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人们“记住乡愁”。“乡愁”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流变,蕴含文化生态上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具有岭南水乡特征的江门市石头村为例,通过分析其保护和发展中存在村落文化挖掘不够、文化生态整体规划缺位、乡愁要素呵护不足、城乡融合发展欠统筹的问题,提出石头村在融入新城区建设上,要加强乡愁记忆保护,重视乡愁记忆载体的环境生态、空间物态、人文文态的保育与活化建议,让乡愁得以安放。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首次将“记住乡愁”写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记住乡愁,就是要记住本来,延续根脉,传承几千年来深藏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家风祖训、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古代的乡愁在诗句中均有描写。如,独在异乡为异客,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北京农业》2014,(1):1-1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尊重乡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是城市的珍贵养分,记住乡愁的城镇化才有幸福味道。”  相似文献   

4.
最近结束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颇具清新诗意的表述——“乡愁”,引发专家和网民的热议。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5.
乡愁与乡村振兴有着紧密的联系。乡愁是人们对于故乡的深情回忆和情感投射,而乡村振兴则是对于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全面推进。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人们记忆中的乡村在不断消失,乡愁逐渐与现代生活脱节。乡愁和乡村振兴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加强对乡村的保护和发展,才能让人们拥有更多的乡愁。乡愁与产业、生态、文化、乡村善治有机结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保护传承乡愁载体、吸引留住乡村人才、塑造文明乡风、积极利用平台宣传特色乡愁,留住乡愁,发挥乡愁的价值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村落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于是以“乡愁”为标签的乡村旅游开始日益盛行。池州市杏花村是集盛唐诗酒、山水农耕、传统民俗和江南村落等传统文化为一体的乡愁旅游区。通过对景区游客满意度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从高到低依次是旅游资源、其他要素、旅游设施和接待服务。建议杏花村从突出景区特色、涵养乡愁文化、完善基础设施、形成场所精神、推进智慧旅游、提升服务品质、强化品牌意识、守护心灵家园等方面进一步打造乡愁元素,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让游客看得见乡愁,体验到乡愁,并产生新的乡愁,最终实现景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北京农业》2014,(4):36-37
在人类进入短短数百年的工业社会之前,人类就是在乡土社会中生活了数万年。在城镇化工作会议所说的“记得住乡愁”,会令你有一丝的疑惑和不解吗?原来只是城市小资的一缕乡愁,为什么要记住它?其实这是我们试图让这一缕乡愁转化成乡土社会的生态文明复兴。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记得住乡愁”是乡土社会的生态文明复兴,是人类在工业社会走不下去的时候,及时提出把工业文明转变为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的基础不是工业,是农村,是广大的乡土社会。  相似文献   

8.
加速社会背景下,如何留存、呵护与活化乡愁已然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环。一方面,乡村文化旅游作为城乡间的纽带,可以将乡村记忆与旅游产业融合,使其产业化、精细化升级,架构沟通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实现乡愁的活化与再发展;另一方面,乡村记忆也会依托文化旅游产业复归,成为缓解当下都市情感焦虑症候的良方,实现城与乡的交流与互见。本文以江西省吉安市东固乡的“晒冬节”为例,着眼乡村记忆的文化重塑、文产结合、媒介传播三个层面,分析如何使乡村记忆的“人、文、居”与文化旅游产业共同创造生产价值,重塑“新乡愁”。  相似文献   

9.
金抱 《福建农业》2014,(1):22-27
<正>中央提出,城镇化的发展要让居民"记得住乡愁",这顺应了世情人心,对承继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保根护源,功莫大焉。"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城镇化呢?观照"乡愁"重新审视城镇化过程中的乡村的价值定位,已成为必须直面的问题记者:"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此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运用阐释"乡愁"这一带着社会、文化因素的语词,格外引人瞩目。如何理解这里的"乡愁"?刘奇(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故乡是每个中国人都急于挣脱,挣脱后又天天怀念的地方,这就是人生旅途中对家乡的情感纠结。"乡愁"一词寄托着游子对故乡记忆的眷恋和思  相似文献   

10.
《农家科技》2014,(2):82-83
“乡愁”小是过去时,而是现在时、将来时。比筑城造市更重要的命题是,如何在故园的地基上生长出孵化梦想的温床?刚刚过去的春节里,一股浓浓的乡愁氤氲很多人心头。从年前“一觉醒来就是故乡”的期盼,到返城前“再看一眼雪中家乡”的眷恋,“故乡”这个词唤起了多少回忆与感触。在人数据时代的舂运迂徙图上,30多亿人次的奔行呈现一目了然的轨迹。一头连着北上广‘等大城市,一头连着无数个地级市、县城、村镇。他乡和故乡交织而成的时空中,一部当代中国的“双城记”带来无尽思考。  相似文献   

11.
明清民居、青石老街、炒米花、磨豆腐、吃茶干……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存在于许多人儿时记忆中的乡村景象,在快速的城市化中日渐消亡了。如今,南京江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以“金花村”为依托,打造都市后花园和农民生活乐园,不仅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也让那些迷失在大都市里的人们重新找到了失落的乡愁。  相似文献   

12.
自浙江实施以休闲农业为主的乡愁经济大获成功以来,各地竞相学习模仿。一时间,乡愁经济一词频见报端,在中共十九大召开后,一些地方政府更是意图把做大做强"乡愁经济"作为落实振兴乡村战略的重要举措。那么,乡愁经济究竟是什么?乡愁经济与乡村振兴战略有何关联?乡愁经济真的可以让乡村振兴吗?  相似文献   

13.
以网络游记为数据来源,通过ROST CM6软件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出游客乡愁感知较高的古镇景观元素,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归纳,构建出古镇乡愁景观元素体系,并对该体系中的景观元素进行了乡愁感知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古镇景观乡愁元素体系可以归纳为12个类别,在这些类别中,游客对物态景观元素的乡愁感知程度明显高于非物态景观元素.此外,研究还发现,一些乡愁景观元素的重要性及表现性分值与乡愁感知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提升.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提出了构建以“留住乡愁”为导向的古镇景观优化策略,针对不同乡愁景观元素类别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提高游客的乡愁感知和满意度,促进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形象概括。只有理解“乡愁”、留下“记忆”,才能有助于建设真正的“美丽乡村”,而不是建设另一个“田间的城市”。因此,从乡土元素、乡土材料、乡土符号、乡土质感、乡土记忆等多个方面解读和理解乡土景观特性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业界也一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探讨如何在城乡协同发展中保持和发扬乡村景观的乡土性。  相似文献   

15.
“记得住乡愁”,这很好理解:我们居住的城市,不仅要有华美的外表、宽敞的空间、别致的现代造型,还要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风貌以及精神需求等密切联系,成为缓解居民心理疲劳、提升精神幸福的精神家园;不仅要注重气派与豪华,还应该给予公众充分的公共活动空间。这种空间能激活我们的充沛激情、丰富创意和归宿感,这种充分融入感情、灵魂、文化的城镇,当然也就是“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乡愁是延续主体记忆的纽带,包含多维度价值,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情感基础。本文将乡愁内涵、乡愁主体、乡愁客体、乡愁载体及乡愁价值等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探索激活乡愁价值对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意义。通过探究乡愁理论价值,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乡愁如歌     
正乡愁,这个十分感性而略带忧伤的名词,近两年来频频出现在国人的视野之中,唤起人们对正在消失的乡村景观及其文化特色的重视。2013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语重心长的一段话,的确令人深思:"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广义而言,乡愁是一种抽象的人类情感,是刻印在美  相似文献   

18.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农村环境一旦破坏.再恢复会很难:农村的美一旦消逝.人们的乡愁也将无处寄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田园综合体”理论的研究,结合天津市蓟州区大堼上地区的民俗文化、生态景观、区位优势等特点,探讨出一条符合大堼上地区的旅游发展模式,最终实现乡村韵味的回归,达到了“望山、看水、记住乡愁”的要求,形成“一园、一带、三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郭阳 《中国农垦》2021,(3):51-52
中国人腊月初八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上一个腊月初八的傍晚,远在重庆工作的表弟发了一条朋友圈,文字是这样的:“家乡的味道很纯粹也很暖心,品尝一口是游子浓浓的乡愁。”下面的配图是超市售货架上的一排红小豆。只见红小豆的外包装上,在两条蓝绿色圆弧形环绕中的“界江红”三个字格外醒目。这个品牌logo 中,黑色的“界江”二字寓意着它源于“大国粮仓”的根基,鲜艳的“红”字则诉说着它红色的风土人情,蓝色圆弧象征着黑龙江,绿色圆弧象征着松花江;两条江水环绕,泛着粼粼波光,仿佛让人们穿越时空去追寻这品牌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