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县是西北地区红枣生产大县之一,现有枣园面积1.02万亩,50多万株,主要有晋枣、圆枣、冬枣等10个品种。其中晋枣是甘肃省名优特稀品种,栽培面积0.78万亩,是鲜食、制罐、制干、加工蜜枣的优质原料。近年来,大枣价格迅速上涨,但是由于受自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枣树授粉受精不良,坐果率差,产量低而不稳,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了枣园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笔者在总结当地枣农多年栽培经验的基础上,从1995年开始对新宁镇  相似文献   

2.
枣园间作模式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园间作是枣区群众在长期栽培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立体栽培模式,在全国各大枣区广为应用.据统计,陕西大荔县现有枣树面积2.8万hm2,间作枣园面积1.8万hm2,占总面积的64.3%,纯枣林仅有1万hm2,占总面积的35.7%c,随着红枣产业的不断发展,枣园间作方式愈来愈多.为了进一步挖掘红枣发展潜力,探索建立高效立体生态农业模式,笔者对枣园间作的类型、模式、效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3.
枣疯病在枣区均有发生,是枣树毁灭性病害,属检疫性病毒病,我县枣区亦不例外.枣树感染后,第二年结果明显减少,3~4年后全树枯死,重病枣园株发病率达20%~30%,因枣疯病发生而使我县枣园面积逐年减少,已由1990年的930hm2减至2000年的552hm2.为控制枣疯病的危害,笔者深入全县各地枣园调查、实践,逐步摸索出了枣疯病的综合防治方法.现总结如下,供各地枣区参考.  相似文献   

4.
枣园间作是枣区群众在长期栽培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立体栽培模式,在全国各大枣区广为应用。据统计,陕西大荔县现有枣树面积2.8万hm^2,间作枣园面积1.8万hm^2,占总面积的64.3%,纯枣林仅有1万hm^2,占总面积的35.7%。随着红枣产业的不断发展,枣园问作方式愈来愈多。为了进一步挖掘红枣发展潜力,探索建立高效立体生态农业模式,笔者对枣园间作的类型、模式、效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5.
枣园病虫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堡县属陕西省重点红枣产区,全县现有成片枣园1.2万hm2,其中挂果面积7 000hm2,年产红枣8 000t,已成为贫困山区林业开发的主导产业。但由于枣树病虫的普遍发生和严重为害,对红枣的产量和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枣区长期沿用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6.
鲁北是我国金丝小枣、鲁北冬枣的主要产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分布面积广阔。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枣区农民在枣树生产中逐步走上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经营的轨道。枣树整形修剪技术为越来越多的枣农所接受,但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枣区在推广使用这项技术中,往往忽视老枣树的更新修剪,为此.现将老枣树的更新修剪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溆浦县是全国红枣重点产地之一,全县枣树面积达2.5万多亩,结果林在2万亩左右,其中成年果园达1.2万亩,主栽品种有鸡蛋枣、牛奶枣、糖枣、观音枣等21个品种,其中观音枣是我国名特稀有品种,其含糖量和制干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枣中状元。近几年由于狠抓了枣树的科学管理,使产量不断上升,年产量由1982年的180万公斤,上升到现在的500万公斤,成年枣园平均亩产达400多公斤,同时还出现了一些亩产超过2500公斤的高产枣园。现将该县的枣树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  相似文献   

8.
枣是浙江省金华市栽培历史悠久的传统名特干果,兰溪金丝琥珀蜜枣和义乌南枣都盛名于省内外。近年来金华市又迅速发展鲜食枣,枣园面积不断扩大,已达2 650 hm2,但枣树病虫害发生为害也逐年上升。为此,笔者自2003—2006年对金华市枣树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并对枣园病虫害的综合治理进  相似文献   

9.
临县是全国最大的产枣县之一,枣园总面积达4.67万hm2,正常年景产枣超过6万t。临县枣树栽培历史悠久,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老枣园有1000多hm2。由于这几年连续干旱,老枣园产量锐减,甚至收不抵支。其生育表现为新生枣头很少,甚至不萌发枣头,叶小(正常木枣叶长5~6cm,宽2.5~3cm,而这几年老弱枣树叶长不足3cm,宽不足1.5cm),叶色浅、果稀、枣小(正常年木枣单果平均重10~12g,而这几年老弱树上单果平均重仅5~6g)。由于连年干旱,枣农在修剪中采用重回缩老弱枝的剪法,但仍无新枝萌发,甚至在直径5~10cm的大枝上回缩更新,萌发的枣头数量也不多,长势很弱…  相似文献   

10.
对陕北大枣近几年的矮化更新技术进行了总结归纳,认为黄河枣区矮化修剪和密植是发展必然趋势,由此提出了山地密植枣园在不同树龄和树形条件下,红枣的冠层培养、保花保果措施,以及老枣树矮化修剪的的几个关键技术点,以指导枣农生产。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五莲县枣树栽培历史悠久,但由于枣园土壤脊薄,投入少,管理粗放,枣树生产普遍存在重栽轻管、产量低,病虫果多,质量差的问题。2000年7—9月雨量较多,果农在防治中抓不住关键时期,造成防治效果很差,致使枣树病虫果率高达61.8%。为此从2001年开始,我们对全县枣树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和多点的药剂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枣树主要病害1.1为害枣果的病害为害枣果实的病害本地区主要有枣缩果病、枣炭疽病和枣裂果病等,其中为害最严重的病害是枣缩果病,此病主要导致枣树大量落果甚至绝产。枣炭疽病俗称“烧茄子病”,在本地区枣园的发…  相似文献   

12.
枣树低产园改造技术研究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无棣县是全同产枣大县,栽培历史悠久,以盛产金丝小枣而著称。目前全县有枣树面积5.8万hm~2,其中枣园面积2.3万hm~2,共有枣树1600万株,其中结果枣树500万株。由于栽培管理粗放,致使枣树产量低,果实质量差,结果树平均株产仅为6kg。因此,研究改造低产技术,变低产为高产,提高果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县门1996~2000年,开展了枣树低产园改造技术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枣树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河北省枣树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刘孟军周俊义(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枣研究中心保定071001)河北省是全国第一产枣大省,现有枣园14.5万hm2,其中结果面积6.9万hm2,年产鲜枣21万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河北省还是全国枣产品出口最多的省...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鲜枣市场看好,栽植面积迅速增加。至2004年底,全国枣树栽植总面积达到60万hm2,其中鲜食品种占到60%以上。近年来,随着总产量的不断增加,市场销售价格和单位面积产值不断下滑,部分枣农认为鲜食枣栽植面积已饱和,没有了发展空间。笔者实地考察了全国北方主要枣区、南方枣区和西北枣区枣树生产和销售市场,得出结论是,在3~5 a(年)内全国优质极早熟枣树品种市场潜力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分析如下。1从现有鲜食品种栽植面积品种结构分析全国鲜食枣栽植面积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河南和部分南方枣区。虽然…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北部的榆林地区是全国有名的红枣产区,全市枣树种植面积达7.5万hm^2,年产鲜枣5.65万t。枣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的佳县、绥德县和清涧县,这些地区属黄土高原区,土壤贫瘠、耕作条件差。近几年,我们在枣区加强了农村沼气建设,累计建成1.2万口户用沼气池,并开展了枣园施沼肥试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位于鲁北平原上的山东省乐陵市100万亩枣园,是我国以枣树为主,枣粮间作的田中园风景旅游区。这片浩瀚无际的枣林,有枣树2000万株,品种多达43个,堪称当今世界枣园和名枣之最了。乐陵小枣栽培历史悠久,始于商周,兴于魏晋,盛于明清,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  相似文献   

17.
无棣县枣业生产现状及优化提升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生产现状山东省无棣县地处鲁北平原、渤海之滨,栽培枣树历史悠久,现有枣园面积4.73万hm2,其中冬枣2.13万hm2,金丝小枣等2.6万hm2,是著名的"中国枣乡"。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枣业生产发展,通过深入实施"枣产业优化提升工程",按照"调结构、抓园区、带产业、壮龙头"的工作思路,以建立科学的枣质量安全体系为核心,以振兴枣产业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无棣县是全国金丝小枣生产基地县,栽培枣树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现有枣农间作和枣园面积5.8万hm~2,共有枣树1500万株,其中结果枣树400万株,年产红枣3000万kg,被誉为“中华金丝小枣第一县”。经过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枣树病虫害防治历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齐芸芳 《北方园艺》2007,(10):213-213
枣疯病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病,第2年很少结果,病树又称"公枣树".严重影响着枣树的生产发展,枣疯病主要危害枣树和酸枣树.在费县枣产区分布普遍,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地区受害轻重大不相同,部分乡镇,有些新枣区也受到危害,轻者造成枣树大幅减产,严重者绝产,甚至造成大批枣树枯死,枣园被毁.  相似文献   

20.
对神木市山地木枣的矮化更新,密植园修剪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出了山地密植枣园在不同树龄和树形条件下,木枣的冠层培养、保花保果措施,以及老枣树矮化修剪的的几个关键技术点,以指导枣农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