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驻村任职3年。每届任期3年。我的体验是,3年内要在推动村民观念变化和村庄进步中,构建和谐村庄。人是时代的产物。如今,一些村民思想跟不上时代,这就需要村干部多做工作。因为“观念一新,万两黄金”,比什么都重要。  相似文献   

2.
村庄绿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浙江省仙居县以清洁优美家园、文明和谐乡村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村庄绿化工作;2010年有282个村庄参与了村庄绿化工作,为创建森林村庄、打造生态仙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笔者参与了仙居县2010年村庄绿化工作,并作了一些调研,发现2010年仙居县的村庄绿化工作声势大、规模大、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通过调研,对仙居县的村庄绿化工作提出了科学规划、强化村民主体意识、改革扶持方式、适地适树、加强养护、拓宽筹资渠道等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娟  王梅梅 《甘肃农业》2024,(2):108-114
2019年国家提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村庄规划作为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乡村地区规划管理的法律依据,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然而传统村庄规划却存在脱离村庄实际、背离村民意愿、照搬城市模式、实施性差等问题,本文结合甘肃省临洮县边家湾村村庄规划编制实践,在全面认知村庄现状的基础上,深入调查了解村民意愿与诉求,从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出发,探索基于村民意愿的村庄规划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01,(11)
长兴县李家巷镇许家浜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自然无序的发展过程中,村民们逐水而居,就高筑房,造成村庄民居布局的零、乱、散。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使村民改善生活环境的愿望成为可能。而这一切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逐步体现出来的。许家浜村两委会一班人顺应民意,把新村建设提上工作日程。1980年9月,他们请来县基建委的同志,为村民重新建房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1992年,一期工程结束,使这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初具雏型。  相似文献   

5.
2008年,我开始担任山西省清徐县桃花营村大学生村官。桃花营村耕地面积2600亩,交通便利,土层深厚,土地平坦,无工业污染,村内劳动力资源丰富,村民有多年种植蔬菜、葡萄的经验,是一个拥有发展大面积设施蔬菜种植环境与条件的村庄。由于受资金、资讯、观念等方面的限制,村民仍然大面积种植玉米,经济效益差。  相似文献   

6.
不通水电,封闭生存12年,村子如同原始部落;村民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结婚生子无法办理任何手续;自己分田自己种,不用缴各种税费,村民高度“自治”,这就是青龙山村——一个已从我国行政版图上消失的村庄。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庄?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进行了实地探访。 “黑户村”之痛 青龙山村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平山镇,距哈尔滨市中心上百公里。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身份认知对村民参与村庄人居环境治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对陕西、宁夏两省758份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将村民归属感和干部亲近感作为内部人身份认知的两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内部人身份认知程度对村民参与村庄环境治理行为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集体效能感在内部人身份认知对村民参与村庄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3)村民的亲社会倾向能够显著增强集体效能感对村民参与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基于分析结果,建议以营造集体文化、凝聚集体意识、再造集体组织为前提,弱化村社内部的异质性,增强村民对村社集体和村级组织的认同感,为村民参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意愿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立足历史与问题导向,研究创新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村庄规划内容,归纳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村庄规划的发展历程,结合新时代的多重要求,通过对村庄规划的科学认知,阐述了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分析了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提出了村庄规划发展的保障措施。首先,村庄规划从传统的单一导向规划转向分类指引规划;其次,村庄规划工作重点从居民点规划转变为全域空间管控;最后,从单一规划向多规合一的思维转变且村庄规划还要预留弹性空间。乡村规划师要深刻认识村庄规划的实用性内涵,以村民为主体,统筹城乡各种资源,分析研判村庄的优劣势,进行全要素规划,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1999,(9)
安徽省庐江县是个117万人口的农业大县,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建房出现了由草房向瓦房、瓦房向楼房、楼房向别墅发展的巨变。但由于缺乏约束,缺少规划,房屋建设杂乱无章,在全县农村建房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农村村民宅基地面积过大,相互攀比现象严重;二是村庄建设缺乏规划指导,横七竖八到处建,村庄规模任意扩大,无规则地向外延伸,导致出现“空心村”现象;三是村庄内部道路混乱,无标准,公共设施几乎全无;四是土地浪费严重,未能充分合理利用土地,村内空闲地、周边废弃地比比皆是;五是农民宅基地私有观念浓厚,土地集体所有观念淡薄,有的还存在封建迷信思想;六是近几年来,虽然大部分村民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农村是由一个一个的村社构成的,村社共同体是农村社会建设和治理的基本主体。因此要重建村社共同体,村民自主做新农村建设。十七年乡镇基层工作经验的积淀,媒体、NGO、研究机构等不同维度的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经历,从体制内转到体制外,从干部到自己办企业,我想总结一下我对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与认识。第一,新农村建设的比例是6:3:1,其中30%的村庄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城镇化推进中,10%的村庄将会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村民抱团入城才有前途;随着农村人口涌向城市,60%的村庄将会逐渐空心化,而只有30%的村庄会逐步成为中心村或镇,因此这30%的乡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将来会有更多的城里人到农村旅游,所  相似文献   

11.
方阳里 《新农村》2013,(6):21-21
浙江省奉化市尚田镇排溪村由排溪和蓬岛两个自然村组成,共有325户,户籍887人,是宁波市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走进排溪村,看到沿路盛开的鲜花和建设中的村庄,可以让人感受到排溪村蓬勃发展的生命力。村庄建设为村民。排溪村积极开展村庄整治,投入大量资金,一心一意为村民做实事。2009年,投入60余万元,重新  相似文献   

12.
基于态度三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368份调查数据,利用二元回归模型,分析组织认知、村庄情感以及二者交互项对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组织认知、村庄情感对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意愿有显著正相关,且村庄情感对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具有驱动作用。因此,在选择调动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意愿对的方式方法时,可以通过加大村委会组织宣传增强村民对村委会组织的了解,通过营造村庄宜居宜人的合作、信任氛围,提高村民对村庄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调动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我在湖北省宜都市鸡头山村调研时发现,村里的党员在村庄的纠纷调解、公共品供给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2900多人的村庄现有党员108名,每年还能收到村民递交的20多份入党申请书,出现了村民积极入党的现象。这与鸡头山村党组织长期以来重视党员形象和教育密切相关,其中给党员和当地村民产生最大的影响的一个活动就是党员追悼会。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关联是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当前,在广大农村地区较多地存在着村庄社会关联低下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人口的流动、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传统和现代的社会关联的交替及行政村庄半熟人社会的特点等.村庄社会关联的低下,村庄秩序难以得到保障,对推进农村村民自治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所以,为了村民自治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强化村庄社会关联.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新农村建设要以村庄规划先行。通过对于江苏省ZX村实地调研,描述当前村庄规划的现状,同时通过对20位村民的深度访谈,调查村民对村庄规划的意愿,分析影响村民意愿的主要因素,为更合理的进行村庄规划提供一些意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加速了城市对外扩张及基础设施建设,引发了城市郊区村庄改造高潮。选取城市郊区重大交通工程沿线村庄为研究对象,以杭甬客运专线及宁波绕城高速沿线的4个行政村为例,通过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获取224份农户数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交通设施对村民和村庄影响,总结村民选择就地改造、集中居住和拆迁安置三种村庄改造方式的意愿,并且从村民的人口学特征、受交通设施影响程度、村庄自身发展条件等方面出发重点探讨了村民改造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村庄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村庄整治的实践还存在规划缺失、资金落实不到位或融资困难、部分村民积极性不高、整治成果缺乏后续保障等问题。该文总结分析了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促进村庄整治工作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同样是种西瓜,每667m2地收益1400元,是其他种植业户的两倍以上;同样是种大白菜,每667m2收益2400元,是其他种植业户的3倍。这就是山东省胶州市里岔镇孙家洼村村民孙宏林种田瞅空档瞅出的高效益。 孙宏林所在的村庄及周边村庄是当地有名的西瓜主产业区。近几年,这一带的西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瓜农的种植效益却不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大家的种植方式、种植  相似文献   

19.
正产区面积从不足3公顷到53公顷,资产由不足30万元到上千万元,员工从夫妻2人到120多人,村庄从贫穷落后到花果飘香,村民从无所事事到争相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这是一个女子用6年时间创造出的奇迹。她就是新化县科头乡对江村村民王丽云。在外奋斗多年的王丽云因丈夫有在种桑葚农场工作的经历,凭着敏锐的眼光,看准了桑果产业巨大的市场前景,她于2013年毅然放弃餐馆生意,回到家乡开始创业。为降低风险,她首期租赁2.7公顷荒地试种了600株果桑。夫妻俩白天耕种,晚上搞规划、学技术,还抽空外出学习,全身心投入桑果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20.
辛西 《新农村》2008,(10):8-8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小山村,村民们走出了土地紧缺、市场波动的困境,靠着科学养猪,把原为浙江省文成县最穷的村庄变成了最富的村庄之一,成了浙江省最具特色的养殖专业村,这就是被誉为“浙江生态养猪第一村”的浙江省文成县黄坦镇占里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