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针对冀北地区特殊的农业状况,结合社会发展分析了农村科技小院对当地居民所产生的影响及科技小院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提出科技小院的发展建议,与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相结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最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1999,(5)
近几年来,淳安县科协始终把科技示范户的培养及联络工作作为农村科普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使科技示范户在示范、推广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带领农民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和共同致富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成效显著。一、科技示范户的类型我县44户科技示范户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规模种植、养殖型。他们一般大规模承包荒山、荒地、荒塘、空房进行种植林、桑、茶、果、粮食、经济作物,养殖鱼、鸡、鸭、猪、蛇、蜂等。二是立体庭园开发型。这部分科技示范户充分利用庭院或房前屋后空闲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科技小院是"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模式,是精准服务"三农"发展的新举措,在创新农业科技、培养农技人才、助力农技推广等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的方法,梳理科技小院运行的特点和成效,深入探讨科技小院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为科技小院的高效推广和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结果表明:缺少政策引导与法规保障、科技小院建设效率不高、农民与农技推广人员存在知识代沟等因素制约了科技小院的发展。据此,提出健全科技小院推广政策制度、提高科技小院的建设效率、缩小农户与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差距等建议,以期为农业创新体系建设、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提供理论指导,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工作。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省三明市科技小院建设工作为例,着力分析山区地市开展科技小院建设的可行做法与取得的成效,剖析科技小院建设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和改善矛盾的思路与建议,为提升山区地市科技小院建设水平、推进科技小院有力有效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三明经验和三明模式。  相似文献   

5.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依托多年的科技挂职服务机制和精准帮扶落地项目,以学院专业教师入驻小院的形式,开展“北京科技小院”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院科技小院的建设实践表明,科技小院的工作应紧密围绕当地规划,以项目带动为基础,以学院的配套管理机制为保障。今后,应继续依托团队的科研力量,打造院地利益共同体,采用多种服务模式,打造高精尖农业,助力京郊农村脱贫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说起农村家庭的小院儿,无非是夏季满眼的绿色瓜果和冬季的储粮仓,然而在松原市宁江区善友镇,这里的农民却不满足于庭院种菜的自给自足,挖掘小庭院的潜力,在这里挖出了"大元宝"。团结村回族村民杨艳华靠养牛让小院儿"寸土寸金"。还没走进她家的小院儿,便远远听见"哞哞"的牛叫声。杨艳华今年60岁,从1993年开始走上养牛的道  相似文献   

7.
秦庆峰 《河南农业》2013,(23):47-47
近年来,兰考县立体种植高光能生态工程模式推广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方式较多,效益显著。大田间主要表现模式有:农桐间作、农作物间作套种,庭院立体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庭院建设一直是农村发展、乡村美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回顾农村庭院经济建设、庭院生态建设和庭院景观建设各个阶段的主要建设内容和研究成果基础上,指出当前庭院建设应该由侧重经济建设转向侧重庭院生态、休闲和文化建设,以及庭院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宅基地整理合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生态环境在逐步提高,但是在农村绿化种植方面,一些地方政府模仿城市道路绿化方式,不顾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特点,给生态环境提升的可持续性带来了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鲁中地区乡村连片治理中出现的绿化问题进行调研,提出了如何科学做好村庄绿化,让绿化建设的可持续性与农民意愿相结合,提出了果蔬立体种植绿化模式的新概念,替代传统的单一绿化模式,通过实践证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黄芩人工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种植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导致产量、品质下降。掌握其生态习性,进行科学种植,才能解决黄芩高效生态栽培的问题。笔者结合黄芩生长习性,从选地整地、施肥、种子选择、田间管理等方面对黄芩种植技术进行探索研究,总结出冀北地区黄芩高效生态种植技术,此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产量、增加了农民收益,推动了冀北地区黄芩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一、庭院果树栽培的价值和意义庭院种果树是我国传统的栽培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庭院果树栽培有以下意义:绿化、美化环境;发展庭院经济,增加农户收益;保存稀有果树资源,发展名、特、优生产;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庭院种植果树,美化了生态环境,给人舒适感。要加强对果树的科学管理,促进庭院美化、绿化、香化,使我们的庭院焕然一新。二、庭院果树栽培的原理(一)庭院果树的树种与品种选择的原理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科技小院”的形成背景,指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作为一种高校农技推广体系,一是把科学研究、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的平台直接延伸到“三农”一线,实现了科学研究与生产应用、理论与实践、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等的紧密结合;二是坚持“实”和“思”结合.踏实深入生产一线,在生产一线做科学研究、做服务同时又心系“三农”.将服务“三农”与农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农村文化建设四者有机结合,有效促进了高校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大蓟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在冀北山区生长广泛,其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不断被开发,人工种植越来越普遍,笔者对冀北地区大蓟种植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栽培技术和观赏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日,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农大科技小院揭牌成立暨化肥捐赠仪式在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八寨镇举行。标志着云天化“科技小院”助推马关县农业产业精准扶贫项目的全面落地。据介绍,此次在马关县成立的科技小院,是云天化与中国农业大学在全国范围内成立的第20个科技小院,位于马关县八寨镇。旨在按照“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思路,通过“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四零”服务来带动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和革新,以实现产业精准扶贫、让广大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5.
《新疆农业科学》1989,(3):43-44
<正>我国有11×10~8人口,80%居住在农村和乡镇,这就造成了我国乡镇和庭院占地比例较大的现实.这种状况在一段时期内不可能改变.乡镇和庭院成为人们活动的重要处所.我国的农村经济是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村家庭既是消费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家庭成员除在田野进行生产活动外,也在庭院内开展生产活动.在庭院内和房前屋后经营小菜园、小果园、花卉,在庭院周围种植经济林、用材林,家庭养猪、养牛、养羊、养鸡、养兔,以及与庭院种植、  相似文献   

16.
科技小院是当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的创新形式之一,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于农业高等院校的已有模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以农业知识与信息系统理论为指引,立足村庄的综合发展,采取院村共建形式,以驻村专家团队为主体,以农业科技推广为核心,以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综合服务为导向,形成了统一的建设标准和工作机制,将科技小院打造成为村级综合科技服务平台,探索了农业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小院建设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临沂市依托国家、省、市沼气项目,先后建成200个生态家园村。结合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农居建设,将沼气建设与清洁水源、田园、家园和养殖园建设等相结合,优化了农村生态环境。以农户庭院为载体,以沼气为纽带,大力发展庭院养殖、种植和户用沼气“一池五改”项目,沼渣、沼液统一供到农业园区内。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村旁庭院葡萄发展的优势特点和经济意义,结合本市村旁庭院葡萄种植的实际情况、自然资源特点,提出了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种植发展的思考,为本市村旁庭院葡萄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农村家庭小院一般占地为200 m2,笔者经常看到由于小院水利配套布置的不合理,白白浪费了地,还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现在将农村庭院水利配套总结如下:1打一眼好井一般小院用水量不会太大,所以打井打到见水后再有5 m深的水就行了,牌楼乡一般到10 m就见水了,但具体到每个村就不一定了,有的村海拔较高一些,可能水位也就相应的高一些。对于电力的要求,一般家庭用电为220伏,由于家庭水利没  相似文献   

20.
宁夏彭阳县路寨小流域治理,紧密结合区域水土保持、雨水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农村 经济持续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以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和小型水保工程建设为基础,积极开展退耕还林 草、荒山造林、兴建果园、推广覆膜种植、节水灌溉、品种改良、庭院养殖、科技培训,推广农业实用技术, 7a的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