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组成物质。研究表明,肌纤维类型是决定肉品质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了解肌纤维类型的变化规律及调控机制至关重要。肌纤维的类型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发生转化,并受营养和非营养等因素的影响。通过研究Foxj3基因在调节肌纤维类型转化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有助于更深刻认识肌纤维类型分化的遗传机制,为今后深入研究如何提高肉质品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猪的肌纤维根据肌球蛋白重链(MyHC)的多态性可分为1,2a.2b和2x 4种类型,在代谢上分别与慢速氧化型、快速氧化型、快速酵解型和中间类型相对应。肌纤维的生成在分子水平上受到肌细胞生成素基因的精确调控,肌纤维的类型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发生转化,并受营养和非营养等因素的影响。肌纤维的类型对肉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肌纤维生长发育与类型转化受遗传、生理阶段、环境、营养、运动及激素等很多因素影响,本文主要综述了猪肌肉肌纤维生长发育与类型转化及营养调控方面的科学研究,旨在为通过营养调控改善猪肌肉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家禽肌纤维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纤维是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肌纤维的特性直接影响到禽肉的品质.本文对家禽肌纤维的结构、肌纤维的类型、肌纤维的形成和发育进行综述,从营养因素和非营养因素等方面叙述了肌纤维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骨骼肌肌纤维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骨骼肌是动物躯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到产肉动物躯体的40%,肌纤维作为骨骼肌组织的主要成分,其类型的差异是影响产肉动物肌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骨骼肌的生长发育与产肉动物肉的产量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也将会直接影响到产肉动物屠宰之后肉品的质量。一般而言,动物骨骼肌肌纤维数目在胚胎发育期间基本上就已固定,出生之后,由于肌纤维的肥大,动物躯体肌肉块才表现出增大增粗。另外,动物肌肉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肌纤维组成类型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它们会随着骨骼肌对代谢与功能需求的改变而发生转变。骨骼肌的生长发育,以及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许多信号通路与因子的调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技术相继被应用于生物学现象的研究中,利用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很好的阐明了许多复杂生物学现象形成的分子机制。目前,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分子遗传调控机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许多与骨骼肌形成发育相关的关键因子已被鉴定出来。然而,在早期研究中,人们对于骨骼肌肌纤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类型的鉴定,以及不同肌纤维类型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对于骨骼肌肌纤维形成的具体分子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骨骼肌肌纤维形成的分子遗传调控机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的特性,骨骼肌肌纤维类型形成的分子机制,以及肌纤维类型与肌肉品质的关系进行全面的综述。本文首先对肌纤维的类型、特性进行了综述;进一步分别对慢型肌纤维与快型肌纤维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最后对肌纤维类型与肉品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总之,本综述的撰写将有助于对骨骼肌肌纤维类型形成的遗传机制的进一步了解,为将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肌纤维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同时也将有助于揭示肌肉品质形成的分子遗传调控机制,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培育高品质新品种或新品系产肉动物提供分子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肌纤维类型及其对猪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肌球蛋白重链的多态性可将猪的肌纤维分为Ⅰ,2 a,2b和2x 4种类型,在代谢上分别与慢速氧化型、快速氧化型、快速酵解型和中间类型相对应。从肌纤维的构成、分类及转化等方面介绍肌纤维类型的代谢特点,重点阐述肌纤维类型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以及影响肌纤维类型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根据肌球蛋白重链的多态性可将猪的肌纤维分为Ⅰ,2a,2b和2x 4种类型,在代谢上分别与慢速氧化型、快速氧化型、快速酵解型和中间类型相对应。从肌纤维的构成、分类及转化等方面介绍肌纤维类型的代谢特点,重点阐述肌纤维类型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以及影响肌纤维类型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猪肌肉肌纤维特性与肌肉品质的关系及品种、性别差异。【方法】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收集、汇总及分析。【结果】①肌纤维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肌纤维数目、大小及类型是肌纤维的基本特性。②肌纤维类型的划分,目前最常用的是根据肌纤维中MyHC基因的多态性表达对肌纤维进行分类。③出生前,MyHC异构体按照胚胎期→胎儿期→成熟期顺序表达,出生后,肌纤维类型具有相互转化的特性。④不同类型肌纤维由于代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会影响肌肉色泽、pH、系水力等肌肉品质性状。肌纤维大小、密度与肌纤维类型密切相关,因此也会影响肌肉品质。⑤不同品种猪肌纤维特性有明显差异,因而表现出不同的肌肉品质。为了适应各自生长发育及生理需要,猪不同性别间肌纤维特性也有所不同。【结论】猪肌肉肌纤维特性直接影响肌肉品质的优劣,品种、性别不同,肌纤维特性的形成有一定差异,表现出不同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9.
肌纤维是构成肌肉的基础单元,肌纤维类型是影响牛肉品质的重要因素。该文主要对肌纤维的特征和分类,肌纤维类型对pH、肉色、系水力、嫩度、风味氨基酸和肌内脂肪等肉品质指标的影响进行系统论述,以期为牛肉品质的综合评价及高品质牛肉的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动物出生后骨骼肌在生长发育和再生过程中,卫星细胞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分化及形成肌纤维的类型与肉品质密切相关,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是调节此过程的重要信号通路。近几年,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骼肌生长和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积累了一些相关研究成果。本综述系统阐述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卫星细胞自我更新、分化以及肌纤维类型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肌纤维类型与肉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纤维类型是造成肉质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其组成与分布对肉品品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通过调节肌纤维类型的组成与分化来改善肉质是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文章对肌纤维的分类、不同类型肌纤维的特征、肌纤维与肉质的关系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营养水平对猪的背最长肌肌糖原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方法】选择12对初始体重为(61.16±4.13)kg的高坡猪和"杜×长×太"三元杂交猪(DLT),随机分成4个处理,饲喂不同营养水平NRC(2012)和中国猪饲养标准(2004)配制的全价饲料,试验猪平均体重达90 kg时屠宰。【结果】高坡猪的背最长肌肌糖原含量和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DLT(P0.01),而背最长肌中快速酵解型肌纤维MyHCIIb含量和肌纤维直径极显著低于DLT(P0.01);饲粮营养水平升高极显著降低了高坡猪和DLT最长肌肌糖原含量(P0.01),极显著升高了高坡猪和DLT最长肌中快速酵解型肌纤维MyHCIIb含量(P0.01)。【结论】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品种和营养水平对猪的背最长肌肌糖原含量和肌纤维类型均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品种和营养水平对猪肌糖原含量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肌纤维类型的差异是直接影响肌肉生长发育和肉品质的重要因素,红肌纤维比例高的肌肉肉品质要显著优于白肌纤维比例高的肌肉,然而,目前对于鸡骨骼肌纤维类型形成及转换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本究以中国优良的地方品种清远麻鸡为研究对象,首次对其骨骼肌中不同类型肌肉的转录组差异进行了研究,以期挖掘在鸡肌纤维生成和类型转换中发挥调控作用的关键因子。【方法】采用Agilent鸡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对清远麻鸡骨骼肌表型差异较大的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中与肌纤维类型组成和转换相关的候选基因进行系统筛查,采用荧光定量PCR对芯片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采用慢病毒质粒包装系统构建特异靶向鸡PPARGC1A基因的RNA干扰慢病毒载体进行基因功能研究。【结果】芯片结果共发现差异倍数在2倍及以上的基因1 224个(P0.05,FC≥2),以趾长伸肌作为参照,比目鱼肌中上调基因为654个,下调基因为570个,尽管芯片和荧光定量PCR两种方法得出的差异倍数并不完全一致,但所选基因的表达趋势是一致的,表明芯片结果是可靠的。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GO ontology)功能分类,共发现了74个显著性GO,主要分为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等3大类。基于KEGG Pathway分析发现,一些已知的与肌纤维类型转换、肌肉发育以及脂质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在两种类型的肌肉中被显著富集。综合差异基因的GO、KEGG Pathway和共表达网络分析,推测PRKAG3,ATP2A2以及PPARGC1A可能是与肌纤维类型性状紧密关联的关键基因。进一步对PPARGC1A基因进行功能研究发现,PPARGC1A基因的敲低,引起了PPP3CA,MEF2C以及SM等慢肌纤维标志基因以及与肌纤维发育与转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显著降低,而快肌纤维标志基因FWM的表达水平则显著上升。【结论】揭示了鸡红肌和白肌两种不同类型肌肉间的转录组差异,证明了PPARGC1A基因能够与钙离子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协同从而在鸡肌纤维类型组成和转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为中国地方鸡肉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生长猪肌纤维类型的转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生长阶段的八眉猪,长白猪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类型研究结果:在猪的生长过程中,红肌比例增高,白肌纤维比例降低,长白猪肌纤维类型的转化规律与八眉猪相同,但增降程度不同。八眉猪β红维持产长率和白肌纤维的下降率均大于长白猪,α红肌纤维的增长率则相反。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钙调磷酸酶在肌纤维类型转化中的作用,提出了钙调磷酸酶有望成为影响肉品质一个新的候选基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大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总产量排名第4的禾谷类作物。近年来,大麦的遗传转化研究飞速发展。本文主要针对通过农杆菌侵染大麦转化外源基因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其在非生物胁迫、籽粒产量、麦芽和营养品质改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肌纤维是肌肉组织的基本结构单位,通过改变肌纤维类型组成提高肌肉品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成年哺乳动物骨骼肌肌纤维类型按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C)的多态性表达可分为Ⅰ、2a、2x、2b型4种类型,Ⅰ、2a型属偏氧化型肌纤维,2x、2b型属偏酵解型肌纤维.动物出生前,肌纤维MyHC异构体一般表达为胚胎型、胎儿型、Ⅰ和2a...  相似文献   

18.
肥羔型黑山羊是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以川南黑山羊(自贡型)为主要育种材料培育的专门化从事羔羊肉生产的肉用山羊新品种。肌纤维数目与大小是决定肌肉生长的主要因素,而肌纤维类型及组成是肉品质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基础,分析研究肌纤维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状况,将为后续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从而进行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月龄阶段组(0~6月龄)的肥羔型黑山羊体质量进行记录,采用组织切片和苏木素-伊红染色对肌纤维直径、面积大小、数量进行测定,绘制出肥羔型黑山羊体质量和肌纤维生长发育曲线图。结果表明,肥羔型黑山羊在整个养殖周期都保持2.95~4.35 kg/30 d的较高绝对生长强度,体质量持续显著提高,而相对生长系数由30日龄时的93.05%降到180日龄时的13.83%。本研究发现,肥羔型黑山羊的肌纤维直径和面积呈现明显的"三段式"生长发育特点,并且在3个阶段表现出不同性别优势的趋势。对肥羔型黑山羊肌纤维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优化生产关键配套技术和促进四川省肉羊产业的多元化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肌纤维组织学特性与肌肉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秦召  康相涛  李国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872-5873,5878
综述了骨骼肌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肌纤维类型、肌纤维面积比例、肌节长度等组织学特性与肌肉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肌纤维类型及其转化的调节是改善肉质的重要途径,最新研究表明,m6A RNA甲基化修饰在肌肉的分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优良的地方品种——广西麻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性成熟日龄不同部位肌纤维类型的组成差异,探究m6A甲基化转移酶相关基因甲基化转移酶样蛋白3/14(methyltransferase like 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