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置纯地下水;纯地表水;地下水:地表水=1:1、1:2、1:3五个处理进行滴灌,利用方差分析研究棉花株高、叶片数、棉铃数、产量对不同灌溉模式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对棉花株高、叶片数、棉铃数的影响并不显著;纯渠水灌溉棉花产量显著高于纯井水灌溉,总体上表现出随渠水比例增加,有助于提升棉花产量,此研究可为该地区滴灌棉花水资源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井水灌溉温度低导致北方寒地水稻水肥利用效率差和产量低的问题,以"垦稻24"(主茎叶片数11叶)为材料,于2015—2016年在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进行井水增温灌溉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提高井水灌溉温度对寒地水稻植株形态特征、光合特性、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与井水常温灌溉模式相比,井水增温灌溉模式明显促进了水稻植株的生长与根系的下扎,分别使水稻叶面积指数、单株不定根数、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及总体积提高了14.7%、14.5%、11.6%、33.1%、17.0%;井水增温灌溉模式显著增强了齐穗期的光合作用,分别使水稻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提高19.5%和22.2%;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纯收入,使穗粒数和理论产量增加11.1%、25.6%,实收产量增加4.8%,平均年纯收入达6 749.6元/hm~2,增收13.98%;同时井水增温灌溉模式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水肥利用效率,使水分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籽粒吸收氮量、产谷利用效率及氮收获指数分别提高了8.5%、5.4%、9.2%、4.9%、3.8%。而井水直灌模式造成水稻秧苗发生冷水害问题,导致水稻发育迟缓,显著抑制了水稻形态特征、光合特性、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井水增温灌溉为本研究的最佳增温灌溉模式,也是适合在我国北方推广的水稻节水节肥丰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田间增温水灌溉下滴灌温度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增温水灌溉(ZW)和井水灌溉试验(CK),测定棉花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养分吸收、产量指标,分析增温水灌溉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增温处理各生育时期株高明显增加,茎粗略有增加,叶面积在蕾期和初花期时显著增加,除盛铃期外,其余时期比叶重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4.
精细化水氮运筹对机采棉个体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水氮运筹对棉花塑型的影响,采用机采棉种植模式(66cm+10cm)田间试验,在总灌溉量和总施肥量相同条件下,研究不同生育期灌溉量(W1、W2、W3)和追氮量(N1、N2、N3)对棉花个体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与氮肥处理对棉花7个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高产处理W1N2的株高79.9cm、株宽42.4cm、茎粗9.67mm、每株果枝数9.1、单铃质量5.90g、单株有效铃数5.8、籽棉产量7 845.88kg/hm2。精细化水(W)氮(N)运筹对棉株内围铃、外围铃的构成比例以及上、中、下部棉铃分布比例影响不显著,高产处理W1N2的下、中、上部棉铃分配比例达到36%、33%、31%。通过机采棉膜下滴灌精细化水肥运筹,可对棉花植株农艺性状进行有效调控,实现优化棉花产量结构,增加籽棉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2000~2004年,在新疆的新和县和尉犁县,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栽培和灌溉条件下,氮肥施用量对不同棉花品种产量、植株中NO3-N含量及棉田土壤中NO3-N含量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量氮肥可使棉花增产2%~73.8%,在新和县的栽培和土壤条件下,氮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不显著(F2000=0.72);在尉犁县的栽培和土壤条件下,无论采用常规灌溉还是滴灌方式,氮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F2001=8.20**,F2002=2.91*,F2003=10.75**,F2004=17.97**);不同土壤、栽培和灌溉条件下,不同棉花品种的氮肥推荐用量各不相同,但报酬递减的趋势基本一致,棉花产量与氮肥施用量之间可以用二次曲线进行拟合,施氮量过高棉花产量反而有下降的趋势;棉花盛蕾期与初花期植株中NO3-N含量与施氮量及棉花产量表现出很好的相关性,因此可以将其作为棉花氮素营养快速诊断的参考指标;虽然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中NO3-N残留的影响有所不同,但高氮肥施用量会使棉田土壤中聚集较高含量的NO3-N,增大了氮素淋失的风险,并成为潜在的环境污染源。  相似文献   

6.
新疆南疆典型地区农业灌溉水质与土壤盐渍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南疆典型地区农业灌溉水质和农田盐渍化程度的调查研究,阐明灌溉水质与农田土壤盐碱状况之间的关系,为咸水和微咸水的高效利用及制订合理的灌溉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分析新疆库尔勒和阿克苏地区灌溉所用的渠水和井水及农田耕层土壤样品,调查研究当地农业灌溉方式和水文条件.[结果]库尔勒、阿克苏地区灌溉用水中含有较高的Cl-、HCO3-和Na+离子.地下灌溉水矿化度较高,水质比地表渠水差.若要用地下水长期灌溉,将可能会加重土壤盐渍化程度,不利于该区域灌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结论]库尔勒、阿克苏地区采用渠水灌溉为主,地下水灌溉为辅的“咸淡结合”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时期减量灌溉对转抗旱基因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稳定遗传的转ScALDH21棉花株系T14-96为材料,受体新农棉1号为阴性对照,探究转基因材料与受体棉花在全生育期正常灌溉(CK)、苗蕾期减量灌溉30%(M3)、花铃期减量灌溉30%(H3)以及苗蕾期和花铃期连续减量灌溉30%(W3)下农艺、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正常灌溉相比,转ScALDH21棉花和受体在减量灌溉后株高、第一果枝高度、果枝数和单株结铃数均下降;M3和H3处理下,新农棉1号和T14-96的子棉产量分别提高了1.6%、1.4%和5.1%、4.1%;而W3处理下,除衣分和皮棉产量外,其余指标均下降。株高、第一果枝高度、果枝数、单铃重、子指、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是区分转基因与受体植株农艺和产量性状差异的主要指标。转ScALDH21基因棉花在不同生育期灌溉量减少30%,其耐旱能力、生长优势及产量的显著高于受体,但对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且苗蕾期适当水分胁迫,可达到较好的节水增产效果,为选育棉花抗旱新品种和优化灌溉方式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探究不同灌水量对棉花生长与产量的影响,为南疆地区膜下滴灌棉田节水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设置6个不同灌溉定额水平:5 400 m3/hm2、5 100 m3/hm2、4 800 m3/hm2、4 500 m3/hm2、4 200 m3/hm2、3 900 m3/hm2(记为W1、W2、W3、W4、W5、W6),对比分析不同灌溉定额下配施液体肥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棉花株高呈单峰增长趋势,其变化趋势均为W1>W2>W3>W4>W5>W6;棉花主茎叶片数、果枝数随着灌溉定额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W2灌溉水平下出现最大值;棉花产量在W2灌溉水平下出现最大值,在W1灌溉水平下产量最低,且W2处理比W1处理增产30.72%。本试验得出结论,在总灌水量为5 100 m3/hm2条件下配施液体肥,棉花生长发育、产量最优。南疆地区膜下滴灌为棉田最佳灌溉模式,有利于棉花产量增加及水分利用率的提高,实现节水增产。  相似文献   

9.
主要在对吐鲁番市各种灌溉用水,如渠水、泉水、机井水、坎儿井水的水质(pH、电导率、八大离子)进行检测的基础上,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灌溉用水的水质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渠水水质普遍较好,对农作物基本没有影响;下游的渠水、火焰山南部和艾丁湖北部的机井水及坎儿井水水质一般,胜金口的泉水及附近机井水水质较差,尤其是3月份的各种水资源,水质重度盐碱化,非常容易进一步加剧土壤的盐碱化。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选择棉花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田间试验棉花种植模式设单作、间作1行绿豆、间作2行绿豆,每种模式的行距均设2个水平处理,研究了不同模式处理对棉花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SPAD值、光合速率、产量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75 cm+75 cm等行距种植模式相比,90 cm+60 cm宽窄行单作种植能显著增加蕾期和花铃期的棉花叶面积以及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花铃期棉花倒四叶的叶绿素含量,提升光合效率,显著增加单铃数、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与棉花宽窄行单作处理相比,采用100 cm+50 cm行距、在棉花宽行间作1行绿豆处理的棉花单铃数、单铃重、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下降均不明显,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提高,还可以增加绿豆收益。综合考虑棉花产量与经济效益,本研究条件下,适宜的棉花种植模式为宽窄行90 cm+60 cm单作或100 cm+50 cm间作1行绿豆。  相似文献   

11.
针对黑龙港流域水资源缺乏问题,研究春后采用微喷条件下不同灌水次数对小麦的产量、亩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的影响,为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品种、相同管理条件下,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春1水、春2水对提高小麦产量有着积极作用。从不同灌溉制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看,不同灌溉量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以春季不灌水产量最低,春灌2水产量最高,各灌溉模式间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A4普通大田灌水模式产量略低于A2,就浇水量而言,春2水A2相较于普通的畦灌和大水漫灌A4减少了70 m3/亩的用水量,微喷在节水的同时还可以保住产量,达到了提高用水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玉米已成为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研究其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变化对建立节约化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选取与产量相关的12个性状进行研究,经分析表明,行粒数在不同灌溉条件下有差异显著,而株高在不同施肥量条件下差异显著,植株干重、穗干重及产量在水肥交互条件下显著差异;在浇蒙头水微喷量为480 m3/hm~2、施种肥复合肥480 kg/hm~2时产量最高;水肥交互对产量影响较大,产量的水肥互补效应为26.348∶14.88;行粒数与产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增加行粒数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大田条件下试验研究了不同地点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鲁东半岛地区的主要灌溉模式是1(底墒水+拔节水)和3(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6种灌溉模式在2个试验点的水肥高效综合模式试验结果均以节水灌溉处理的产量较高。烟台农科院试验点以灌溉模式1(底墒水+拔节水)籽粒产量最高,其产量三因素构成为667m2穗数42.7万、穗粒数38.9粒、千粒重40.1g。海阳试验点以模式3(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籽粒产量最高,其产量三因素构成为667m2穗数41.4万、穗粒数40.5粒、千粒重40.1g。  相似文献   

14.
磁化微咸水对滴灌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种能可持续利用微咸水利用方式.[方法]在灌溉管上安装磁化设备,设置不同磁化处理,对灌溉微咸水进行磁化,研究其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微咸水磁化灌溉棉花后,对棉花鲜物质和干物质的累积及棉花产量产生了影响,棉花株高、茎秆、蕾铃重及产量等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二次磁化处理(T3、T5)增加量更加明显.[结论]咸水磁化处理能够明显增加棉花株高、鲜物质和干物质积累,能够促进单株铃数的增加,进而提高棉花的产量,二次磁化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科学、合理和经济地指导水稻氮肥的分期施用和实现节本增收,分析了在同一施氮总量下的5种不同时期配比(基肥∶蘖肥∶穗肥∶粒肥)对南城县早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施用时期配比对早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大小依次为结实率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实际产量穗实粒数理论产量千粒重株高。基肥∶蘖肥∶穗肥∶粒肥=5∶2∶2∶1处理产量最高,较基肥∶蘖肥∶穗肥∶粒肥=8∶2∶0∶0增产10.09%;基肥∶蘖肥∶穗肥∶粒肥=4∶3∶2∶1处理产量居第2位,较基肥∶蘖肥∶穗肥∶粒肥=8∶2∶0∶0增产5.88%。因此,在早稻高产创建栽培中,应实行基肥、蘖肥、穗肥和粒肥平衡兼施(基肥∶蘖肥∶穗肥∶粒肥=5∶2∶2∶1),氮肥相对后移,尤其是要重视粒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6.
以永春4号为试验材料,在分蘖到拔节期,设置常规渠水灌溉为CK(4月29日)、T1(4月28日头水灌溉)、T2(4月24日头水灌溉)、T3(4月19日头水灌溉)和T4(5月10日头水灌溉)共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头水灌溉时间对宁夏灌区春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T2、T3处理均能显著增加小麦穗长、穗重、茎秆重、小穗数、穗粒数及穗粒重,并显著降低了不孕小穗数、不孕小穗率、穗秆比,产量分别比CK显著增加0.23%、11.46%、18.75%。而T4处理则不利于小麦生产发育,减产21.98%。由此可知,以T3的处理效果最为理想,在显著增产的同时,能显著增加小麦株高、密度、干物质积累及灌浆速率。这表明提前灌头水均有利于宁夏灌区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提高,且以提前10 d灌头水的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17.
针对黑土区稻田高产栽培模式控制因素单一的现状,文章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利用正交设计原理,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各生育时期不同施肥比例、不同栽培密度等因素对同一品种水稻水分利用效率、有效穗数及产量影响的变化规律,从而实现寒地水稻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管理技术模式。结果表明,三因素对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大小顺序:水分管理施肥方式栽培密度,对有效穗数影响大小顺序:栽培密度水分管理施肥方式;水分管理因素间差异对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达显著水平,栽培密度因素间差异对有效穗数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水分管理因素间差异对有效穗数为显著水平;经因素不同水平综合分析比较,采用控制灌溉Ⅱ、施肥方式为基肥:蘖肥:穗肥:保花肥=4.5:2:1.5:2、栽培密度24穴·m-2管理技术模式,可以实现水稻节水、高产、高效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在寒地水稻生产中,不同生育阶段水温的调控直接影响水稻品质及产量,特别是地下水温度的调控,对水稻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红卫农场科技园区通过应用智能化灌溉系统对井水温度的调查与分析,旨在研究水稻不同的生育时期采取科学灌溉的方式方法、对产量的影响、影响灌溉水温的要素及井水增温措施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密栽培模式下不同灌溉频次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穗部性状、产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灌溉频次,为新疆天山北坡中部绿洲地区玉米高密栽培合理用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玉米一定灌水定额基础上,设置7次,8次,9次和10次4个灌溉频次,并根据玉米生育期进行灌水模式的调整,共设置8个处理,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研究高密栽培玉米干物质积累、穗部性状、产量对不同灌溉频次的响应。【结果】相比7次灌水,灌水频次增加,显著提高干物质积累总量。灌水频次对花前花后干物质分配比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不同灌频显著影响单穗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7次灌频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最低。相对7次灌频,加大灌水次数显著提升单穗穗长、穗粗、行粒数、穗重和穗粒重,显著降低了秃尖长度。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灌频处理下,玉米单穗产量主要受穗粒数和千粒重制约。【结论】在该试验区一定灌量6750m3/hm2和每月灌水比例相同基础上,灌水次数7次产量最低,其它处理亩产均大于1000Kg,产量主要受穗粒数、千粒重制约,此研究可作为该区域玉米高密栽培合理灌频制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永春4号为试验材料,在分蘖到拔节期,设置常规渠水灌溉为CK(4月29日)、T1(4月28日头水灌溉)、T2(4月24日头水灌溉)、T3(4月19日头水灌溉)和T4(5月10日头水灌溉)共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头水灌溉时间对宁夏灌区春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T2、T3处理均能显著增加小麦穗长、穗重、茎秆重、小穗数、穗粒数及穗粒重,并显著降低了不孕小穗数、不孕小穗率、穗秆比,产量分别比CK显著增加0.23%、11.46%、18.75%.而T4处理则不利于小麦生产发育,减产21.98%.由此可知,以T3的处理效果最为理想,在显著增产的同时,能显著增加小麦株高、密度、干物质积累及灌浆速率.这表明提前灌头水均有利于宁夏灌区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提高,且以提前10 d灌头水的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