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是一个挑战性的课题,被视为PCI的最后“堡垒”。国外和国内少数介入中心尝试用逆行导丝技术介入治疗CTO病变取得一定进展,而经桡动脉行逆行技术鲜见报道,本院采用此技术治疗2例高难度右CTO病变并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1977年世界上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成功之后,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常规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好、病人康复快等特点,为越来越多的病人所接受。但该治疗方法在术后的并发症如血管路径并发症、低血压反应、心律失常、急性心包填塞、支架内血栓形成、造影剂肾病(CIN)等亦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4 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胸痛发作至介入治疗时间 (4 .1± 3.1)h,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证实冠状动脉闭塞 ,仅对梗死相关血管行支架植入。结果 :全组 4 8例术后即刻血管再通恢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为 3级者 4 3例 (93.7% )、2级者 5例 ,1例术中死于继发性心室颤动。4 8例中在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出现心室颤动 10例 (2 0 .1% ) ,1例术后 2周后因再次心肌梗死死亡。植入术后存活的 4 6例术后随访 (8.2± 3.6 )月 ,无 1例再发生心脏事件。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支架术能成功挽救频死的心肌 ,能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存在着再狭窄、血栓形成及心血管内皮损伤等问题,且患者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和代谢紊乱术后没有很好的解决,寻找PCI术后有效治疗方法十分重要。结合临床观察,重点围绕PCI术后中药治疗冠心病优势、抗凝血、调整脂肪和糖代谢、血管内皮和炎症因子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说明PCI术后中药治疗具有良好的影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桡动脉穿刺PCI术的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术前准备由心内科病区护理人员完成,实验组术前准备由介入室护士完成;两组患者术中配合均由介入室护士进行;对照组术后护理由病区护士完成,实验组术后护理由介入室护士与病区护士共同完成。结果: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时犹豫不决,担心害怕手术失败,1例患者手术途中要求终止手术。实验组患者能够情绪稳定地面对手术,积极配合医生穿刺,手术顺利进行(P0.05)。实验组患者PCI治疗后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室护理人员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术治疗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全程,能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护理,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与血栓抽吸术联用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大量血栓征象、并需行血栓抽吸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PCI术前行IABP后联合导管血栓抽吸;对照组为术前单纯行导管血栓抽吸。观察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的TIMI3级血流、无复流/慢血流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血浆中CK-MB其峰值、CTnI峰值、肺动脉楔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试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BP)、心脏指数、心输出量、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行急诊PCI时联用IABP及血栓抽吸术,对于改善心肌缺血、增加冠脉灌注,恢复心功能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8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无球囊预扩张直接支架置入术)和对照组(在球囊预扩张的基础上行支架置入术),比较两组的支架置入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结果、平均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支架放置成功率均为100%;住院并发症治疗组(3例)与对照组(10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内再次介入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组(1例)与对照组(7例)比较亦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造影剂用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随访24个月,对照组2例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3例再狭窄;治疗组1例行再次介入术.结论 在选择合适病例的条件下,直接支架植入术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疗效优于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应用欣维宁的效果。方法 80例行PCI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欣维宁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欣维宁组患者PCI术后即开始使用欣维宁,开始30 min微泵输注0.4 g/(kg·min),之后0.1 g/(kg·min)微泵持续注入24 h。对照组PCI术后则不使用欣维宁。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出现无复流或慢复流的患者例数、术后48 h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致命性出血事件。结果欣维宁组、对照组无复流和慢复流的发生率分别为5.0%和2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它不良事件如死亡、新发心肌梗死、呕血、腹腔内出血、颅内出血、其他部位大出血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PCI术的患者使用欣维宁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未见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心功能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死亡原因,并探讨此类病人在诊治中所需注意的问题。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心功能衰竭患者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48h内死亡的8例病例,回顾分析这8例病例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8例病人中冠状血管大多为多支病变,有5例侧支循环建立,所有患者至少植入1枚支架,只有1例实施了完全血运重建,术中有5例出现慢复流现象。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心功能衰竭的高危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要相当谨慎,具体如何操作更安全和有效仍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临床常见,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房颤病人中约有1/3患者合并有冠心病[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最重要的冠心病治疗手段之一,接受PCI的患者应该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预防支架内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2]。而对于存在血栓栓塞中危或高危因素的房颤患者,建议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口服华法林抗凝为预防脑栓塞风险的有效治疗方法[3]。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理论上应口服华法林、肠溶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进行"三联"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CHD)患者PCI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0年12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接受PC I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CHD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8例(高龄组),和同期住院接受PCI治疗的40~60岁的中年CHD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16例(中年组),比较两组HCD患者易患因素、冠脉病变的Syntax评分、植入支架的数量及长度、效果和并发症等.结果易患因素在高龄组与中年组分别合并高血压病有8.9%与30.1%,糖尿病有12.6%与35.2%,吸烟有1%与72.9%,高血脂有5.9%与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和中年组冠脉造影(CAG)示单支血管病变分别为20.5%和35.2%,双支血管病变为35.9%和46.8%,三支血管病变为44.9%和22.7%,冠脉病变的Syntax评分分别是20.9±6.7与14.6±7.8(P〉0.05);平均每例植入支架的数量为(2.53±0.67)个与(1.92±0.86)个,植入支架长度为(23.01±5.88)mm与(18.67±5.01)mm(P〈0.05).TIMI血流Ⅲ级率、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发生率、出血性并发症、术中和术后1个月的死亡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近期效果和安全性与中年组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脉激惹现象的发生和处理方法 .方法采用PCI方法处理晚期冠脉支架内血栓合并支架外血管痉挛的病例发生冠脉激惹现象,应用药物和PCI进行处理.结果应用解痉药物无效,应用PTCA方法则病变加重,植入支架后TIMI血流达到Ⅲ级.结论冠脉激惹现象处理应以使用解痉药物为主,适当应用PTCA,药物和PTCA无效时,应及时给患者植入支架.  相似文献   

13.
Acute coronary artery ligation in pargyline-treated rats decreased serotonin and increased 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 in the medulla and posterior hypothalamus. Lidocaine applied topically to the left ventricle completely prevented these alterations. No changes in serotonin were observed in the other brain regions examined. These data suggest a reflex inhibition of bulbar and hypothalamic serotonergic nerves by left ventricular receptors following acute 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 in the rat.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4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前(A组)、服用氯吡格雷后PCI术前(B组)、术后第1天(C组)、术后第7天(D组),采用ELISA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ks—CRP)、P选择素(PS)水平。结果B组中IL-6和Ps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或0.01),C组中IL-6、hs—CRP、Ps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D组(P〈0.01)。结论氯吡格雷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浅评半肝切除术的手术中延长断肝操作所需的入肝血流阻断时限和减少出血的方法。方法:门静脉阻断并结扎患侧肝动脉分支半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结果:本组19例阻断门静脉时间,量短20min,量长68min,平均38min;术中出血量:右半肝切除量少为350mL,量多为980mL,平均520mL;左半肝量少为180mL,量多为1020mL,平均为380mL。19例均在缝皮完毕30min内苏醒。术后2用肝功均快复正常。结论:半肝切除术断肝前行门静脉阻断并息仍肝动脉分支结扎明显优于传统的全蒂阻断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例肾移植术后的女性患者,2 a前采用移植肾动脉与髂内动脉远端行端-端吻合术,移植肾脏固定在右髂窝内.术后2 a发生移植肾动脉狭窄80%,狭窄性病变长度15 mm,接受了支架治疗.从左股动脉入路,应用Judkin 6F右冠指引导管,植入冠脉金属裸支架4.0 mm×18 mm的R-stent,18 atm×20 s释放.结果支架扩张和贴壁良好,狭窄病变解除,无残余狭窄,血流TIMIⅢ级,术后患者血压平稳.结论支架术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效果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8例(其中3例为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置入支架者;2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其余为冠心病可疑者)的MS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和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并将3例CT检查结果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例MSCTCA左冠状动脉主干显示清晰,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显示较清晰,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但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的远段及其小分支有运动伪影的干扰。3例CT检查结果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同。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MSCT是诊断和随访冠状动脉疾病很有意义和潜力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本组97例均为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在我院接受冠脉药物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组(n=46)接受吡格列酮(15mg/d)和基础治疗;对照组(n=51)只接受基础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记录支架内再狭窄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在随访期内两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吡格列酮组为(0.51±0.11)%,对照组为(2.84±0.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吡格列酮组也比对照组有显著降低。结论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置入支架后服用吡格列酮能有效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他汀类药物防治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造影剂肾病(CIN)的效果及对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行PCI术的194例CHD患者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各97例。对照组予以水化+阿托伐他汀方案,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肾功能损害指标[血清肌酐(SCr)、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ET)、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检测结果变化情况,比较其CIN发生率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血清SCr、ICAM-1水平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但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CCr水平则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但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ET、IL-6、IL-8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FMD水平则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CHD患者PCI术后CIN发生风险,对减轻其肾脏损害程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