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州湾人工鱼礁大型底栖生物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海州湾人工鱼礁建设已经开展了4年,为了解海州湾人工鱼礁投放前后礁区大型底栖生物的变动情况,对礁区大型底栖生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海州湾人工鱼礁海域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94种,其中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鱼类是构成人工鱼礁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三者占总种类数的88.30%。投礁前人工鱼礁海域共调查发现大型底栖生物32种,投礁一年后增加到38种,投礁后第四年增加到44种。投礁前人工鱼礁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0.560 3 g/m2和0.207 5 ind/m2,投礁一年后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增加到1.127 g/m2和0.387 5 ind/m2,投礁后第二年和第四年的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也均高于投礁前。投礁前人工鱼礁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投礁后底栖生物群落系统出现扰动,鱼礁区的底栖生物群落系统处于一个暂时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人造鱼礁试行点——南澳岛海域的300座人造鱼礁,三年多来吸引了优质鱼类栖息,至去年初已钓获200多担石斑鱼出口港澳,收回了全部投资。1982年6月,南澳县水产部门,在上级投资支持下,试验将水泥固体架220座投于近海中的无礁区。不久经科技人员探测,水泥架附生海贝藻类茂盛,吸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2年朱家尖建礁水域的本底调查和2005~2006年4个航次跟踪调查数据,初步探讨了朱家尖人工鱼礁海域投礁前后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组成、优势种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投礁后出现的种类数为投礁前的2.8倍,鱼礁海域采集到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53种,由鱼类、甲壳类和软体类3大类组成,鱼类和甲壳类分别占调查种类的49%和45%;投礁前后,甲壳类优势种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低值虾类转变成以日本(Charybdis japonica)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等经济虾、蟹类为主;甲壳类为拖网渔获的主要构成部分;投礁前后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种类组成具有相近的群落多样性测度值,但皆未达到中等相似水平,优势种在不同月份差异大。人工鱼礁的建设使石首鱼科种类和岩礁性鱼类增加明显,鱼礁生境既具有维持固有种类的优势,还可为更多生物提供栖息地。  相似文献   

4.
从日本人工鱼礁建设探讨我国鱼礁建设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豹德 《海洋渔业》1985,7(6):248-253
<正> 根据日本内阁会议1974年颁布的沿岸渔场整建开发法制定的整建开发计划,在日本沿海大规模建设人工鱼礁。人工鱼礁是根据一些鱼类的趋性,专为吸引鱼类栖息和繁殖、成长,而设置在鱼类洄游通道上的人造礁。日本是世界人工鱼礁建设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为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国外简讯     
美·国·研·究·人·工·鱼·礁美国早在30年代已从事人工鱼礁的研究工作,在新泽西州海域建造了第一个人工鱼礁。从1950年以来,美国沿海有12个州建造的人工鱼礁主要材料是废旧汽车、有轨电车车身、石块、轮胎、混凝土以及管状物等,特别是汽车和有轨电车车身对鱼类具有引诱力。通常人工鱼礁设置1~2年后,潜水员就定期观察鱼类增殖情形。J.R.Randall博士将设置在维尔京群岛的石块人工鱼礁与周围海区的自然鱼礁作了  相似文献   

6.
去年10~11月,辽宁省东沟县海洋渔业开发公司将300多座人工鱼礁投进黄海北部的近海海域。这种窗板沉箱式集鱼保护型人工鱼礁是钢筋、水泥结构,每座礁体积为6.75立方米。此批人工鱼礁的投放,将起到阻止大中型拖网渔轮在近海作业,使幼鱼虾得到保护的作用;并为近海渔场的经济鱼类提供  相似文献   

7.
大亚湾大辣甲南人工鱼礁区建设效果初步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年11月、2004年7月和2005年8月对大亚湾大辣甲南人工鱼礁区进行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的结果,初步评估人工鱼礁建设对礁区及邻近海域渔业资源的养护效果.结果显示:投礁后资源种类明显比投礁前丰富,礁区内和对照海区资源的总种类数分别由投礁前的22种和11种增加到41种和36种;投礁后各类资源的资源密度明显比投礁前高,礁区内和对照海区总资源密度分别比投礁前增加了21.22倍和27.44倍;投礁后礁区内和对照海区渔业资源的优势类群和主要优势种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鱼类成为礁区内第一优势类群,黄斑蓝子鱼成为第一优势种,显示出明显的集鱼效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2年11月和2006年11月对廉江龙头沙人工鱼礁区进行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的结果,初步评估人工鱼礁建设对礁区及邻近海域渔业资源的养护效果.结果显示:投礁后,礁区内资源种类(特别是鱼类)增加明显,由投礁前的9种增加到23种,增加了1.56倍,而对照海区资源种类(特别是鱼类)明显减少,由投礁前的26种减少至15种,减少了42.31%;投礁后各类资源的资源密度明显比投礁前高,礁区内和对照海区总资源密度分别比投礁前增加了9.25倍和1.06倍;投礁一年多来,礁区内已初步形成新型的人工生境,头足类成为礁区内的新增优势类群,杜氏枪乌贼成为对照海区的第一优势种,初步显示出人工鱼礁对游泳生物(特别是鱼类和头足类)的诱集效果,并且这种效果已波及到礁区邻近海域.  相似文献   

9.
防城港人工礁区内5种恋礁鱼类的声学标志跟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人工鱼礁区鱼类的活动特点及使用超声波遥测方法进行人工鱼礁区鱼类研究的可行性, 2017年7月7日至9月8日于防城港人工鱼礁区利用Vemco定位系统(Vemco position system, VPS)对5种北部湾沿海常见的野生恋礁性鱼类共9尾[体长(21.7±3.8) cm,体重(314±186) g]进行超声波标志遥测跟踪。结果表明, 9尾鱼中的3尾定位效果较为理想(1749~9591个定位结果),活动范围较小,其中100%最小凸多边形(minimum convex polygon, MCPs)范围为12687.6~17123.2 m^2。而50%和95%核心利用分布(Kernelutilizationdistribution,KUDs)范围为5788.1~8708.9 m^2和10240.5~16463.7 m^2。另6尾鱼未取得理想的定位效果(0~14个定位结果),接收机接收回的定位数据可以被检测,表明鱼依然在礁区附近活动。在游离检测范围28~51 d后又有信号返回,说明样本鱼对人工鱼礁环境有一定的偏好性,研究期间样本鱼表现出一定的活动深度变化规律,在15:00~22:00时段活动深度相对较浅,主要集中于人工鱼礁礁体上方(距水底5 m以上)。研究表明,应用超声波遥测技术可以了解鱼类在自然生活状态下的活动特点,可作为鱼类研究的有效手段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0.
海州湾人工鱼礁养护资源效果初探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20 0 3年 7月至 2 0 0 3年 12月在连云港海州湾投放了第一批人工鱼礁 ,2 5 0个单体大礁 ,75 0个小礁体 ,30只船礁 ,共计 135 30m3 (空方 )。为了探讨海州湾人工鱼礁投放后鱼礁区的渔业资源养护情况 ,对该海区进行 6个航次的调查 ,投礁前调查 3次 ,投礁后调查 3次。调查结果表明 :人工鱼礁投放后鱼礁区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度均有所增加 ;鱼礁区CPUE比投礁前增加 1倍左右 ,其中鱼类的CPUE增加最多。鱼礁区比对照区相对应时期的CPUE要高许多 ;优势资源种类也有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澄海莱芜人工鱼礁集鱼效果初步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2003和2007年分别对澄海莱芜人工鱼礁区进行了投礁前的本底调查和投礁后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投礁后礁区海域游泳生物的资源密度明显比投礁前高,增加了25.63倍;礁区海域各类资源种类均比投礁前丰富,总种数由投礁前的23种增加至41种,比投礁前增加了0.78倍,其中,蟹类种数增加最多,增加了1.75倍;在本底调查中没有出现的经济种类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和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在跟踪调查中已成为主要优势种;Shannon—Wienver多样性指数(H’)在礁区和对比区均比投礁前有所增加。表明鱼礁投放后,鱼礁区集鱼效果和群落结构明显改善,人工鱼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人工鱼礁是放置于海底以影响海洋生物资源的物理、生物或社会经济过程的人工设施。科学评价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生态容纳量的改善程度对揭示鱼礁的生态功能和指导鱼礁后续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人工鱼礁区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可分为3种类型(I型、Ⅱ型和Ⅲ型),其中Ⅱ型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身体不接触鱼礁,但在鱼礁周围游泳、在海底栖息。该生物学资料可通过拖网调查取样获得。根据2004年10月~2007年9月浙江嵊泗人工鱼礁海域渔业资源拖网调查数据,建立了模拟礁区渔业资源密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Logistic模型,并据此求解了鱼礁海域资源数量容纳量模型。通过遗传算法求得了Logistic模型的参数。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Ⅱ型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原有生态容纳量约为6.00~8.03ind/km·kW,鱼礁投放所产生的新生态容纳量约为4.40~5.89ind/km·kW,容纳量随季节变化而呈周期性波动。  相似文献   

13.
人工鱼礁是指人们有目的地在海里设置的构造物.它的作用主要有:一是能有效阻止违规的底拖网作业,为鱼类生长建设一个良好安全的"生活小区";二是可以有效地保护鱼类幼体,提高成活率,有助于资源成倍或数十倍增长;三是投放人工鱼礁后,海藻可在礁区生长繁殖,起到净化海洋生态环境的作用.人工鱼礁建设是一项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工程.它能改善近海水域生态环境,为稚鱼以及鱼类提供栖息、索饵和产卵场所,增殖并保护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14.
<正> 人工鱼礁通过改造环境为海洋生物提供附着基、栖息场,有明显的集鱼效果。有助于促进海洋渔业资源增殖,随着近海水产增养殖业的发展,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人工鱼礁的沿革目前研究实验人工鱼礁最活跃的地区是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省。日本早在1789—1801年就开始建造鱼礁,使用的材料有树木、沙土袋、笼筐等。1952年起,开始使用新材料,发展预制人工礁组合体。预制礁的第一代大部分是钢筋混凝土,有立  相似文献   

15.
丁增明  刘刚  郭正华  于峰 《齐鲁渔业》2008,25(12):52-53
人工鱼礁能改善近海海洋环境,使原本鱼种较少的砂泥底质环境变成生产力较高、鱼种较多的岩礁环境,可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繁殖、生长发育和栖息的场所。近几年来,日照市近海海域投入的各类增殖型人工鱼礁,有利促进了有机物的沉积和多种藻类附着生长,保护了恋礁性鱼类,形成了头足类的产卵场,同时,底栖海洋生物得到了保护,充分发挥了海洋资源修复、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肖作鑫 《齐鲁渔业》2006,23(10):45-46
人工鱼礁是指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用以改善海洋环境,营造为鱼类等游动生物提供繁殖、生长发育、索饵等栖息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建设人工鱼礁是一项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工程,使原本生产力较低、鱼种较少的砂泥地质环境,变成生产力较高、鱼类较多的岩礁环境,可提供幼(稚)鱼庇护,以及鱼类栖息、索饵和产卵场所,防止底拖网作业滥捕,保护  相似文献   

17.
<正> 1984年以来,江苏先后在海州湾前三岛海域投放混凝土沉式人工鱼礁、石块等2000多立方米,并设置了部分悬架浮式礁.混凝土鱼礁有箱型、X型和锥台型等几种,力图使其有中空能诱集、栖息海洋生物并作为固定海面浮架之用,率先在我国将海底沉式人工鱼礁与海面悬架浮式礁结合起来,并使人工鱼礁与海珍品增养殖相结合.为搞好增养殖工作,还成立了前三岛海珍品增养殖试验站.  相似文献   

18.
根据唐山祥云湾海洋牧场海域具体特点,设计并投放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礁(A1、A2、A3、A4)、岩石礁(B1、B2)和船礁(C1)等三种不同性质的鱼礁.通过对鱼礁抗滑移、抗倾覆参数及集鱼效果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宜的人工鱼礁礁型.结果显示:上述几种礁体抗倾覆系数、抗滑移系数均大于1,保证了礁体在海水中的稳定性.几种礁体对渔获量...  相似文献   

19.
基于流场数值仿真的人工鱼礁组合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军  章守宇  叶灵娜 《水产学报》2013,37(7):1023-1031
基于特征礁水槽集鱼实验,研究了不同结构人工鱼礁和不同背景速度下黑鲷幼鱼在各流速区段出现频度,以鱼类出现频度高、水平流速为背景速度的0.7倍和0.8倍以下的流场空间体积作为背涡流范围指标,以垂向上升流速为水平来流速度的0.1倍和0.2倍以上的空间体积作为上升流范围指标,基于Fluent、采用大涡模拟法(LES)的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水槽建模,以4种单位鱼礁组合方案为例来分析不同组合流场效应的差异和优劣。研究表明,边长3 m的正方体鱼礁,以20~30个单礁、1~2倍礁距进行五点式、对称型单位鱼礁组合投放为宜,这样既能发挥礁体的协同效应,又能使单位鱼礁的调控范围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设置人工鱼礁是以环境与生物体有机统一的科学思想为依据的。实践证明,人工鱼礁可有效地发挥保护、增殖、集鱼的效能。所以因地制宜的设置鱼礁是建设近海渔场的重要措施。人工鱼礁是敷设海底、长期固定的结构件。设置人工鱼礁当以发展海洋捕捞生产和增殖资源、改善渔场环境为前提,明确改造自然环境使其适应生物生长规律的指导思想。藉以达到改善海洋鱼类栖息环境、增加资源并使鱼类等趋近或集中于鱼礁,提高生产和经济效益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