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黑龙江省玉米产量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省地域广阔和近年粮食产量水平大幅度提高的特点,用粮食生产要素预报玉米社会产量,用复合成的热量指标和气象灾害指标预报气象产量,从而把以往粮食社会产量和灾害方面的科研成果应用于粮食产量预报。这种产量预报方法,考虑到社会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消除了大地区多点气象平均计算存在的,增加了气象因素信息量,在作产量预报的同时还可以分析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程度。经大水灾的1991年和低温寡照的1992年两年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1 -2006年美国玉米平均单产资料、美国玉米种植区14个代表站玉米生长季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以及西太平洋月平均海温、北半球500hPa平均高度场环流资料,分别建立了基于地面气象要素、海温、环流资料的美国玉米产量预报模型.利用三种模型分别对1995 -2004年美国玉米平均单产进行预报检验,各模型10a平均预报准确率均在95%以上,但各模型预报准确率波动较大,因此,根据各模型的历史准确率,利用加权方法建立了集合预报模型.2005年、2006年试报结果表明,集合预报模型的准确率均在95%以上,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4.
分析了影响湖南省柑桔产量的气象因子;在柑桔生长发育3个关键期,对柑桔产量歉年提出了5个气象灾害减产指标,对丰年也作了气象条件的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柑桔产量气象预测预报模式;其中柑桔产量营养积累均衡值的提出,为预报柑桔产量大、小年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并以大气环流因子作为多个气象因子对柑桔产量作用的综合表征,更进一步提高了柑桔产量预报定量化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5.
木本植物产量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理生态学观点指出,本木植物产量由趋势产量、“大小年”产量、气象产量和随机“噪音”四部分组成,提出了“大小年”产量分离方法和木本植物产量预报方法,并用实例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原料蔗产量波动与气象条件关系及产量预报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通过对广西15家代表性糖厂、10个地市和自治区历年原料蔗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找出了引起广西各地原料蔗产量波动的主要气象因子:早春的低温、春末夏初的干旱、盛夏的高温少雨和秋季干旱。并运用数学方法确定各地气象因子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所研制的糖厂、地市和自治区三级产量气象预报模式,经3年试报检验,均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这一结果对指导广西糖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稻产量预报的能量学模式—以都江堰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勤 《中国农业气象》1995,16(3):48-49,53
从能量学角度,对都江堰市水稻生长期间太阳总辐射值、光能利用率、经济系数等进行分析,建立了水稻产量的能量学模式,从而为预报水稻产量的丰,歉提供了又一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产量预报的最优产量指标减成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较好年景的产量为插值结点构造样条插值函数作为最优产量的初始值yG~0,通过线性方程组求解得出不利气候因素影响指数的初始值C_1~0。再经过多次迭代逼近,求出最优气候条件下的最优产量yG以及不利气候因素X_1的影响指数C_1,从而建立产量预报模式■=■G(1-sum from i=1 to m(c_ix_i))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了氮、磷及种植密度对旱作地膜玉米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氮肥效应>种植密度>磷肥,且交互作用十分显着,对产量的贡献幅度可达2.3%~23.9%;并计算出宁南山区正常降雨条件下,地膜玉米获得>9000kg/hm2产量可采用的栽培技术是:施氮量≥198kg/hm2,P2O5量127.5~183kg/hm2,玉米种植密度56500~60600株/hm2.  相似文献   

10.
秋白菜产量动态模式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秀兰  刘多娇 《中国农业气象》1998,19(5):33-36,F003
依据田间试验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哈尔滨市秋白菜生长期的农业气象条件,找出影响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产量动态模拟模式,并进行产量预报。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量阶段的河南省夏玉米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针对较长产量序列纵向及横向可比性较差的问题 ,提出用划分产量阶段的方法进行分段处理。用 GM(1,1)灰色模型分段模拟预测河南省夏玉米单产 ,根据相对气象产量划分产量状态 ,再用马尔柯夫模型转移概率预测系统未来发展方向并修正前者的预报结果。通过模拟和预报 ,准确率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暖对河北省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根据河北省多年冬小麦产量和冬麦区气候资料,采用改进的气候产量分离方法,分析气候变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河北省冬麦区冬季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a上升0.5℃,春季气温也是升高的,但不如冬季升温明显,平均每10a上升0.3℃;冬小麦产量与冬季、春季降水量相关不明显,而与冬季、春季气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河北省冬小麦实际单产呈逐年增加趋势,每10a约增加1125kg/hm^2;而气候产量与冬小麦实际单产变化明显不同,随着气候变暖,气候产量波动性逐年增大,近年气候产量波动幅度达到±300kg/hm^2.从总体看,随着气候变暖,气候产量呈下降趋势,平均每10a减少52.7kg/hm^2。气温造成小麦产量波动幅度一般在±10%之间,但随着小麦实际单产逐年提高,气候变暖对小麦单产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3.
气象要素对陇东塬区玉米产量影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陇东塬区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籽粒重、百粒重、果穗长、双穗率与光、热、水三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籽粒重和果穗长共同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决定系数为0.3052;其次是单株籽粒重,决定系数为0.2538;果穗长位居第三,决定系数为0.2114。不同发育期各气象因子对单株籽粒重和果穗长影响不同,降水和平均气温在抽雄以前对果穗长和单株籽粒重贡献的直接效应最大;≥10℃积温在播种-拔节期通过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对果穗长的贡献以间接效应为主,在拔节-抽雄期对果穗长和单株籽粒重贡献以直接效应为主;日照时数在播种-拔节期对果穗长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在拔节-抽雄期对果穗长和单株籽粒重的贡献以间接效应为主;抽雄-成熟期各气象要素对果穗长和单株籽粒重影响较小。气象因子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主要是在苗期和穗期,灌浆期对其影响明显下降,因此重视田间管理和合理密植等非气象因子也是获取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陕西棉花产量影响的情景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陕西省棉花产量和逐旬日照时数、气温及降水量资料,建立棉花产量预测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在温度增加0.5℃、1.0℃及降水量变化±10%、±20%、±30%的情景下棉花气象产量的变化状况,据此提出陕西省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玉米螟发生程度的气象预报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玉米螟是辽宁省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呈大发生的趋势,气象条件对其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1991—2004年玉米螟的发生资料和气象资料,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对玉米螟发生发展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和模拟,目的是对本地区玉米螟的发生发展进行预报和预测。结果表明:降水是影响玉米螟发生发展的主要因子,化蛹前期、羽化期和卵孵化期的降水对其发生发展影响最大,其次是卵孵化期温度的影响。2005年和2006年的试报结果显示,考虑虫源基数比不考虑虫源基数的预报准确率分别提高9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因此,在对玉米螟进行预报的时候必须考虑虫源基数。所建立模型的模拟结果和试报结果都与实际情况接近,本模型可以用于对玉米螟的发生发展进行预报和预测。  相似文献   

16.
气温、降水和辐射是农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基本气候要素,其大小、波动及空间分布决定局部地区的种植结构和农产品产量增减,具有喜温喜水特性的玉米其生长发育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本研究基于辽宁省新民和朝阳地区近40a气象数据分析各气候要素变化特征,根据局地气候暖干化趋势耦合气温、降水、辐射三要素构建不同气候情景,利用田间实测数据对WOFOST模型进行校准和适用性检验,并将该模型用于模拟不同气候情景下辽宁典型雨养春玉米产量变化。结果表明:(1)验证后的WOFOST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两站点春玉米产量,其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均方根误差分别为8.78%和5.96%,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2和0.96。(2)新民和朝阳两地在设定的气候要素变化范围内春玉米产量与气温呈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在气温增加,降水减少,辐射增强的不同梯度气候情景下,新民(气温+1.2℃,降水量−25%,辐射+4%)和朝阳(气温+1.4℃,降水量−25%,辐射+3%)减产幅度分别达92.5%和85.9%,接近雨养春玉米绝产的警戒气候情景。(3)新民春玉米产量受降水影响显著,朝阳则对气温变化响应敏感,而两地产量对给定比例的辐射变化均未表现出明显波动。  相似文献   

17.
濮阳冬小麦生育期气候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分析濮阳多时间尺度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气温:濮阳地区冬季气温异常度在1991年发生跃变,从-0.3到0.8,春季气温异常度在1997年发生跃变,从~0.6到0.9;逐旬气温气候系数25旬有23旬为正值,最大为3月下旬的0.42;冬小麦生育期内寒冷日和酷冷日数平均每10a分别减少4.30d和1.81d。(2)降水:冬季降水距平百分率阶段性明显,极端事件增多,春季极端事件减少,降水变化趋向缓和;逐旬降水气候趋势系数25旬中有17旬为正值,最大为1月中旬,但生育内整体增减趋势不明显。(3)日照:冬季和春季日照异常度发生了跃变,冬季在1984年由0.1跃变到1985年的-2.2,进入一个明显减少的下降通道;春季在1983年由0.3跃变为1984的-1.1,跃变时间同步。逐旬日照气候趋势系数25旬中有19旬为负值,绝对值较大的为1月中旬和6月上旬,均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结论:生育期内冬季气候明显变暖,寒冷日数和酷冷日数减少,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生长期和灌浆期延长;冬小麦生育期各旬降水量呈现抛物线分布,降水为减少趋势,对冬小麦稳产高产不利;生育期内尤其在中后期日照时数迅速减少,不利于小麦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8.
利用开顶式气室(OTC)开展了大田实验条件下地表臭氧浓度增加对冬小麦干物质(DM)生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0nL·L^-1臭氧熏气下干物质量略有降低,150nL·L^-1臭氧熏气下显著降低;100nL·L^-1和150nL·L^-1臭氧熏气下叶面积,净同化速率(NAR)变化规律不明显;100nL·L^-1和150nL·L^-1臭氧熏气都使抽穗期的叶/总干重增加,根/总干重下降,抽穗后根/总干重上升,而成熟期的各器官干重分配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100nL·L^-1臭氧熏气使单位面积穗数和空秕率显著降低,150nL·L^-1臭氧熏气使空秕率、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出现了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臭氧熏气对千粒重没有显著性变化。以上结果表明,NAR是影响干物质累积速度的关键因子,在不同生育阶段,通过干物质的分配,对小麦生长发育起关键作用的器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抗臭氧对其的损害。臭氧通过影响粒数和粒重使冬小麦减产。  相似文献   

19.
IPCC SRES A2和B2情景下我国玉米产量变化模拟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利用最新的温室气体和SO2 排放方案,即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的A2和B2方案,通过区域气候模式和区域作物模型模拟了未来2080s我国玉米产量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下,A2方案对我国玉米产量造成的负面影响大于 B2方案;气候变化对灌溉玉米造成的负面影响大于雨养玉米;气候变化造成玉米单产的变化表现为大多数玉米主产区减产,而非玉米主产区增产。  相似文献   

20.
晋中市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晋中市1961-2000年实测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a晋中市的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末增温明显;但不同季节气温升高速率不同,冬季增温尤其明显;春季气温升高使≥10℃初日有提前的趋势.年降水量则呈下降趋势,平川玉米需水关键期的降水明显减少,山区相反.这种气候变化特点会对晋中市玉米生产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