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满足生产实践和森林调查的需要,利用编制雷州尾叶桉U6无性系二元立木材积表的1059株样木原始资料,加编"雷州尾叶桉U6无性系立木纸浆材出材量胸高形数表和树高形数表",且经检验相关其精度可靠,可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生产的需要,特取《雷州尾叶桉(U6)无性系二元立木材积表的编制》一文(见《桉树科技》2005年第1期)的1059株样本资料编制《雷州尾叶桉U6无性系树干去皮鲜重二元表》,经检验精度可靠,重量一胸径一树高相关呈极显著,可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生产,科研争森林调查工作的需要,作者以雷州尾叶按(U6)无性系立木二元材积式为基础,导算了尾叶按(U6)无性系立木一元材积表与一元形高表,同时加编了基径—胸径相关表,以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4.
尾叶桉无性系(U6)是一个速生、高产、干形通直、适应性强、抗性好的优良树种,是一个理想的造纸用材树种之一。为满足生产、科研与森调的需要,现特编《雷州尾叶桉无性系(U6)立木二元材积表》以供使用。  相似文献   

5.
为方便生产实践、科研与森林调查的需要,利用《雷州尾叶按(U6)无性系立木二元材积表的编制》的材积式和原始材料分别加编雷州尾叶按(U6)无性系立木胸径高径比材积表和研究、分析胸径高径比值的关系是负相关的,即胸径越大,高径比值则越4、(树高不变时).  相似文献   

6.
为方便于森林调查、生产实践与科研的需要,现试用<雷州尾叶桉立木基径二元材积表的试编>(<广东林勘设计>1999.2)的材积式加编<雷州尾叶桉基径高径比立木材积表>;同时,为了探讨尾叶桉基径与树高比值的关系,特利用编制<雷州尾叶桉立木材积表>(已发表于<桉树科技>1997.2)的原始材料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分析中发现基径与高径比值的关系是负相关的,即基径越大,高径比值则越小(树高不变时).  相似文献   

7.
利用雷州林业局尾叶桉U6无性系林分中胸径4~18cm,树高5~21m的样木1059株,按2m区分段实测材积,建立基径二元材积回归方程和一元基径与树高回归方程,用尾叶桉U6无性系立木基径二元材积式编制了一元材积表,经检验精度可靠,可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便于森林调查,生产与科研的需要,现试用雷州尾叶桉二元材积式加编<雷州尾叶桉高径比立木材积表>以供使用.  相似文献   

9.
雷州尾叶桉立木二元材积表与一元树皮率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雷州林业局的10个林场,按三个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生长类型的林分,典型选取样木707株,分径阶按二米区分段实测,分别选用幂函数方程、一元一次方程,进行回归演算,分剐编制雷州尾叶桉人工林(实生)立木二元材积表与一元树皮率表。  相似文献   

10.
利用雷州尾叶桉立木二元材积式导算一元材积表,并作了论证与评估。  相似文献   

11.
尾叶桉人工林二元材积表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收集福建省永安市不同林龄、立地、密度的尾叶桉人工林林分的样木资料,采用多模型优选法和逐步回归法研制尾叶桉人工林二元立木材积表,并用相关指数、剩余标准差、平均系统误差、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预估精度作为评价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数,评价模型优劣。经检验,所编的材积表完全符合生产上的精度要求,且理论基础扎实,编表结果可靠,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对建立在广东开平的尾叶桉MLA6年生无性系施肥试验林进行了生物量和养分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尾叶桉MLA无性系幼林早期施肥促进了无性系的生长,也促进了生物量的增加。生长最佳的施肥处理N75P200K50,其6年生的生物量最大,地上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分别为65 95、54 94t·hm-2,分别是不施肥处理的2 37和2 36倍,分别是最大施肥量处理N75P300K75的1 65倍和1 67倍。通过胸径和树高与生物量建立的回归方程,可预测尾叶桉MLA无性系单株或林分生物量。叶片的N、P、K含量较高,施肥促进了尾叶桉无性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积累。  相似文献   

13.
西江林业局尾巨桉人工林一元材种出材率表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省西江林业局尾巨桉无性系人工林中选择并设置70个标准地,分别进行林分因子调查,同时选择163株样木以2.0 m或2.6 m段材长分径阶进行样木伐倒造材,以实际经济材造材出材率为基础拟合并选择较优的单株木一元材积比方程,然后根据材积比方程进行理论造材并编制尾巨桉单株木一元经济材出材率表;接着利用单株木一元经济材出材率表对所调查的标准地进行理论造材,以林分理论造材出材率为基础拟合并选择较优的林分一元材积比方程,最后根据材积比方程研制尾巨桉林分一元经济材出材率表。所编制的数表均符合国家精度检验标准,可为本地区桉树生产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湛江地区引入的13个桉树无性系的2年生幼苗主要生长性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及风折率等性状在不同桉树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适宜本地区发展的桉树无性系首选为广林9、DH184-1,其次是WC3,再次是DH201-2、D3、DH32—29、灵山优选27无性系;初选出的7个优良无性系2年生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蓄积生长量、保存率、风折率分别为11.46m、8.20cm、0.033861m^3、80.46m^3/hm^3、96.1%、12.1%,达到速生丰产的要求。2年生U6无性系的组培苗无论生长量还是抗风能力均优于扦插苗。  相似文献   

15.
尾叶桉MLA无性系(简称MLA)为难生根植物,尾叶桉U6无性系(简称U6)和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简称W5)为易生根植物。MLA的插条内的POD、IAAO活性较U6、W5的高、而PPO活性比U6、W5的低,用IAA处理桉树的插条后,在扦插生根的不同阶段,插条内的POD、PPO、IAAO活性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POD、PPO同工酶谱带也随生根的进程出现增多现象。本文讲座了3种氧化酶与桉树插条生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对广西沙塘林场巨尾桉2年生人工林调查基础上,按标准木法测定巨尾桉人工幼林生物量,建立其估算模型,计算出巨尾桉人工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分析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及林分生产力水平。结果表明,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年生物量为16.57 t/hm^2,其中,干、根、叶、枝、皮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依次为46.67%、16.85%、14.62%、12.16%、9.62%。应用建立的估算模型估测巨尾桉人工幼林生物量,其相关程度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尾叶桉U6无性系林分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了造林密度对6年生尾叶桉U6无性系林分各生长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桉树人工林各林分生长因子的影响显著性不同,密度与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6年生U6无性系人工林平均胸径及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以密度D(1665株/hm^2)>C(2250株/hm^2)>B(2812株/hm^2)>A(3333株/hm^2)。密度对树高、林分蓄积量的生长均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林分平均树高生长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递减,林分蓄积量则以C处理最大,达153.9214m^3/hm^2;适宜造林密度范围在1536~2481株/hm^2之间。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单项选择法和双向选择法对14种速生桉人工林心材的抗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蛀蚀性进行室内测试,比较各种桉树心材被白蚁蛀蚀程度及质量损失率,以评价各种桉树木材对家白蚁的抗蚁蛀性能.单项选择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桉树心材抵抗家白蚁的蛀蚀能力有很大差异,20 a生韦塔桉(Eucalyptus wetarensis)和14 a生细叶桉(E.tereticornis)心材对家白蚁的天然抗蛀性最强,平均质量损失率均小于10%,属于轻微蛀蚀等级;50 a生窿缘桉(E.exserta)和40 a生柠檬桉(E.citriodora)次之,平均质量损失率在10%~20%,属于轻度至中度蚁蛀等级;8 a生巨桉(E.grandis)的抗蚁蛀性能最差,平均质量损失率大于50%,属于严重蛀蚀等级;其余8种桉树心材包括蓝桉(E.globulus)、 赤桉(E.camaldulensis)、 粗皮桉(E.pellita)、 托里桉(E.torelliana)、 刚果12号桉(E.ABL12)、 尾叶桉(E.urophylla)、 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和尾细桉(E.urophylla×E.tereticornis),年龄为6~28 a,平均质量损失率为30%~40%,属于中度至严重蛀蚀等级.双向选择测试结果表明,家白蚁对不同桉树心材有取食偏爱性,14种桉树心材被家白蚁取食喜好优先排序为:巨桉→托里桉→尾细桉→蓝桉→刚果桉12号→粗皮桉→尾叶桉→尾巨桉→柠檬桉(28 a生)→柠檬桉(40 a生)→赤桉→窿缘桉→细叶桉→韦塔按.  相似文献   

19.
尾叶桉的 ML A无性系 (简称 ML A)是难生根无性系 ,尾叶桉的 U6无性系 (简称 U6)、刚果12号桉 W5无性系 (简称 W5)为易生根无性系。MLA各器官的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比 U6、W5的低 ,而 ML A各器官的吲哚乙酸氧化酶 (IAAO)活性比 U6、W5的高。各树种的 PPO活性、IAAO活性及 PPO同工酶均具有器官的特异性。讨论了 PPO和 IAAO与不定根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