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翟洪民 《新农村》2014,(5):21-21
段木栽培灵芝有生段木和熟段木栽培两种。生段木栽培灵芝,是用未经灭菌的段木直接接种培养;熟段木栽培灵芝,是将段木灭菌后再接种培养。熟段木栽培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目前又开发出短段木熟料栽培技术和小径木栽培技术,现简述之。  相似文献   

2.
松杉灵芝林下短段木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松杉灵芝菌丝在5种树种短木段上均可生长,但不同的树种对松杉灵芝产量影响差异显著。落叶松短木段栽培松杉灵芝最优,但综合经济与生态效益,蒙古栎是最适于松杉灵芝栽培的短段木。  相似文献   

3.
辽宁松杉灵芝林下短段木栽培技术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具有较好的森林环境,是野生松杉灵芝的原产地,因此,具有较好的松杉灵芝林下栽培的环境。短段木栽培技术与林下栽培技术相结合,能够栽培出品质与野生灵芝相似的灵芝,使人工灵芝的品质得到较大的提升。本文主要研究辽宁松杉灵芝林下短段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段木灵芝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龙泉市段木灵芝优质高产栽培实践、灵芝的生物学特性,总结出段木灵芝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即选好段木树种、灵芝菌种,适时栽培,无菌接种,做好搭棚作畦,排场埋土,及时防治病虫害,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采收等.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地区松杉灵芝栽培基质有木屑、段木,栽培方式有大棚栽培、仿野生林下栽培。本试验采用蒽酮-浓硫酸比色法测定吉林地区不同基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松杉灵芝多糖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段木基质仿野生林下栽培松杉灵芝5个样品多糖含量依次为1.03%、0.77%、0.92%,0.86%,0.91%,野生松杉灵芝多糖含量为0.86%,木屑基质大棚栽培的松杉灵芝多糖含量为0.80%,段木基质大棚栽培的松杉灵芝多糖含量为0.92%,1.03%;木屑基质大棚栽培松杉灵芝多糖含量低于段木基质大棚栽培松杉灵芝多糖含量;段木基质仿野生林下或大棚栽培得到的松杉灵芝多糖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灵芝段木栽培是获得高产优质的可靠方法.该法生产的灵芝子实体菌盖厚实、宽大.色泽鲜亮,含多糖体与有机锗丰富,深受外商喜欢.熟料段木栽培新技术,其优势在于通过高温、高压使段木中的营养成分被有效地降解,容易被灵芝菌丝分解与吸收,加上高温灭菌,污染机会少,高产、稳产、成品率高、效益大.  相似文献   

7.
了解不同灵芝菌株的差异,探究其最佳的栽培模式,可为灵芝精深加工源头提高优良的栽培品种和栽培模式。通过不同栽培模式对4个灵芝菌株其子实体农艺性状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段木栽培中黄灵芝子实体农艺性状表现最好,代料栽培中野生灵芝子实体农艺性状表现最佳;段木栽培中平芝多糖和三萜含量最高;代料栽培中野生灵芝多糖含量最高,而平芝三萜含量最高。灵白、平芝和黄灵芝其多糖和三萜含量段木栽培皆高于代料栽培,野生灵芝其多糖和三萜含量代料栽培明显高于段木栽培。由此可见,不同灵芝菌株适宜于不同的栽培条件和栽培模式,这为选择获得活性成分高的专有灵芝菌株及相应的栽培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短段木熟料栽培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项灵芝栽培新技术,每立方米木材平均可收干灵芝20千克以上,高产可达30千克以上,比常规栽培法增产20%,且灵芝的质地坚厚,有光泽,酸含量比袋料栽培高,产品90%以上符合出口要求。  相似文献   

9.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灵芝的栽培,最初采用瓶栽室内培养,后来发展为袋料栽培,近几年发展为大面积短段木熟料露地栽培,这种栽培方式每立方米木材的栽培面积为22.5平方米,可收灵芝15公斤左右,其产品质量好,可供出口,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短段木熟料栽培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项灵芝栽培新技术,每立方米木材平均可收干芝20公斤以上,高产可达30公斤以上,比常规栽培法增产20%,且灵芝的质地坚厚,有光泽,酸含量比袋料栽培高,产品90%以上符合出口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红灵芝HL-6"是广西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驯化出来的红灵芝菌株,在栽培上表现出灵芝朵形圆正而大,生长整齐度高,孢子粉产量高,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广西气候条件完全适合该灵芝的栽培生产。现将该灵芝品种的短段木熟料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栽培季节"红灵芝HL-6"属中高温型菌类,其菌丝体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5~28℃。其产量与所选的树种、栽培时  相似文献   

12.
正贵州东南部的黔东南州森林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林下食药用菌。灵芝是著名的药用真菌,我国人工栽培灵芝的历史已有60多年。现将黔东南州短段木仿野生林下栽培灵芝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一、林地选择选择郁闭度在0.6~0.8的马尾松树林或竹林地,坡度5~10度,林内有微风流动,土壤肥沃。  相似文献   

13.
灵芝是珍贵药用真菌,对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活力,调节血糖,控制血压,保肝、护肝,扶正固体,益寿延年等方面均有显著疗效。笔者根据灵芝生物学特性,结合灵芝在怀化等地生产情况及本人栽培教学经验,介绍其短段木熟料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辽西地区保护地发展历史悠久,品种从蔬菜到鲜切花,目前食用菌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温室栽培灵芝已成为部分农户发家致富的首选。本文作者对辽西地区温室灵芝的短段木熟料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福建灵芝科真菌资源及担孢子形态结构数据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8-2000年,在标本采集和鉴定工作的基础上,整理出福建省灵芝科真菌名录(2属32种),明确福建省野生灵芝种类,并考察4种主要灵芝种类的生态习性, 分布情况及其适生树种。在人工驯化栽培的野生灵芝种类中,已实现人工栽培的主要灵芝Ganoderma lucidum;对短段木(原木)仿野生栽培的灵芝子实体(微粉末)的一般化学成分和糖、膳食纤维及灵芝三萜酸等功能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同时,测定了灵芝G.lucidum孢子粉化学成分,并采用超声波破壁-电子探针技术研究其孢壁结构;采用计算机多媒体创作工具,建立福建灵芝科真菌资源及主要属种多媒体。  相似文献   

16.
灵芝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近年来灵芝的生产发展很快,但在灵芝栽培中常因杂菌的污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绿色木霉是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最高的,在灵芝栽培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生.绿色木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有机物质和土壤中,还常以分生孢子的形式漂浮在空气中,它适应性强,特别是在营养丰富的基质上生长迅速,传播蔓延快,既可以和栽培的灵芝菌丝竞争养料,消耗养分,也可以分泌毒素破坏灵芝菌丝的细胞质,抑制灵芝菌丝的生长,严重影响着灵芝的产量和质量,是灵芝栽培中病害防治的重点.在近几年的栽培中我们采取了以预防为主、并辅助治疗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探究段木栽培模式及代料栽培模式对不同灵芝菌株主要农艺性状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以确定灵芝子实体优质高效栽培模式。分别以段木及代料(木屑、麦麸、石膏)为栽培原料,比较两种不同栽培模式下,不同灵芝菌株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菌丝长势、菌丝长满菌袋时间、菌丝特征以及灵芝子实体单重、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生物学效率等主要农艺性状。采用药典及国标方法检测灵芝子实体三萜及甾醇、多糖、蛋白质、16种氨基酸含量,比较不同栽培模式对灵芝子实体主要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个供试灵芝菌株在不同栽培模式下,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菌丝长势、菌丝长满菌袋时间、菌丝特征均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栽培模式下供试灵芝菌株子实体质量、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生物学效率等主要农艺性状差异较大,段木栽培模式下灵芝菌株CZ22子实体质量最大(117.15 g),生物学效率最高(7.54%),代料栽培模式下灵芝菌株CZ22子实体质量最大(40.58 g),生物学效率最高(9.02%)。不同栽培模式下相同灵芝菌株子实体三萜及甾醇、多糖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代料栽培模式下灵芝菌株CZ27子实体中三萜及甾醇含...  相似文献   

18.
一、场地选择 灵芝栽培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一般代料栽培在室内,短木栽培在室外.由于灵芝栽培的最适温度为25℃~28℃,所以要选择春秋两季光照充足,夏季凉爽的场地.半地下室更适于灵芝对温、湿条件的要求.而室外最好是树荫下,也可搭人工荫棚.  相似文献   

19.
灵芝(Ganoderma lucidum)为木腐性菌类,常腐生在阔叶树的倒木、枯木、树桩上。灵芝依靠在木材中的菌丝分解木质素、纤维素等物质作为营养成分进行生长繁殖。因其具有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抵制肿瘤细胞等功效,近年来销售市场看好,在吉林省东部山区大量人工栽培种植,为使该产品达到绿色、环保的目标,白石山林业局研究了灵芝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技术,并对人工栽培方法进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邱章娇 《福建农业》2004,(10):16-16
1990,福建省浦城县首产段木赤灵芝3.1吨,当年全部出口日本,由于效益可观,至1998年,全县段木赤灵芝栽培量达18000立方米,总产350吨,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段木灵芝生产基地之一,但自1999年开始,由于受国内外供求关系,栽培技术及农户经济效益影响,我县灵芝栽培总量和经济效益骤降。近3年来,全县段木灵芝总量一直徘徊在20-30吨间。为使标农增收、企业增效,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我们认为提倡段木赤灵芝标准化栽培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