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分别提取4育龄汉中人工流水养殖和仿生态养殖大鲵肌肉,测定其营养元素、氨基酸含量及矿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仿生态养殖大鲵较人工流水饲养大鲵肌肉更具开发价值。仿生态养殖大鲵肌肉的平均粗蛋白含量高于人工流水饲养大鲵3.85%;仿生态养殖大鲵肌肉含有大量优质蛋白,EAA/TAA较人工流水饲养大鲵高11.37%,且矿物质含量丰富。由此看出,4育龄仿生态养殖大鲵具有更重要的市场价值,具有高蛋白及脂肪的特点,口味鲜美,应对其进行重点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育龄人工流水饲养大鲵和仿生态养殖大鲵皮肤分泌粘液中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仿生态养殖大鲵粘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人工流水饲养大鲵,提取蛋白质最佳育龄为3龄;仿生态养殖大鲵黏液中氨基酸含量高于人工饲养大鲵,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3.
景宁县人工养殖大鲵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景宁县的自然条件概况、大鲵的生物学特征特性及生活习性,分析了景宁县人工养殖大鲵的优势。并指出发展大鲵人工养殖的巨大效益,以期促进景宁县人工养殖大鲵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沅江羲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建军,获得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核发的水生野生动物(大鲵)驯养繁殖许可证,通过了环保部门大鲵养殖建设项目的环评。选择适宜地点建造养殖场,于2009年2月引进大鲵苗种600尾并养殖成功,至2011年11月,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分别提取3育龄、6育龄仿生态养殖大鲵的肌肉和皮肤,测定其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及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仿生态养殖大鲵营养丰富。大鲵皮肤平均粗蛋白含量高于肌肉3.3%,6育龄大鲵肌肉粗蛋白含量高于3育龄2.8%;仿生态养殖大鲵肌肉的平均EAA/TAA为41.61%,平均EAA/NEAA为71.31%,达到理想模式,且6育龄大鲵蛋白质优于3育龄大鲵;6育龄大鲵肌肉矿物质含量较3育龄大鲵高3.71%。由此看出,仿生态养殖大鲵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6育龄大鲵肌肉营养丰富,口味鲜美,更适合进行深加工,应对其进行重点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张家界是我国第一个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大鲵产业是张家界重要的特色产业.该研究运用ArcGIS分析工具和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张家界市内大鲵养殖基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张家界市大鲵养殖基地呈聚集分布状态,各地区之间大鲵养殖基地分布差异性明显;(2)自然环境影响因素方面,高程和水系是影响张家界市大鲵养殖基地分布的主要因素,80.8%的大鲵养殖基地分布于低海拔地区,且具有明显的趋河流分布特征,坡度和坡向因素对大鲵养殖基地的分布影响较小;(3)社会环境影响因素方面,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及市(区、县)政府位置对张家界市大鲵养殖基地分布的影响较大,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王海  陈诚  刘峻嵘 《农技服务》2014,31(8):175-176
随着大鲵人工养殖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养殖病害也日益严重。大鲵虹彩病毒病是大鲵身上首次发现的病毒性疾病。为了大鲵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科研人员对大鲵虹彩病毒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总结了大鲵虹彩病毒的发现、病症、检测方法、理化性质、疾病的防控措施,并对未来大鲵病毒疾病的防控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在山东地区开展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大规模人工养殖为目标,开展了地下室微流水人工养殖的试验研究。试验对大鲵养殖场地建设、水质、饲料和病害防治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设置1龄和3龄2个年龄组,根据生物学测量的结果进行中国大鲵生长情况分析。结果显示:经过2年人工养殖,1龄大鲵和3龄大鲵的平均体重增长率分别达到6 874.5%和167.5%,平均体长增长率分别达到254.3%和50.5%;体重增长速度随养殖时间增加呈现"慢-快-慢"特点,体长增长速度随养殖时间增加逐渐降低;特定生长率呈现先高后低,随着时间变化显著降低的特点;生长拐点为3.38,说明3~4龄是大鲵体重增加的关键时期。地下室微流水人工养殖中国大鲵具有体重、体长增长快速,生长拐点出现较早,养殖周期缩短的优点,该研究可为大规模开展大鲵人工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鲵,又称娃娃鱼,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野生两栖动物,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的人工养殖是近年来新开展的项目。随着人工养殖的增多,大鲵的疾病防治工作就显得异常的重要。其中赤皮病就是危害大鲵人工养殖的主要病害之一。现将其病态特征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大鲵仿生态繁育是现行大鲵繁育较理想的一种繁殖模式,是人工规模化繁育大鲵苗种的成功模式,为大鲵规模化养殖提供了苗种保证,推动了大鲵产业的发展。笔者经过多年反复研究和试验,对传统的大鲵仿生态繁殖池建造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出更适合大鲵繁殖的新型仿生态繁殖池,可提高大鲵繁殖率20%~30%,并进一步介绍科学的使用方法,以期为工厂化人工养殖大鲵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1.
大鲵的生态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大鲵的分类地位、经济价值、丽水地区大鲵栖息环境及小规模进行大鲵养殖的主要技术,为开发利用大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鲵水霉病的特征及产生原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大鲵数量日益锐减,为了保护其资源,一方面对栖息地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进行增养殖以有效地扩大其资源。在大鲵的增养殖过程中,水霉病是危害大鲵的一种常见病害。通过对养殖大鲵水霉病的外形观察和镜检,对养殖设施的考察,探究大鲵水霉病的特征及产生原因,提出预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鲵养殖     
种苗繁育难题的攻克以及政策的限制性许可,带来人工养殖大鲵商机。[项目背景]大鲵,俗称“娃娃鱼”。近年,国内人工养殖的大鲵纷纷走上市场,在北京、广州、长沙、杭  相似文献   

14.
沅江羲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建军,获得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核发的水生野生动物(大鲵)驯养繁殖许可证,通过了环保部门大鲵养殖建设项目的环评。选择适宜地点建造养殖场,于2009年2月引进大鲵苗种600尾并养殖成功,至2011年11  相似文献   

15.
<正>1.引种原则一是要有明确的组织性、目的性。先要考察养殖地的环境是否适合大鲵生长,生态条件是否符合大鲵生存要求,如合适则要建设好养殖池等养殖设备。二是要坚持先小量引种养殖,观察其养殖效果后,再增加养殖数量。三是对引种地进行鱼病调查,选择无病无伤、摄食正常的个体。四是养殖引种时,大鲵幼苗要避免敏感期,如幼体  相似文献   

16.
张家界大鲵     
正张家界大鲵,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张家界市被评为"中国大鲵之乡",全国第一个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家界大鲵脂肪含量较低,肉质细嫩、鲜美、风味独特,无油腻感。目前张家界市养殖大鲵160万尾,养殖总量分别占全省、全国的95%、12%,已基本实现养殖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养殖规模超万尾的企业有28家,年繁殖大鲵幼苗量60万尾,大鲵特色餐饮经营企业160家,加工企业10家,开发出  相似文献   

17.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大鲵属。大鲵属有两种,即中国大鲵和日本大鲵。中国大鲵是一种名贵的野生动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不仅具有高于甲鱼27倍的营养及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且在动物进化史上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下面主要介绍大鲵的人工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鲵是我国的特有珍稀物种,近年来,随着人工养殖的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大鲵病害也逐渐严重。本文综述了中国在大鲵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常见疾病,共讨论了细菌性疾病、真菌病、非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并对病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本地区大鲵养殖所需的关键环境参数,建立大鲵仿生态养殖关键技术。具体为放养模式、饵料选择及精准投喂、水体温度和光照调控、水质调控等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大鲵养殖技术,具体包括养殖环境与池塘建设、苗种选择、放养密度、消毒管理、饵料投喂、水质管理、生长情况监测、病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大鲵的科学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