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掌握长春地区梅花鹿毕氏肠微孢子虫(Enterocytozoon bieneusi)的感染率及基因型种类的分布情况,探究其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源由,本研究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采集长春地区8个养殖场共计538份梅花鹿粪便样品进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型分析,经PCR鉴定,测序分析、序列拼接比对以及系统进化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长春地区梅花鹿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率为17.84%(96/538),不同养殖场的感染率为0~47.96%;研究共发现14种基因型(BEB6、EbpC、Ⅰ、JLD-Ⅲ、JLD-Ⅸ、JLD-ⅩⅤ、JLD-ⅩⅥ、JLD-ⅩⅦ、JLD-ⅩⅧ、JLD-ⅩⅨ、JLD-ⅩⅩ、JLD-ⅩⅪ、JLD-ⅩⅫ和JLD-ⅩⅩⅢ),其中BEB6为优势基因型。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选择MS1、MS3、MS4以及MS7位点对毕氏肠微孢子虫阳性样本进行多态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在96份阳性样品中,共有16份阳性分离株在至少2个位点同时扩增成功,形成10个多位点基因型(multilocus genotypes,MLGs),相同的基因型之间存在不同亚型,表明长春地区梅花鹿毕氏肠微孢子虫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长春地区梅花鹿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流行病情况及基因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不仅为梅花鹿毕氏肠微孢子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防控毕氏微孢子虫在人和动物间的传播提供基础数据,对保障公共卫生与健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毕氏肠微孢子虫在云南部分地区荷斯坦牛中的感染以及基因型分布情况,本实验从云南大理、昆明、曲靖和楚雄等牛养殖集中地区总共9个养殖场采集荷斯坦牛粪便样品547份,采用套式PCR结合测序检测并分析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结果显示,毕氏肠微孢子虫总感染率为4.57%(25/547);各地区的感染率为0~10.53%,其中昆明地区养殖场感染率最高,不同地区间感染率差异显著(P=0.025<0.05)。断奶前犊牛感染率为6.32%(23/364),高于其他月龄牛的感染率,但各月龄牛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2>0.05)。公牛感染率为7.84%(8/102)高于母牛3.82%(17/445),性别间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79>0.05)。进一步通过对样品扩增产物测序分析后鉴定其基因型,结果显示本研究共鉴定出5个基因型,I、J、BEB4为3个已知的基因型和YNY1、YNY2 2个新拟定的基因型,其中BEB4为优势基因型。在不同地区中,大理检出4种基因型(BEB4、I、YNN1、YNN2),昆明仅检出基因型BEB4,曲靖仅检出基因型J,大理地区基因型分布较为多样;在0...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湖南省部分地区中华竹鼠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从湖南省4个市的6个养殖场共采集中华竹鼠新鲜粪便样品480份,利用小亚基核糖体RNA(SSU rRNA)基因的套式PCR对这些样品中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率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25份粪便样品存在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总感染率为5.2%,除吉首市的中华竹鼠未检出阳性外,其余各采样点及各年龄段的中华竹鼠均有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但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进一步序列分析发现,所检测的中华竹鼠毕氏肠微孢子虫存在2种SSU rRNA基因型(Type 1和Type 2),其中Type 1为优势基因型;多位点序列分析发现,在MS1、MS3、MS7基因位点分别有7、1、14份样品成功扩增,呈现7、1、4个单倍型。本研究结果将为湖南省部分地区中华竹鼠微孢子虫病的防控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9,(9):1788-1793
采集了青海省和陕西省部分地区共计450份藏香猪新鲜粪便样品,基于小亚基核糖体RNA基因(small-subunit ribosomal RNA,SSU rRNA)的巢式PCR检测样品中毕氏肠微孢子虫(Enterocytozoon bieneusi)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218份样品感染了毕氏肠微孢子虫,总感染率为48.4%(218/450);青海省所调查藏香猪的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率为65.8%(154/234),显著高于陕西省的感染率29.6%(64/216)(P0.001);4个年龄段间藏香猪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率差异显著(P0.001),其中哺乳仔猪感染率最高(92.7%),而成年猪感染率最低(9.2%)。序列分析发现,藏香猪存在5个SSU rRNA基因型(Type 1~Type 5),其中Type 1为优势基因型。对218份毕氏肠微孢子虫阳性分离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发现,分别有59,26,9和99份样品在MS1、MS3、MS4和MS7基因位点成功扩增,呈现18,4,4和4种单倍型,基于MS1、MS3和MS4等3个基因位点共形成6种多位点基因型(multi-locus genotypes,MLGs)。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云南省怒江州独龙牛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从怒江州的鸠门当、古泉村、亚左洛村、茨开镇、独龙江乡分四个季度(春、夏、秋、冬)采集独龙牛粪便样本1129份,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所调查地区独龙牛毕氏肠微孢子虫总感染率为1.68%(19/1129);各地点之间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以独龙江乡感染率最高;4个季度中夏季感染率最高3.26%(9/276),春、秋和冬感染率分别为1.10%(3/272)、1.28%(4/312)和1.12%(3/269),但差异不显著(P>0.05)。序列分析发现,在19个阳性样本中成功鉴定出4种已知基因型(EbpC、BEB4、CHN3和CHN4)及2种新基因型(YNNJ1和YNNJ2),丰富了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数据。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得6种基因型均为人兽共患基因型,提示怒江州独龙牛毕氏肠微孢子虫存在人兽互传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元江县部分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结合麦克马斯特氏法,对该县2个采样点6个不同养殖场中采集的168份山羊粪样进行了寄生虫检测及阳性粪样虫卵计数,并采用巢氏PCR方法对粪样中毕氏肠微孢子虫、芽囊原虫和隐孢子虫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区山羊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44.64%,以线虫和球虫感染为主,球...  相似文献   

7.
为了阐明山羊毕氏肠微孢子虫的遗传多样性,笔者采用基于微卫星(MS1、MS3、MS7)和小卫星(MS4)位点的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首次对不同用途山羊的122个毕氏肠微孢子虫分离株进行了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结果发现,在MS1、MS4和MS7位点的扩增效率依次为27.9%(34/122)、18.0%(22/122)、50.8%(62/122),而在MS3位点所有样品均未获得有效扩增。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所有样品的MS1、MS4和MS7位点分别具有16、9和18个基因型,共形成了14个MLGs。其中,50份绒山羊阳性样品3个位点扩增效率分别为10.0%(5/50)、14.0%(7/50)和90.0%(45/50),分别具有3、3和10个基因型,共形成了5个MLGs;56份奶山羊阳性样品3个位点的扩增效率依次为28.6%(16/56)、19.6%(11/56)和8.9%(5/56),分别组成4、4、1个基因型,共组成7个不同的MLGs;16份黑山羊阳性样品在3个位点的扩增效率依次为81.3%(13/16)、25.0%(4/16)、75.0%(12/16),分别具有9、2、7个基因型,构成2个MLGs。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6,(5):790-794
为了评估秦岭地区珍稀野生动物的毕氏肠微孢子虫(Enterocytozoon bieneusi)的人兽共患风险,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和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对秦岭地区5种珍稀动物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基因型/亚型进行了分析。在采集的22份新鲜粪便中检测到7个阳性分离株,其中斑羚源5个,长颈鹿源1个,麂子源1个。基于ITS位点基因分型发现所有分离株均为人兽共患基因型,包括6个已报道的基因型D和1个尚未报道的D-new。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发现秦岭地区珍稀野生动物的毕氏肠微孢子虫存在遗传多样性,7个分离株在MS1、MS3、MS4和MS7位点分别有3、1、2、2个亚型。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四川部分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成年山羊隐孢子虫的感染差异以及感染虫种基因型,分别采集了规模化养殖模式和散养模式各6个养殖场共342份新鲜粪便,采用改良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处理后提取粪便DNA,经套式PCR扩增18S rRNA基因,产物测序后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采样地区山羊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4.7%,12个养殖场中4个养殖场(名山、纳溪、邻水和双流)存在隐孢子虫感染,感染率2.5%~19.2%,且4个隐孢子虫感染阳性场均为散养模式。序列分析表明,感染虫种为肖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xiaoi)和猪隐孢子虫(C.suis),并以肖氏隐孢子虫为主(68.7%)。本试验初步表明,规模化养殖模式和散养模式下山羊隐孢子虫感染存在差异(P0.01);首次在成年山羊中检出猪隐孢子虫虫种,序列分析表明所获得的猪隐孢子虫序列与人源猪隐孢子虫序列完全一致,提示此次分离的羊源猪隐孢子虫为人兽共患隐孢子虫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9,(7):1330-1335
从安徽省及周边的7个规模化绵羊场和10个规模化山羊场分别采集832和781份新鲜粪样,采用基于贾第虫磷酸丙糖异构酶(tpi)基因的巢式PCR扩增,随后对获得的tpi基因阳性的样本进行了谷氨酸脱氢酶(gdh)基因的扩增,并对获得的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绵羊贾第虫感染率为0.36%,山羊贾第虫感染率为0.00%。tpi基因序列分析显示3个阳性样品基因型分别为E1(2)和E6(1),gdh基因序列分析显示2个阳性样品均属聚集体E。本研究中,安徽及周边地区绵羊和山羊贾第虫感染率较低,且存在的基因型均为反刍动物常见的聚集体E,未发现具有人兽共患潜力的A或B型。  相似文献   

11.
毕氏肠微孢子虫是一种引起人和动物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可通过食物和水源传播,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根据系统进化分析,已鉴定出近300个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分为9个组群,组群1中的基因型大多数具有潜在人兽共患性;组群2~8中的基因型多数具有宿主特异性,部分也可感染人。研究表明,马属动物可感染37个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具有一定人兽共患风险。论文就近年来感染马属动物的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人兽共患风险、流行情况和致病性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动物园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本试验采集了来自贵阳和北京动物园33种动物,共150份粪便样品。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离心沉淀法富集虫卵和卵囊进行显微镜检查;基于隐孢子虫、芽囊原虫、毕氏肠微孢子虫和十二指肠贾第虫的特异性基因位点对人兽共患原虫进行PCR检测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动物园动物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4.0%。显微镜检查出的寄生虫包括毛首线虫(20.0%)、细颈线虫(2.7%)、艾美耳球虫(14.7%)和其他线虫(25.3%)。PCR检测4种肠道原虫的感染率分别为:隐孢子虫1.3%、毕氏肠微孢子虫8.7%、十二指肠贾第虫12.0%和芽囊原虫32.0%。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存在2种隐孢子虫虫种(安氏隐孢子虫和泛在隐孢子虫);7种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SC02、BEB6、Type IV、PigEBITS 7、Peru8、PtEb IX和D);2种十二指肠贾第虫基因型(B和E);8种芽囊原虫基因亚型(ST1、ST2、ST3、ST5、ST8、ST10、ST13和ST14)。结果表明,贵州和北京动物园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非常普遍,并且存在多种人兽共患虫种和基因型。做好动物园寄生虫病的防控不...  相似文献   

13.
以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18S rRNA为靶基因,通过巢氏PCR检测发现在采集的101份新鲜粪便样品中18份样本为阳性。不同地区羊场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李集镇36%(18/50),新安镇0%(0/30)、堆沟港镇0%(0/21)未检出隐孢子虫。但通过对4羊场的分析发现,有2个羊场(50%)为隐孢子虫感染阳性,且不同的羊场感染率差异显著,因此单纯的以地区来评价隐孢子虫的感染率,是值得商榷的。山羊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33.3%,湖羊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2%。2~6月龄的育肥羊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36%,6~10月龄的育成羊(0%)。对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了隐孢子虫18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发现18个样品全部为肖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xiaoi),不存在泛在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ubiquitum)。在检测隐孢子虫感染阳性的1个山羊场和1个羊湖羊场均存在肖氏隐孢子虫感染,不存在泛在隐孢子虫,更未发现肖氏隐孢子虫和泛在隐孢子虫的混合感染。目前的数据提示肖氏隐孢子虫对2~6月龄山羊(33.3%)和湖羊(2%)具有更高的...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山羊隐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河南省4个山羊场进行了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山羊粪样1 017份,以饱和蔗糖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结果共检出隐孢子虫卵囊阳性山羊粪样28份,平均感染率为2.75%;有2个山羊场检出隐孢子虫卵囊,场感染率为50%;中牟某羊场阳性率最高,达4.95%;在各年龄段中,2~4月龄山羊隐孢子虫感染率最高,达5.43%;山羊隐孢子虫感染可能与季节有关;所检出的隐孢子虫卵囊经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为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保定地区奶牛源隐孢子虫感染情况,从当地3个奶牛场随机采集145份奶牛粪便经饱和蔗糖溶液漂浮后直接镜检和抗酸染色后镜检,阳性样品采用PCR方法扩增18S rRNA基因,同时将扩增出的目的片段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将分离株与其他11个隐孢子虫参考株的18S rRNA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距离比较。结果表明:有10份粪便样本为隐孢子虫阳性,感染率为6.9%(10/145),不同奶牛场、年龄段奶牛隐孢子虫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10份粪便样品采用PCR方法扩增后有7份为18S rRNA基因阳性,扩增出的18S rRNA部分基因片段长528 bp。保定地区隐孢子虫分离株扩增的基因序列与牛源隐孢子虫18S rRNA基因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HQ179571)同源性最高,确定保定地区分离到的奶牛源隐孢子虫为牛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青海省海北地区牦牛贾第虫的感染情况及虫种基因型,对青海省祁连县、海晏县和刚察县的297份牦牛粪样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之后用免疫荧光方法对贾第虫进行鉴定,对阳性及疑似阳性样品采用基于18SrRNA和谷氨酸脱氢酶(gdh)基因的套式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贾第虫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免疫荧光抗体试验结果显示,共检出24份贾第虫阳性粪样,总阴性率为8.1%。套式PCR扩增结果显示,24份阳性样品中18SrRNA基因扩增阳性22份,gdh基因扩增阳性18份,产物大小分别为292bp和432bp。序列分析表明,分离的虫种均为牦牛源肠贾第虫,基因型为集聚体E,未发现人畜共患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旨在调查青海省大通县部分地区世居牦牛犊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其虫种类型。在大通县宝库乡和良教乡采集了200份3~5月龄世居牦牛犊粪样进行隐孢子虫检测。所有样品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处理,采用免疫荧光试验(IFT)方法进行检测,阳性样品再用套式PCR扩增18S rDNA,并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以供虫种鉴定。结果表明:免疫荧光试验(IFT)方法镜检出3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5%(3/200);阳性样品经套式PCR扩增18S rDNA后,有2份隐孢子虫样品呈阳性,扩增产物长度为500 bp,测序后将序列命名为QHDTC201901和QHDTC201902;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种类鉴定发现2种隐孢子虫,分别为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和牛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ovis),总感染率为1.0%(2/200)。综上提示,大通县部分地区牦牛犊存在隐孢子虫感染,感染虫种为安氏隐孢子虫和牛隐孢子虫。该调查研究为该地区牛隐孢子虫病的防控提供了临床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羊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从吴忠市的2个规模羊场采集480份粪便样品。提取基因组DNA,用套式PCR扩增隐孢子虫SSUrRNA基因,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吴忠市羊隐孢子虫感染率为28.3%,其中盐池县绵羊感染率为33.8%,同心县山羊感染率为22.9%;共发现3种隐孢子虫感染,其中肖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xiaoi)阳性率最高(62.5%),其次是泛在隐孢子虫(C.ubiquitum)(32.4%),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感染率最低(5.2%);从季节上看,春季感染率最高(49.2%),夏季最低(6.7%);从羊的年龄上看,未断奶羔羊感染率最高(34.4%),而成年羊感染率最低(19.4%);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所有阳性样品均在Gen Bank找到100%同源的序列。本研究首次对宁夏羊感染的隐孢子虫进行了分子鉴定,为深入了解宁夏吴忠市羊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中分别对来自西宁动物园的21种观赏动物,乌兰县的16头牦牛和42只山羊,用免疫荧光法(IFT)进行了隐孢子虫卵囊的调查。用套式PCR进行种和基因型的检测,并且用18SrRNA进行序列分析。用IFT分别在西宁动物园的17个观赏动物,乌兰县的2头牦牛和15只山羊中发现了隐孢子虫的卵囊。对IFT阳性样品进行PCR扩增,其中10份为PCR阳性。并且用黑豹(Panthera pardus)、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蛮羊(Ammotragus lervia),羚牛(Budorcastaxicolor),小熊猫(Ailurus fulgens)和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等动物隐孢子虫卵囊的PCR序列分析结果跟与微小隐孢子虫鼠基因型进行了比较。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青海省野生动物中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并且首次在北山羊上分离得到的隐孢子虫中发现了鹿源基因型,类似C.bovis基因型,以及在山羊和野牦牛上发现了新的Cryptosporidium spp。  相似文献   

20.
犬新孢子虫是一种细胞内原生动物寄生虫,可导致包括绵羊和山羊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流产和新生胎儿死亡。本研究为了预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黑头羊中犬新孢子虫的流行情况,采集了8 个乡镇的165 份血样,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犬新孢子虫Nc5基因片段,并对部分阳性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在165 只黑头羊中有13 只(7.9%)检测到犬新孢子虫阳性;年龄、流产史、饲养犬只与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 0.05);2 岁以上的母羊感染率最高,有流产史的母羊,新孢子虫感染率较高。饲养场地周边犬的存在对感染率也有所影响,有饲养犬的羊群感染率11.4%,高于未饲养犬的羊群。将Nc5 基因的部分序列与GenBank 上传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同源性为92%~100%。本研究是首次对和静县黑头羊犬新孢子虫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为犬新孢子虫病防控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对减少畜牧业的经济损失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