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的血清学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血凝抑制试验和病毒中和试验对EDS地方分离毒HS-1和国际标准毒AV-127之间的血清学关系进行了研究。分离病毒的血凝特性能够被AV-127高免血清、HS-1高免血不表所抑制,而不能与ND阳性血汪民生交叉反应;在病毒中和试验中,HS-1毒株与国际标准毒株AV-127能够发生交叉中和反应,且两毒株的亲缘值为95%。结果表明,两者为同一血清型。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利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Gx及其致弱疫苗毒Gt为对象,研究超强毒与弱毒株在鸡体主要免疫器官内的复制情况,以探讨两类毒株表现不同生物特性的原因。分别利用鸡胚半数致死量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半数感染量对超强毒Gx和疫苗株Gt进行病毒滴度的测定;再利用荧光定量RT-PCR对两类毒株进行病毒量的校准。以相同量的病毒对2周龄SPF鸡进行攻毒。攻毒试验表明超强毒Gx能造成47.5%的死亡,法氏囊、脾脏、胸腺等免疫器官均严重损伤;而疫苗毒Gt无致死,且未能造成任何病理可见的损伤。病毒的体内复制情况表明超强毒相对于疫苗毒复制更为迅速,病毒载量更高。  相似文献   

3.
用蚀斑克隆化技术对分离自黑龙江省不同地区免疫鸡群的新城疫病毒HN_7和HN_2株进行蚀斑纯化,获得了各自性状较为一致的三种蚀斑克隆毒。对La Sota疫苗毒采用促蚀斑形成方法获得了性状稳定、一致的混浊小蚀斑。对三种克隆毒之间以及和La Sota疫苗毒间做交叉蚀斑减数中和试验,探讨各病毒之间的抗原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毒株的蚀斑类型及比例不同;来源于不同毒株的各蚀斑克隆毒间存在着抗原差异,来源于同一毒株的不同蚀斑克隆毒之间无明显抗原差异:三种克隆毒和La Sota疫苗毒之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抗原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应用一步法RT-PCR和荧光RT-PCR方法分离到一株新城疫病毒,并对此毒株F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和分析,发现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Arg-Arg-Gln-Lys-Arg-Phe117,与新城疫病毒强毒株特征相符,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了本试验所分离毒株为新城疫强毒株。结合GenBank中其他新城疫参考株F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本试验所分离毒株与目前流行的强毒株Taiwan/95、SKY/03、SGM/01的F基因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而与传统疫苗毒La Sota株的裂解位点则不同。  相似文献   

5.
鸡新城疫山东强毒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山东省不同地区的发病鸡群中分离了6株病毒,经HA、HI试验、病毒回归试验和血清中和接种鸡胚试验确定所分离的毒株为新城疫病毒。分别对6个毒株MDT、ICPI和IVPI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些毒株为鸡新城疫强毒,但各个毒株的致病性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口蹄疫O型OXH0312病毒株进行了牛体感染、乳鼠适应传代和细胞适应传代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并对制备的细胞毒配制的疫苗进行了免疫原性测定。结果显示,该毒株从细胞毒13代(BF13)起,病变时间趋于稳定,14代至17代是一个相对平台期,病变时间稳定在11 h之内;用乳鼠测定病毒毒价稳定在107.68/0.2 mL左右,传到21代时,效价开始下降。用15代、16代和17代病毒液制备3批疫苗进行PD50的测定,3批成品苗的PD50分别为3.80、4.20、3.00。说明该毒株具有比较稳定的生物学特性和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以做为生产用后备种毒。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细胞水平探讨PRRSV GD强毒株和PRRSV弱毒疫苗接种仔猪后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运用血常规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分析了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将30日龄20头SPF猪分成3组,分别感染HP-PRRSV GD第5代强毒株、GDr180弱毒疫苗株及留作对照。于感染后第0、3、7、10、14、21、28及35天采血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分析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HP-PRRSV GD强毒株感染可导致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单核细胞、粒细胞、B细胞、Tc细胞、Th细胞、Tm细胞、和γδT细胞数量的下降;而弱毒疫苗GDr180株免疫则表现为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引起粒细胞、B细胞、Tc细胞、Th细胞和Tm细胞的上升,对γδT细胞的影响不大;阴性对照组在整个检测期间各种细胞基本上保持稳定状态。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与HP-PRRSV GD强毒株破坏免疫细胞不同,PRRSV弱毒疫苗GDr180株免疫接种能刺激猪免疫细胞增殖,给试验猪提供良好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
选取4日龄无特定病原鸡分析鸡马立克氏病毒感染对鸡脑部神经系统损伤的影响,根据不同毒力特征(814、rMS、WC1203、Ms5、BS)MDV-1毒株感染,对不同接毒时间(接毒后1、3、5、7、10、14、21、28 d)动态检测病毒载量变化情况进行有效记录,对不同毒株感染后鸡脑部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毒力MDV-1毒株在无特定病原鸡脑部存在不同的复制规律,其中强毒自身的复制能力明显高于弱毒,而特超强病毒株早期复制速度最快;感染早期,强毒对无特定病原鸡脑组织神经系统损伤程度更高,与弱毒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感染21 d,强毒所造成的脑部损伤明显更强。说明不同毒株对无特定病原鸡所产生的脑神经系统损伤程度不同,毒株毒性越强损伤越重。  相似文献   

9.
牛口蹄疫Asia Ⅰ型灭活疫苗研究——制苗用种毒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保存时期亚洲Ⅰ型口蹄疫(Asia Ⅰ)3株牛源强毒株回归牛体,经乳鼠传代、转适BHK-21传代细胞、用BEI灭活,制成双相油佐剂疫苗免疫豚鼠,对各个毒株的毒力、免疫原性、血清中和抗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的广谱性以及各种制苗材料的适应性进行综合分析,从中选出毒力强、免疫原性好和抗原谱较广的Asia Ⅰ CF3株作制苗用种毒。  相似文献   

10.
对分离于河南省的YX08、YX12、YB02等3个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野毒株进行了鸡胚适应性培育,对各代病毒进行了生物学试验,并对其VP2高变区基因进行了RT-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各毒株随传代次数的增加,与经典毒株Cu-1及弱毒株P2的同源性有所增高;各毒株的变异代次和变异位点不尽相同,但232、233、234及253位氨基酸的密码子在传代过程中是易变密码子;各毒株对鸡胚的半数致死量随着传代均降低了2~3个稀释度;鸡胚中病毒的滴度在10代以后较传代初期均有提高。接种供试雏鸡后,各毒株的鸡胚毒出现的临床症状均较其法氏囊毒晚24~36 h,致死率有所下降,但各毒株鸡胚毒与其囊毒病理变化相似。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北地区新城疫病毒分离株基因型与抗原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我国西北地区分离到10株新城疫病毒(NDV),在蚀斑纯化、致病力和基因型鉴定的基础上,以LaSota,F48E9株免疫血清与分离毒株进行中和试验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HI)。结果表明,弱毒株LaSota的免疫血清对分离毒株具有一定的保护力,但随毒株的不同有很大差异,对分离毒的中和指数远远低于强毒株F48E9免疫血清的中和指数。结合基因鉴定结果,认为这种差别很可能是造成LaSota系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变异情况,采用交叉HI试验、细胞中和试验和攻毒保护试验对1998-2008年间分离到的25株H9N2 AIV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依据不同毒株与Hp株免疫产生HI抗体的结果可将25个毒株分为3类,第1类HI效价4.0log2~5.0log2的为12#、17#、18#;第2类毒株HI效价6.0log2~7.0log2的为2#、21#、5#、22#、11#、25#、15#、16#;其余毒株的HI效价为7.0log2~8.0log2.这证实不同H9N2 AIV流行毒株间的抗原性有差异.选取代表性的8株H9N2 AIV毒株进行中和试验,结果显示其抗原相关性在0.42~0.84.除了3#与14#、11#与17#的抗原性有明显差异外(相关性R值分别为0.46、0.42),其余毒株间的抗原性无明显差异或仅有较小的差异.抗原性不同的H9N2 AIV株对Hp株免疫鸡的攻毒保护试验显示Hp株能够对抗原性有差异的攻毒株(10#、12#、17#)产生有效保护(9/10),联合攻毒试验结果显示Hp毒株免疫鸡可抗其他毒株(9#+15#和16#+17#)的联合攻击,保护率9/10以上.以上结果显示,H9N2 AIV Hp株与多数流行毒株间在免疫原性上无明显差异,H9N2 AIV多数流行毒株间的免疫原性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3.
鹅副粘病毒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鹅副粘病毒病是一种新发现的由副粘病毒引起的能引起不同年龄鹅发病、以消化系统损害为主的传染病。本研究对-野毒株(NA-1)应用鸡胚传代、电镜形态学观察、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鹅体回归试验、实验免疫保护试验等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三项毒力指标的测定。依据国际上判定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标准,NA-1毒株均具有与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似的毒力,属于强毒力的毒株。应用NA-1毒株制备的油乳剂灭活苗实验免疫雏鹅,表明有良好的保护率。  相似文献   

14.
RT-PCR对新城疫病毒强弱毒株的快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城疫病毒(NDV)F蛋白基因结构的特点及强、弱毒株F蛋白基因裂解位点的序列差异设计了4条引物,并将其配成3对引物,采用RT-PCR试验对来自鸡和七彩山鸡的9株NDV野毒分离株,F48E8和LaSota 2株标准强、弱毒株进行了快速鉴定;并将RT-PCR鉴定结果与NDV常规致病性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RT-PCR试验能够快速将11个参试毒株区分为强毒株和弱毒株,其结果与传统致病性试验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可以用于ND的快速诊断和强、弱毒株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5.
Scott 等(1971)报道,用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甲醛调制过的酪蛋白混合饲喂绵羊,结果使瘤胃微生物对不饱和脂肪酸的正常氢化作用受阻抑,从而增加了血浆及各种体组织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Hogan 等(1972)试验中也获得相同结果。用牛进行这项试验也可提高牛体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Faichney 等,  相似文献   

16.
猪瘟病毒遗传发生关系分析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利用反转录及PCR扩增并测定了中国猪瘟兔化弱毒兔组织毒,C-株细胞疫苗毒和近期甘肃省7个地区的10个流行野毒株的E2基因核酸序列。通过序列比较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发现;C-株兔组织毒,C-株细胞毒和中国50-60年代流行的石门强毒株同属于组群1;近期猪瘟流行毒株同属于组群2的两个不同亚组群,其流行毒株与疫苗毒株有较大的差异,表明猪瘟流行毒株向远离疫苗毒株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17.
我们采用醋酸铊肉汤培养基传代致弱的方法,培养出一株对小白鼠安全且免疫原性良好的STM8002—550弱毒菌株。并在牛体进行了安全效力试验,结果较满意,简述于后: 一、试验材料 1.菌种①STM8002—550弱毒菌株:为本所培育,供制苗进行牛体免疫试验用。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1998-2008年中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分离株HA基因的进化时,发现在25个毒株中有2个致病性最强的毒株因HA基因第145位氨基酸的突变导致产生1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从而使其不与单抗H6、F6等反应。为进一步探究这类变异毒株HA基因变异对H9亚型AIV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的影响,本试验对12株HA蛋白S145N变异的H9N2AIV进行了交叉中和试验和交叉攻毒试验。结果显示,不同H9N2S145N变异株与疫苗株间在抗原性上变化不大,或无显著差异(0.5≤R≤0.67)。但参照现有的H9灭活疫苗效力检验方法对HP疫苗免疫鸡进行攻毒,用HP株攻毒对照组0/5保护,免疫组保护≥9/10,达到了H9灭活疫苗质量标准要求;但用S145N变异株N3攻毒,仅保护2/10~6/10,且随免疫量剂量的增加,抗体水平的提高,攻毒保护也依次升高。对H9变异株疫苗(N1、N2、N3、N8)免疫鸡用N3攻毒,仅保护2/5~4/5,N3同源抗体也不能有效地阻止其攻毒后的排毒。用N3、N6 2个变异株交叉攻毒,采用与疫苗株攻毒相同的剂量作攻毒试验也得到类似结果。表明高于6log2的抗体能抵抗疫苗株和大多数流行毒株攻毒后的排毒,但不能抵抗S145N变异株攻毒后的排毒。这类毒株免疫原性上的变化与病毒HA基因的变异密切相关。因HA基因145~147aa位增加了1个NGT,导致三维空间构象的变化,并影响其邻近的受体结合位点,从而使这类毒株致病性提高,免原性发生改变。虽然这一类变异株或免疫逃逸毒株仅占当前流行毒株总数的5%~7%,但在强大的免疫压力和自然选择下有可能逐步成为优势毒株,造成更大的危害,这为该病的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9株猪瘟分离毒株的致病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9株临床表现强、中、低致病特点的猪瘟野毒分离株第3代细胞毒作为种毒,按3mL/头剂量分别注射猪瘟抗原及抗体阴性猪,再用上一代传代猪发病后的血毒作为下一代接毒用种毒接种试验猪1头或2头,或上一代传代猪发病后,同圈放入1头或2头试验猪进行同居感染.如此进行,GDGZ1/95、BJCY1/96和JL1/94传至8代;FJFQ1/99传至7代;HeBHH1/95、HeNBY1/96、BJTX3/96、GXBH1/98和HeNXH2/98传至3代.结果显示:上述分离株传至3~5代过程中均表现出毒力增强的趋势,从3~5代传代到8(7)代的过程中毒力进一步增强并保持稳定,且均超过了标准石门强毒株的发病特点.所有试验猪均出现较典型的猪瘟临床症状,解剖后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死后或解剖后的各种脏器经HCFA检查均为强阳性,这种现象进一步证实了猪是猪瘟病毒的敏感动物,各毒株之间毒力没有明显差异.对其中7株分离株传代血毒部分代次E2基因主要区域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仅GDGZ1/95株从F1~F8代中的F6代有2个核苷酸的差异,引起1个相应氨基酸的变异,其余毒株的不同代次没有碱基发生变异,初步说明猪瘟病毒基因型表现相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对利用IBDV地方野毒株所制备的囊毒和胚毒二价灭活油乳苗免疫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囊毒灭活苗免疫效果显著优于胚毒灭活苗和活疫苗,在接种后各个时期所产生的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疫苗(P<0.01),最高AGP效价可达4.8log2;胚苗的免疫效果虽然差于囊苗,但明显优于活疫苗,当活苗免疫组鸡血清中已无可测性抗体时,胚苗组仍具有1.0log2的AGP效价。在攻毒试验中,囊苗组鸡对IBDV标准毒、两株野毒株的攻击均100%地获得了保护;胚苗组也均可获得80%的保护,这两种由地方毒株所制备的疫苗均未呈现出对不同毒株抵抗性的不同,而活苗组对不同毒株的攻击则分别只有53.3%、40%和46.7%的保护率,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