、关注原住民权益以及法律责任明确等;分析其现存的一些不足,如总体法律框架模糊、缺乏跨地区和跨国界跟踪机制以及缺乏生物信息和采集技术等;基于此提出完善我国非木质林产品管理体系的建议,以期为同领域的管理机构和研究部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美国乡村林业发展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背景下,绿色产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林业是我国最大的绿色产业,也是构成乡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文中从林业专业人才、林地管理和林权交易、资金扶持以及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4个方面介绍美国在乡村林业发展的经验,提出促进我国乡村林业发展、推动林业产业扶贫的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林业产业提升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主要的扁桃生产国。19世纪美国开始引种扁桃,经历了100余年,发展成为一种重要产业。通过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扁桃的系统考察,介绍了该国扁桃引种栽培的情况,扁桃的经济价值,主要栽培品种以及苗木培育、种植、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对我国的扁桃引种栽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世界核桃主产国之一。自18世纪引种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已发展成为美国的一大绿色产业。在考察了美国的核桃主产地加利福利亚州后,先对美国的核桃栽培和生产概况作介绍,进而从主要栽培的核桃品种,主要栽培技术,核桃的采收、贮运、加工、销售等方面介绍了美国核桃的生产、经营情况,以便对美国的核桃业有所了解,以促进我国核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Agroforestry opportunities for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gricul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makes intensive use of large portions, of the nation's arable landscape. This landscape is dominated by large fields of annual crops with few perennial buffering communities within them. Agroforestry systems such as riparian buffers, alleycropping, windbreaks, tree/pasture systems, and forest farming provide buffering opportunities within these landscapes. Riparian buffers and alleycropping systems provide two unique opportunities toward sustainable production by reduc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while increasing ecological diversity. The major impediment to agrofore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 lack of identity. Agroforestry as a practice is not officially recognized by federal and most state agencies and thus does not qualify for cost-share support or funding for research and establishment of demonstrations. A recent white paper, prepared by representatives from government agencies, academic institutions, and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identified eight major actions that could provide the support, for making agroforestry an acceptable alternative to non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mes, Iowa. Project No. 3209.Journal paper no. J-16071 of the Iowa Agriculture and Home Economics Experiement Station, Ames, Iowa. Project No. 3209.  相似文献   

17.
扑救森林火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指挥系统十分重要。在对美国森林火灾扑救指挥系统简要介绍的基础上,从架构理论和系统特征两方面对其安全高效运行的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借鉴美国森林火灾扑救指挥系统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可以加快完善我国的森林火灾扑救指挥体系,进一步提升科学指挥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介绍了美国林业科技队伍状况、科研经费来源、选题和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Agroforestry practices and the policies influencing development and adoption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reviewed. Agroforestry is defined as ‘intensive land-management systems that optimize the benefits from biological interactions created when trees and/or shrubs are deliberately combined with crops and/or livestock’. The five agroforestry systems identified as having importance in the US are tree-agronomic crop systems (alley cropping and intercropping), riparian vegetative buffer strip systems, tree-animal systems (silvopasturing), forest/speciality crop systems (forest farming) and windbreak systems (shelterbelts). A lack of federal policy relating specifically to agroforestry exists. If agroforestry is to achieve its full potential in the United States, adequate financial, institution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its development must be provi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