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荆菁 《河南农业》2016,(9):58-60
隐喻来源于文化,反映在人们的思想和语言中。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通过讨论英语和汉语中存在的植物隐喻,从映射方式角度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植物种类和植物器官等隐喻意象的不同,分析造成这些英汉植物隐喻差异的主要因素,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隐喻无处不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隐喻是通过一个事物来理解另一个事物的认知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经济学中大量的隐喻现象,说明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和普遍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家们认为隐喻不仅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工具,而且在情感概念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现代认知隐喻理论的框架下基于一定的语料对英汉两种语言中5种基本情感隐喻——爱情、快乐、伤悲、愤怒和恐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情感隐喻表达式背后的概念隐喻在类指层面上存在许多相同之处;在特指层面上存在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隐喻不仅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修辞手段,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同时也作为人们了解世界,认识新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思维语言中。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存在着普遍性,同时由于受不同文化模式的影响而存在着文化差异性。本文就英汉经济语篇中的认知普遍性和文化差异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隐喻的相似性在英汉委婉语中体现的非常明显。隐喻就是把未知的东西变换成已知的术语进行传播的方式。委婉语同本义之间存在着隐喻象似性,并非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思维方式的差异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中,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直觉性和主观性等特征。西方思维方式具有逻辑性和客观性等特征。这种思维的差异性也造成了英汉主语具有许多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依据语言学家莱克夫的定义,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语言是概念隐喻的外在表现形式。[1]与隐喻相关的术语包括源域、目标域、映衬等。隐喻中很多文化现象,汉维隐喻的翻译其实就是文化传真的过程。由于文化不同,在翻译要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以达到忠实原语的等效翻译。汉维的隐喻相关文献有很多,集中体现在动物、植物的隐喻对比研究、人体器官词语的隐喻认知研究,其他隐喻研究等。本文以隐喻为理论基础,研究汉维"风"在隐喻运用中的相似点和不同的。分析汉维翻译中"风"隐喻采取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隐喻投射机制,在减轻语言运用者负担的同时,大大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日常生活用语中到处充满了这种隐喻性的表达,正如王文斌所说的"一旦生活离开了隐喻,那人们将患上失语症"[1]。这也证实了,隐喻不只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人们理解世界的一种感知和概念化方式。本文从认知隐喻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了汉字"大"的隐喻语义系统。  相似文献   

9.
礼貌现象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存在于各种语言和文化中。人们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社会的正常发展都离不开礼貌语言的运用。但礼貌因文化差异有不同的语用方式。通过英汉礼貌的语用对比、语用失误可能引发的交际冲突来分析其产生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祖宏迪 《甘肃农业》2006,(1):202-203
翻译技巧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它们是许许多多个译者通过翻译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和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翻译起来就不可能完全是简单的词对词,句对句的复制,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去克服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的差异,使译文既能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又能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容易被中国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以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性作为意义转移的基础的。英汉隐喻既有表现为隐喻概念和通感作用的相似。又有着因思维方式以及文化的影响而表现出的一定的差异。从隐喻的相似性的视角,以英语和汉语为例,亦可说明人类思维过程中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隐喻的研究已不再停留在语言学本身,而是从多元化角度展开的研究,构建了不同的隐喻理论。隐喻的产生是通过人类通从一个概念域的事物的解释和经历到另一个一个概念事物域事物的方式,是特情况下的心理符合。满足人们的想象、推理和日常思维的要求,并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隐喻的特点为系统性和普遍性,形成于人认知中,在认知成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认知的结果,有助于认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社会功能在于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融洽与和谐,消除抵触并促成合作。礼貌语言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交流的必要手段,但由于东西方文化价值差异和语用习惯的不同,人们对礼貌的理解、处理和运用方式各不相同。通过对英汉礼貌语言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目的在于减少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误解和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母语迁移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通过英汉对比分析,尤其是语法对比,帮助学生找出两种语言内部的差异,分析两种语言的语法特点,了解操语言者之间的思维差异,从而有效地促进英语习得。  相似文献   

15.
从顺应论看翻译中意义的缺失与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翻译活动涉及语言、文化、思维以及翻译的主客体等因素,翻译过程中意义的缺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意义的补偿成了关键。在补偿过程中,译者可以以顺应理论为指导,顺应于源发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双方的认知方式及其思维模式,通过增添词语、词义引申、语句结构调整等手段,将语言转换过程中的意义丢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6.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大量存在于商务新闻中。本文从中英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探讨商务新闻概念隐喻的英、汉互译,认为隐喻翻译与文化有很大关系,隐喻中的文化共性一般采用直译的方式,隐喻中的文化差异或文化空缺一般采用意译、非隐喻化方式、或者转用目标语中的隐喻表达方式来翻译。  相似文献   

17.
隐喻新解     
隐喻和隐喻表达式之间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隐喻和归纳演绎虽然有不同的研究对象,但也有类似的推理过程,都是从一事物到另一事物的推理;明喻因其与隐喻一致的比较关系而可以说也是一种隐喻。本文从理论的角度阐明了隐喻与上述各方理论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选取了15名翻译专业硕士为受试对象,旨在考察学生译者隐喻翻译策略使用特征,研究发现学生译者在处理隐喻时,倾向于使用保留原喻、转换原喻、省略原喻以及阐释策略,结合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译者对英汉两种语言的隐喻理解上呈现"整体型"与"分析型"两种模式,使用某一翻译策略背后的考量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以英汉语言实例为出发点,力求多方位,全角度地展示英汉两种语言特征的差异性.从而揭示出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征.通过对比分析,笔者发现汉语为突出主题,注重意舍,具有静态性,实说性和临摹性的分析语;而英语为突出主语,注重形舍,具有动态性,虚用性和剪辑性的综合-分析语.认识这两种语言的差异性特征有助于英语教学和英汉互译工作,并能促进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东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异,表现在语言上,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有很大差别。汉语句子重意合,英语句子重形合;汉语句子主题显著,英语句子主语显著;汉语句子多用主动语态,英语句子多用被动语态。翻译时应把握其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