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土流失的地质背景与水土保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水土流失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但从地质构造来看,多为第三纪或中生代晚期形成的一些构造盆地,早期接受堆积,第四纪地壳运动上升而成为受侵蚀地区。岩性决定着地表的抗蚀性和对水分的保蓄能力,新构造运动为流水侵蚀提供了潜能,二者共同作用,构成影响水土流失的地质背景。地质背景的分析表明,水土保持应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改变地表的抗蚀能力和对水分的保蓄能力;二是改变地表的坡度,减小水流的能量。  相似文献   

2.
3.
石承苍 《土壤农化通报》1997,12(4):19-25,40
通过对四川省农业地质背景的分析,阐明地质条件对区域地貌、气候、植被、土壤以及土地利用的影响,从而划分四川省5大土地利用区;第四纪沉积物为主的盆西平原区;中生代砂泥岩为主的盆地丘陵区;碳酸盐岩类为主的盆周山地区;岩性复杂,火成岩较多的川西南山地区;变质岩为主体的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各区的自然与社会经济环境迥异,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改良利用方向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地质环境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江西宁都县的自然环境状况,分析了该县近来来的主要侵蚀类型和岩性特征,阐述了地形地貌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为搞好水保规划与综合治理措施依据。  相似文献   

6.
闽江流域洪灾与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闽江流域气象、地质、土壤、水文和森林资源等资源,揭示了闽江流域自然地理环境和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地形落差大,降水集中且强度大,花岗岩发育的土层易遭侵蚀,红壤分布区抗冲蚀性弱,长柄状扇形水系,峡谷与盆谷相间排列,利于汇水,不利于排水。捌 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保土蓄水、阴洪滞洪能力下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强度,河床抬高,堤防脆弱,流域蓄 洪行洪能力降低,是福建省  相似文献   

7.
闽江流域洪灾与森林生态系统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研究的基础上,并对该区自然灾害的时序特点进行分析,揭示了该区洪水灾害与森林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密切相关,提出了全面恢复和重建流域森林生态系统的措施,指出恢复和 重建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是防灾减灾的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财富不断向城市聚集。因城市洪水灾害所具有的损失重、影响大、连发性强、灾害损失与城市发展同步增长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城市防洪是我国防洪工作的重中之重,顺应自然,转变防洪工作思路,建立完善的城市防洪减灾体系,才能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1981年四川省气候异常,6月下旬至9月中旬,先后在凉山、渡口、荣昌等地,沱、涪、嘉、岷江流域,永川地区,马尔康、金川等地出现了五次暴雨洪灾过程:有138个县下了暴雨,119个县受灾,淹没县城57个,场镇776个,被淹没垮塌的房屋153.4万间;受灾生产队有20多万个,共2,000多万人;淹没和冲毁农田1,756万亩,其中基本无收的459万亩,冲毁耕地147.5万多亩,造成了粮食减产30余亿斤;城乡直接经济损失约达20多亿元。在这五次暴雨洪水过程中,尤以7月12—15日的特大暴雨洪灾最为严重,致使沱、涪、嘉三江流域和重庆以下的长江干流出现了特大洪水,岷江、渠江、青衣江亦相继出现了较大洪水。为了认真总结1981年洪水的经验教训,研究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洪抗灾作用,现以“81·7”洪灾为例,进行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的地质地貌与林业土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汝英 《土壤学报》1978,15(1):23-31
在大范围内地质地貌对生物、气候、土壤的影响,例如高山地区的垂直分布规律,已有许多文献论述过.在小范围內地质地貌对山区林业土壤的直接影响,也在一些著作中有所反映(佐伯秀章,1959;Wilde,1958).本文只是试图就江苏省的一些具体事例,来讨论地质地貌对低山丘陵地区土壤类型、性状、分布规律及林木生长的影响.江苏省的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占全省面积不到15%.  相似文献   

11.
农业地质背景与特色农作物品质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作物的生长主要依赖于水土条件,而水土条件除受气候影响外,又直接受地层岩性、地球化学、水文特征等农业地质背景的影响而衍生变化。所以农作物品质的优劣,又与其所处区域的农业地质背景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成土母岩、地形地貌、地球化学背景值、水文地质等农业地质背景因子和农作物品质的关系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农业地质背景研究趋势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四川茶区土壤营养元素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单道扫描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对四川茶区72个产茶县422个取样点035.cm土层中P、S、K等17种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了该地区茶园土壤的无机营养元素背景值特征。结果表明,四川茶区土壤中P、K、Ca、Mg、S等5种大、中量元素均相对贫乏;微量元素Mn、B、Zn在大部分地区土壤中相对富集,而Fe、Mo在大部分地区土壤相对贫乏;其他元素中Se和Sb相对富集,其浓集系数K值分别为5.45和22.3。方差分析表明,17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在不同产茶地区土壤中的差异均显著。土壤中营养元素的背景值因土壤类型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中棕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相对丰富,而红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相对缺乏。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增施有机肥及微量元素肥料,以补充相对贫乏的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13.
14.
从石亭江水灾泛滥引发思考,寻找原因,认为人为水土流失是诱发水灾的重要原因,指出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对四川省农业地质背景,包括地质构造、岩层分布及其与土壤形成过程的关系的分析和研究,将四川省的成土母质分为近代河流冲积物、老冲积洪积物、沙泥岩类风化物、碳酸盐岩类风化物、岩浆岩类风化物物变质岩类风化物等6大类型,各处母质类型的分布与土壤类型组合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从而将四川省土壤类型组合的分布划分为5个区域。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地质背景下的区域水土流失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行区域水土流失现状评价及趋势预测,掌握宏观控制因子是必要的。从地质背景出发,分析贵州省地质条件的区域特征与水土流失现状及潜在危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地质条件是山区区域水土流失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宏观上确定了水土流失危险程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同时,划分出6个水土流失分区,并就其未来趋势进行了描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地质构造与土壤侵蚀发生及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土壤重金属地质高背景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涉及地质学、地球化学、土壤学、环境科学等学科。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地质高背景领域的研究进展与近期热点,介绍了全球和中国土壤重金属地质高背景分布特征、成因与类型,梳理了高背景区土壤重金属的环境风险及管控措施,以期为土壤重金属地质高背景成因机制与风险管控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建议关注高背景区土壤重金属背景值调查、富集特征与形成机制、潜在活化与迁移,开展地质高背景区土壤风险评估、环境基准研究与管控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20.
四川旱地作物水分盈亏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四川53个农业气象站点1971-2009年逐旬气象、土壤湿度和作物发育期资料,运用农田水量平衡原理和气候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5个气候子区域近40a来玉米、小麦、油菜全生育期和关键生育期水分盈亏量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和关键生育期内,各分区小麦、油菜均为水分亏缺,但关键期亏缺量在减小;各区域温度升高、水汽压增大、风速减小、日照减少趋势明显;水分盈亏量与降水、水汽压呈正相关,与气温、日照、风速呈负相关。由此可见,四川旱地作物以水分亏缺为基本特征,但由于日照和风速的减小引起作物需水量减少,从而使水分亏缺程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