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密云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灾害科学研究的深入,区域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其重要的研究领域。在对密云县的地质灾害的成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密云县的主要地质灾害发生历史和分布现状,基于GIS平台划分了密云县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并对可能造成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四川某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拟建工程性质,分析工程建设以及竣工后该区可能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类型;对水库诱发地震、水库滑坡涌浪、库岸再造、泥石流、库区浸没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价,并进行未来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3.
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地质灾害十分发育。选取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坡度、高程、坡向、暴雨强度和距主干道距离5个评价指标,利用信息量模型进行了彭阳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量模型能够很好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服务,可用来解决过去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不高,精度差等问题,从而实现地质灾害评价的动态化和科学化。所生成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可为当地政府进行区域城乡规划与选择适宜工程建设场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ArcGIS技术,选取海拔、坡度、河流水系、断层密度、地层岩性、灾害点密度、年降雨量等7个评价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指数加权法对利州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分区,研究结果为不危险区面积190.05 km2、低危险区750.18 km2、中危险区450.02 km2、高危险区148.27 km2,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河流和断裂带附近。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泾川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GIS平台,选取地貌、坡度、岩性、降雨、植被5个地质灾害影响因子并结合野外调查资料,采用指数加权分析方法对甘肃省泾川县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按照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分级,将研究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划为4类,其中高易发区面积为364.90 km2,中易发区为392.99 km2,低易发区为200.01km2,不易发区为506.18 km2,分区结果表明,泾川县地质灾害总体表现出群发性、突发性和周期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以环境因素控制论为理论基础,利用MapGIS软件,以岩土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下水特征、地表水活动、地表植被、气候气象和人类活动8项指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权的最小平方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利用因子叠加法对梅州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了梅州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分区图反映了梅州市地质灾害的易发情况,对地质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紫金县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措施,采用封禁与治理相结合,管护和开发相结合,能有效地改善当地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项目区内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定量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山西省绛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为例,依据研究区地质灾害特点,在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尝试运用趋势面分析法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得出的结果与研究区地质灾害实际情况相符合。说明运用趋势面分析法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可行的,可为解决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提供新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原山地地区地质灾害多发频发,对重大建设项目安全危害极大,开展拟建高速公路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对后期线路选址及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分析现状地质灾害特征的基础上,从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构造、人类工程活动4个方面选取对地质灾害发育贡献程度较大的因子,基于GIS技术,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信息量法对拟建施甸至链子桥段高速公路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通过研究区已有地质灾害编目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AHP_信息量模型在拟建工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0.
对小南沟金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等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小,但矿山建设有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矿山建设也有遭受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其中崩塌、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等级为中级,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危险性较小。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及时清理露天采场边坡上的松动岩(矿)石、停止在沟谷中堆放低品位矿石、合理安置矿山工作人员住处和将采矿设备远离地面塌陷区布置等。  相似文献   

11.
在深入分析河北省元氏县佃户营泥石流灾害的基础上,采用可拓层次分析法(EAHP),选取12个指标作为评价泥石流危险性的因子,建立了佃户营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佃户营泥石流沟进行危险性评价,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运用可拓层次分析法(EAHP)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实用且有效。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石棉县县城及周边地区泥石流灾害频发,通过石棉县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资料,以一级分水岭为分界线,采用单沟泥石流风险评估方法对县城及周边地区34条泥石流沟分析,确定了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逐一对研究区内的34条泥石流沟分析其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性评价。然后采用由点至面的方法得到了泥石流风险性分布图,进而确定了各风险区的分布范围。结果表明:石棉县城及周边地区泥石流以轻度危险为主,中度危险次之;泥石流承载体为高易损性,泥石流的风险性以中度风险为主,并有一定的分布特征。研究果可为该县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今后治理次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广东农业机械化的现状,提出必须重新认识农业机械化的作用。为了加速广东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各级农业机械化的管理机构,加强领导;必须制定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规划,既有长期的战略计划,又有近期的具体目标;必须在不同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种植、养殖、水产业进行试点,试点应包括产前、产中和产生全过程;必须加强科研队伍的建设,整顿现有各级科研机构,改进管理办法;必须加强农机教育,包括高等、中等、初等教育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4.
粤北典型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程度遥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4年冬季的TM遥感影像,结合遥感技术、GIS技术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石漠化现状评价模型,并对粤北典型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的发展程度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粤北典型岩溶山区石漠化程度依然严重,74.03%的石漠化土地面积被划分为中度以上石漠化等级,主要分布在阳山县中部和乳源县西北部。评价结果与野外调查情况基本吻合,表明采用遥感技术获取石漠化景观表征因子,在ArcGIS平台中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石漠化现状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某县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沿江某县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集土壤样品199个,分析了土壤中主要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并与GIS相结合评价了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Cd、Pb、Cr、As、Hg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值分别为0.302、61.17、87.13、12.89 mg·kg~(-1)以及0.139 mg·kg~(-1),相较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只有Cd的平均值略超标;相较于当地土壤元素背景值则全部元素都超出范围;研究区土壤各种重金属元素出现污染的点位占比分别为:Cd 85.43%、Hg 76.38%、Pb 59.30%、As 26.63%以及Cr 19.60%。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HgPbAsCr;研究区各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由高到低分别为:HgCdAsPbCr,其中Hg和Cd占主导地位;研究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介于83.83~6 987.87之间,平均值为250.76,有13.57%的点位处于强或以上风险,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水资源生态风险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陕西省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环境资料,结合GIS技术,依据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了水资源压力-状态-响应的生态风险指标体系,分析了水资源经济和人口承载力,并对陕西省水资源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化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水资源承载的经济和人口规模呈增加趋势,水资源压力不断增大,水资源综合风险也呈增加趋势。水资源区域风险表现为关中地区风险最大,其次为陕北地区,陕南地区水资源风险相对较小。水资源综合风险中,以状态风险最大,其次是压力风险,响应风险相对较小。不同地区水资源综合风险大小顺序依次为:西安地区>咸阳地区>榆林地区>渭南地区>宝鸡地区>延安地区>汉中地区>铜川地区>安康地区>商洛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开发利用程度大,经济快速发展,水生态失衡及污染源治理和环境保护措施力度等方面不能满足遏制水生态环境恶化等自然环境本底脆弱性的要求,经济系统不稳定性已成为陕西省水资源风险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广东省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GIS为支撑,选取整个广东省为研究区域,基于对自然界潜在水土流失强度的客观认识,综合考虑区域内坡度、坡长、土壤、降雨及地质等因子,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对区域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度进行了度量和评价,生成了广东省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度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分布区以无险、轻险型区为主,其面积占全省面积的80%以上,主要分布在平原区;重险型区域面积占该省面积的18.3%,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北部地势较高,降雨量较大的山丘区,区内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极易发生流失,是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域。  相似文献   

18.
以陕西省靖边县表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土壤样品中重金属Cr、Cu、Zn、As、Cd、Pb、Hg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来源,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各重金属元素变异性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中Cu、Zn、As、Pb两两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子分子显示,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可能包括研究区附近石油开采活动、交通运输、无机农药和化肥的施用以及工业和居民燃煤等;生态危害评价显示,研究区土壤中仅有Cd元素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其他Cr、Cu、Zn、As、Pb、Hg 6种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均处于低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19.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可揭示区域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规律,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优化环境管理有重要意义。从景观生态风险的显隐性角度出发,选取不同的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构建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GIS,Geoda等空间分析技术,并以青龙满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域,进行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和空间相关性分析,揭示了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景观斑块的破碎化等显性风险是区域风险升高的直接原因,而隐性风险例如长久以往的人类活动干扰而导致的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的破坏无疑是诱因;2001—2013年,青龙满族自治县整体景观生态风险呈下降趋势,但风险指数仍处于较高等级,空间分布上风险等级呈西部高东部低的特征;研究期间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在空间上存在着较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且HH聚类和LL聚类呈增强趋势;通过对风险变化区的地类变化分析可知,林地对于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值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林地面积的增加有效降低了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值,而未利用地对生态风险指数变化也有重要影响,应控制未利用地合理、适时、适度地开发。研究结果为研究区以及类似地域景观生态风险管理和土地利用生态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土地资源的紧缺,势必对粮食安全产生不良效应,影响整个社会生活的稳定。所以,对未利用地的整治开发,是补充和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举措。通过科学引导土地开发利用,分析未利用地宜耕、宜建及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其开发利用方向和功能分区,是目前土地工作的重点,可为解决土地供求冲突的途径指明方向。通过对河北沽源县未利用地进行宜耕、宜建及生态风险分析,并运用遗传算法和权衡模型对多重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有效综合,初步划定其用地功能分区,可以解决多种开发方向间的牵制问题提供借鉴,为全国的相似区域未利用地资源整治提供前期有效示范。结果表明:(1)沽源县未利用地宜耕开发可划分为4个等级,多为二级宜耕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县域北部和西南部;(2)宜建开发可分4个等级,多为一级宜建未利用地,主要集中在县域的中北部;(3)就未利用地的生态风险评价而言,可划分为五级,多为中低生态风险区,生态风险整体上表现为南高北低;(4)沽源县的未利用地可初步划分为耕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3种用地功能区,耕作用地功能区大多分布在县域西北部,建设用地功能区主要位于县域中部,生态用地功能区大多分散在县域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