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首次将“记住乡愁”写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记住乡愁,就是要记住本来,延续根脉,传承几千年来深藏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家风祖训、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古代的乡愁在诗句中均有描写。如,独在异乡为异客,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此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运用阐释“乡愁”这一带着社会、文化因素的语词,格外引人瞩目。如何理解这里的“乡愁”?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北京农业》2014,(1):1-1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尊重乡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是城市的珍贵养分,记住乡愁的城镇化才有幸福味道。”  相似文献   

4.
金抱 《福建农业》2014,(1):22-27
<正>中央提出,城镇化的发展要让居民"记得住乡愁",这顺应了世情人心,对承继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保根护源,功莫大焉。"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城镇化呢?观照"乡愁"重新审视城镇化过程中的乡村的价值定位,已成为必须直面的问题记者:"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此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运用阐释"乡愁"这一带着社会、文化因素的语词,格外引人瞩目。如何理解这里的"乡愁"?刘奇(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故乡是每个中国人都急于挣脱,挣脱后又天天怀念的地方,这就是人生旅途中对家乡的情感纠结。"乡愁"一词寄托着游子对故乡记忆的眷恋和思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人们“记住乡愁”。“乡愁”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流变,蕴含文化生态上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具有岭南水乡特征的江门市石头村为例,通过分析其保护和发展中存在村落文化挖掘不够、文化生态整体规划缺位、乡愁要素呵护不足、城乡融合发展欠统筹的问题,提出石头村在融入新城区建设上,要加强乡愁记忆保护,重视乡愁记忆载体的环境生态、空间物态、人文文态的保育与活化建议,让乡愁得以安放。  相似文献   

6.
<正>记者从住建部获悉,为了留住"美丽的乡愁",最近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村庄规划、深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将作为2015年的两大工作重点。住建部表示,建美好乡村、让乡愁更美,必须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借村庄规划之手"梳妆",用垃圾治理行动"洗脸",既谋之长远  相似文献   

7.
乡愁如歌     
正乡愁,这个十分感性而略带忧伤的名词,近两年来频频出现在国人的视野之中,唤起人们对正在消失的乡村景观及其文化特色的重视。2013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语重心长的一段话,的确令人深思:"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广义而言,乡愁是一种抽象的人类情感,是刻印在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兴安县乐群村村庄规划为例,从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空间肌理的角度分析目前村庄普遍存在的 村庄空心化、路网未完全连通、基础设施不健全、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村庄风貌不统一、村内景观同质化及忽视村庄 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等问题,本文从乡愁的角度结合乡村振兴背景和空间肌理理念,在村庄规划中通过合理规划村庄布 局、健全乡村基础设施、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引导乡村建筑风貌统一、保护传承乡村历史文化、营造乡村特色景观, 进行能够承载“乡愁”的现代化美丽乡村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六盘水市是一个煤炭资源型工业城市,又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城市,还是一个典型喀斯特地区。六盘水市城镇化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为此,贵州省委省政府结合贵州实际,提出了走具有贵州特色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1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提出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以人为本"成为新  相似文献   

10.
“记得住乡愁”,这很好理解:我们居住的城市,不仅要有华美的外表、宽敞的空间、别致的现代造型,还要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风貌以及精神需求等密切联系,成为缓解居民心理疲劳、提升精神幸福的精神家园;不仅要注重气派与豪华,还应该给予公众充分的公共活动空间。这种空间能激活我们的充沛激情、丰富创意和归宿感,这种充分融入感情、灵魂、文化的城镇,当然也就是“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农村环境一旦破坏.再恢复会很难:农村的美一旦消逝.人们的乡愁也将无处寄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说.  相似文献   

12.
《北京农业》2014,(4):36-37
在人类进入短短数百年的工业社会之前,人类就是在乡土社会中生活了数万年。在城镇化工作会议所说的“记得住乡愁”,会令你有一丝的疑惑和不解吗?原来只是城市小资的一缕乡愁,为什么要记住它?其实这是我们试图让这一缕乡愁转化成乡土社会的生态文明复兴。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记得住乡愁”是乡土社会的生态文明复兴,是人类在工业社会走不下去的时候,及时提出把工业文明转变为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的基础不是工业,是农村,是广大的乡土社会。  相似文献   

13.
龙成 《农家致富》2023,(5):46-47
<正>在规划编制上,要通过会议协商、入户协商等方式,引导农民共议村庄建设定位、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建设举措。在规划公示上,要按照“四议两公开”制度规定履行审议程序,村庄规划草案应在村内公示。在规划公开上,要采取“上墙、上网”等多种方式向村民及时、长期公开,并将规划成果转化为简明易懂的规划图表和管制规则,  相似文献   

14.
谌佳文  柳军 《甘肃农业》2023,(5):105-11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核心是以人为本。厘清乡村振兴的人本价值,即:明确乡村居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体;乡村振兴要让城乡共同富裕、城乡居民共享繁荣、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要提高乡村居民自身能力,强化乡村居民主体意识,依靠乡村居民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和农耕地紧缺的实际情况,结合自然村落的居民现状,提出与环境紧密结合的森林村庄绿化设计理念。森林村庄绿化建设以山体为主,辅以村庄内点缀式绿化,不占用沟谷地带的农耕地,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退耕还林,选用毛竹、果木经济树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山体马尾松林阔叶化改造,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森林村庄建设目的。  相似文献   

16.
村庄的温度     
正村庄的温度,只有离开村庄且把村庄变成故乡的人才能感受得到。村庄是一棵蒲公英,这些离开村庄的人,则是种子,被命运的风吹落在异乡的城市。从此,村庄成为一个纸上的名字,被永久地框在这些人档案中的"籍贯"里。当年龄渐长,习惯于经常回头张望走过的人生历程时,这些人才发现,走遍天涯,看尽繁华,还是老家的村庄最让自己心暖。这个时候,便有了乡愁,就如一条鱼,在生命的河里游到一定的地方后,便开始回溯。人不能回溯到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村落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于是以“乡愁”为标签的乡村旅游开始日益盛行。池州市杏花村是集盛唐诗酒、山水农耕、传统民俗和江南村落等传统文化为一体的乡愁旅游区。通过对景区游客满意度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从高到低依次是旅游资源、其他要素、旅游设施和接待服务。建议杏花村从突出景区特色、涵养乡愁文化、完善基础设施、形成场所精神、推进智慧旅游、提升服务品质、强化品牌意识、守护心灵家园等方面进一步打造乡愁元素,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让游客看得见乡愁,体验到乡愁,并产生新的乡愁,最终实现景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森林村庄建设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出村庄绿化要体现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理念及与环境紧密结合的设计方案,简述了茶溪村岛岩山、龙头山、鲤鱼山、永安溪畔、村内绿化美化的设计思想,并对森林村庄自然功能进行了展望,以期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态家园,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生态文明,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一、城乡二元结构是城郊村庄产生问题的根源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市区面积的扩大,目前,在一些城市的城郊结合部出现了不少“城中村”。这些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沿袭农村的管理体制,从而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一是村民与居民混杂、村庄与居民区地域交错,“村”归乡镇管,“居”(居民区)归街道管,职责不清,体制不顺,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城郊结合部现已成  相似文献   

20.
戎莉莉 《新农村》2024,(1):54-55
<正>因地制宜,培育地域特色经济增长点,助力乡村振兴是成校的社区教育培训内容之一。习总书记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浙江省慈溪市龙山成校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慈溪沿山精品线横穿潘岙村、村庄生态人文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积极培育潘岙民宿经济,帮助村民创业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