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扬州地区进行了油菜品种对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影响的研究,并设置不同播期、播种密度、施肥等栽培措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油菜品种(系)之间油菜菌核病发生有明显的差异;适时迟播、合理密植和施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2.
2008年~2009年,我站对五眼泉、陆城、聂河、枝城、松木坪等乡镇不同油菜品种菌核病发生程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全市油菜菌核病大发生(5级),茎病率平均40.7%,病指平均值21.9.从调查结果得出不同油菜品种发生菌核病差异较大的结论,从而明确今后油菜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3.
油菜菌核病是我省油菜上的主要病害 ,一般年份造成的损失约占 5 %~ 1 0 % ,大发生年份超过30 % ,2 0 0 2年、2 0 0 3年已连续 2年大发生 ,给我省的油料生产带来较大损失。影响菌核病发生的因素主要有 3个 :一是菌源基数 ,一般来讲 ,我省菌核病连年发生 ,常年 2月中旬即可见子囊盘 ,近 2年每m2约为 1 8~ 2 5 3个 ,菌源广泛存在 ;二是气候条件 ,如果油菜花期遇降水天气 ,则有利病菌的浸染、扩散。春雨连绵是我省气候的主要特点 ,常年的 3~ 4月我省降雨量在 2 30mm左右 ,雨日约占一半 ,非常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生 ;三是品种的抗病性 ,不同品种…  相似文献   

4.
油菜品种抗菌核病观察和产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门市地处江汉平原北部,3月~4月阴雨天较多,油菜菌核病重发生年份多。通过近几年不同油菜品种菌核病发生程度调查显示,油菜品种间菌核病发病程度存在差异,且病害的轻重对油菜产量影响明显,其中华油杂系列、禾盛油系列品种抗病性和稳产性相对较好。在油菜菌核病常年重发地区,推广种植抗病性好的品种,有利于油菜的稳产增收。  相似文献   

5.
油菜是湖北省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 206hm2左右.菌核病是油菜上的主要病害,做好油菜菌核病防控工作对油菜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全省2014年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系统归纳,结合菌源、气候、品种、栽培等多因素对全年油菜菌核病发生重、发生区域特性强等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将今年全省油菜菌核病防治中所采取的有效防控措施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条件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主要病害,它的发生和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受菌源、品种、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它还受栽培条件的影响,其中不同类型田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有差异。为了研究水田油菜和旱地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2011年~2012年我局开展了不同类型田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调查。  相似文献   

7.
2008年蕲春县油菜菌核病大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蕲春县油菜种植面积达1.67万hm2,品种以中双9号、中油杂12号和华油杂9号等为主。油菜菌核病是我县油菜主要病害,常年均在中等及中等以上程度发生,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1发生情况2008年油菜菌核病大发生,全县发生面积1.67万hm2,防治面积1.72万hm2次(其中防治用药1  相似文献   

8.
油菜菌核病在通州市近年来爆发流行 ,而多菌灵及其复配药剂的长期、连续单一使用 ,使得油菜菌核病的抗药性明显上升 ,并且达到高抗水平 ,寻求对抗性油菜菌核病经济有效的杀菌剂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为此 ,2 0 0 2年我们在金沙镇进行了多种新药剂对抗性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及其应用技术试验示范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药剂5 0 %福菌核可湿性粉剂、4 0 %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江苏省常州义农农化有限公司 )、38%粮果丰可湿性粉剂、2 2 %正大克菌灵可湿性粉剂、5 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通州市正大农药厂…  相似文献   

9.
油菜菌核病是汉阴县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2014年汉阴县油菜菌核病具有发生面广,危害严重等特点。通过调查分析油菜盛花期阴雨偏多是造成2014年油菜菌核病大发生的主因;长期连作,菌源充足,田间管理不到位,农户疏于防治均是造成今年菌核病偏重发生的原因。农业部门加强监测预警,从选用抗耐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油菜自身抗病能力,重点加强初花期至盛花期的药剂防治工作,以减轻或控制来年菌核病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宜都市2012年油菜菌核病大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我市的主要油料作物,2012年油菜栽培面积8 400hm2,单产140kg,总产1.7万t,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近年来,我市油菜菌核病大发生频率高,特别是今年油菜菌核病大发生给油菜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成为制约我市油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现将2012年宜都市油菜菌核病大发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1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 1.1发生期 去年秋季油菜菌核病叶片发病始见期为11月25日,与常年相当. 茎秆发病大量出现的时间,常年为4月20日前后;今年出现在5月2日,比常年推迟12d.  相似文献   

11.
上海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生与品种、气象等因素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上海地区油菜上的主要病害。分析近 1 0a的调查资料 ,可见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油菜品种的抗病性、菌核病的菌源量 ,以及感病生育期的气候条件。1 近 1 0a的发生概况1 990~ 1 999年的 1 0a期间 ,上海市油菜菌核病大发生 1a( 1 995年 ) ,自然病株率在 4 0 %以上 ,病情指数为 2 5左右 ;中等偏重发生 3a( 1 993、1 994、1 998年 ) ,自然发病株率 3 0 %~ 4 0 %,病情指数为 2 0左右 ;中等发生 1a( 1 997年 ) ,自然病株率 2 0 %~ 3 0 %,病情指数 1 0~ 1 5;其余 5a( 1 990、1 991、1 992、1 996、1 999年 )为轻至中等偏…  相似文献   

12.
油菜菌核病是我省油菜上的主要病害,一般年份造成的损失约占5%~10%,大发生年份超过30%,2002年、2003年已连续2年大发生,给我省的油料生产带来较大损失.影响菌核病发生的因素主要有3个:一是菌源基数,一般来讲,我省菌核病连年发生,常年2月中旬即可见子囊盘,近2年每m2约为1.8~25.3个,菌源广泛存在;二是气候条件 ,如果油菜花期遇降水天气,则有利病菌的浸染、扩散.春雨连绵是我省气候的主要特点,常年的3~4月我省降雨量在230 mm左右,雨日约占一半,非常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生;三是品种的抗病性,不同品种抗病性差异较大.近几年油菜品种选育改良目标主要放在产量和品质上,抗病性往往放在次要位置.  相似文献   

13.
油菜是黄石市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hm2,以中双9号、中双10号及中油杂4号等品种为主。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对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因此,研究分析油菜菌核病在黄石市的发生规律,对于有效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危害,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1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油菜菌核病俗称烂秆、白秆等,近年来,由于大面积推广普及双低油菜品种,再加上连作,该病发生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态势,给油菜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据记载:病菌以菌核形态在土壤中或混杂于种子、肥料中越夏越冬,10~12月平均温度5℃~18℃期间,…  相似文献   

14.
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是我县旱季作物上的主要病害,笔者在我站1980~1990年测报调查资料中发现,小麦赤霉病与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程度之间有极密切关系。我县1980~1990年油菜菌核病发病程度分别为1,1,1,2,2,3,2,3,1,3,5级;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分别为1,1,1,3,3,4,2,3,1,2,5级.从中可见,11年中两病的发病程度有7年完全相同,另外4年也只是上下波动一级。具体归纳为:当油菜菌核病发病程度为1级年份,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均为1级;油菜菌核病发病程度为2  相似文献   

15.
农业防治措施对油菜菌核病控制作用的试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我市主要油料作物 ,常年种植 1 7 33万hm2 以上 ,油菜菌核病是影响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常发性重大病害 ,近几年随着种植品种的优质化、双低化 ,该病的发生更加普遍 ,农民防治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量也在不断增加 ,为适应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 ,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2 0 0 2年、2 0 0 3年连续两年我们就农业防治措施对油菜菌核病的控制作用进行了专题探讨。通过用农业防治措施与化学防治和不防治空白对照相互比较来评价农业防治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田基本情况两年均选在黄州区禹王办东湖村同一片的 1 2块…  相似文献   

16.
往年江西油菜菌核病发生在成株期,一般茎秆上要在3月底4月份初出现病斑,4月底5月初才会出现死秆。2015年在婺源两乡镇油菜苗期发现重发菌核病,始病期在2014年12月,次年1月达到重病期,出现严重死苗现象。在江西,油菜苗期重发菌核病系首次报道。本文描述了油菜苗期菌核症状特点,调查了不同品种对苗期菌核病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新洲区油菜种植面积2.8万hm^2,其中水出1.7万hm^2,旱地1.1万hm^2,主要品种为中双9号、10号,华杂系列、中油杂系列和821等品种。油菜菌核病综合为4级发生,局部5级发生,具有子囊盘萌发早、数量大、田间发生程度较重的特点,全区发生面积2.8万hm^2,累计防治面积6.3万hm^2,  相似文献   

18.
利用栽培措施控制油菜菌核病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以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作为材料,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方法,研究了不同播期和不同密度等栽培措施对控制油菜茵核病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油菜生育期间,无任何药剂防治的条件下,品种和播期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而密度对菌核病无明显影响,要与其他栽培条件,特别是氮肥的用量结合起来,才具有显著作用.因此,选用抗病性的品种和适当的晚播可有效控制或避开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合理密植可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监测病原和病害发生发展动态、病菌发育与作物感病和适合发病天气的吻合度, 及时发布病情预报, 指导适时防治, 2016年全国15个省 (区、市) 86个区域测报站按照《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开展油菜菌核病病情调查, 结果发现, 2016年全国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大、区域集中、发生程度重; 前期病情接近常年, 后期病情扩展迅速。病害流行的原因主要有:田间菌源充足, 子囊盘萌发早; 子囊萌发盛期与油菜盛花期高度吻合; 气候因素适宜, 品种抗性低, 栽培管理不科学等。可通过加强监测预警, 科学用药, 选育抗性品种等措施减轻发病程度, 降低危害损失。  相似文献   

20.
<正>潜江市常年种植油菜面积3万hm2,油菜菌核病是影响产量的主要病害。据调查统计,油菜菌核病在潜江地区近10年重发频率高、危害大,分析其重发原因并有的放矢研究防治对策,对今后更及时有效采取应对措施,减轻危害损失,具有现实指导意义。1油菜菌核病近10年发生情况潜江市油菜菌核病在最近10年中大发生有1年,为2012年,偏重发生有7年,中等发生有1年,为2011年,偏轻发生仅1年,为2007年,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