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北方寒冷地区稻田养鱼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是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之以人为的措施,既种稻又养鱼,达到稻鱼共生互利,使稻田的生态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都得到合理的改造,并发挥稻田的最大“负载力”的一种生态农业方式。  相似文献   

2.
稻田养鱼作为提高淡水渔业产量的战略性措施之一,近年来受到充分的重视,并有了较大的发展。各地针对如何取得稻鱼双丰收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改革,在以增产粮食为前提、以增收鱼产量为目的,进行稻田养鱼、鱼养稻,使稻田的生态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得到合理的改造,从而发挥稻田最大的“负载力”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努力,使稻田的经济效益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3.
王艳艳  姚俊杰  林艳红  周贤君  李敏 《科学养鱼》2011,(2):33-34,中插2
稻鱼共生系统是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之以人工措施,将种稻、养鱼有机结合在同一块农田中的农业生产方式,达到稻鱼共生互利,使稻田的生态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都得到合理的改造,并发挥稻田的最大负载  相似文献   

4.
渔业影响了水域生态环境,如过度捕捞、鱼类生存环境变迁等都使得原有渔业水域生态系统越来越脆弱。科学开发有限的渔业资源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构建生态系统模型可以更完整地认识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Ecopath with Ecosim(EwE)模型是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平衡为理论基础,融合了生态学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5.
稻田包括水稻及与其共生的昆虫、杂草、敌害生物等,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水稻种植过程中,稻田的许多营养物质往往被与水稻共生的动、植物所吸取,造成浪费,如果在稻田里放养鱼、虾、蟹等,则它们几乎可以食掉在稻田中与水稻争夺养分的所有生物,起到对生态系统“截流”的作用,这样既减少了稻田肥分的损失和敌害对稻田的侵蚀,促进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6.
“田凼式”稻田养鱼是一种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建立以水稻为主体,引入鱼类及水生经济植物种群,综合开发稻田资源的理想模式,它充分利用稻田空间及植物生长时差,在种稻养鱼的基础上,利用沟、凼种植经济植物,使稻田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流水坑沟式稻田养鱼,在我区目前已推广1252亩。稻田养鱼是一种立体种养、集约经营、以稻养鱼、以鱼促稻的稻鱼共生生态系统,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8-1989年我们在岩前乡眉山村进行了流水坑沟式“千斤稻、百斤鱼”的试验,连续2年获得成功。1988年和1989年经验收稻田面积分别为1.81亩、1.03亩。  相似文献   

8.
稻鱼共生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稻田养鱼是应用稻田养鱼鱼养稻、稻鱼共生的理论,有意识地利用生物种群、群落之间的生存竞争及动定协同,从而控制和调节稻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也就是说,稻田养鱼是将原有的稻田生态系统向更有利的方向转化,并且充分利用新的生态系统,发挥其共生互利的作用,使稻田生态系统产生更大的“负载力”,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产品。我国的稻田养鱼有悠久历史,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就有记载。但直至解放前夕,稻田养鱼只是自发地在部分地区进行,因此,技术一直难以提高,产量也很低,面也不广。解放后,由于水产事业得到重视,自1958年开  相似文献   

9.
通过稻田工程技术处理,扩大稻田水体,实行鱼类的集约化混养与精养,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稻鱼生态系统的良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取得尽可能高的稻鱼产量,获得最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本文就我区推广的“田凼沟结合”和“垄栽稻鱼萍”两种模式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鱼是人工建立的稻鱼共生生态系统,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EwE模型在评价渔业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渔业影响了水域生态环境,如过度捕捞、鱼类生存环境变迁等都使得原有渔业水域生态系统越来越脆弱。科学开发有限得渔业资源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构建生态系统模型可以更完整地认识水域生态系统得结构和功能。Ecopath with Ecosim(EwE)模型是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平衡为理论基础,融合了生态学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主要用于探讨生态学的基本问题、评估渔业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渔业管理政策、评估海洋保护区域的效果和位置确定、评估环境变化对渔业的影响。该模型为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提供了分析和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鱼在我国历史悠久,历史记载始于汉末三国时期。近年科学家创立了“稻鱼互利”理论。其核心内容是:“稻鱼协同,以废补缺,共同互利”,建立新的生态系统,促进物质就地循环,使能量转向有利于稻鱼双方转化,从而达到稻谷增产鱼丰收。  相似文献   

13.
小龙虾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龙虾具有适应力强、繁殖力高、病害少、食性杂、生长快、耐高温、耐低氧等特点,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虾类。稻田养殖小龙虾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它利用稻田的自然环境,辅以人工营造的生态系统,既种植水稻又养殖小龙虾,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昆虫资源以及其它物质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小龙虾所利用。并通过小龙虾的生命活动,达到为稻田除草、灭虫、松土、活水、通气和增肥之目的,在人工管理条件下获得稻、虾互利双收的理想效果。现将主要技术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哈尼梯田稻鲤共作模式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哈尼梯田稻鲤共作模式(复合生态系统)微生物菌落结构特征,本实验拟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稻鲤共作(RC)与稻田单作(CK)2种模式下水体、表层以及根系土壤及鲤肠道细菌(16S rDNA)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复合生态系统中主要细菌门类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及硝化螺旋菌门等。与CK相比,RC表层土壤中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主要显著增加的优势菌属为厌氧绳菌(Anaerolineaceae_norank)、Aminicenantes_p_norank、未定义的绿弯菌(Chloroflexi_P_unclassified)、梭菌(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梭菌(C._sensu_stricto_12)、互营菌(Syntrophaceae_f_norank)、芽单胞菌(Gemmatimonadaceae_f_norank);RC根系土壤中绿弯菌门含量显著高于CK组,主要是Anaerolineaceae_norank、Sideroxydans、Aminicenantes_p_norank、Chloroflexi_p_unclassified、Gemmatimonadaceae_f_norank优势菌属显著增加。RC模式中鲤肠道优势菌主要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其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为58.59%,超过一半的丰度。RC模式组相比CK组,土壤的有机质、总氮、总磷等理化指标都有所降低,其中pH、总磷和速效磷显著降低;稻田表层和根系土壤的细菌Sobs指数及PD指数也均增加,其中稻田表层土壤组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增加鲤养殖后,稻田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产生明显变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水稻根系和养殖生物肠道的群落结构产生了影响。本研究初步揭示了RC复合生态系统优于CK系统的微生物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5.
稻田养鱼是应用稻田养鱼鱼养稻,稻鱼共生的理论,有意识地利用生物种群、群落之间的生存竞争及动定协同,从而控制和调育稻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也就是说,稻田养鱼是将原有的稻田生态系统向更有利的方向转化,并且充分利用新的生态系统,发挥其共生互利的作用,使稻田生态系统产生更大的“负载力”,  相似文献   

16.
渔业生态经济学是研究渔业生态系统与渔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和协调关系的一门边缘综合科学。它以渔业生态系统与渔业经济系统作用构成的渔业生态经济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渔业生态系统的运转为基础,研究渔业经济系统与渔业生态系统的协调、制约关系,以获得最大的综合生态经济整体效益,从而达到对自然渔业生态经济资源的最优生态经济配置。  相似文献   

17.
<正> 稻田养鱼的科学原理稻田养鱼是根据稻田养鱼(草鱼种)鱼养稻、稻鱼共生的理论,把原有矛盾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把两种不同的生产场所合并在一起,将原有的稻田生态系统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而且充分利用人工新建的生态系统,使其发挥共生互利的作用。与此同时,仍须树立以稻为主、稻鱼互利的思想,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克服稻鱼之间的矛盾,发挥鱼对稻有利的方面,达到稻谷增产鱼种多的目的,使稻区农民尽快地富裕起来。稻田养鱼的效果总括起来,稻田养鱼好处多: 一、能使稻谷增产10%以上; 二、可收获3~5寸草鱼种300~500  相似文献   

18.
于2004年3~10月在湖南省桃江县长竹冲的水稻田中进行了稻田养金鱼的试验。在稻田中放养一定数量的金鱼,使之形成稻-金鱼共栖生态系统。结果表明:共栖系统甲烷排放通量日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排放高峰出现在下午14∶00~16∶00,夜晚0∶00~4∶00达到最低值;甲烷排放通量在禾苗返青期、分蘖期出现峰值,分别为15.79mg/(m2·h)、10.074mg/(m2·h)。稻金鱼共栖生态系统中的甲烷排放通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两者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稻田的甲烷排放通量与稻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还原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总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6、0.9547、0.8205,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稻-金鱼共栖生态系统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改善是降低稻田甲烷排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稻田中养两茬虾,形成一个水稻、淡水小龙虾互生共存的生态系统。所谓两茬是指一年中龙虾有两次高产收获。近几年,不少地区推广该模式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和优势所在.在水生生物生态系统中,要采取有利于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措施,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向最有利的方向发展,形成有利的生态平衡,建立良性循环,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笔者试图从这一生态学的观点来论述稻田养鱼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