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梦芸  李辉  张颖君  刘茜 《作物学报》2009,35(4):724-732
以15%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以不同浓度外源葡萄糖(Glc)处理小麦幼苗,探讨外源Glc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叶片水势和光合作用,抑制植株的生长,而水分胁迫下外源Glc处理能明显增加叶片水势和光合色素含量,并使水分胁迫和水分胁迫后复水处理条件下,小麦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升高,而使蒸腾速率(Tr)下降。同时,外源Glc处理显著提高了水分胁迫下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积累,促进不定根和侧根的生长,植株干重比单一干旱处理提高14.32%~40.39%。由此表明,水分胁迫下外源Glc通过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和提高叶组织的渗透调节能力,改善叶片的水分状况,提高了叶片的光合功能,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降低了水分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小麦品种郑引1号为试材,探究不同浓度壳寡糖溶液(COS,5、25、50、100、200 mg·L^-1)浸种和叶面喷施对20%PEG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氧化损伤、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脯氨酸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PEG胁迫下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根长、地上部和根部干重、干物质相对增长率、叶绿素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较ck明显降低,叶片类胡萝卜素、超氧阴离子(O·2^-)、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葡萄糖、蔗糖、脯氨酸含量和吡咯琳-5-羧酸合成酶(P 5 CS)、脯氨酸脱氢酶(ProDH)活性明显提高。外源适宜浓度的COS溶液处理可明显促进PEG胁迫下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降低叶片O·2^-、MDA含量和ProDH活性,提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P 5 CS、鸟氨酸δ-氨基转移酶(δ-OAT)活性,以COS浓度为100 mg·L^-1效果最佳。可见,外源适宜浓度COS溶液处理能增强小麦幼苗的渗透调节能力,减轻20%PEG胁迫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降低叶片氧化损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麦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18,(11)
以中嘉早17和H优518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GA3、IBA、烯效唑和ABA浸种,研究GA3、IBA、烯效唑和ABA对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mg/L和50mg/L GA3浸种后,中嘉早17和H优518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平均株高、平均根长、平均干重分别提高了16.1%和5.0%、11.7%和3.9%、81.3%和55.1%、16.2%和10.7%、125.6%和107.1%、28.6%和26.5%。10mg/L IBA浸种后发芽势、发芽率、平均株高和根长比对照增加;烯效唑抑制水稻幼苗生长,10mg/L烯效唑能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随着ABA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萌发特性、幼苗特性各指标均显著正相关,与浸出液电导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水稻种子芽期抗旱性与产量抗旱系数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3份水稻品种在浓度梯度(W/V)为0,5%、10%、15%,20%,25%,30%的PEG6000溶液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最大胚根长、胚芽长、胚芽鞘长、根冠比和物质转运速率等9个萌发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出15% PEG浓度为水稻萌芽期杭旱性鉴定浓度,相关性分析发现水稻的杭旱性与发芽率、胚根长、胚芽长、根干重、物质转运速率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作为杭旱性鉴定指标,芽期杭旱性鉴定结果与大田产量的抗旱系数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苗期抗旱性不能代表水稻的综合杭旱水平。  相似文献   

5.
水杨酸(SA)和脱落酸(ABA)对盐胁迫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高盐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其抗盐性。本研究采用150 mmol/L的Na Cl溶液进行浸根方式模拟玉米幼苗在高盐下生长状况,通过施用不同浓度的外源SA和ABA激素,探究盐胁迫下对玉米幼苗生长和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外源激素调控的效果,为高盐地区提高玉米苗期耐盐性提供理论依据。实验表明:在高盐胁迫下施用一定浓度水杨酸(SA)和脱落酸(ABA)处理能显著增加玉米幼苗株高、根长、鲜重、干重,提高了植物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为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减少了丙二醛(MDA)的含量,保护了膜系统的完整性,增强了幼苗在高盐条件的耐盐性。综合分析认为施用25 mg/L的水杨酸(SA)和2.5 mg/L的脱落酸(ABA)更有助于玉米幼苗在高盐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生物种衣剂对作物种子发芽及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模拟干旱条件下,以羟基纤维素作为种衣剂,研究不同药种比包衣对玉米、小麦和大豆种子发芽和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种衣剂浓度包衣后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幼苗的叶长、根长、鲜重和干重均显著增加,叶绿素浓度有所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说明羟基纤维素种衣剂包衣处理作物种子能促进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强幼苗的抗衰老性和抗逆性.最适药种比为1:60.  相似文献   

7.
摘要:以 ‘湘早籼32号’和 ‘旱116’为材料,研究渗透胁迫下外源D-Arg对水稻幼苗多胺含量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外源D-Arg明显抑制水稻幼苗相对干重增长率和根系中Put、Spd和Spm含量的升高,而对株高相对增长率影响不明显。外源D-Arg+Put明显促进幼苗相对干重增长率和根系中Put、Spd和Spm含量的升高,且促进株高相对增长率的增加。表明,外源D-Arg不利于水稻幼苗抗旱性的提高,且Put能逆转D-Arg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外源亚精胺对菜豆幼苗耐低温性的影响。本研究以菜豆低温敏感型品种‘P16093’和耐低温型品种‘P16165’的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常温对照(CK)、4℃低温(LT)以及4℃低温条件下喷施外源亚精胺(LT+Spd)3个处理组,对植株生长形态、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物质、生物膜、内源多胺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外源亚精胺的喷施能够促进植物生长,缓解低温对菜豆幼苗株高、茎粗、鲜重、干重的影响;与LT组相比喷施外源亚精胺使得低温下两品种幼苗叶片中电解质渗透率降低,最多下降了16.94%;丙二醛含量升高,在第8天分别上升了42.81%和70.59%;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脯氨酸含量上升;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内源腐胺和亚精胺含量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外源亚精胺可以通过调控植物体内多胺代谢,增强ROS清除系统来缓解菜豆幼苗低温胁迫下受到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对盐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白三叶为研究材料,在100 mmol/L NaCl胁迫处理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壳聚糖(CTS)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g/L CTS处理对盐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分别比对照CK2提高了10.16%、12.13%、14.11和64.57;同时其相对胚根长、相对胚芽长、株高、鲜重、干重和根冠比等指标分别提高了30.6%、21.1%、1.38、0.403 5、0.155 2和0.202 3。试验说明一定浓度的CTS浸种可促进盐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效减轻盐胁迫伤害。50 mg/L的CTS可以作为抗盐剂应用于白三叶在盐渍地的种植。  相似文献   

10.
脱落酸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礼欣  杨晔  左师宇  刘旋  魏湜  孙磊  李晶 《作物杂志》2018,34(6):76-152
脱落酸(ABA)是作物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植物激素。探究AB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为阐明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光合结构的防御保护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玉米品种“久龙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低温胁迫0、2、4、6、8d下不同浓度脱落酸对玉米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显著抑制玉米幼苗的正常生长,导致SPAD值下降,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PSⅡ光化学最大效率(Fv/Fm)和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水平下降,初始荧光(Fo)显著升高。外源喷施适当浓度的ABA能够显著缓解由低温胁迫导致的玉米叶片Pn、Tr和Gs下降幅度,提高Fv/Fm和Fv/Fo,降低Fo水平。由此可见,外源施加适当浓度的ABA能提高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提高PSⅡ反应中心活性,促进物质积累,提高玉米幼苗的耐冷性。同时,外源施加ABA存在一定的浓度效应,即“低促高抑”。本研究所设计浓度范围中15mg/L ABA浓度对光合抑制缓解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