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层划分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层分层是热带林生态学最古老的概念之一, 但对林层分层的定义和测定方法的不同造成了林层分层是否存在及如何划分的争议.作为森林调查的因子, 对林层划分方法的研究具有测树学和群落学双重意义.文中从定性、定量和遥感3个方面综述林层划分的主要方法, 介绍剖面图的绘制、应用及特点, 描述TSTRAT和LMS划分方法的详细步骤, 并通过与FVS和MIDCL等划分方法的对比分析了这4种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一、小班调查: 小班调查是在小班区划的基础上进行。它的主要内容是地况和林况。地况就是调查小班的立地条件,如:地类、坡向、坡度、坡位、海拔高度、土壤、植被等的调查填写。林况就是调查林分的起源、层次结构、树种组成、林龄、地位级(或立地指数)、郁闭度、疏密度、每公顷蓄积量、出材率、林木卫生状况及分布特点等。  相似文献   

3.
在“经营能力”公式计算出最近一个经理期能够经营的面积数量控制下,在图面上区划经营小班,现地伐开,进行林况调查,建立档案。这种方法有调查数据详尽可靠、时间连续性强等优点,也存在费工费时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林地小班(简称小班)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统计和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小班调查是林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小班边界和地形因子是小班调查的重要内容,快速、准确地获取小班边界和地形因子,对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指导林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梳理基于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遥感影像结合DEM的小班边界计算机自动提取方法和基于DEM的小班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等地形因子计算机自动提取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SPOT5卫星遥感信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现状与解决思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利用SPOT5卫星遥感在云南省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情况,总结所取得的成果经验。分析存在的包括对遥感的内涵认识不足、特殊地类不易分辨、树种组成难判读、蓄积量不能直接判读、龄组和郁闭度判读因子粗放等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在采用SPOT5卫星影像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后,森林土壤因子不能通过直接判读取得的问题,通过利用森林资源遥感调查和林业专业调查数据进行逐层分析研究,提出了在遥感调查中各小班森林土壤因子的自动提取方法。用该方法提取的因子与现地调查因子作对比验证,土壤亚类的一致率达到95%,土层厚度的一致率89%。  相似文献   

7.
林业调查中地类面积遥感判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森林经营规划的重要基础,以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主要是在小班区划的基础上,采用目测与辅助调查的方法,但其精确度相对较低,直接对蓄积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遥感技术联合卫星遥感对样地进行判读的采用率逐渐提高,但仍然会存在误差。为使二类调查中遥感地类面积判读误差进一步降低并得以体现,本文对新疆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沙湾分局遥感影像资料的遥感判读面积与实测面积进行了分析,建  相似文献   

8.
中国热带林遥感探索:分类方法与调查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了世界热带林研究现状、我国热带林特点及研究进展后,从中国的热带林研究出发,重点探讨了分类方法和调查方案。提出了研究区域性、乃至全球热带林的遥感方法。并指出宏观监测时遥感方法是不可代替的。在分类方面,建议在水热条件和高程预分类后,用遥感数据确定林分郁闭度,从而完成分类的方法。在调查方案中,提出了宏观和局部评估其面积和蓄积的方法,并用数据证明了可行性,同时与亚热带和温带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在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大好形势下,为了发展林业遥感调查技术,农林部林业局、科教局在1977年12月19日召开林业遥感调查技术协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农林部设计院、农林科学院林研所,吉林大学,吉林省林研所,大兴安岭地区林业调查规划大队,东北、南京、云南林学院等科研设计部门代表共31人。代表们学习了中央领导的有关指示,揭发批判了“四人帮”破坏科技工作的罪行,研究了我  相似文献   

10.
使用“油松林疏伐试用标准”进行油松林疏伐前的施工设计,由于只需要每亩株数、每亩蓄积和林分平均直径等三项主要因子就能进行设计,因此,利用六株样园的调查方法即可满足设计要求。和习惯调查设计方法相比,省工、省时,而且调查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根据“试用标准”提出的设计要求,也比较符合林木生长的客观实际,使疏伐起到了改善林况,促进林木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历史调查数据参与森林调查因子遥感定量估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森林调查因子估测是森林资源遥感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多元数量化回归估测模型Ⅰ为基础,综合考虑历史调查资料(主要为前期调查因子值)和遥感数据等信息,建立了以小班为估测单元,保留小班平均直径、平均树高、每公顷蓄积量的遥感定量估测模型。经检验,所建立模型具有良好的估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快速准确识别树种是研究和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通过遥感技术进行树种识别已成为森林调查重要手段之一。激光雷达数据可以提供森林垂直结构的信息,而高光谱遥感数据可以提供树木详细的光谱信息,因此联合激光雷达和高光谱数据能够提高树种分类精度。文中阐述了激光雷达和高光谱遥感在森林树种识别中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单一遥感源进行树种识别的优缺点,介绍了联合激光雷达和高光谱遥感数据的树种识别方法,最后从数据平台、数据提取、数据融合及识别模型等4个方面探讨了当前树种识别研究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提高树种识别精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省宜良森林二类调查数据为样本,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Landsat 8 OLI影像,结合植被因子、纹理特征以及K-T变化为自变量,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的建模方法,建立了森林蓄积量反演模型.以宜良县云南松为研究对象,运用Landsat8 OLI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地面角规控制样地调查数...  相似文献   

14.
树种多样性的快速、有效监测能够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以及森林可持续管理。遥感技术正逐渐成为森林生物多样性大面积快速监测的新兴手段,为树种多样性空间格局信息的快速提取提供了有力保证。以数据源为线索,文中系统阐述了近年来多光谱遥感、高光谱遥感、激光雷达、微波遥感及多源遥感协同方法在树种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从数据源、数据平台、遥感异质性指数、数据时间特征和监测模型5个方面讨论了森林生物多样性遥感监测研究的发展趋势,旨在为生物多样性遥感监测研究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高光谱遥感技术现已成为林业遥感研究的前沿技术之一,在林业定量监测及分析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同时也为森林经营与管理提供了一种更为科学和实用的新技术手段。文章主要从森林树种高光谱的分类与识别、森林树种主要生化参数模型估算、森林监测与高光谱遥感技术3个方面,总结归纳了高光谱遥感在林业上的主要研究现状,并对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林业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源数据协同作业的森林信息提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森林调查手段正逐渐被激光雷达、光学遥感及卫星遥感等新兴的遥感技术所代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单一遥感数据源往往难以满足高精度的森林信息提取需求。因此,文中以激光雷达为研究主体,综述摄影测量、高光谱遥感及卫星遥感等多种遥感技术在森林信息提取中不同遥感技术协同作业的研究进展。相较于单一数据源,多源数据协同作业在森林结构参数提取、生物量估测以及树种识别等领域均有明显优势。结合目前的研究工作,从数据获取成本、获取方式、多源数据融合、配套软件及系统构建等方面展望了多源数据协同作业方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3S技术进行退耕还林工程信息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3S技术,对退耕还林工程新造林信息进行了遥感监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退耕地的定位及面积量算,退耕还林林种的遥感检查,退耕地块的验收,林木种植密度(株行间距)信息的检查,造林成活率及长势的检查。采用了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技术,开发了树冠因子自动提取程序,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森林植被遥感分类研究进展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遥感分类是遥感应用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分类的精度直接影响遥感数据的应用水平和实用价值。本文概述了遥感分类的方法,综述了森林植被遥感分类研究的国内外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森林植被遥感分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指出基于知识的人工智能技术和高光谱技术是森林植被遥感分类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森林理化参数高光谱遥感反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成像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信息提取方面取得了进一步发展。文中介绍国内外在轨运行的主要机载和星载高光谱传感器及其技术参数; 分别从叶面积指数和森林含水量反演及森林树种识别3个方面概述国内外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的森林物理参数反演方法及模型, 从叶绿素含量及森林养分元素反演2个方面概述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的森林化学参数反演方法及模型; 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并展望其应用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