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辽宁省凤城地区玉米产地连续两年的秃尖调查,分析了造成凤城地区玉米秃尖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原因,并提出了降低秃尖率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玉米秃尖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影响玉米秃尖长度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吉林省中部地区玉米秃尖的主要时期和主要气象因子:抽雄至8月上旬子粒发育期的降水;建立了各主要时期降水与玉米秃尖长短的定量模式。同时,确定了玉米秃尖与温度、降水、湿度匹配指标。  相似文献   

3.
杨仲  艾厚煜 《北京农业》2000,(12):29-30
本文根据辽宁省丹东地区玉米生产连续 3年的秃尖调查材料,分析了造成我市区玉米秃尖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原因,并提出了降低秃尖率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据调查玉米穗部秃尖已经成为制约玉米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甘肃陇东地区的气候特点,结合生产实践以及调查的结果,对甘肃省陇东地区玉米生产中穗部出现秃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进一步提出其防治措施,为甘肃省陇东地区玉米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据调查玉米穗部秃尖已经成为制约玉米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甘肃陇东地区的气候特点,结合生产实践以及调查的结果,对甘肃省陇东地区玉米生产中穗部出现秃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进一步提出其防治措施,为甘肃省陇东地区玉米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玉米秃尖是玉米果穗的一个重要性状,严重影响着玉米产量。在育种工作中,通常都会淘汰果穗秃尖的自交系或品种,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材料。玉米秃尖产生原因有很多,总结分析这些因素能够更好的避免玉米秃尖的产生,因此,研究玉米秃尖的成因及解决方法对玉米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作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锦州地区的种植范围非常广,这就难免会在种植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农民朋友带来困扰。通过调查分析,近几年来,在锦州地区的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秃尖问题尤为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产量,据统计,玉米秃尖造成的减产已经达到了15%以上,所以,针对此现象,笔者从实践出发,研究出玉米秃尖的主要原因,并总结出及时防止的措施,以期供农民朋友参考。1.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大田生产的主栽作物,近几年,玉米秃尖缺粒时常发生,影响玉米产量的提高.玉米秃尖缺粒有多种形式.一是果穗一侧自基部到顶端整行没有籽粒,穗形向缺粒一侧弯曲.二是整个果穗很少有粒,在果穗上呈零散分布,三是果穗顶部籽粒细小,呈白色或黄色,称为秃尖,严重的秃尖可占整个果穗的一半以上.秃尖是玉米缺粒的主要形式.本文就玉米秃尖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2005年锦州地区气候不正常,春天持续低温,雨水偏多,在玉米抽雄前持续20多天无雨,而开花期又受“麦莎”影响,连续阴雨天气,这些给玉米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很多地区生产出现不同程度的空秆、秃尖、缺粒现象,下面分析空秆、秃尖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一、何为空秆、秃尖、  相似文献   

10.
宁夏中北部灌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玉米种植区域广泛,但玉米秃尖现象比较普遍,常造成玉米减产,因此加强灌区玉米秃尖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利用灌区4个站点的多年气象数据和作物生育状况观测记录年报表,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对玉米秃尖比与气象条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气象因子影响玉米秃尖比最关键的时期分别是8月上旬、7月下旬、7月中旬,对应的关键生育期是抽雄期、开花吐丝期、灌浆前期;影响玉米秃尖比的关键气象因子为7月中旬~8月上旬平均温度、日最高气温≥32℃的天数、累计日照时数;建立玉米秃尖比与关键气象因子的多元回归模型,验证效果较为理想。研究结果深入分析了气象条件影响灌区玉米秃尖比的关键时期和关键因子,并通过建立模型对玉米秃尖比进行预测,为指导农业生产和农田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夏玉米秃尖、缺粒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玉米秃尖、缺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高温、干旱、土壤瘠薄、密度过大、病虫危害、阴雨天气等是玉米秃尖、缺粒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治玉米秃尖、缺粒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玉米生产过程中,而忽视了玉米缺粒与秃尖等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预防,在生产实践中常造成严重的损失。为此探讨玉米缺粒与秃尖症状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对减轻或避免玉米生产中玉米缺粒与秃尖等生理病害造成的损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如今,我国已经逐渐发展成一个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大国,相应的农业方面也有了很快的发展阶段,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产物,但是,近年来,我国玉米的秃尖病时有发生,因此要详细讲解玉米秃尖病的发病原因,之后按照适合玉米生长的生存环境进行相应的解决方法,玉米秃尖病如果不进行一个根本性的救治,就会出现相应的玉米减产的现象,目前看来,我国对玉米秃尖这种现象主要的大方向就是要根本增加玉米的结实率,进而控制好秃尖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玉米在生产过程中,人们会经常忽视了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预防,对害虫及侵染性病害的危害所造成的损失比较重视,之所以导致玉米生理病害。如秃尖、空秆等,生产实践中常造成严重的损失。1缺粒与秃尖1.1秃尖症状。玉米缺粒表现为多种形式,一是果穗一侧自基部到顶部整行没有籽粒,穗形多向缺粒一侧弯曲;二是果穗顶部籽粒细小,呈白色或黄白色,称为秃尖,严重的秃尖可占整个果穗的一半以上,秃尖是玉米缺粒的主要形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4-2005年田间试验资料,通过对影响秃尖长的各生育期相对湿度、日照、降水等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相对湿度、日照、降水等条件对玉米秃尖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拔节期-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的气象条件是影响玉米秃尖长的关键要素,其中总日照、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等气象因子对玉米穗粒的形成,干物质的积累、运输及秃尖长的影响较为突出。一定范围内,相对湿度和降水量越大,玉米秃尖越长;日照过多,玉米秃尖长则线性减少。  相似文献   

16.
玉米雌穗秃尖缺粒是限制玉米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直接影响到玉米的单产和总产,生产中导致玉米雌穗秃尖缺粒的因素有很多,如栽培密度较大、玉米雌穗授粉灌浆期水肥供给不足或遇连续大风多雨和干热风天气、病虫害等,都会导致玉米雌穗秃尖缺粒。本文探索玉米雌穗秃尖缺粒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秃尖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数量性状,试验以不秃尖玉米自交系"666"和秃尖玉米自交系T6093为亲本,通过对P1、P2、F1、F2、B1、B26个基本世代联合分析,对玉米的秃尖性状进行了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果穗秃尖性状的最适模型是E-1模型,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模型,B1、B2、F23个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4.41%、64.00%和77.07%,微效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5.24%、0和12.31%,玉米的秃尖性状主要受主效基因控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小。根据SSR标记结果,将控制玉米果穗秃尖性状的2个主效基因初步定位于玉米的第2条染色体和第7条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秃尖缺粒发生的原因主要与品种、土壤、营养与肥水、气候、栽培管理、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玉米秃尖缺粒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很大,所以预防玉米秃尖缺粒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张国于 《现代农业》2011,(12):43-43
近几年,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上升,玉米秃尖成了生产上常见的现象,对玉米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影响很大,应该提早预防。玉米秃尖的症状表现为玉米果穗顶部不结实或秃顶,从而导致玉米穗粒数减少,造成减产。玉米秃尖的病因是玉米雌小花分化、吐丝及籽粒的形成开始于雌穗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20.
玉米缺粒表现为多种形式,一是果穗一侧自基部到顶部整行没有籽粒,穗形多向缺粒一侧弯曲;二是整个果穗结很少籽粒,在果穗上呈散乱分布;三是果穗顶部籽粒细小,呈白色或黄白色,称为秃尖,严重的秃尖可占整个果穗的一半以上,秃尖是玉米缺粒的主形式。1.玉米秃尖缺粒的主要原因玉米秃尖缺粒发生的原因主要与品种、土壤、营养与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