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肉桂醛体外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肉桂醛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生长曲线探究肉桂醛对沙门氏菌增殖的影响;通过SDS-PAGE观察肉桂醛对菌体蛋白质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肉桂醛对菌体形态的影响;测定电导率和DNA渗出量,观察肉桂醛对细菌细胞膜和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肉桂醛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MIC为128μg/mL,MBC为512μg/mL,MIC及以下浓度的药物对细菌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菌体蛋白质代谢,破坏菌体正常形态,增加细胞膜和细胞壁通透性。【结论】肉桂醛对沙门氏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可作用于菌体细胞膜和细胞壁,抑制菌体蛋白质代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黄芩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ESB)对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的抑菌机理,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Psa为研究对象,采用琼脂打孔法评估Psa对ESB的敏感性;通过梯度稀释法确定液体培养时ESB对P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探究1/4MIC、1/2MIC、3/4MIC和MIC下ESB对Psa的作用效果。通过菌液光密度绘制Psa生长曲线、电导率仪测定培养液上清电导率、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胞外可溶性蛋白含量、碱性磷酸酶(AKP)试剂盒检测AKP活性、硫酸亚铁法测定菌体对磷的代谢、氧化还原反应测定呼吸链脱氢酶活性、0.3%固体培养基检测Psa泳动能力;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Psa在MIC处理下的形态变化。【结果】 5种ESB浓度作用下的抑菌圈直径均在16.00 mm以上,MIC和MBC均为2.4 mg/mL。ESB能抑制Psa生长,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造成电解质、蛋白质外泄,干扰菌体正常的物质和能量代谢; ESB可显著抑制Psa泳动能力,阻碍细胞的迁移。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ESB作用后的Psa菌体形态出现缩短、凹陷、畸形、破裂,细胞质外泄,菌体大量裂解等现象。【结论】ESB可破坏Psa的细胞结构,干扰物质和能量代谢,抑制菌体生长,具有开发成植物源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探究松萝酸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细胞膜、细胞壁、蛋白质、乳酸脱氢酶(LDH)和生物被膜的影响,探讨松萝酸对MRSA的抑菌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抗MRSA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琼脂平板菌落记数法和比浊法分别测定松萝酸对USA300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生长曲线;通过测定外渗DNA量确定松萝酸对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影响;通过SDS-PAGE和ELISA法分别检测松萝酸对可溶性蛋白代谢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经松萝酸处理后菌株的超微结构;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松萝酸对生物被膜的影响.【结果】松萝酸对USA300菌株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MIC为128μg/mL,MBC为512μg/mL.与对照组相比,2MIC松萝酸作用菌体1 h后,DNA外渗量增加(46.73±3.32) ng/μL,作用6 h后,菌体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13.36±3.11)%.松萝酸能改变USA300菌体的固有形态.经64μg/mL松萝酸处理后,USA300生物被膜总量比对照组减少(85.85±2.19)%.【结论】松萝酸通过改变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干扰其蛋白质代谢来抑制细菌的生长,破坏其固有形态,在亚抑菌浓度能够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苋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菌活性、菌液的OD600nm值、电导率、蛋白质含量、保护酶和呼吸代谢途径酶活性,探索苋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苋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室内平板抑菌圈直径在15 mm以上,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3.68 mg/m L;苋菜乙酸乙酯提取物不仅延迟了病原菌进入对数生长期的时间,而且使其电导率增加了15%;苋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酶活力的抑制率分别为78.43%、68.63%、63.14%、68.00%。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苋菜乙酸乙酯提取物使柑橘溃疡病菌的菌体细胞膜遭受损伤,菌体发生裂解;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苋菜乙酸乙酯提取物使柑橘溃疡病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受损,胞内空白面积增大,细胞质外泄,菌体裂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大蒜有机硫化物(GOS)对豆制品优势腐败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抑菌圈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GOS对菌株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分析其对细菌生长曲线及胞外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分析GOS处理后解淀粉芽孢杆菌代谢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及胞外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菌体形态变化,探讨GOS对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抑菌机理。【结果】3 g/mL的GOS对解淀粉芽孢杆菌DY1a和DY1b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1.7和25.7 mm,MIC均为30 mg/mL,MBC分别为240和480 mg/mL。30 mg/mL GOS对菌株DY1a和DY1b胞外蛋白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47.3%和15.6%,使细菌细胞代谢活性(D490 nm)分别下降了2.771和4.091,胞外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0.029和0.036 U/mL,胞外β-半乳糖苷酶活性(D420 nm)分别提高了0.047与0.016,胞外溶液电导率分别提高了0.060和0.031 mS/cm。扫描电镜结果显示,GOS处理后的菌株细胞表面出现皱缩、孔洞式塌陷和破裂。【结论】大蒜有机硫化物对解淀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明显,其抑菌机理与影响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的通透性和完整性,干扰细菌生理代谢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平板涂布法及通过生长曲线测定,研究肉桂醛对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活性;通过电导率、膜电位、DNA渗出量探讨肉桂醛对该菌细胞壁、细胞膜的影响;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肉桂醛作用后该菌的形态变化;通过SDS–PAGE试验探究肉桂醛对该菌胞内蛋白量的影响;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分析肉桂醛对该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肉桂醛对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512~1024μg/m L,最低杀菌浓度为512~2048μg/mL;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肉桂醛1 h时,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培养液中电导率极显著增加达到最大,菌体内DNA渗透量极显著升高达到最大;肉桂醛作用后,菌体细胞膜电位极显著升高,出现超极化现象;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肉桂醛药物作用浓度与细菌胞内蛋白减少量呈正相关;菌体超微结构显示,肉桂醛作用导致菌体细胞壁及细胞膜损伤,且随浓度升高损伤程度增加;生物膜试验结果显示,在所有亚抑菌浓度肉桂醛作用下,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均受到显著抑制,抑制程度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综上所述,肉桂醛可通过损伤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的细胞膜和细胞壁、破坏菌体可溶性蛋白质代谢和菌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减少猕猴桃溃疡病植物源抗菌药剂的原材料的生产成本,使中药材的利用率最大化,并开发适合针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植物源复配抑菌剂。【方法】通过测量不同提取条件下的石菖蒲提取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得到石菖蒲的较佳提取工艺,并用响应面分析法筛选出石菖蒲、黄芩、丁香、广藿香、大蒜和牡丹6种中药材组成的最佳复配物。【结果】石菖蒲提取物的较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1.171%、提取温度54.730℃、料液比1∶25、提取温度50℃、超声功率700 W,此条件下的抑菌圈直径可达27.81 mm,复配抑菌剂的最佳配方工艺为:黄芩∶石菖蒲∶大蒜∶广藿香∶牡丹∶丁香=182.310∶306.104∶521.432∶453.106∶153.199∶362.565,在此条件下,1.0 g/mL的复配物实际试验测得的抑制圈直径可达33.860 mm。【结论】确定了石菖蒲提取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产生抑菌作用的较佳提取工艺,且同条件下,复配物有更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噻霉酮水乳剂处理后的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Psa)的一系列指标变化,揭示噻霉酮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菌机理,为噻霉酮防控猕猴桃溃疡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Psa进行稀释10倍的噻霉酮处理(X10),原液噻霉酮处理(Y)以及无菌水处理(CK),利用试剂盒测定Psa抗氧化酶系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酶活性,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Psa细胞膜结构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噻霉酮处理能明显抑制Psa生长和繁殖,缩短菌体细胞的对数生长期,使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外泄,细胞死亡量增加,最终处理组菌体量为CK的5.5%;Psa对噻霉酮存在氧化应激反应,处理后的Psa活性显著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噻霉酮处理后Psa的CAT活性在10 h时到达峰值118.795U/mg,SOD活性在4 h时达到峰值1 060.452 U/mg。X10、Y的菌体蛋白质量浓度在12 h与CK相比差异显著,分别降低了47.1%、7...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皮肤癣菌体外抑制试验,从12种中药中筛选出抗真菌中药并观察用药后须癣毛癣菌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中药提取物对2种皮肤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凤仙花醇提取物作用前后须癣毛癣菌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凤仙花醇提物对须癣毛癣菌及石膏样小孢子菌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25和31.250 mg/mL;其水提取物对须癣毛癣菌及石膏样小孢子菌最小抑菌浓度均为31.250 mg/mL;凤仙花醇提取物作用于须癣毛癣菌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菌丝变得弯曲粗糙,多处出现断裂且分隔不明显;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菌丝表面粗糙有大小不等的凹陷,菌丝顶端和局部出现膨大且有不规则分支,甚至出现剥脱,畸形,几乎丧失菌丝原本形态;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菌丝变得皱缩,双层细胞壁结构不完整,细胞膜不连续,细胞器也变得不清晰,可见不规则的不明小体且细胞外出现许多高电子致密颗粒。【结论】凤仙花水提物和醇提物对须癣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均具有显著的体外抑菌活性,且醇提物强于水提物;凤仙花醇提物抑制须癣毛癣菌生长,其机制可能与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完整性有关,可为临床治疗皮...  相似文献   

10.
百里香酚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百里香酚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作用机制,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抗MRSA药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菌落计数法测定百里香酚对MRSA标准菌株USA300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测定菌液电导率和DNA含量确定百里香酚对USA300细胞膜的影响;通过SDS-PAGE检测百里香酚对USA300可溶性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经百里香酚处理后USA300菌体细胞的超微结构;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百里香酚对USA300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百里香酚对USA300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MIC和MBC均为256 mg·L~(–1)。与对照组相比,512 mg·L~(–1)百里香酚作用菌体1 h后,菌液电导率增加18.08%±1.80%,DNA外渗量增加(123.40±8.06) mg·L~(–1),作用24 h后,菌体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降低68.20%±0.15%。百里香酚对USA300细胞壁和细胞膜具有破坏作用并干扰其正常的二分裂,亚抑菌浓度下对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百里香酚通过改变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干扰蛋白质代谢和正常的二分裂来抑制细菌的生长,亚抑菌浓度下能够在不影响细菌生长的前提下抑制其生物被膜的形成。百里香酚具有开发为抗MRSA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茵陈蒿精油的化学成分、抗氧化能力、抑菌活性和抑菌机理,为蒿属植物精油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集的茵陈蒿植株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利用1,1-二苯基-2-二硝基苯肼(DPPH)测定茵陈蒿精油的抗氧化能力;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茵陈蒿精油对大肠杆菌、破伤风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荧光假单胞杆菌6种病原细菌和白色念珠菌、黄瓜灰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辣椒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马铃薯立枯丝核菌7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茵陈蒿精油对白色念珠菌及6种供试病原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值;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茵陈蒿精油对其他6种真菌的抑制率,并建立毒力回归方程;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茵陈蒿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细胞壁的影响。【结果】GC-MS分析结果显示,茵陈蒿精油共分离出24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蒿酮(37.59%)、乙酸丁酯(22.75%)和桉叶油醇(11.34%)。茵陈蒿精油对DPPH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茵陈蒿精油对供试菌株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供试菌种的MIC值为2.5~80 μL/mL,MBC值为5~150 μL/mL;茵陈蒿精油对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毒力效果,EC50为3.371~10.942 μL/mL。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茵陈蒿精油破坏了菌株的细胞壁,使菌体内容物渗出,导致菌体形态发生改变。【结论】茵陈蒿精油化学成分丰富,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抑菌能力,在农作物病害防治及食品保鲜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秦岭绿茶茶多酚的抑菌活性及其机理,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秦岭绿茶以3种方法提取,大孔树脂纯化得到茶多酚。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茶多酚中儿茶素含量,薄层琼脂糖孔穴扩散法、肉汤稀释法测定抑菌活性。以茶多酚和细菌作用前后细菌培养液中的电导率、蛋白质浓度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探究茶多酚的抑菌机理。【结果】水浴、超声和微波辅助法提纯的茶多酚得率分别为11.25%、12.5%和16.5%。UPLC测定3种方法提纯的儿茶素含量分别为502.8、579.2、568.1 mg/g。茶多酚对16株菌株的抑菌圈范围为6.9~18.4 mm,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0625~2 mg/mL。茶多酚与细菌作用后细菌培养液的电导率、蛋白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增大,表明茶多酚作用于细菌后可破坏细胞膜的结构、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泄。【结论】微波辅助法提取率较高,秦岭绿茶茶多酚对标准株和临床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硒化乌拉尔甘草多糖(selenium glycyrrhiza polysaccharide, SeGUP)、乌拉尔甘草多糖(glycymhiza polyacchiade, GUP)对无乳链球菌体外抗菌活性及机制,研究其联合的抗菌效果。【方法】通过药敏纸片筛选出对无乳链球菌敏感抗生素,采用最小二倍稀释法和棋盘法测得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 MIC)、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和联合抑菌指数(FICI index, FICI);将无乳链球菌与120、60、30 mg/mL的SeGUP、GUP及抗生素分别等量混合后绘制细菌生长速率图;通过ELISA法检测细菌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β-半乳糖苷酶活性、蛋白质含量及胞内DNA浓度,研究SeGUP、GUP及联合抗生素对细菌细胞膜、细胞壁及DNA的影响;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SeGUP、GUP及联合抗生素对无乳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无乳链球菌对SeGUP 480 mg/mL、GUP 480 mg/mL均呈现中度敏...  相似文献   

14.
多羟基双萘醛提取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羟基双萘醛提取物(WCT)对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syingae pv.actinidiae)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平板抑菌圈法和猕猴桃苗盆栽接菌的方法,测定WCT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在7年树龄的猕猴桃树上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分析WCT对猕猴桃苗各处理的多酚氧化酶(PPO)与过氧化氢酶(POD)活性及病程相关蛋白的诱导情况。【结果】WCT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11.5 mg/mL;猕猴桃苗接种WCT和病原菌后,其PPO和POD活性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其中WCT预防处理的PPO和POD活性均较其他处理高;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显示,WCT处理和接种猕猴桃溃疡病原菌均可诱导产生分子质量为35 ku的蛋白。【结论】WCT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在猕猴桃树上涂药可诱导寄主产生抗病性,进而减轻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魔芋飞粉生物碱(Alkaloid from konjac powder,AKP)的抑菌作用及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为新型天然抑菌剂和防腐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液体倍比稀释法,确定AKP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4株供试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并采用牛津杯法测定AKP对上述4株供试菌的抑菌圈大小;通过测定在AKP作用下,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菌体培养液电导率及观察细胞膜完整性、细胞形态等,对AKP的抑菌作用及其机理进行分析。【结果】AKP对4株供试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MIC为10mg/mL),大肠杆菌次之(MIC为20mg/mL)。AKP对供试菌的抑菌圈直径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菌体生长曲线显示,AKP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果。AKP作用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受损,存活率显著降低,菌体培养液电导率显著上升。电镜观察发现,AKP使菌体细胞膜出现破损,部分菌体出现空腔。【结论】AKP具有抑菌作用,其可能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而导致内容物外泄,进而影响细胞的生长代谢或造成细胞死亡,从而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魔芋飞粉生物碱(Alkaloid from konjac powder,AKP)的抑菌作用及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为新型天然抑菌剂和防腐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液体倍比稀释法,确定AKP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4株供试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采用牛津杯法测定AKP对上述4株供试菌的抑菌圈大小;通过测定在AKP作用下,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菌体培养液电导率及观察细胞膜完整性、细胞形态等,对AKP的抑菌作用及其机理进行分析。【结果】AKP对4株供试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MIC为10 mg/mL),大肠杆菌次之(MIC为20 mg/mL)。AKP对供试菌的抑菌圈直径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菌体生长曲线显示,AKP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果。AKP作用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受损,存活率显著降低,菌体培养液电导率显著上升。电镜观察发现,AKP使菌体细胞膜出现破损,部分菌体出现空腔。【结论】AKP具有抑菌作用,其可能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而导致内容物外泄,进而影响细胞的生长代谢或造成细胞死亡,从而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鸦胆子去油后废渣的抑菌活性成分,为开发生物药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滤纸片法等测定鸦胆子废渣粗提物及不同溶剂萃取物对禾谷镰刀菌、茄子黄萎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等18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并通过生物活性跟踪对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鉴定。【结果】在10 mg/mL浓度下鸦胆子甲醇提取物仅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抑制活性,其抑制率为33.33%;但在5 mg/mL浓度下其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最明显,对12种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火龙果溃疡病菌、苦瓜枯萎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75.71%、56.47%和51.72%,对应的致死中浓度(EC50)分别为2.65、3.48和2.10 mg/mL。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火龙果溃疡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在浓度为2.5000 mg/mL时抑制率达100.00%;在紫外光和自然光条件下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火龙果溃疡病菌的抑菌活性稳定。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catechol(1)、benzofuran-2-carboxaldehyde(2)、1H-Indazole(3)、vanillic acid(4)、cleomiscosin A(5)等5种化合物,其中,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鸦胆子中分离获得,但化合物1、2、4和5对供试火龙果溃疡病菌、苦瓜枯萎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均无显著抑菌活性(P>0.05)。【结论】鸦胆子废渣中含有抑菌活性成分,在植物病害防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蒜对黄瓜枯萎病(Fusarium axysporum(Schl.)f.sp.CucumerinumOwen.)的抑菌效应和防病效果,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生产中利用大蒜防病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匀浆法制备大蒜鳞茎粗提物,通过室内抑菌试验测定大蒜鳞茎粗提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效应,于黄瓜苗期人工接种黄瓜枯萎病菌测试大蒜鳞茎粗提物的防病效果。【结果】大蒜鳞茎粗提物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显著的抑杀效应,随着大蒜鳞茎粗提物质量浓度的增加,抑菌圈扩大,对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对孢子萌发的最低抑制质量浓度为0.312 5 mg/mL,质量浓度达到10 mg/mL时抑制率达到100%;对菌丝生长的最低抑制质量浓度为0.625 mg/mL,质量浓度达到20 mg/mL时抑制率达到90%以上。黄瓜苗期接种试验防病效果显著,随着大蒜鳞茎粗提物质量浓度的增加,防病效果增强,质量浓度达到100 mg/mL时,防病效果达65.5%~81.8%。【结论】大蒜鳞茎粗提物对黄瓜枯萎病有显著的抑菌和防病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厚鳞柯叶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Lithocarpus pachylepis leaf, AELL)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的抑菌效果及其作用机理,为开发安全高效、低毒环保、无残留的抗MRSA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平板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AELL对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和最小杀菌浓度 (MBC),以比浊法绘制AELL处理后MRSA的生长曲线,并通过酶标仪测定、流式细胞仪及扫描电镜等测定AELL处理后MRSA生物被膜清除作用、纤维蛋白原黏附率、呼吸代谢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DNA含量、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凋亡率、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及其形态结构特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AELL可能通过影响MRSA对数生长期而发挥抑制或杀灭作用,其MIC和MBC均为0.15625 mg/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经AELL处理后MRSA的生物被膜含量明显下降;随着AELL处理浓度的增加, MRSA相对黏附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从47.486%下降到5.440%。随着AELL处理时间的延长, MRSA的呼吸代谢活力逐渐降低,且呼吸链脱氢酶活性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说明AELL可能是通过抑制MRSA呼吸链脱氢酶活性促使菌株处于死亡甚至呈破碎状态。经AELL处理后,MRSA可溶性蛋白呈明显下降趋势,还扰乱MRSA细胞周期分布,使其停滞在S期,同时抑制DNA合成; MRSA的细胞凋亡率和胞内ROS水平均随AELL浓度的增加而呈逐渐上升趋势; MRSA的形态结构不规则、萎缩、畸形,细胞塌陷,细胞间隙出现裂痕,细胞壁严重弯曲、变形。【结论】 AELL具有开发成抗MRSA兽药、植物杀菌剂的潜力,其抑菌机理是通过清除MRSA生物被膜,降低其对纤维蛋白原黏附力,抑制蛋白和DNA生成,阻碍呼吸代谢,延缓细胞繁殖周期及促进菌体内脂质过氧化等,从而导致菌体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探究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对几种经济林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其在植物病害的无公害防治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3种常见经济林植物病原真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核桃盘二孢(Marssonina juglands),煤炱菌(Capnodiume leaophilum)的抑菌活性,并以腐皮镰刀菌为试材,应用电导仪测定其对菌体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当马铃薯糖苷生物碱质量浓度为2g/mL时的抑菌效果最好;其中对腐皮镰刀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其EC50为0.268 0g/mL,煤炱菌次之,对核桃盘二孢(Marssonina juglands)抑菌活性最弱,EC50为1.490 7g/mL;通过菌体细胞液电导率的测定,发现马铃薯糖苷生物碱作用下,腐皮镰刀菌菌体的相对渗透率增加了25.2%.【结论】马铃薯糖苷生物碱提取液对3种供试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以对腐皮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并引起其菌体细胞膜透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