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牛奶中掺入尿素、白明胶等非电解质及病理乳的检验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收购鲜奶时,发现送奶户在牛奶中掺入尿素、白明胶等非电解质掺假物质及病理性乳等,严重影响了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牛奶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立项试验,研究并筛选出牛奶中掺入尿素、牛尿、蔗糖、白明胶、淀粉、豆浆及血和脓汁、乳房炎乳的快速检验方法,以提高消费者的鉴别能力,并推荐给牛奶加工企业在收购鲜奶时检验使用。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地区的牛奶采样,并对牛奶中掺入的尿素、蔗糖、淀粉、豆浆、血和脓汁、有乳房炎的病理乳等物质进行了检验,在检测项目中,掺水乳出现程度较高,为10.99%,其次为乳房炎5.49%,蔗糖为 4.40%,血(脓汁)出现率也高,为4.40%,尿素为2.20%,而这次检测中没有发现掺有淀粉和豆浆;从不同地区采样的检测结果,农村地区的散养户以掺水的检出较高,建议在今后收购中应重视;而某奶牛场以检出有乳房炎的病理乳较高,建议对乳房炎进行治疗,防止同群牛被感染,并注意药残和奶抗的发生,提高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 目前有些农户见利忘义,不顾消费者的健康,肆意向奶中掺入某些杂物和碱、水、面尿素等,以提高牛奶的比重,把坏奶充当好奶,牟取暴利。为保障人民的健康,现介绍几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于下:  相似文献   

4.
鲜牛乳中掺入尿素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目前鲜奶收购检验采用酒精试验、乳稠计测定比重以及酸度检验等方法,导致了部分个体养牛户在鲜奶中除掺水外,还掺入化肥、食盐、碱、甲醛等多种掺假物。在牛奶中掺入异物可直接地危害人体健康,导致中毒或潜在危害,同时使乳品加工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针对鲜奶中掺入尿素进行了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原料奶含脂率不稳定性和对消毒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料奶含脂率不稳定性和对消毒奶质量的影响安徽省合肥市牛奶公司乳品化验中心(230031)马仲宗牛奶中的含脂率,是判断牛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牛奶的含脂率在3.0%~3.8%范围内,但实际收购的原料奶含脂率随着奶牛品种个体差异、泌乳周期、饲料、季节...  相似文献   

6.
牛奶掺假及其鉴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乳品厂与奶农之间在原料奶收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奶农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在牛奶中掺假,而且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样既损害了乳品加工企业的利益,同时也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本文介绍几种常见的牛奶掺假及其鉴别检验方法。一、掺水的鉴别检验1.掺水的动机及危害牛奶是一种不透明的乳白色或略带黄色的液体,易和水融为一体,因此,掺水成为牛奶掺假的一种主要方式。在质量控制工作做得差的地区,奶农交售的牛奶掺水率甚至达100%。乳品加工企业若收购了这种原料奶,一是牛奶干物质下降影响产品的品…  相似文献   

7.
牛奶营养丰富,是最接近完善的营养食品, 500克牛奶含蛋白质 15.5克,脂肪 16克,乳糖 22.5克,钙 600毫克,可提供人体每天全部蛋白质需要的 25%或动物性蛋白需要量的 45~ 50%,热能 30%、钙 50%。 1千克牛奶足够满足成人每天所需的氨基酸含量, 100克牛奶有 120毫克左右钙,奶和奶制品是补充钙最可靠的来源,奶中的钙容易吸收。钙要通过载体才能被人体吸收,牛奶是最好的载体,也是补钙的最好钙源。   除此之外,常吃牛奶还有以下好处:   (1)喝牛奶防中风 (美国某机构进行了 22年的随访结果 )。常喝牛奶中风率为 3.7%,不喝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随机采集的新鲜牛奶作为研究对象,测取牛奶细胞电容、温度和细胞大小百分比3参数,建立预测体细胞含量的神经网络模型,模型对N、T、1、2级奶样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73.56%、65.78%、89.03%、94.32%。结果表明,微通道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牛奶电容的变化与细胞含量相关程度较高,检测精度随着体细胞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9.
牛奶中掺含氮类化肥的快速检测方法○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昆明市650201)徐昆龙○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部(650201)萧蓉我们就农村中最容易从市场买到的铵肥和尿素掺假物对鲜奶收购标准的影响及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现介绍如下,供参考。1铵肥和...  相似文献   

10.
牛奶中的真蛋白主要由酪蛋白(75-85%)、β-乳球蛋白(7~12%)和α-乳白蛋白(2~5%)组成。在检测牛奶的蛋白含量时,一般是测出牛奶中氮的含量,然后乘6.38,得出牛奶中的总蛋白量。这种检测方法将牛奶中的尿素氮也给计算进去了。牛奶中的尿素氮占总蛋白的2-10%。由于人体不能利用尿素,为了真正评价牛奶质量。现在逐渐开始检测牛奶中的真蛋白。牛奶中的蛋白含量受奶牛品种、泌乳胎次、泌乳阶段、奶牛体况、外界环境以及饲料组成等影响。本文主要讨论管理和营养对荷斯坦奶牛乳蛋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谈建立完整的原料奶质量控制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风 《中国奶牛》1996,(5):53-55
原料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奶制品的质量,因此,制定系列包括从环境卫生、挤奶操作到原料奶的检测等的标准和管理制度,以及为提高牛奶质量实行按质论价的收购方法并建立完整的原料奶质量控制体系,对提高奶业生产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原料奶中掺尿素的现状,研究了一种方法可以快速检测掺假乳中的尿素,利用简单的试纸即可检测出乳中尿素。本文研究了试纸的制作工艺,以及试纸的干扰性。结论:原料奶中Ca、Zn和Cu到了一定浓度会影响试纸显色,其余金属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黄曲霉毒素(AFs)是存在于食物或饲料中真菌的有毒代谢物,天然产生的AFs主要有AFB1、AFB2、AFG1和AFG2,而AFM1则是AFB1经动物体内转化而来,具有致癌性,可通过牛奶排出,引起牛奶的安全问题。本文综述了牛奶中AFM1的来源与转化,主要国家和组织对奶中AFM1的限量,奶中AFM1的检测方法和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生鲜牛奶的冰点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鲜牛奶的检测是牛奶进入乳品厂的第一道关口,检测的意义在于确保原料奶的质量,防止卖奶人的掺假,维护以质论价的社会公平交易秩序。在我国,常用比重计检测掺水和以乳脂率指标来衡量鲜奶质量。国外诸多国家为防鲜奶掺水而采用牛奶冰点检测,并被列入按质论价体系。1概念纯水结冰点温度为0℃,而生鲜牛奶的冰点较纯水为低,国际公认平均值为-0.533℃,其变动范围-0.516~-0.533℃。实际生产中,造成冰点下降原因是牛奶中含有一定浓度的可溶性乳糖和氯化物等盐类。当牛奶中掺水或掺入其他杂质时,牛奶冰点即刻发生变化,只要我们检测牛奶的冰点,即可…  相似文献   

15.
4月份安徽阜阳劣质奶粉曝光后,浙江乐清被查出是劣质奶粉的生产源头之一,包括虹桥和赛诺在内的5家奶粉生产厂家也全部被查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乐清的167户奶农的供奶链突然断裂,每天生产的15吨牛奶“无家可归”,一时间白花花的牛奶被奶农含泪倒进阴沟地坎。就在乐清奶农束手无策之际,7月份当地一家名叫“小家伙”的食品企业作出惊人之举,以每公斤2元2角的高价收购乐清所有奶农的牛奶。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乳品生产企业加强了对鲜奶质量的要求,原来可以折价收购的抗奶、细菌超标牛奶、干物质低牛奶等不合格牛奶被拒收。但是奶户和奶站的认识不足,很难短时间内从粗放式管理的恶习中解脱出来。奶户初期对抗生素奶认识淡薄,兽医用药的不负责任,抗奶事件频发;粗放式管理因禁牧工作的加强致使部分奶户粗饲料贮备不足,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一路走高的终端乳品价格突然急转直下。 我国几大产区原料奶的收购价格也大跌近20%,乳品企业向奶农压价、拒收原料奶以及奶农卖牛的现象再次出现。 奶价的大起大落冲击了整个乳品产业链。针对这种情况,最近国务院正委托相关主管部门研究建立原料奶定价机制,以及制定生鲜牛奶收购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奶牛业的发展现状 1.奶牛业向规模化发展 我国奶牛业的养殖模式原本是散养、家庭牧场、适度规模化牧场长期共存.由于受到三鹿事件影响.乳品企业对一些散养户的牛奶质量不好掌控.于是普遍抬高了牛奶的收购门槛,逼着你取缔散养,逐步向规模化养殖转变,如目前伊利、蒙牛对200公里以外的奶站.要求必须日产鲜奶3吨多才收购,一家一户的奶就不收了.目前奶牛家庭养殖正在一些省份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9.
1992年11月1日起,福州市牛奶购销价格全部放开,把奶业直接推向市场经济。 1.合理定价:本着兼顾和维护奶农、加工厂、消费者三者的利益,对鲜牛奶收购和消毒奶的销售进行合理定价:鲜牛奶每公斤收购价格由1.10元调高到1.18元(含脂率3.2%),消毒奶每包销售价格由0.38元调高到0.45元(每包227克),今后牛奶购销价格随市场变化而实行上下浮动。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收购鲜奶的过程中,牛奶酒精试验(Milk alcohol test)早为乳品厂检验牛奶品质所贯用的方法之一。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的奶牛场,特别是在一些集体养牛场、养牛专业户鲜奶酒精试验呈阳性反应时有发生。常常发现,刚从乳房内挤出来的奶与等量的68-70%酒精混合,即出现细小絮状凝块,因其为酒精阳性乳,故不予收购,致使大批尚能利用的新鲜牛奶被废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