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病原蜜蜂螺旋体病是一种呈螺旋状、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菌体直径0.17微米。二、症状患病蜜蜂爬出箱外,在地面上蹦跳爬行,失去飞翔能力,三五只蜜蜂聚集爬在一起,不久死亡。死蜂大多双翅展开,发病严重时,不仅青壮年蜂死亡,而且刚出生不久的幼年蜂也爬出箱外死亡。  相似文献   

2.
(一)病原蜜蜂螺原体是一种呈螺旋状,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菌体直径0.17微米. (二)症状患病蜜蜂爬出箱外,在地面上蹦跳、爬行,失去飞翔能力,三五只蜜蜂集聚在一起,行动缓慢,不久死亡.  相似文献   

3.
石培章 《畜牧与兽医》1989,21(6):273-275
<正> 蜜蜂螺原体病是西方蜜蜂的一种新病,它对养蜂业危害严重,造成的损失极大,但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蜜蜂螺原体是一种螺旋状、能运动、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寄生在成蜂体内。患病蜜蜂失去采蜜能力,爬出箱外,在地上爬行死亡。病情严重时,成年蜂、青年蜂、甚至刚出房的幼蜂也会大批爬出箱外,  相似文献   

4.
熊成 《蜜蜂杂志》2024,(2):14-17
爬蜂病是使蜜蜂失去飞翔能力,在蜂箱内外四处爬行直至死亡的成年蜂病。该病的发生与环境温度、湿度有着密切关系,不同季节发生的爬蜂病,其表现症状也各不相同。蜂群患病严重时,大量青壮年蜂会持续爬出箱外,不久又会相继死亡,给养蜂生产带来较大损失。文章通过分析蜜蜂爬蜂病的症状与成因,并提供必要的防治措施,以保障养蜂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王咢 《蜜蜂杂志》1989,(6):15-16
蜜蜂螺原体病病原体是一种螺旋状,能运动,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寄生在成蜂体内,对蜜蜂造成严重危害,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患病蜜蜂失去采集能力,爬出箱外,在地上爬行后死亡。发病严重时,成年蜂、青年蜂、甚至刚出房的幼蜂也会大量爬出箱外,群势很快减弱。广大养蜂者称其为“爬蜂病”。一、病原据国外文献报道:1977年美国学者克拉克(T·B·Clark)已发现蜜蜂螺原体病是蜜蜂致死性的传染病;1981年法国生物学家莫森(c·Mouches)’用SP-4培养基分离出蜜蜂螺原体B31和B39两个致病的病原菌株,其个体差异也很大,在17—500  相似文献   

6.
蜜蜂爬蜂病的预防与治疗药物由于气候反常,蜜蜂“爬蜂病”在各地蜂场蔓延,一年四季都有发生,蜂群群势下降很快,甚至造成全群覆没,蜂场倒闭,严重影响养蜂生产发展。一、症状和诊断蜜蜂“爬蜂病”的主要症状表现:患病蜜蜂爬出箱外,在地面上爬行,行动迟缓,尔后死亡...  相似文献   

7.
董秉义  冯峰 《中国蜂业》1998,49(2):16-17
爬蜂病的病因与防治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100093)董秉义冯峰所谓爬蜂病,其主要症状为患病蜜蜂爬出箱外,在地上爬行死亡。其实爬蜂病这种命名并不科学,由于爬蜂病的病因复杂,尚未完全搞清楚,这种笼统的叫法也就不奇怪了。不管怎么说,现在看来爬蜂病已成...  相似文献   

8.
蜜蜂螺原体是一种螺旋状、能运动、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寄生在成蜂体内,对蜜蜂造成危害。患病蜜蜂爬出箱外,在地上爬行死亡。目前广大养蜂者称其为“爬蜂病。”一、病原:据国外文献报导。1977年美国学者克拉克(Clayk·T·B)已发现蜜蜂螺原体病是蜜蜂致死性的传染病;1981年法国生物学家莫森(Mouches·C)用SP—  相似文献   

9.
于殿军 《吉林畜牧兽医》1991,13(3):28-29,21
蜜蜂螺原体是一种螺旋状,能运动,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寄生在成蜂体内。其发病快,来势凶猛,对蜜蜂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由于患病蜜蜂失去采集能力,爬出箱外,在地上爬行死亡,故为养蜂者称之为“爬蜂病”,是我国目前蜜蜂的一种新病。一、病原据国外文献报导。1977年美国学者克拉克(Clark,T·B) 已发现蜜蜂螺原体病是蜜蜂致死性传染病;1981年法国生物学家莫森(Mouches,C.)用SP—4  相似文献   

10.
刘阳  王志 《蜜蜂杂志》2005,25(4):24-25
箱外观察是蜜蜂饲养过程中一种经常使用的管理方法,在箱外观察时,我们经常会看到箱前或蜂场内存在着一些蜜蜂尸体。通过观察蜂尸的躯体状态、挤压或拉出蜜蜂腹部器官观察蜜蜂消化系统是否正常等方法,能够初步判断蜜蜂死亡的原因,如受病敌害的侵袭、中毒、饲养管理方法不当等,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补救,将经济损失缩小到最低点。1 病害方面一般死蜂较多,具有大肚黑尾症状,挤压腹部会挤出黑黄色粪便,有的蜜蜂肠胃变色,是患病致死的现象。1.1 麻痹病被蜂群驱赶出来的工蜂,体表绒毛脱落,呈现出黑色且相对较大的腹部,蜂尸似油炸一般呈油腻状…  相似文献   

11.
蜜蜂“爬蜂病”是近几年来中国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普遍发生的一种成年蜜蜂传染性疾病,春季和秋季发生尤为严重,患病蜜蜂在蜂场场地上衰弱而缓慢地爬行,有的呈跳跃式爬行,欲飞而飞不起来,不久死亡。患病蜂群群势迅速削弱,病群失去生产能力,严重者全群死亡,给养蜂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该病的病原,目前我国才开始研究并有些零星的报道,养蜂  相似文献   

12.
1蜜蜂病害 蜜蜂病害是发展养蜂业的主要障碍,因此,加强对蜜蜂病敌害的防治是确保养蜂业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蜜蜂患病,一般死蜂多,黑尾、大肚,挤压腹部会有黑黄色粪便,有的蜂肠道变色,死亡率高,甚至有的造成全场覆灭,不能掉以轻心. 1.1麻痹病 蜜蜂麻痹病俗称黑蜂病,又叫瘫痪病.是春秋两季最常发生的成年蜂病.患病后蜂体表绒毛脱落,呈现出黑色且相对腹大,蜂尸像油炸一般呈油腻状,个体小于健康蜂,腹部充满液体,死前爬行,不久衰竭死亡.晚秋是麻痹病流行传播季节,要对蜂群采用下列方法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更正     
杨华 《蜜蜂杂志》2006,26(7):22-22
放蜂场地的选择除了蜜粉源充足外,有干净的水源供蜂饮用非常重要。一旦放蜂场地选择不当,周围有工矿企业排放的污水和臭坑死水,蜜蜂饮用后易患“爬蜂病”。2000年春天,我和东明县张蜂友去菏泽市郊采蜜,蜂群前期发展较好,子脾面积逐渐扩大,但不知什么原因早晨有大肚采集蜂爬出箱外,不能飞翔,还有些采集蜂在回巢途中降落后不能再次飞起而死亡。3周后新蜂出房,爬蜂也逐渐增多,后来“爬蜂病”暴发,大量蜜蜂爬出箱外,腹部膨大,失去飞翔能力,行动迟缓,阴雨天转晴后更显严重。用手拉出病蜂中肠观察:中肠膨大,失去弹性,环纹不明显,后肠有棕色、绿色…  相似文献   

14.
箱外观察的优点是省力、省工、快捷、不惊动蜂群 ,易于发现问题和情况 ,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依据。通过箱外观察可大大减少开箱的次数 ,避免开箱惊扰蜜蜂和降低巢温 ;通过箱外观察还可以发现失王、饥饿、白垩病、爬蜂病等。1.失王群 :蜜蜂不安静、嗡嗡振翅 ,有时还能发现蜂王尸体。2.饥饿群 :巢门外死蜂遍地 ,严重时有拖出的蛹。3.白垩病 :巢门外有工蜂拖出的呈白色、黑色的“石膏蛹”。4.爬蜂病 :蜜蜂腹部膨大 ,许多幼蜂在清早就爬出箱外 ,在周围地上 ,特别是在沟、坑里爬行。作为1名养蜂者 ,对以上几种症状是容易分辨的 ,可以做到…  相似文献   

15.
孙乐安 《中国蜂业》2009,60(1):27-27
黄河下游地区,春季爬蜂久治不愈,年年如此。多年观察发现,每年3月15日左右定期发病,爬蜂持续10多天,蜂群出现严重春衰,爬出的蜜蜂都是刚出房的新蜂,也就是蜂群开繁蜂王产的第一代子。蜜蜂在早晨7—8点陆续爬出箱外,振翅无力,聚集在蜂箱附近低洼处死亡。爬蜂的原因是开繁过早,在低温下人为提早繁殖,违背了自然规律,蜂群无法哺育出体质健壮的幼蜂。当地蜂农为赶刺槐蜜源,将开繁时间定为雨水,甚至更早,此时天气还相当冷。  相似文献   

16.
毕志武 《蜜蜂杂志》2006,26(6):12-12
近几年来,我通过实际观察和试验性的管理,加之对蜂友们的访问、交谈,总结了“爬蜂病”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爬蜂病”的发病时间多为3月上旬(惊蛰)至4月上旬(清明)前,气温在15 ̄20℃的春繁时期。外界温度达到25℃以上即慢慢消失。发病蜂多为外出采集受风寒侵袭的归巢老蜂,也有不归巢就死于箱外的蜜蜂。病蜂症状多表现为先爬后蹦,蹦后再爬,反复发作直至死亡。另一种则是蜜蜂爬出蜂箱,一直向前,直到死亡。发病严重的蜜蜂腹部简单剖析:肠道里存有黄褐色的花粉和黑褐色的液体,并有较大的腥臭气味。近年来为防治“爬蜂病”,我曾做了多种试验。…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养蜂人感觉蜂是越来越难养。有时候突如其来发生蜜蜂死亡,持续一星期,严重的几乎全群覆灭,或只剩寥寥无几。有时候还在生产蜂王浆,马上会有许多蜜蜂在巢框上跳动抽搐,稍过一会,就爬出箱外,在地上跳动,也会沿着小草、小树上爬跳,不一会儿就爬到低洼处或坑里死亡。这使养蜂人感到束手无策,忙于乱投药,用药后也没见好转,看看蜂箱内,蜜蜂越来越少,三天一过,王浆生产也不能进行,怜惜的心情,真有说不出的难受。  相似文献   

18.
麻痹病是蜜蜂成年蜂因感染麻痹病病毒引起的,这种病又叫瘫痪病、黑蜂病。在防治蜜蜂麻痹病方面我们采用以下综合防治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首先,改善蜂群生活环境,防止蜂群受潮;更换箱内包装、旧脾;刮除箱壁、箱底污物,并用少量石灰消毒;加强保温,改善通气;饲喂优质无污染蜜粉饲料。其次,将升华硫磺粉撒在框梁上、巢门口和箱底,每群10克左右。患病蜂因难以忍受这种异味刺激而纷纷爬出箱外,升华硫磺粉对蜜蜂麻痹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第三,采用药物糖浆治疗。按2∶1的糖水比熬制糖浆,每100框蜂饲喂1公斤,药量每…  相似文献   

19.
我国饲养的西方蜜蜂群中常发生一种俗称“蜜蜂大肚病”的成年蜜蜂慢性传染病。罹病蜜蜂全身颤抖,行动呆滞,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严重者完全丧失飞翔能力以至在麻木中死亡。病蜂腹部胀大或瘦小,体毛较为完整或被同群健康蜂撕咬净尽而呈漆黑油亮状,故群众又称之为“黑蜂”。该病全年都有发生,但春、秋两季为多,尤以春季严重。患病蜂群由于蜜蜂患病和死亡,其群势发展往往停滞不前;有的病群虽然还有相当数量的蜜蜂,但采集力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  相似文献   

20.
王青益 《兽医导刊》2011,(Z1):128-130
一、蜜蜂疾病的防治技术(一)蜜蜂疾病的初步诊断可以通过对蜜蜂形态表现及巢内子脾的观察,对蜜蜂疾病做出初步诊断。1.状态。患病蜜蜂常表现痴呆,反应迟钝,失去活力,不能起飞,精神不安,栖于一侧或在箱外缓慢的滚爬。2.头部。健康蜂的头部活动自如。当表现摇头瘙痒时,可能是有蜂螨等寄生虫。3.翅膀。健康蜂四翅完整,张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