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蚕雌蛾冷藏产卵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养蚕制种时雌雄蛾交配往往会出现对交亲本羽化时间不同步的情况.生产上主要依靠在种茧保护期通过对温湿度的调节或对雄蛾进行冷藏来达到对交目的,但有时由于对交批次在数量和时间上相差太大,形成雌蛾提前大批涌出无雄蛾可用或因雄蛾交配能力差不能二交而缺乏雄蛾,给蚕种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对此一般蚕种场的做法是将雌蛾静置待第二日交配产卵,这样做会出现雌蛾未交配大量产不受精卵和产卵前死亡.针对上述情况,2005年春季我们进行了雌蛾的冷藏产卵试验,结果表明雌蛾冷藏完全可行,并有部分品种在产卵上较正常雌蛾交配产卵优.  相似文献   

2.
通过桑蚕日系7532和中系932的雄蛾不同处理与产卵量及不受精卵率关系的试验,结果表明:雌蛾产卵量随着雄蛾交配次数的增加而减少,不受精卵率则是随着交配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三交以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7532×932三交和四交的产卵量分别比鲜一交减少14.53%和25.55%,不受精卵率分别比鲜一交增加302.17%和470.65%;932×7532三交和四交的产卵量分别比鲜一交减少12.81%。和22.11%,不受精卵率分别比鲜一交增加244.83%。和417.93%。  相似文献   

3.
针对家蚕天然彩色茧品种"金秋×初日"在试繁育中少数蚕种场出现日系"初日"不产卵雌蛾较多影响制种系数的情况,通过试验设计探讨"初日"不产卵蛾发生的原因,发现"初日"的雌蛾成熟较为缓慢,通过增加感光和交配时长可以显著减少"初日"不产卵蛾发生频率、增加单蛾产卵量,但与不受精卵发生没有相关性.特别是感光时长增加到5h左右可以达...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利用体喷雌二醇和睾丸酮于雌、雄蚕蛾,观察外源性性激素对家蚕产卵速度、交配速度以及卵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性激素处理后,能显著提高蚕蛾产卵速度,投蛾3小时内的产卵量以雄激素处理雌蛾最显著,较对照组增加4.2倍(P<0.05),雌激素处理雌蛾则增加3.6倍(P<0.05);而雌、雄激素处理雄蛾则分别较对照组增加2.8倍和2.0倍(P>0.05)。结果还表明性激素处理使交配成对率显著提高,雌激素处理雌蛾,15分钟成对率达100%,雄激素处理雄蛾10分钟后基本都已成对,显著高于对照组;余二组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调查还表明性激素处理蚕蛾,所产卵的孵化率及蚁蚕的生命率与对照组无差异,说明性激素不影响蚕卵质量,并且具有降低不受精卵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冷藏雌雄蛾对雌蛾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雌雄蛾冷藏不同时间的处理,调查雌蛾产卵情况,结果表明雄蛾冷藏3d内、雌蛾冷藏1d对蚕种和制种无显著影响,雌蛾冷藏2d不受精卵率、遗腹卵率都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催产素对家蚕产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中国系统种夏芳为材料,用医用催产素对雌蛹、母蛾进行喷雾法和雌蛹瞬时浸渍法处理。调查了母蛾产卵速度、产卵数、产出卵率及不受精卵率,探讨了催产素对母蛾产卵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催产素处理雌蛹或母蛾对产出卵率有降低的趋势,对不受精卵率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提高产卵速度。  相似文献   

7.
刘杰  李志  王妍  阴平  徐延东 《中国蚕业》2008,29(4):37-38
通过对雌蛾翅采取不同程度的损伤处理后,调查对交尾、产卵、体内残留卵及孵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雌蛾双翅正常区交尾、产卵、孵化情况最佳,体内残留卵量最少,交尾率、受精卵率和孵化率分别为90%、87.5%和86.9%,单蛾平均产卵数为256粒,产卵净度达80.0%。采用剪掉1/4双翅、1/4前翅、1/4后翅雌蛾和卷缩翅雌蛾进行制种,交尾率分别为66%、59%、56%和40%,单蛾平均产卵数分别为143粒、140粒、134粒和141粒,受精卵率分别为49.7%、45.0%、46.2%和55.3%;同雌蛾双翅正常区相比交尾率、产卵量下降,体内残留卵量多、受精卵率低。  相似文献   

8.
作为探索增加产卵量的途径之一,调查了23个保存品种和17个生产品种自拆对后每隔2小时的产卵情况,并绘出累计产卵率曲线,据此曲线提出半数产卵时间的概念,作为衡量产卵快慢的标记,并提出半数产卵时间的估计方法。发现半数产卵时间与不受精卵率呈显著负相关,而和残留卵率无相关。家蚕产卵的快慢,既与品种有关,也与环境有关。如雌蛾的成熟程度,交配时间的长短,产卵时的温度,产卵时的光照,交配前的短时低温处理,斜面产卵等都影响产卵的速度~(1.2)笔者为探索增加产卵量的方法,研究了家蚕品种产卵的快慢,并分析了产卵快慢与不受精卵率及残留卵率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两广二号四个亲本为材料,通过试验,探讨一次交配与二次交配对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交配比一次交配的雌蛾产卵量都减少,不受精卵率增加。其中湘晖·7532的产卵量降低最少;芙蓉·932的产卵量明显降低;湘晖·7532和932·芙蓉的不受精卵率增加最多,7532·湘晖次之,芙蓉·932的不受精卵增加最少但良卵率最低;932·芙蓉的死卵率最低但空圈数最多。本文通过试验,探讨蚕种生产过程中,为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成本,提高蚕种质量以及尽可能避免原原种制种中出现二次交配情况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贵蚕七号组合原蚕781×57A和7532×826的羽化和产卵性状,进行了原蚕羽化发蛾习性研究以及原蚕雌蛾产卵速度和不同交配时间对卵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原蚕羽化集中,雌蛾拆对后7h盛产卵,产卵快而集中,卵质优良。两原种对交时间在1—4h,随着交配时间的延长,不受精卵减少,产卵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以云蚕7、云蚕8为试验材料,调查在不同温度下雌雄蛾的不同交配时间对雌蛾产卵数和卵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配温度24~25℃,交配时间是4 h左右时,雌蛾的产卵量最多,良卵率最高。在其它温度下,交配时间少于3 h或超过5 h都影响雌蛾产卵数和卵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状态雄蛾对雌蛾产卵行为和产卵效果的初步试验表明,使用新鲜雄蛾正常交配,雌蛾产卵快、集中,而且良卵率高,残存卵少。  相似文献   

13.
家蚕蛾的成熟度及交配时间对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调查表明,家蚕蛾的成熟度及交配时间长短,对蚕蛾的产卵量、产卵速度和卵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提出蚕蛾最适成熟时间和交配时间.  相似文献   

14.
王庆忠 《北方蚕业》2006,27(2):38-39
在柞蚕制种过程中,雌雄蛾交配往往会出现羽化时间不同步的情况,在生产上常常容易出现雌蛾提前大批出蛾而无雄蛾交配,对此一般种场只能将先出的雌蛾淘汰,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产卵量,浪费了资源。针对这一情况,我所2005年春季主要对柞蚕雌蛾在冷藏中温度、时间、产卵量作了调查,结果表明柞蚕雌蛾完全可以在7℃的温度中保存72h,并且在产卵上比正常雌蛾交配产卵要高,卵质要好。  相似文献   

15.
浦月霞 《广西蚕业》2001,38(1):11-14
通过对四个品种四组不同成熟度母蛾交配所产卵的良卵率和孵化率的调查,发现母蛾不同成熟度交配,蚕卵的良卵率和孵化率均无显差异,但随着母蛾成熟度的提高,良卵率和孵化率趋向稳定。  相似文献   

16.
在两广二号一代杂交种繁育过程中,将对交的原种雌蛾交配后冷藏在5~7℃的冷库中12 h再产卵,对产卵成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对交的中系原种(芙蓉·932)雌蛾产卵量略高于对照区,对交的中系原种(932·芙蓉)和日系原种(7532·湘晖)(湘晖·7532)雌蛾产卵量略低于对照区,但最低的中系原种(932·芙蓉)雌蛾产卵量比对照区仅低3.0%,4个品系的原种雌蛾平均产卵量比对照区低1.6%,对生产影响不明显。4个品系原种雌蛾交配后冷藏对所产一代杂交种的良卵率、实用孵化率基本无影响。4个品系原种雌蛾交配后冷藏对所产一代杂交种蚁蚕绝食生命率调查:除日系原种(7532·湘晖)雌蛾所产一代杂交种蚁蚕绝食生命率略低于对照区外,另外3个品系均略高于对照区,总体来说,冷藏交配后雌蛾所产一代杂交种蚁蚕绝食生命率比对照区还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家蚕“两广二号”正交(芙·9×湘·7)品种的雌蛾在产卵期提供明暗两种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暗产卵的速度总是比明产卵的快且集中,如在交配5小时的黑暗条件下,产卵最快且集中,4小时内产卵量达87.61%,6小时内产卵量达97.89%;而明亮条件下,4小时内产卵40.72%,6小时内产卵83.10%。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产卵有利于提高蚕种的一日孵化率。另外,各处理在明、暗条件下,对单蛾产卵量、不受精卵率的发生影响不是很大,但不同的交配时间处理对卵量有显著的差异,对不受精卵的发生有极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怎样控制蓖麻蚕蛾的交配而使母体产卵集中并获得出蚁齐一?这是繁育蓖麻蚕原种的重要问题之一。有人(小泉清明等,1941)以蓖麻蚕蛾交配时间的久暂来研究母蛾产卵和受精的关系;交配9小时拆对,母体当晚所产的卵数占总产卵率40%,内中受精卵达98%,第二晚产卵率24%;交配15小时者,当晚的产卵率44%,(受精卵83%)。另有人(王高顺  相似文献   

19.
抑制天蚕雌蛾产卵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蚕蛾在羽化时其个体之间开差非常大,由于雌雄蛾不能同时羽化,在制种期雌雄蛾性比例容易失调,致使部分雌蛾未交尾产不受精卵,影响了制种的数量和质量.为探索抑制未交尾的天蚕雌蛾产卵的温度及效果,我们进行了不同温度及不同抑制天数的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抑制天蚕雌蛾的温度以低温效果好,抑制后的雌蛾交尾、产卵均正常,对受精卵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韦廷秀 《广西蚕业》2003,40(2):9-11
通过桑蚕日系(7·湘)和中系(9·芙)的雌蛹后期不同冷藏时间与发蛾率、产卵量及不受精卵率关系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雌蛹冷藏天数的增加,有发蛾率逐渐降低、产卵量逐渐减少、不受精卵率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日系蛹冷藏2天以内,中系冷藏3天以内不明显;日系冷藏3~6天,中系冷藏4~6天,这种趋势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