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确保低芥酸油菜商品生产品质的关键措施是保证供种质量和集中连片种植。为保证生产用种的质量,在原种繁殖中一般以建立隔离区,进行严格的空间隔离来繁殖种子。此种方法保纯的效果较好,但在具体布局落实隔离区时,工作量较大。近年来,我们在大面积低芥酸油菜商品生产基地的中心田块进行了繁殖与商品生产同品种的低芥酸油菜原种的研究,还试用早春播种,即时间隔离的方法繁殖原种,取得了较好效果。几种繁殖方法的效果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2.
为了弄清控制中国甘兰型油菜芥酸含量的基因数目,每个芥酸基因即携带芥酸的量,以及它与欧洲类型油菜的等位关系,特进行了湘油5号芥酸含量的基因分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湘油5号油菜芥酸含量受两对基因控制,每个芥酸基因即携带芥酸的量为12%  相似文献   

3.
在对两个组合的分离世代群体按芥酸含量高低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比较了回交和F_2群体中不同芥酸基因数目的各组间含油量和其他农艺性状的差异。回交世代不同芥酸含量的各组在产量和大多数其他性状上没有明显差异。F_2低芥酸(<2%)基因型的产量比芥酸含量在10%以上的其他各组低3.7—47.9%,含油量低0.8—10%,产量构成因素和一些形态学性状也表现较差。对这些结果在油菜单、双低育种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首次提出了在品质育种中应重视亚群体选择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油菜是重要工业原料芥酸(C22:1)的来源作物,从空间分布的角度解析油菜种子中芥酸积累的机制,为高芥酸油菜育种提供新方法.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技术,以芥酸含量为26%的甘蓝型油菜皖油12为材料,分析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AG)在种子的外子叶、内子叶及胚轴中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C58、...  相似文献   

5.
“264”是我所1975年用“淮油10号”作母本,以低芥酸油菜“齐非”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二个阶段定向选择育成。第一阶段(1974—78年)配制杂交组合及初世代的选择,以耐寒性为主要目标,筛选生长势强,叶厚色深,抗寒性强为主的植株。第二阶段(1978—1981年)对F_3—F_6采取连续单株选择以丰产性和降低芥酸含量为主,在F_4中获得两株低芥酸单株,芥酸含量平均为4.3%,F_5继续自交芥酸含量下降为2.66%,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油菜品种多为高芥酸类型(芥酸含量达45—50%),因而在食用价值和经济收益方面均受到一定影响。积极选育和推广低芥酸油菜品种已成为当前油菜生产上的一个十分迫切的重要任务。但由于甘蓝型油菜是常异花授粉作物,一般自然异交率为10%  相似文献   

7.
高芥酸油菜利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芥酸油菜是指油菜的菜籽中芥酸含量达到50%以上的油菜品种。随着芥酸在工业领域内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高芥酸油菜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工作者和政府部门的关注。本文就芥酸的用途、高芥酸油菜利用现状、高芥酸油菜的资源、遗传与选育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新品种绵油15号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绵油15号(原代号为绵杂01-13)是利用高芥酸隐性核不育两用系绵9AB-2与高芥酸恢复系绵恢6号组配而成的甘蓝型高芥酸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芥酸含量高、产量高、稳产性好、含油率高、抗倒耐病力强、适应性广等优点.在四川省区试中产量为2 476.5kg/hm2,较对照蜀杂六号增产24.40%,种子芥酸含量为52.1%,含油率41.52%.  相似文献   

9.
对甘蓝型油菜四种纯合芥酸基因型的双列杂交F_1、F_2和回交世代,按Hayman—Jinks方法进行了分析。t~2检验、b(Wr,Vr)回归分析及Wr—Vr的方差分析都表明,双列杂交F_1、F_2及回交世代的芥酸含量均不存在非等位基因互作,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显性作用较小。F_1代和回交世代其显性效应达显著水平,F_2代不显著,显性度为0.05—0.11,显性方向为正。芥酸存在一定的母性影响,其中又以F_1代最为明显。芥酸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均高,除回交世代的狭义遗传力为96.8%外,其余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0.
植物芥酸合成代谢与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芥酸是十字花科植物种子中特异积累的长链脂肪酸,是目前油菜品质育种的重要对象之一.FAE1基因是控制芥酸合成的关键基因.由FAE1基因编码的β-酮酯酰-CoA合酶(KCS)是芥酸合成的限速酶.目前发现的FAE1基因在植物中高度同源,只含一个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521bp左右,不含有内含子.目前的低芥酸油菜品种主要来自ORO低芥酸血缘,其低芥酸特性是由于高芥酸品种FAE1基因的点突变造成的,导致编码的蛋白质在282位上的氨基酸产生差异,高芥酸品种中是丝氨酸,低芥酸品种中是苯丙氨酸.卢长明等在我国双低油菜品种中发现并克隆获得一种新型FAE1基因,标志着在国际上找到第二个低芥酸基因源.对FAE1基因的深入了解使得从分子水平培育高芥酸和低芥酸品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油菜芥酸硫甙定量速测仪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基于硫代葡萄糖甙与特异外源酶和显色剂反应生成有色产物与菜籽硫甙含量的关系以及芥酸形成浊度与芥酸含量的相关关系,研制了NYDL-2000油菜芥酸硫甙定量速测仪,芥酸测量范围0.5%~8.0%,硫甙测量范围10.0~60.0μmol/g。芥酸和硫甙的速测结果误差分别为±0.5%和±4.0μmol/g,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在农技推广及粮油生产基点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具有测定快速、操作简单、测试费用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低芥酸杂交油菜渝杂18由西南农业大学采用化学杀雄方法育成,品比试验产量1950-2715kg/hm^2;重庆市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946kg/hm^2,比对照品种中油821增产2.2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139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2.3%。渝杂18商品种子含油量39.97%,芥酸含量0.62%。1998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新品种绵油13号的选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工业专用甘蓝型高芥酸油菜绵油13号,系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经过多年优良基因重组逐渐积累育成。具有芥酸含量高(55.88%)、含油率高、丰产性较好、抗倒耐病力强、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在四川省的平丘区及其他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油菜种子中的芥酸含量受胚的基因控制,因此测出单粒菜籽的芥酸含量并保持其发芽能力是筛选低芥育种材料的一项关键技术。1980年以来,我们从国外的半粒  相似文献   

15.
油菜芥酸含量的遗传已有了细致的研究(见Robbelen和Thies,1980综述)。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组成为AACC)的芥酸含量受两个基因控制,白菜型油菜(AA)的芥酸含量受一个基因控制。Harvey和Downey(1964)从逻辑上推断,双二倍体甘蓝型油菜中的两个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硼营养元素与油菜芥酸含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研究表明,低芥酸油菜的低芥酸性状受遗传基因控制。当一个品种群体的芥酸含量为零时,在良好的隔离条件和无高芥酸油菜自生植株的情况下其低芥酸性状是比较稳定的。但该性状是否与生态环境有关,目前这方面报道的资料尚少。  相似文献   

17.
1979年春,以法国低芥酸品种普里莫尔(Primor)为母本,湘矮B为父本,进行杂交转育,F_2代与湘矮A测交,选彻底不育株母本与父本单株成对回交,定性或定量分析父母本芥酸含量;采用三种方案寻找低芥酸不育材料及共低芥酸保持材料。同时,还用低芥酸恢复  相似文献   

18.
利用傅里叶变换漫反射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大量代表性油菜籽标准样品建立完整油菜籽中芥酸、硫甙测定模型,内部交叉法和外部检验集样品对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芥酸、硫甙模型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8和0.9785,内部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1.97和5.16.用所建模型对油菜籽样品芥酸、硫甙测定结果与国家和国际标准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建立的近红外分析模型能够满足油菜育种中对初级世代材料芥酸、硫甙含量的快速测定筛选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新疆野生油菜芥酸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新疆野生油菜高、低芥校组合正反交F1、F2,回交一代及相应的杂交亲本种子中芥权的测定,分析了新疆野生油菜芥酸的遗传。结果表明,新疆野生油菜芥权酸含量受两对加性基因控制,每个芥权基因控制的芥量为5%左右。  相似文献   

20.
芥酸(C_(22):1)是十字花科植物特有的脂肪酸,未经改良的油菜品种含量较高,约为50%左右。由于芥酸的碳链较长,人体不易消化吸收,同时在肪脂酸总成分中占的比例较大,限制了营养价值较高的油酸(C_(18):1)、亚油酸(G_(18):2)的含量。因此,降低脂肪酸中的芥酸含量成为六十年代以来油菜籽品质改良的中心目标之一。目前国内外巳先后育成一大批低芥酸新品种(系)。但由于低芥基因源自西德饲用油菜“Liho”,带来的问题是低芥品种遗传基础狭窄,抗性差,产量不理想。我国油菜品种资源丰富,据中国农科院油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