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王广军  任保振 《河北渔业》2002,(1):10-11,28
向温室养鳖池中投加光合细菌(PSB)、硝化细菌(NB)、玉垒菌(S_(30))和蜡质芽孢杆菌(BC)等有益菌群,以发挥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来改善水质。通过对池水中的异养细菌、浮游生物的数量调查结果表明:投加有益微生物对浮游生物几乎没有影响,但池水和底砂中的异养细菌的数量却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对虾池的放养密度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卢静 《水产学报》2000,24(3):240-246
于1998年7 ̄9月在山东海阳养虾场运用陆基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对虾与罗非鱼在五种放养密度下浮游生物群落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可能浮游动物的摄食对浮游植物产生影响,二者数量的消长在大多数围隔都呈负相关;纤毛虫的数量与浮游植物的总生物量呈负相关;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浮游植物生物量减少,而浮游动物却有所增加,前者的优势类群由硅藻变为甲藻、蓝藻和隐藻。后者的在组成中镖水蚤数量减少而剑水蚤、无节幼体、轮虫和原生动物等小型种类有所增加;纤毛虫在高密度围隔中大量繁殖,说明水质已逐渐恶化。  相似文献   

3.
虾池接种小球藻对浮游生物及水化学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脊尾白虾的养殖池中接种小球藻,观察浮游生物和水化学环境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小球藻数量增加会明显改变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个体数量,生物量及种群结构比例等,可为幼虾提供更好、更多的食物;同时,可降低水体中氮,磷的浓度,地加溶解氧,改善水体的化学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4.
2001年5~7月,在深圳东海岸水产公司南澳半封闭式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m精养基地,进行了有益微生物的应用对虾塘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影响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对虾养成过程中,施用有益微生物的实验组虾塘水体中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明显较未施用的对照组虾塘低,但各虾塘水体中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的变化特征基本相同,即在养殖前期,虾塘水体中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均较稳定,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而在养殖中、后期,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均急剧升高,尤以对照组虾塘的升幅最大,其弧菌数量甚至超过100×102CFU.mL-1的对虾发病之弧菌数量临界值。实验组与对照组虾塘中表层沉积物中,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差异不大,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变化特征也基本相同,但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所差异,其中实验组表现为双峰型的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养殖前期或中期和养殖将结束时;对照组则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均出现在养殖中期。有益微生物的应用对虾塘水体中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的抑制效果较对沉积环境中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有益微生物对温室养鳖池水改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向养鳖池中投加光合细菌(PSB)、硝化细菌(NB)、玉垒菌(S30)和蜡质芽孢杆菌(BC)等有益微生物,以发挥有益微生物的作用。使温室养鳖池中的有机污染物,如残饵,排泄物等得以有效分解利用;通过对水体化学耗氧量,氨氮、亚硝酸盐等的测定结果表明:通过向水体中投加光和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可以明显地改善水质,从而可以减少换水次数和换水量,提高温室养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使用不同品牌的斑节对虾饲料与养虾池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关系.选用两种品牌的对虾饲料。在4个虾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使用粤海脾斑节对虾饲料三个斑节虾池中,水质正常,有利斑节对虾生长的浮游生物种类占优势。浮游生物数量多、且稳定。对虾生长正常.中途没有虾瘸发生。按计划收虾。养虾产量较高,另一品牌对虾饲料.喂养斑节对虾。在养殖的中后期出现严重的虾病.产量低。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光合细菌等不同有益微生物在设施养虾中的应用及使用方法,进行了多组对比、交叉试验,以池塘的pH值水质因子及对虾产量、成活率影响为指标,探索各种有益微生物在设施养虾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试验Ⅲ平均产量1127kg/667m2,平均规格为10.45cm,平均成活率82.31%,均高于其他试验池和对照池,饲料系数最低,平均1.15;试验Ⅲ经济效益最高,每667m2利润达到1.69万元,试验Ⅱ平均1.45万元,试验Ⅰ平均1.25万元,试验Ⅳ平均1.17万元,对照组最低0.82万元。  相似文献   

8.
孙兴涛 《齐鲁渔业》2013,(11):14-16
在对虾人工养殖过程中,水化学环境和水体生态结构的优劣是决定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长期以来,水产科技工作者一直致力于优化养殖水体生态结构的研究,如利用化学物质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和生长,以高等水生植物抑制藻类生长等,但用生物法调节水化学环境和水体生态结构比化学法有更大的优越性。为此,笔者在虾池中进行了接种小球藻的试验,研究其对浮游生物和水化学环境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应用有益微生物改善温室养鳖池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向养鳖池中投加光合细菌 (PSB)、硝化细菌 (NB)、玉垒菌 (S3 0 )和蜡质芽孢杆菌 (BC)等有益菌群 ,可使温室养鳖池中的有机污染物有效分解 ,降低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氨氮、亚硝酸盐氮等的含量 ,减少换水次数和换水量 ,从而实现温室健康养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施用禁用药物、可用药物用量过多、成虾体内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等问题,上海水产大学于2002-2005年进行了“南美白对虾无公害养殖技术研究”项目,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了优质南美白对虾苗种,养殖过程中不投放抗生素等禁用渔药.利用有益微生物改善与优化水质,再结合温性中草药的合理利用来防治虾病。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循环水对池塘中氮、磷含量、浮游生物种群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循环塘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93种,隶属6门47属;非循环塘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0种,隶属6门48属,循环塘与非循环塘均以绿藻门种类最多,分别占各塘种类总数的40.86%、42%。两塘中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循环塘为247.68~1133.31(×104ind/L)和3.07~10.83 mg/L;非循环塘为511.68~1773.3(×104ind/L)和4.48~17.34 mg/L。循环塘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比非循环塘要低,且差异性显著(P<0.05)。循环水鱼塘中共检出浮游动物33属42种,非循环水池塘68属88种,在试验期间两塘中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主要是由原生动物和轮虫组成,其种数变化顺序为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循环塘中原生动物和轮虫分别占浮游动物总种类数的52.38%、33.34%;而非循环塘中原生动物和轮虫分别占浮游动物总种类数的42.05%、48.86%。其中循环塘72~708.11 ind/L和0.41~1.69 mg/L;非循环塘152.9~208.20 ind/L和0.26~0.46 mg/L。循环塘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非循环塘(P<0.05)。循环塘与非循环塘中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介于1.39~1.62和1.16~1.48之间,两塘中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介于0.50~1.95和1.08~1.45之间。结果表明:循环水对养鱼池塘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出现率、丰度和生物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对虾养殖池塘微藻群落结构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于2005年秋、2006年春对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的对虾集约化养殖池(高位池)、半集约化养殖池(土塘)及其引水渠中水体的微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对虾池塘中共检出微藻47种,其中春季检出微藻28种,秋季检出微藻21种。主要优势种是颤藻(Oscillatoria sp.)和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 Ehr.)。微藻的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春季东南土塘2.29,东南高位池1.42,东山土塘1.12;秋季东南高位池2.14,东山土塘1.62,而2季节引水渠则处于0.92~3.72之间。对虾池塘微藻平均密度秋季高于春季。  相似文献   

13.
于暴雨频发的华南雨季(2009年5月-8月)对粤西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水体和底泥进行调查,研究在强天气干扰条件下养殖池塘细菌数量动态及多样性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水体异养细菌在104-106 cfu?mL-1间波动,弧菌数量在养殖初期高达105 cfu?mL-1, 虾池301# 和404# 自6月18日开始施用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微生态制剂后,其弧菌(Vibrio sp.)数量维持在104 cfu?mL-1以下,403# 和305# 波动较大且多次超过105 cfu?mL-1;4口虾池水体弧菌与异养细菌的数量比值在养殖初期均超过20%,之后301# 和404# 保持在12%以下,403#和305# 在养殖后期分别达到21%和33%。底泥异养细菌先升高后稳定,弧菌数量除305# 较稳定外,其他虾池波动较大(103-107 cfu?g-1)。施用微生态制剂池塘301#和404#水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前期降低,305#和403#较前期升高;底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则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群落的丰富度、常见种的优势度和群落均度较前期有所降低。结果表明,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可在气候多变的情况下保持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的相对稳定,抑制弧菌滋生,降低微生态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4.
于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在广东珠海地区对低盐度养殖虾池水体的浮游微藻进行全程周期性调查分析.结果共检出常见浮游微藻5门31属49种,其中绿藻13属22种,蓝藻9属16种,硅藻6属8种,裸藻2属2种,隐藻1属1种.优势种有13种,主要是蓝藻,有铜绿微囊藻( Microcystis aeruginosa )、圆胞束球藻( Coelosphaerium naegelianum )、卷曲螺旋藻( Spirulina spirulinoides )、假鱼腥藻( Pseudoanabaena sp . )、绿色颤藻( Oscillatoria chlorine )、拟短形颤藻( Oscillatoria subbrevis )、粘连色球藻( Chroococcus cohaerens )、点状平裂藻( Merismopedia punctata )和针状蓝纤维藻( 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 ).其次是绿藻和硅藻,有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 pyrenoidosa )、多粒衣藻( Chlamydomonas.multgranulis )、角毛藻( Chaetoceros sp . )和新月菱形藻( Nitzschia closterium ).低盐度虾池养殖周期浮游微藻细胞数量为0.1×10 7~209.2×10 7 ind·L -1,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5~3.2.浮游藻类的种类数、数量及多样性指数总体表现为养殖前期低后期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Effect of organic fertilizer on plankton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fish pond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effect of cattle organic fertilizer on plankton primary production and related variables was tested in six Bulgarian fish ponds situated close to the town of Plovdiv in Bulgaria.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xperiment (16th of May 2004, about 10 days after filling with water) a suppression of plankton metabolism was observed and after that the ponds treated with manure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productivity than the controls, especially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the autumn season when the water column was more regularly mixed. The other measured variables (Secchi disk readings, plankton chlorophyll-a and respiration, assimilation number per unit chlorophyll-a)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eated and control ponds.  相似文献   

16.
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池浮游藻类群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44口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池中共鉴定藻类7门62属113种,蓝藻26种,绿藻54种,硅藻14种,裸藻11种,隐藻3种,甲藻4种,金藻1种。绿藻门种类最多,占藻类种类数的47·8%,其次为蓝藻门占23·0%,硅藻占12·4%,裸藻占9·7%。优势种主要为蓝藻,典型优势种有螺旋藻(Spirulinasp.),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sp.),弯形尖头藻(Raphidiopsis curvata),针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s)等,其中螺旋藻的优势度平均达到50%,为主要优势种。常见的绿藻有栅藻(Scenedesmusp.),衣藻(Chlamydomonassp.),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等;常见的硅藻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啮蚀隐藻(C.erosa)和绿裸藻(Euglenavirdis)在虾池中比较常见。养殖池中浮游藻类的种类数平均为43±9种,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19±0·56,个体数量平均为1·45±0·87×108个/L;藻类的种类、数量及生物量表现为养殖前期低后期高的特征,而多样性表现相反,藻类的组成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4年8月靖海湾的调查数据,对该海域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门19种,硅藻门是主要类群,占总物种数的78.95%,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平均细胞丰度6.63×104个/m3。浮游动物26种,节肢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占总物种数的46.2%;主要优势种为刺尾歪水蚤(Tortanus spinicaudatus)和太平洋纺锤水蚤(Acatia pacifica),优势度分别达0.403和0.313;平均丰度为1 056个/m3。底栖动物24种,分别属于多毛类、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多毛类为优势类群,占总物种数的50.00%,主要优势种属为沙蚕科(Nereidae),平均丰度为58个/m2,平均生物量340.95g/m2。多样性分析显示,该海域生物群落结构稳定,环境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一种芽孢杆菌制剂(Bacillus)对鳜(Siniperca chuatsi)及饵料鱼池塘进行水质调控。通过测定池塘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透明度及pH值等水质指标和池塘中浮游生物量,评价芽孢杆菌制剂对鳜及饵料鱼池塘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芽孢杆菌制剂能够提高水质透明度,降解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其中,亚硝酸盐的最大降解率为77.5%。投喂芽孢杆菌后,实验池塘和对照池塘浮游生物组成均变化不大,表明该制剂对池塘的浮游生物组成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拉萨河春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5年4-5月对拉萨河浮游生物的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有6门76种(属),浮游植物密度变化在4.04×10~4~16.04×10~4ind/L之间,平均密度为10.18×10~4ind/L,生物量变化在0.037~0.37 mg/L之间,平均生物量为0.13 mg/L;浮游动物4门51种(属),密度的变化范围是45.00~125.00 ind/L之间,平均密度为84.09 ind/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006 8~0.063 mg/L之间,平均生物量为0.041 mg/L。该河段浮游生物组成多以冷水性种类为主;浮游生物的密度与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20.
岱衢洋鱼类资源及其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与2011年冬季(2月)对岱衢洋进行的共4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 对该海域的鱼类资源状况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所捕获的38种鱼分别隶属于1门2纲8目21科31属; 暖温性鱼类无论在种类数量还是生物量与尾数密度方面均居主导地位; 凤鲚四季均为该海域的优势种; 在时间分布上, 生物量与资源尾数密度均以夏季为最高, 而冬季则恰好相反, 且该两季的生物量与资源尾数密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另外, 在空间分布上, 生物量与尾数密度四季总体上均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趋势; 生物量与平均底层温度呈二次曲线相关(P<0.01); 春、秋两季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 D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H' )和Pielou均匀度指数( J' )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与东海近、外海海域鱼类群落的多样性比较, 岱衢洋的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 H' )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