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长叶红砂和红砂种子萌发对光照、温度和水分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叶红砂(Reaumuria trigyna)和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均为荒漠地区超旱生小灌木,长叶红砂为红砂属珍稀种,而红砂为广布种。通过种子萌发对光、温和土壤水分需求的研究表明,长叶红砂对光照不敏感,而黑暗有利于红砂的萌发。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均为恒温20-25℃或15/25℃变温。25℃后,随着温度升高萌发率下降。土壤含水量在3%以上时,有利于两物种的萌发,萌发适宜的含水量都在12%。在各种条件下,珍稀种长叶红砂的萌发均高于广布种红砂,说明种子质量和萌发并没有造成长叶红砂的珍稀濒危。但长叶红砂高萌发率却不利于应对荒漠地区极端和不可预测的环境变化,增加了生存的风险性,可能是其濒危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3.
疏叶骆驼刺幼苗根系生态学特性对水分处理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人工壕沟挖掘法,对疏叶骆驼刺幼苗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根系生态学特性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土壤水分较好的环境中,疏叶骆驼刺幼苗大量拓展水平根,并产生分蘖植株竞争光照资源;而在土壤水分相对缺乏时垂直根系发达,向深层土壤拓展资源空间.根系形态的可塑性是疏叶骆驼刺幼苗获取水分适应干旱环境的重要策略之一.②根冠比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增加,且在生长季后期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增加根冠比是疏叶骆驼刺幼苗适应干旱的策略之一.③幼苗根系的扎根深度和垂直生长速度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增加.④根系生物量、根系表面积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并在垂直剖面上呈倒金字塔状分布.根系生物量形成过程符合Logistic"慢-快-慢"的S型生长曲线,总生物量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5.
水分调控对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小麦全生育期遮雨条件下,利用植物效能分析仪研究了不同灌水对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Fo,Fm,Fv,Fv/Fm及Fv/Fo日变化均呈"V"字型,其中Fo以9∶00~11∶00最低;Fm,Fv,Fv/Fm及Fv/Fo以15∶00最低。不同灌水处理间,Fo以拔节期 抽穗期灌2水处理为最大;而Fm,Fv,Fv/Fm及Fv/Fo以拔节期 抽穗期 花后10d灌3水处理的为最大。表明小麦生育期间增加灌水可以改善旗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提高籽粒产量。但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田间耗水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沟垄集雨种植技术在灌区对作物光合作用和产量的调控及节水效果,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两种宽度的沟垄集雨种植结合不同补灌量处理对冬小麦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沟垄集雨处理下Pn较平作不灌水处理(CK)提高57.1%~84.4%,较平作灌水处理提高25.3%~50.3%;Fm、Fv、Fv/Fm、Fv/Fo、q P和籽粒产量也均高于平作处理,q N低于平作处理;两种宽度沟垄集雨种植较CK增产74.6%~124.9%,沟垄集雨补灌处理较平作灌水处理增产0.3%~18.9%,随灌水量增加产量增加,宽垄沟优于窄垄沟;在降雨较少的年份,60 cm沟垄集雨种植在灌溉量减少50%的条件下,光能转化效率比平作灌水处理提高44.1%,说明沟垄集雨种植可显著提高光能的转化效率及其量子产额,提高光合效率,维持较高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7.
水分胁迫对小麦旗叶叶绿素a荧光参数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利用OS-30型叶绿素荧光分析研究水分胁迫对小麦旗叶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旗叶的T1/2值减少,旗叶光系统II(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潜在活性(Fv/F0)降低,光合作用的潜在活力降低,影响了光合电子的传递和CO2同化的正常进行,表现在可变荧淬 灭速率(ΔFv/Fo)减慢,可变荧光下降比值(Rfd=ΔFv/Ft)减小,进而影响冬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同时还讨论了水分胁迫对叶水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二因素三水平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叶气孔特征[气孔密度、气孔长、气孔宽、气孔面积、气孔孔径面积指数(SPI)和理论最大气孔导度(gsmax)]对氮肥和水分的响应及其与叶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关系,以揭示叶生理功能对水氮响应的结构基础.结果表明:(1)施氮显著增加玉米叶上表面的气孔密度、气孔长、气孔宽、气孔面积、SPI和... 相似文献
9.
10.
限水灌溉对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池栽、遮雨条件下,利用植物效能分析仪研究了减少灌水次数对豫麦50灌浆期旗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处理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Tm值开花后均较高,然后逐渐降低;Fv/Fo、Fv/Fm在灌浆中、前期差异不大,而在灌浆末期迅速降低.全生育期不灌水处理在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Tm、Fv/Fo和Fv/Fm较低,而拔节期灌1水处理则较高.减少灌水次数会降低籽粒产量和田间耗水量,而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不同干扰处理对骆驼刺茎、叶、刺器官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沙漠—绿洲过渡带的优势植物种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为研究对象,设置当年春季砍伐、春季火烧,上一年秋季砍伐和对照处理,研究刈割和火烧对骆驼刺不同器官N、P、K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扰处理下骆驼刺不同器官N、P、K含量及其N∶P比差异显著,并且在不同生长阶段变化规律不一致,其平均N、P、K含量以及N∶P比均为叶片高于茎和刺。在骆驼刺的生长阶段(8—10月),叶和刺中均为P含量及N∶P比的季节变异较小,N及K含量的季节变异较大;茎中N及K含量的季节变异较小,P含量及N∶P比的季节变异较大。对骆驼刺N、P、K含量及其N∶P比的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骆驼刺N和P主要受不同器官的影响,而K和N∶P比主要受生长阶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氮素水平和形态对小麦幼苗叶最小导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最小导度反映了叶片气孔关闭后残余蒸腾的大小,因而是植物抗旱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浓度(低氮:2 mmol/L;高氮:15 mmol/L)和形态(硝态氮、铵态氮和硝酸铵)对小麦叶最小导度的影响,试图揭示氮素营养影响植物抗旱性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高氮的叶最小导度低于低氮,但硝酸铵处理两个氮水平下的叶最小导度无差异;氮素形态对叶最小导度无显著影响。氮浓度对与叶最小导度有关的形态和生理特征无影响,氮素形态对比叶片重、绒毛密度、蜡质含量和蜡质晶体形态结构和气孔特性亦无显著影响,对叶含水量有显著影响,铵态氮处理叶含水量低于硝态氮和硝酸铵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叶最小导度与比叶片重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说明比叶片重的差异是导致不同处理最小导度不同的重要原因,氮素形态并未通过影响叶最小导度而对植物的抗旱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改善小麦群体质量,研究了不同密度下皖麦52和烟农19主要生理指标及产量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烟农19的叶面积指数在基本苗120×104株·hm-2(M1)和210×104株·hm-2(M2)下高于皖麦52,而在300×104株·hm-2(M3)和390×104株·hm-2(M4)下低于皖麦52;皖麦52和烟农19各生育期的叶绿素含量及灌浆期的各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m、qP、ETR和ΦpsI )皆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同一密度下两品种间的差异皆不显著;皖麦52和烟农19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M1和M2下,烟农19的产量高于皖麦52,分别增加了13.4%和2.4%,在M3和M4下,皖麦52的产量高于烟农19,分别增加了10.7%和1.0%;皖麦52和烟农19的经济系数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两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同一密度下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小麦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 )与单茎干物重、叶绿素含量呈直线正相关关系,叶面积指数与单茎干物重呈直线负相关关系,与产量呈二次抛物线的关系。研究得出,烟农19的高产适宜密度为基本苗120万~210万株·hm-2,皖麦52为210万~3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硅和白粉病对长豇豆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粉病Sphacerotheca fuliginea(Schlecht.)Poll.是长豇豆Vigna unguiculata ssp.sesquipedlis(L.)Verd.重要的叶部病害,寻找防治白粉病安全有效的方法已成为生产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硅对植物抗真菌病害的作用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兴趣,可溶性硅的应用为植物抗病性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方法。作者研究了硅和接种白粉病菌处理对长豇豆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旨在阐明硅提高长豇豆对白粉病抗性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以5 a生枸杞为试验对象,通过设计隆盛牌腐植酸生化复合肥因素4个施肥量水平处理(株施1 kg、2 kg、3 kg、4 kg),测定枸杞叶片叶绿素荧光慢速动力曲线、光响应曲线、光化学淬灭以及非光化学淬灭中的参数变化,分析评价不同处理对枸杞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隆盛牌腐植酸生化复合肥能显著提高枸杞叶绿素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Ⅱ)以及光化学淬灭系数(qP),而降低了非光化学淬灭(NPQ),从而提高了枸杞叶片的光能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其光合生产力,且株施3 kg用量水平提高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
花期干旱对大豆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测定技术,研究大豆开花期干旱对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开花期受旱后,可变荧光与最大荧光比(Fv/Fm)、可变荧光与初始荧光比(Fv/F0)、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均降低,而ETR升高。说明光系统Ⅱ(PSⅡ)受到了伤害,使得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起光保护作用的热耗散降低,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升高。花期干旱胁迫后,各参数存在基因型差异,新大豆1号在花期干旱条件下,光合机构受破坏较轻,其吸收的光能能较多地用于光化学转化能力,抗旱能力强。因此,花期干旱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Fv/F0、Fv/Fm)变化与大豆品种抗旱性有关,利用大豆品种叶绿素荧光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差异鉴定品种抗旱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探讨干旱对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的光响应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于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以强抗旱性小麦品种晋麦47(JM47)和弱抗旱性小麦品种偃展4110(YZ4110)为材料,设置拔节后持续干旱(W1,50%±5%最大田间持水量(MFC))、开花后干旱(W2,拔节至孕穗期70%±5%MFC、开花后50%±5%MFC)和拔节后适墒(W3,75%±5%MFC)3个水分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IWUE)光响应曲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前期和灌浆中期小麦旗叶Pn、Gs、Tr和IWUE的光响应曲线均呈减幅增加甚至出现拐点后略有降低的趋势,Ci呈相反趋势。不同处理间Pn、Gs和IWUE的差异表现为灌浆前期大于灌浆中期,Gs的差异大于Ci。与W3相比,两品种W1和YZ4110品种W2的Pn、Gs、Tr和IWUE光响应曲线降低,Ci光响应曲线提高;JM47品种W2的Pn、Gs和IWUE光响应曲线灌浆前期提高,灌浆中期降低;W1和... 相似文献
19.
20.
为研究枯萎病对马铃薯光合特性的影响,在幼苗期接种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后,统计抗病品种陇薯10号和感病品种新大坪的病情指数,并测定叶绿素含量、光合及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侵染30 d后马铃薯表现出枯萎病症状,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其中叶绿素a含量降幅最大,抗病品种陇薯10号比对照降低9.64%,感病品种新大坪比对照降低14.24%。尖孢镰刀菌侵染后马铃薯光合效率显著降低,侵染30 d后,抗病品种陇薯10号净光合速率比对照降低39.56%,感病品种新大坪比对照降低47.13%。病株的光响应曲线参数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都显著提高;而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都显著低于对照,表明尖孢镰刀菌侵染缩小了马铃薯对光能的利用有效范围。病株CO2响应曲线参数CO2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病株CO2补偿点和光呼吸速率反而升高,说明碳同化过程受到尖孢镰刀菌的限制。暗适应下的初始荧光、最小荧光、最大荧光、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光适应下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及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