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时间真空贮藏对薄壳山核桃品质的影响,研究薄壳山核桃真空贮藏过程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单宁、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方法】以“薄壳山核桃28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聚丙烯真空包装,在常温状态下对其鲜样、真空1、3和5年4个处理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单宁、脂肪酸和氨基酸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薄壳山核桃的品质发生动态变化,蛋白质、可溶性糖、单宁及绝大部分脂肪酸、氨基酸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真空3年后出现峰值;油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真空1年后达到峰值,含量为73.6%。【结论】真空贮藏可以延缓薄壳山核桃的氧化过程,有效保障薄壳山核桃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明确底部渗灌对薄壳山核桃水分利用及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薄壳山核桃一年生容器苗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底部渗灌和上方喷灌处理下苗木水分利用效率、光合参数及养分含量。【结果】与上方喷灌相比,底部渗灌能节约灌溉水6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93%;苗木株高、地径分别提高了11.7%和41.5%;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光合作用指标显著提高;底部渗灌显著地促进了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的养分积累,与上方喷灌苗木相比,根系中N增加53.8%、K增加100%,茎干中N增加35.3%、P增加48.3%,叶片中N、P、K分别增加48.7%、117.2%、28.7%。【结论】生产中薄壳山核桃容器苗培育建议采用底部渗灌的方式,节水同时也提高苗木品质。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和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秸秆还田和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和水稻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吉粳88’作为试验材料,设3组秸秆还田量梯度,在覆膜移栽和不覆膜移栽2种栽培模式下进行大田试验,测定土壤温度、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性状等指标。【结果】5和10 cm深度的土壤温度在分蘖期受地膜影响较大,相同秸秆还田量条件下覆膜处理的土壤温度比不覆膜处理分别高出0.2~2.0℃和0.3~1.7℃。20%、40%和60%秸秆还田量条件下覆膜处理灌浆期的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显著高出不覆膜处理0.28、0.26和0.14 g·kg~(-1),成熟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显著高出不覆膜处理0.74、0.65和0.54 g·kg~(-1),分蘖末期的水稻分蘖数分别高于不覆膜处理9.1%、22.7%和17.4%,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分别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19.1%、17.2%和22.6%,整个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高于不覆膜处理4.5%、31.7%和16.5%,实际产量分别高于不覆膜处理7.3%、15.2%和8.5%。【结论】秸秆还田和地膜覆盖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水稻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水稻产量。在地膜覆盖条件下,40%秸秆还田量在提高土壤温度、土壤肥力及促进水稻生长方面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广东冬种马铃薯主产区覆盖还田稻草的腐解进程。[方法]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水稻稻草在不同覆土深度(0、5.0、7.5和10.0 cm)对还田稻草腐解的影响。[结果]覆土深度为7.5 cm时腐解速度最快,覆土深度0 cm最慢。还田60 d后,覆土深度7.5 cm的稻草残留率为50%,而覆土深度0 cm的稻草残留率为80%。稻草还田后有机碳在前10 d分解较快,稻草的全碳含量随着还田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导致C/N比降低。冬马铃薯收获时覆土深度0 cm有机碳残留率为76%,覆土深度7.5、10.0和5.0 cm的有机碳残留率依次为69.3%、70.8%和72.5%。还田的前10 d稻草氮素含量呈现上升趋势,20 d后才出现下降趋势。一季马铃薯田稻草还田后稻草有机碳只释放了1/3左右。[结论]稻草还田前期可以固定部分氮素,还田后期会释放一定的氮素供马铃薯生长需要。种植一季马铃薯作物后,还田的稻草并没有被完全腐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克隆薄壳山核桃MADS-box基因的保守片段,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为研究薄壳山核桃花发育相关MADS—box家族基因及其发育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薄壳山核桃品种‘马罕’雄花花序为材料,提取总RNA反转录cDNA,采用RT—PCR克隆MADS-box基因的保守片段,并将其推导氨基酸序列与已知拟南芥的MADS.box家族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分离获得28条MADS-box基因的cDNA片段,片段长度均为137bp,包含基因起始密码子,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65.7%-98.5%,其推导氨基酸序列中有11个存在差异。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片段分别归人拟南芥MADS.box基因不同亚家族中,包含ABCDE模型中的各类基因。【结论】薄壳山核桃中存在多种MADS.box家族基因,克隆的片段包含ABCDE模型中的各类花发育基因。  相似文献   

6.
荔枝剪枝还田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荔枝剪枝在土壤中的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为荔枝剪枝还田利用和有机替代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其他果树剪枝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粉碎荔枝枝条和叶片为供试材料,应用网袋法研究其在覆土和覆盖处理下干物质、粗纤维、全氮、全磷、全钾质量变化。【结果】荔枝枝条和叶片在处理0~30 d腐解速率快,处理30 d 时,荔枝枝条在覆土和覆盖处理下质量累积减少率分别为20.8%、13.9%;荔枝叶片在覆土和覆盖处理下质量累积减少率分别为27.8%、20.9%;荔枝枝条处理240 d质量累积减少率分别为51.7%、38.8%,荔枝叶片处理150 d质量累积减少率分别为55.2%、42.5%,表现为覆土覆盖。在整个腐解过程中,荔枝枝条的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KPN,荔枝叶片的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KNP。荔枝枝条和叶片中的全钾在覆土处理下累积释放率均达90%以上。【结论】荔枝剪枝还田利用,可以采用将荔枝剪枝粉碎后先覆盖果园再适时翻耕入土的管理方式,要适当减少基肥中钾、磷肥用量,适时补充氮肥。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薄壳山核桃MADS-box基因的保守片段,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为研究薄壳山核桃花发育相关MADS-box家族基因及其发育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薄壳山核桃品种‘马罕’雄花花序为材料,提取总RNA反转录cDNA,采用RT-PCR克隆MADS-box基因的保守片段,并将其推导氨基酸序列与已知拟南芥的MADS-box家族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分离获得28条MADS-box基因的cDNA片段,片段长度均为137 bp,包含基因起始密码子,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65.7%~98.5%,其推导氨基酸序列中有11个存在差异。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片段分别归入拟南芥MADS-box基因不同亚家族中,包含ABCDE模型中的各类基因。【结论】薄壳山核桃中存在多种MADS-box家族基因,克隆的片段包含ABCDE模型中的各类花发育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西北连作棉田秸秆炭化还田对棉花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提炼适宜的秸秆还田技术,为西北棉花秸秆还田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试验设置为田间试验,6个处理,分别为:1、秸秆移除(CK);2、秸秆还田(S);3、有机肥还田(M);4、炭化还田(1.5Bc);5、有机肥+棉秆炭(MBc);6、炭化还田(3.0Bc)。在棉花生长后期测定棉花的生长指标、生物量、产量,并采集土样,分析相关指标。【结果】与秸秆移除(CK)相比, 棉花植株的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均以有机肥还田及其与炭化还田的配合施用最大,分别增加了8.89%、11.86%、11.82%、11.39%。产量则以有机肥还田、有机肥还田与炭化还田的结合两个处理对产量的提高幅度最大, 分别为43.06%、37.01%,其次是1.5Bc和3.0Bc两个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棉花产量,分别达到了18.15%、30.25%;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以3.0 t炭化还田处理提高幅度最大, 达到了34.94%,地下部以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提高幅度最大,为62.92%;土壤性质则以3.0tBc处理对土壤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的增加幅度以及对土壤容重的降低幅度最大, 分别达到了11.03%、10.02%、4.77%。【结论】有机肥还田、炭化还田及其配施能够有效的促进棉花生长,增加棉花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改善土壤性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及炭化处理后还田两种农艺措施对土壤理化性状、玉米生长及品质提升的效果。【方法】设置对照(CK)、玉米秸秆还田(T1)、玉米秸秆炭化还田(T2)3 个处理,在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连续进行两茬甜玉米田间小区试验。【结果】T1、T2 处理可提高玉米土壤 pH 值、土壤有效态氮磷钾及有机碳含量,显著提升玉米粒维生素 C 和可溶糖含量,但对玉米的产量无显著影响。第 1 茬玉米试验中,T1、T2 处理对玉米粒维生素 C 含量的提升效果分别为 16.5% 及 25.9%,对可溶糖含量的提升效果分别为 20.7%及 22.3%,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提升 10.3% 及 10.0%,对土壤有效态氮磷钾含量、土壤 pH 值及玉米株高均没有显著影响。第 2 茬玉米试验中,T1、T2 处理分别显著提升玉米粒维生素 C 含量 10.3% 及 1.7%,可溶糖含量24.7% 及 10.6%,显著提升土壤 pH 值 0.33、0.23 个单位,显著提升土壤速效钾含量 16.8% 及 36.0%,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 1.7% 及显著提升有机碳含量 3.6%,分别提升玉米株高 0.3% 及 4.59%。【结论】秸秆炭化后还田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生长的提升效果强于秸秆直接还田处理。玉米秸秆炭化还田对玉米品质的提升速度快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但效果的持续性则为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优于炭化还田处理,两种玉米秸秆还田措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均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0.
美味猕猴桃新品种‘瑞玉’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猕猴桃新品种‘瑞玉’与11个美味猕猴桃品种的果实品质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新品种‘瑞玉’的综合品质。【方法】以西安猕猴桃试验站种质资源圃的新品种‘瑞玉’及其他11个美味猕猴桃品种为试材,在果实达到成熟期测其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可食条件下测其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其他11个猕猴桃品种相比,‘瑞玉’的单果质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分别为81.11g和0.83%;果形指数和维生素C含量居中,分别为1.42和83.53mg/hg;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最高,分别为24.50%,21.28%,12.09%和14.5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干物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和0.868;可溶性糖含量与干物质和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和0.841;可滴定酸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9。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主成分1所携带的信息主要是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可滴定酸含量;主成分2所携带的信息主要是维生素C含量和果形指数;主成分3所携带的信息主要是单果质量和硬度。【结论】新品种‘瑞玉’的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品种,且综合品质较高;主成分分析显示,12个猕猴桃品种品质优劣的顺序依次为‘金魁’、‘翠香’、‘瑞玉’、‘海艳’、‘哑特’、‘徐香’、‘晨光’、‘贵长’、‘秦美’、‘秋明’、‘海沃德’和‘米良一号’。  相似文献   

11.
耕作方式对还田稻草氮素释放及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在免耕和常耕条件下,还田稻草氮素释放特性和水稻氮素利用的差异。【方法】2006年和2007年晚稻,在田间将稻草还田,并在不同时期测定稻草中残留的氮素,同时进行桶栽试验,将15N标记稻草还田,成熟期测定水稻积累的总氮素和15N丰度。【结果】稻草中残留的氮素随还田时间延长而下降,但不同时间段下降的速度差异很大。还田后0~40 d,稻草中残留的氮素下降约60%,还田后40~100 d,稻草中残留的氮素下降约10%。两种耕作方式下还田稻草含氮率均呈升高趋势。无论是干稻草还是湿稻草还田,免耕条件下稻草氮素平均释放速率高于常耕。免耕方式下湿稻草的氮素释放速率较高,常耕方式下干稻草氮素释放速率较高。【结论】无论还田稻草状态相同与否,常耕水稻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产量较免耕水稻高。免耕有利于还田稻草的氮素释放,但水稻从还田稻草中吸收的氮素和氮素利用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方法】在大田试验中,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CK(不秸秆还田)、T1(秸秆覆盖还田)、T2(秸秆粉碎直接还田)、T3(秸秆过腹还田),并研究不同处理下玉米产量、效益、土壤的化学性质以及酶活性。【结果】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秸秆过腹还田处理均能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其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8.17%、14.18%、18.61%,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经济效益,其经济效益的平均增加率分别为27.72%、20.48%、34.11%。另外,长期秸秆过腹还田还能够提升土壤内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有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有效钾含量,而长期秸秆粉碎直接还田能够提升土壤内全氮含量、全钾含量、有效氮含量、有效钾含量,长期秸秆覆盖还田可提升土壤内有效氮含量以及有效钾含量。长期过腹还田可提升土壤内蔗糖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而长期秸秆粉碎直接还田以及秸秆覆盖还田可提升土壤内蔗糖酶活性以及纤维素酶活性。【结论】长期秸秆还田可有效提升玉米产量及效益,对其大力推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克隆薄壳山核桃SQUAMOSA启动子结合蛋白(SPL)转录因子基因CiSPL2,并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为探究该基因在薄壳山核桃雌花发育过程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薄壳山核桃基因组数据,采用RT-PCR方法克隆CiSPL2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序列特征和蛋白理化性质,构建pCAMBIA1300-CiSPL2-GFP融合表达载体,瞬时转化烟草后观察荧光信号确定亚细胞定位情况。基于转录组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iSPL2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雌花芽分化时期的表达模式。【结果】薄壳山核桃CiSPL2基因CDS长度为1398 bp,共编码465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量为51.78 kD,理论等电点(p I)为8.28,不稳定系数为49.89,脂肪酸氨基酸指数为64.62,平均亲水性平均值(GRAVY)为-0.617,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含有SBP结构域(位于第183~257位氨基酸),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CiSPL2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17.42%)、延伸链(13.55%)、β-转角(1.72%)和无规则卷曲(67.31%...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干旱胁迫和复水下不同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品种水分状态和光合特性变化规律,以‘波尼’‘Pawnee’‘马罕’‘Mahan’‘斯图尔特’‘Stuart’‘莫汉克’‘Mohawk’‘金华’‘Jinhua’‘绍兴’‘Shaoxing’‘钟山25号’‘Zhongshan 25’为材料,测定光合参数、叶绿素质量分数、水分利用效率(EWU)等指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不同薄壳山核桃品种株高、地径生长及生物量积累,一定程度上提高根冠比。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所有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叶片相对含水量(CRW)和叶绿素质量分数逐渐降低;水分利用效率逐渐升高,且在第17天时达到最高值。复水3 d后,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波尼’和‘马罕’恢复速率最快,其净光合速率分别恢复了76.1%和69.4%;复水8 d后,所有植株的各项指标基本恢复至或接近对照水平。不同薄壳山核桃品种耐旱性表现为‘马罕’‘波尼’‘绍兴’‘钟山25号’‘金华’‘斯图尔特’‘莫汉克’。  相似文献   

15.
不同还田方式下2种夏季绿肥的腐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夏季绿肥作物的腐解规律和养分释放动态特征,为绿肥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田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夏季豆科绿肥品种猫豆和赤小豆为研究对象,采用网袋法模拟其在免耕覆盖还田和翻压还田方式下的腐解动态,分析其干物质的腐解特征及碳、氮、磷和钾等养分的释放情况。【结果】在免耕覆盖还田和翻压还田方式下,猫豆和赤小豆茎秆在还田后的0~20 d腐解速率较快,之后腐解缓慢;至还田100 d时,在免耕覆盖还田方式下猫豆和赤小豆的干物质累积腐解率分别达40.11%和37.25%,在翻压还田方式下猫豆和赤小豆的干物质累积腐解率分别达70.71%和66.87%。至还田100 d时,在免耕覆盖还田方式下猫豆的碳、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20.44%、15.64%、45.28%和83.49%,赤小豆的碳、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17.66%、13.33%、40.33%和79.49%,而在翻压还田方式下猫豆的碳、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65.24%、63.78%、84.36%和92.48%,赤小豆的碳、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60.06%、58.88%、79.56%和88.20%。【结论】绿肥作物猫豆和赤小豆干物质及碳、氮、磷和钾等养分的累积释放率和释放速率表现为翻压还田免耕覆盖还田,养分的释放速率表现为钾磷碳氮;猫豆的干物质腐解及养分释放速度大于赤小豆,作为夏季绿肥品种翻压还田效果优于赤小豆。  相似文献   

16.
秸秆还田和施氮对土壤水热因子及呼吸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秸秆还田和施氮对土壤温度、含水量及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为促进农田高产、节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关中地区,在小麦 玉米轮作模式下分别设置施氮、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施氮以及秸秆不还田不施氮(CK,为对照组)4个处理,于2012年6-9月,测定玉米不同生育期4个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温度和含水量,于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并分析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含水量的相关性。【结果】在玉米全生育期,4个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单峰型曲线变化,其中秸秆还田+施氮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处理,4个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是秸秆还田+施氮处理>施氮处理>对照组>秸秆还田处理。4个处理中,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平均值明显高过其他处理,与对照组相比,秸秆还田处理 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了6.07%。土壤呼吸速率与5~15 cm土层土壤温度相关性较高,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与播种前相比,施氮处理和秸秆还田+施氮处理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玉米收获后,与对照组相比,其他3个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结论】施氮和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并且秸秆还田具有保水缓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吊罗山热带林4种主要林木的凋落叶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吊罗山热带林4种主要林木的凋落叶分解情况。[方法]于2004年4月采用尼龙分解袋的方法,对海南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内绿楠、闽粤栲、黄樟和青皮的凋落叶进行了一年的分解研究。[结果]4种凋落叶的残留率都与分解时间成反比,累计分解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黄樟凋落叶的分解率在各个季节明显高于其他3种凋落叶的分解率,4个树种的年分解率大小依次为黄樟(80%)>绿楠(74%)>闽粤栲(69%)>青皮(56%);4种凋落叶在试验进行到90 d时,分解速率最快,月分解率均达到了最大值。各凋落叶分解变化趋势与气温、雨量及相对湿度等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黄樟分解最快,青皮最慢。夏季和秋季各树种凋落叶分解最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缩短薄壳山核桃育苗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方法】对育苗时间、育苗方式、种子选择、生长调节剂处理、环境温度、基质含水量等影响苗木生长发育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结果】选用单果重量较大的品种种子,秋季在设施条件下培育砧木苗,白天空气温度控制在20~35℃;采用全营养素轻基质容器育苗,须根发达,砧木苗生长快;苗高10cm后喷施浓度600mg/kg的GA3两次,间隔10~20天可有效促进了砧木苗的干径生长;快速繁育以砧木苗地径7~10mm较为适宜;嫁接后白天气温控制在25℃~30℃时成活率最高,达到52.43%;嫁接后基质含水量应控制在15~30%之间较适宜,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嫁接口的愈合。【结论】将育苗时间、方式、轻基质容器育苗、激素调控、环境调控嫁接技与设施栽培有效组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实现薄壳山核桃嫁接苗的快速繁育,使育苗周期从2~3年缩短到8~9个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研究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CK),设置4种秸秆还田方式,分别为秸秆粉碎翻压还田(T1)、秸秆粉碎行间覆盖还田(T2)、秸秆发酵翻压还田(T3)、秸秆炭化还田(T4)。研究了玉米叶面积指数、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和转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特征。【结果】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和产量形成影响显著,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各处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表现为T3>T4>T1>T2>CK,玉米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是T3处理最高。【结论】秸秆发酵翻压还田有利于提高玉米叶面积,增加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和转运,从而提高玉米产量,是较好的秸秆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南方稻区水稻直播稻种裸露在泥面影响直播全苗和群体生长的问题。【方法】以常规稻中嘉早17和杂交稻陵两优722为试验对象,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覆土厚度(0,5,10,15,20 mm)对直播早稻出苗率、出苗响应速率和秧苗素质的影响规律。【结果】相较于不覆土处理,覆土厚度5 mm和10 mm处理直播早稻的平均出苗率分别提高18.82%和5.64%,覆土厚度15 mm和20 mm处理下出苗率则降低1.30%和10.19%;水稻直播同步覆土处理影响出苗响应速率,且随着覆土厚度增加出苗响应速率峰值产生滞后,覆土厚度5~15 mm滞后0~4 d,但覆土处理抵抗低温的能力更强;较于不覆土处理,覆土厚度5 mm对直播水稻秧苗株高、叶龄、茎叶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不显著,但秧苗株高和茎叶根干物质积累均高于不覆土处理,适宜的覆土厚度具有促进直播水稻秧苗素质提升的趋势。【结论】综合考虑出苗率、出苗响应速率和秧苗素质,水稻直播同步最佳覆土厚度以5 mm为宜,不超过10 mm。研究结果可为南方稻区水稻机械直播同步覆土技术与装置研究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