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探索青冈栎容器苗合适的施肥时间,我们研究分析了不同施肥时间(T1:为芽苗移植时(5月1日)施入缓释肥0.7g/株;T2:为芽苗移植后1个月(6月1日)施入缓释肥0.7 g/株;T3:为芽苗移植后2个月(7月1日)施入缓释肥0.7 g/株)对青冈栎容器苗的生长规律和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时间对青冈栎容器苗高、地径、根干重、叶片数、叶干重、茎干重、单株生物量、质量指数影响差异显著,而且施肥时间对各参数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青冈栎容器苗对不同施肥时间有响应的形态参数均以T1(在芽苗移植前施入缓效肥)达到最佳效果,苗高为17.25 cm,地径为3.50 mm,生物量为2.50 g,质量指数为0.47.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成分配比对青冈栎容器苗品质及生理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利于青冈栎容器苗生长的最佳基质成分配比,本文以泥炭土、稻壳、锯屑、珍珠岩为原料,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15种基质,选择可降解无纺布(40 mm×100 mm)为育苗容器,进行青冈栎容器育苗对比试验。通过分析青冈栎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净光合速率及氮含量等指标,研究15种基质理化性质及其对青冈栎容器苗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号、10号和15号基质的苗高、地径、生物量、质量指数、净光合速率以及含氮量显著优于其他基质配比,而3号基质的生物量、质量指数则显著低于其他基质配比;基质成分配比显著地影响着青冈栎容器苗的生长发育。15种基质均为轻型基质,但4号、5号和15号基质比较适宜青冈栎的生长发育,可作为青冈栎容器苗培育基质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培育火力楠容器苗最适宜的肥料类型和施用水平,为培育火力楠优质健壮容器苗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用纯黄心土作为育苗基质,按添加不同水平(0.2%、0.4%、0.6%、0.8%和1.0%)的缓释肥和施用不同水平(0.3%、0.5%、0.7%和0.9%)的复合肥设不同处理,纯黄心土基质为对照(CK),测定分析不同处理火力楠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叶绿素相对含量、生物量和保存率等指标,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苗木质量.[结果]添加缓释肥和施用复合肥的处理均能促进火力楠苗高、地径、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增加和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且添加缓释肥的处理均优于施用复合肥处理;在添加缓释肥水平为0.6%以下时,火力楠苗高、地径、相对叶绿素含量和生物量积累随着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0.6%以后,随着肥量的增加反而下降;添加缓释肥和施用复合肥不能提高火力楠苗木的保存率.综合评价苗木质量,表现最好的是处理3(缓释肥水平0.6%),总体来说,缓释肥处理和复合肥处理均优于CK,缓释肥处理更优于复合肥处理.[结论]火力楠容器苗培育时建议采用在基质中添加0.6%缓释肥.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容器规格、基质配比、缓释肥施肥量和复合肥施肥量等因素对浙江楠容器大苗苗高、地径、分枝数、干物质积累及根系形态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处理对浙江楠生长和生物量影响有显著差异。容器规格对浙江楠生长和生物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复合肥施肥量对地下部干质量影响极显著,对地径和分枝数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而基质和缓释肥施肥量对浙江楠生长和生物量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本试验所涉及的4个因素中,容器规格对浙江楠高生长影响最大,其次为基质配比,第三位为复合肥施肥量,最后为缓释肥施肥量。浙江楠3年生优质容器大苗培育最佳处理为容器规格(30 cm×30 cm×30 cm)、基质成分和配比(V(泥炭)∶V(黄心土)∶V(草木灰)=6∶3∶1)、缓释肥施肥量(每立方米基质施1.0 kg复合肥)和复合肥施肥量(每立方米基质施3.0 kg复合肥),其苗高和地径分别是对照的1.80倍、1.87倍。不同栽培处理对浙江楠根系长度、表面积和体积等性状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根系性状与生长性状相关分析表明,浙江楠粗根长度、表面积和体积等指标与其苗高和地径等生长指标间相关程度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控制榉树容器苗根系的最适碳酸铜浓度,特研究了不同浓度碳酸铜对榉树容器苗生长和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容器内壁及底部涂抹碳酸铜,对榉树容器苗根系、细根(直径2 mm)生长及改善根系形态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显著增加榉树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须根生物量及根系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浓度为120 g/L的碳酸铜处理,对榉树容器苗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须根生长的促进效果较好,且根系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6.
以1年生青冈栎播种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施肥和指数施肥方法,研究不同施肥方法对青冈栎苗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下,指数施肥与常规施肥对苗木生长影响差异不大,指数施肥的苗高是常规施肥的116.7%,生物量是107.3%,但地径生长量仅为常规施肥的78.3%;不同施氮水平处理对青冈栎苗木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影响显著,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苗木的苗高、生物量随之增加,且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地径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今后应扩大施肥量的研究范围,以便在最合适的施肥量下比较指数施肥与常规施肥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1年生播种苗为研究对象,底部渗灌下设置3个梯度施肥量(0.36、0.72、1.08 g·株~(-1))。通过观测生长末期(11月25日)苗木的形态指标和氮、磷、钾等养分状况,确定了华北落叶松容器苗底部渗灌条件下最佳缓释肥施肥量。结果表明:底部渗灌缓释肥能有效促进华北落叶松的生长。当施肥量为0.72 g·株~(-1)时,1年生华北落叶松容器苗开始进入奢养阶段,此时的苗高、地茎和生物量达到最大,分别为34.60 cm、3.86 mm和1.36 g。为培育造林效果好的华北落叶松容器苗,底部渗灌技术下缓释肥较佳施肥量为0.72~1.08 g·株~(-1)。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施肥对青钱柳苗木生长、叶片快速光响应及糖含量的影响,选用青钱柳一年生苗施用复合肥、有机肥(鸡粪)、生物肥(菌根菌肥)和混合肥(复合肥:有机肥:生物肥=1:1:1)进行育苗试验,根据1年生苗木全年的适宜施氮量(9.0 g/m2,按纯氮计算)确定基本量(M)、0.5倍基本量(L)和1.5倍基本量(H)3个水平,换算出年施肥量。结果表明:①施用生物肥M水平的苗高最高,为33.83 cm,比对照(不施肥)增加71.6%;有机肥M水平的地径最大,为3.31 mm,比对照增加53.2%;②对青钱柳叶片电子传递能力的作用效果均以M水平最好,具体表现为生物肥有机肥混合肥复合肥;③施用混合肥L水平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为135.65 mg/g,比对照增加66%,混合肥处理L水平和复合肥处理L水平的还原糖含量高,均为74.3 mg/g,比对照增加46%。中等氮素水平对青钱柳幼苗生长和叶片电子传递能力的促进效果最佳,低氮水平的混合肥和复合肥处理对提高叶片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的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望天树育苗的优化方案,给育苗生产中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采用析因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基质配比和缓释肥用量对望天树1年生容器苗生长量及其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基质中红壤土比例的降低,望天树容器苗高生长呈降低趋势,地径、生物量及根系发育等指标均呈明显先增高再降低趋势,红壤土所占比例为60%时,地径、全株生物量及根体积指标值为最大。2)随着缓释肥用量的增加,望天树容器苗苗高、地径生长表现为波动升高而后减缓的趋势,缓释肥用量为2.5 kg·m-3时,容器苗高、地径和全株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值均为最大。3)望天树容器苗生长对基质配比和施加缓释肥均较为敏感,但根系生长发育的缓释肥效应不够明显。4)本研究综合各因素对望天树1 年生容器苗生长的主效应和互作效应,选出望天树容器育苗最佳的优化方案,即红壤土:松树皮:碳化树皮配比基质的体积比为6∶2∶2时,缓释肥用量2.5 kg·m-3。  相似文献   

10.
以紫楠芽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缓释肥施用量对紫楠容器苗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以及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以筛选最佳缓释肥施用量,为紫楠容器育苗过程中精准施肥提供技术支撑。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不同的缓释肥施用量处理:F1 2.0 kg·m-3、F2 2.5 kg·m-3、F3 3.0 kg·m-3、F4 3.5 kg·m-3,测定不同缓释肥施用量水平下的紫楠苗木生长指标、根系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缓释肥施用量对紫楠容器苗的形态生长指标、根系指标和生理指标存在显著影响。紫楠苗木各项测定指标基本随育苗基质中缓释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缓释肥施用量为F3水平时,紫楠容器苗的长势最佳,苗高13.63 cm、地径5.03 mm,苗木单株干质量3.92 g·株-1、侧根干质量1.16 g·株-1,苗木根系总长204.28 cm、根系表面积157.51 cm2、根系体积12.46 cm3、总根尖数597个、一级侧根15.53条;同时,苗木叶片中叶绿素和营养物质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当缓释肥施用量增至F4水平时,苗木各项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均出现下降的趋势,说明育苗基质中的养分浓度过高,对苗木生长和根系发育产生抑制作用,影响根系吸收营养物质。综合评价,可选用3.0 kg·m-3缓释肥作为1年生紫楠容器苗培育过程中的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容器规格、基质配比和缓释肥三因素析因试验设计,研究各因素及其互作效应对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容器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并给出优选方案。结果表明:3个主因素中,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对蒙古栎容器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影响大于缓释肥,其中容器规格对苗高和地径指标影响最大,而基质配比对根体积和生物量相关指标影响最大,缓释肥仅对高径比指标影响优于前两者。双因素交互效应中,容器规格×基质配比互作效应最大,基质配比×缓释肥互作效应次之,容器规格×缓释肥互作效应最小。三因素互作效应对多数生长及生理指标具有显著影响。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容器规格A_4(φ=13.0 cm,H=25.0 cm)、基质配比B_3(V(泥炭)∶V(珍珠岩)∶V(蛭石)=4∶1∶1)、缓释肥C_1(w(N)∶w(P_2O_5)∶w(K_2O)=16∶16∶16)的组合平均隶属函数数值最大,为所有组合中育苗效果最好的组合,且1年生蒙古栎苗高、地径、根体积及总生物量分别达到20.04 cm、5.02 mm、21.56 cm~3、18.65 g。  相似文献   

12.
光照强度和容器规格对纳塔栎1年生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了解不同光照强度下纳塔栎Quercus nuttallii的苗期生长节律,筛选出适宜幼苗生长的光照强度及容器规格,为今后生产中容器苗培育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光照强度[50%、75%和100%(对照)]和容器规格(8 cm×10 cm、10 cm×15 cm和15 cm×20 cm)对容器苗生长的影响,并用Logistic方程对不同光照强度下苗高和地径生长动态进行拟合。【结果】在生长前期(6月26日前),遮阴处理明显促进了苗高生长,至生长季末,各处理间的苗高差异却不显著;在整个生长季,遮阴处理皆显著提高了幼苗地径生长,均表现为75%光照强度处理最优。纳塔栎苗高和地径生长节律有所差异,遮阴处理使得苗高线性生长起始期和末期均提前,相比对照,50%光照强度处理的苗高线性生长期缩短21 d,75%光照强度处理的线性生长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50%和100%光照强度处理的地径线性生长期分别比75%光照强度处理延长了19和16 d;苗高的线性生长持续时间均远低于地径,这表明纳塔栎苗高停止生长后,地径还在持续生长。容器规格对苗高、地径及高径比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苗高和地径显著增长;在较大容器规格(15 cm×20 cm)中,苗高和地径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8.83 cm和11.68 mm。【结论】在生产中应选用较大规格容器(15 cm×20 cm)培育纳塔栎优质苗木。纳塔栎苗高和地径存在异速生长,在苗木管理中,幼苗生长前期采用50%光照强度培养,苗高线性生长期采用75%光照强度培养,秋季转移到全光照下培养,生长末期应以地径作为判断苗木是否进入停止生长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容器规格和养分加载量是影响容器苗生长的关键因素。以红豆树、浙江楠、浙江樟和赤皮青冈的2a生容器苗为对象,设置容器规格和缓释肥加载量2因素4水平的析因试验,分析不同容器规格、缓释肥加载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各珍贵树种生长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容器规格及缓释肥加载量。结果表明,随容器规格和缓释肥加载量增大,各树种容器苗生长势愈好,容器规格为C3(18cm×20cm)时,各树种容器苗苗高、地径和生物量最大,容器规格增大到C4(20cm×20cm),仅赤皮青冈苗高有显著提高;而容器苗生长量较大时对应的加载量则因树种而不同,红豆树和赤皮青冈为F2(2kg·m^-3),而浙江楠和浙江樟则为F3(3kg·m^-3)。根系生长量亦随容器规格变大而增加,红豆树、浙江楠、浙江樟和赤皮青冈根系分别在容器规格C3、C2(16cm×18cm)、C4和C4时发育较好;红豆树根系随加载量增加变细变长,其根系体积在加载量F2时最大,浙江楠和浙江樟分别在加载量F3和F1时根系各项指标值较大,加载量增加反而抑制浙江樟根系生长,赤皮青冈根系则受加载量的影响不明显。各树种根冠比随容器规格增加变化不大,但随着加载量的增加,均表现出减小的趋势,最小加载量F1(1kg·m^-3)时,根冠比最大。除红豆树外,容器规格和加载量2因素对各树种的交互效应明显,经初步评价,红豆树、浙江楠、浙江樟和赤皮青冈优质容器苗培育的组合分别为C3F2、C3F3、C3F3和C4F2,相对其他3树种,赤皮青冈更适宜于较大规格的容器;浙江楠和浙江樟较红豆树和赤皮青冈要求更多的基质养分。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氮素施肥处理对乌桕容器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筛选出乌桕容器苗培育的最适施肥方法和施肥量,为乌桕容器苗的科学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以一年生乌桕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传统施肥(C600)、指数施肥(Z200、Z400、Z600、Z800、Z1000)和不施肥(CK)共7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氮素施肥处理下乌桕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根冠比、苗木质量指数、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乌桕容器苗的苗高、地径、总干质量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且最大值均出现在指数施肥Z600处理处,分别为107.31 cm、12.25 mm、40.01 g,分别是对照的1.36、1.47、2.16倍。苗木质量指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最大值也出现在指数施肥Z600处理处,是对照的2.25倍。对照的根冠比显著大于各施肥处理,在各施肥处理中指数施肥Z1000处理的根冠比最大,处理Z200的最小,传统施肥C600处理的根冠比大于指数施肥Z600处理。(2)乌桕容器苗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指数施肥Z600处理处,分...  相似文献   

15.
容器材质规格和缓释肥量对筇竹容器育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筇竹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系统研究不同容器材质、容器规格与缓释基肥施入量3个试验因子对1年生筇竹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无纺布袋、规格10 cm×14 cm、缓释基肥2 kg/m~3进行筇竹轻基质容器育苗处理,地径和苗高分别为0.33 cm和40.50 cm,分别比最差处理高61.90%和23.76%;分蘖数为8.20,比最差处理高95.23%;根长和一级根数分别为21.06 cm和28.80根;生物量为15.01 g,且根的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增大;生理指标总N含量和Chl含量分别为2.94 mg/g和33.38 mg/g;苗木质量指数最高。因此,该处理为1年生筇竹轻基质容器育苗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6.
厉月桥  吴志庄  李刚  王守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27-12930
[目的]研究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年生长规律、生物量特征及种间差异。[方法]通过对同一环境条件下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生长和生物量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研究2树种幼苗年生长规律、生物量特征及种间差异。[结果]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地径年生长规律十分相似,幼苗苗高年生长规律总体上呈"S"型曲线生长,而地径的年生长过程表现为先快后慢的生长规律;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地径均以春末夏初生长最快,但前者速生期略晚于后者。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生长量分别为12.23和12.29cm,主根长分别为35.71和34.20cm;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均以侧根数目在"0~5根"组别的幼苗比例最大,分别占总苗数的45.45%和58.97%;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在苗高、主根长、苗高/主根长、侧根数、根径粗5个性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蒙古栎幼苗单株生物量均值是辽东栎幼苗的1.47倍;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各器官中生物量均为根部〉叶部〉茎部,2者种间幼苗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研究可为蒙古栎与辽东栎种间遗传分化、苗期抚育管理及过渡区造林树种选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施用不同缓释肥量对豆梨(Pyrus calleryana Decne)容器苗生长和养分库构建的影响,揭示其对豆梨容器苗生长及其养分分配的规律,为豆梨容器苗培育的施肥技术提供依据。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每m3基质中缓释肥施肥量设置4个水平,即F1(1.5 kg·m-3)、F2(2.0 kg·m-3)、F3(2.5 kg·m-3)、F4(3.0 kg·m-3),容器为无纺布袋(规格10 cm×14 cm)。结果表明:施肥量为2.0 kg·m-3时,豆梨容器苗苗高、地径生长量均达最大值,分别为48.23 cm、5.22 mm,同时具有最大的整株干质量,为6.56 g。施用缓释肥有利于提高豆梨容器苗养分库中氮积累量,2.0 kg·m-3(F2)施肥量时实现了氮养分库的最大积累量,整株氮积累量为136.86 mg·株-1。而缓释肥施肥量的增加对养分库磷积累量的提升不显著,施肥量1.5 kg·m-3(F1)已能满足磷素需求,此时根系表现出积极的磷吸收率,其积累量达2.75 mg·株-1。总之,从苗木生长和养分状况两方面考虑,F2(2.0 kg·m-3)施肥量时苗木生长表现最优,且满足豆梨1年生苗氮养分库的需求,而F1(1.5 kg·m-3)施肥量就能基本实现容器苗磷素养分加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缓释肥用量对江南油杉幼苗生长、根系发育以及养分状况的影响,为江南油杉优质苗木繁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年生江南油杉容器苗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方法,设置7个缓释肥用量处理:即对照(0 kg/m~3,CK)、M_1(1.0 kg/m~3)、M_2(2.0 kg/m~3)、M_3(3.0 kg/m~3)、M_4(4.0 kg/m~3)、M_5(6.0 kg/m~3)和M_6(9.0 kg/m~3),分析各处理江南油杉生长发育指标以及植株N、P、K养分含量。【结果】(1)与对照相比,施用缓释肥的江南油杉地径、苗高显著增加,叶、茎、根及全株生物量明显提高,且均以M_3(3.0 kg/m~3)处理幼苗生长效果最佳。(2)施用缓释肥处理的江南油杉平均根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以及各根径等级的细根长度增幅明显,均高于对照,且M_3处理幼苗根系更为发达。(3)随着缓释肥用量的增加,江南油杉叶、茎、根的N、P和K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M_3处理植株N、P和K含量整体较高。(4)江南油杉容器苗生长、生物量与缓释肥用量的二次项方程拟合效果最优,R~2均大于0.950,最佳缓释肥用量为2.75~3.28 kg/m~3,与M_3处理生长最优的实测结果相吻合。【结论】适量缓释肥能促进江南油杉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和根系发育,建议缓释肥用量以3.0 kg/m~3为宜。  相似文献   

19.
容器类型和规格对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闽楠(Phoebe bournei)、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e)、木荷(Schima superba)和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为材料,研究容器类型和规格对3年生容器大苗生长的影响,比较3种规格的K-2控根容器和7种规格的美植袋中苗木生长差异。结果表明,随容器规格的增大,株高和地径逐渐增大,但不同树种合适的培育容器不同。对美植袋而言,容器规格小于D20 cm×H20 cm时,5种受试植物的生长明显差于其他规格容器,1,2和3号容器不适宜用来培育受试物种的3年生苗木;青冈栎、木荷和台湾相思株高和地径随规格增大而增长的速率高于闽楠,无患子所需的美植袋规格更大,即3年生闽楠适宜的美植袋规格为D20 cm×H20 cm,青冈栎、木荷和台湾相思为D25 cm×H20 cm,无患子为D25 cm×H25 cm。对K-2控根容器而言,株高和地径增长倍率低于容器体积增加倍率,从株高和地径增长倍率与容器容积增长倍率的比值(δ)来看,容器由8号增至9号时,无患子株高和地径δ值最大,高于50%,闽楠最低,小于20%,其余物种居中;容器规格增至10号时,青冈栎、木荷和台湾相思株高和地径δ值低于30%,闽楠低于16%,若采用K-2控根容器培育3年生容器大苗,无患子应选择10号容器,闽楠应选择8号容器,其余物种应选择9号容器。相同规格不同类型容器数据表明,D20 cm×H20 cm的美植袋和K-2控根容器中闽楠株高和地径相近,其余受试植物株高和地径于美植袋中较K-2控根容器增加10.7%~31.8%;D25 cm×H20 cm的容器中,美植袋中青冈栎、木荷和台湾相思株高和地径较K-2控根容器增加了2.3%~18.9%,闽楠株高和地径则降低8.7%和6.3%,无患子株高降低4.3%,但地径增加0.9%;D30 cm×H25 cm的美植袋中受试植物株高和地径较K-2控根容器均有所降低。因此,在考虑基质用量上,美植袋比K-2控根容器更适宜用来培育3年生容器大苗,其中无患子应选择的规格为D25 cm×H25 cm、青冈栎、木荷和台湾相思为D25 cm×H20 cm、闽楠为D20 cm×H20 cm。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激素组合浸种对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苗木生长、生物量积累和水含率的影响,为培育滇青冈壮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L16(43)正交设计开展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和6-苄氨基腺嘌呤(6-BA)组合浸泡4个滇青冈家系种子(家系1~家系4)试验,分析各处理组合滇青冈家系苗木的地径、苗高及根、茎、叶、全株生物量和水含率差异.[结果]以1.5 g/L GA3+25.0 mg/L 6-BA浸泡滇青冈家系1种子,其苗木的地径最粗,为2.39 mm;以1.5 g/L GA3浸泡滇青冈家系2种子,其苗木的苗高最高,为14.3 cm;以1.5 g/L GA3+25.0 mg/L 6-BA浸泡家系1种子及以2.5 g/L GA3+50.0 mg/L 6-BA浸泡家系2种子,其苗木根和叶的生物量较高,分别为0.198、0.255 g/株和0.199、0.260 g/株;以2.5 g/L GA3+50.0 mg/L 6-BA浸泡家系2种子,其苗木茎和全株的生物量最高,分别为0.164和0.622 g/株.[结论]家系是影响滇青冈幼苗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的主要因子;1.5和2.5 g/L GA3浸种可有效促进滇青冈苗木生长和生物量积累,25.0和50.0 mg/L 6-BA浸种可分别促进滇青冈苗木地径生长及全株和茎的生物量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