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指出了传统村落是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典例。以安徽宏村为例,对宏村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构成以及主要标志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安徽宏村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保护策略,包括"天人合一"风水观和生态观的理念传承;生态水系及耕地的保护;古建民居及技艺、民俗传承;控制好旅游化发展的程度等。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通过传统村落村的分析研究能够更好地找出传统村落在发展与更新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为传统村落的自主更新与发展提供意见,制定出适合该区域的保护规划,保护传统村落的完整性与发展的科学性。以红河石屏县第三批的传统村落为主要分析和研究对象,探讨了该区域传统村落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蒋明 《林产工业》2020,57(1):85-87
富有传统民俗特色文化的木结构建筑村落,不仅能够成为当地提升旅游资源的重要助力,而且可以为深入研究区域内的人文、历史、文化资源提供大量翔实的资料与物证,极具文化考古价值。对传统木结构建筑村落中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概述了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村落定位与特征,分析了传统木结构建筑村落与其他村落的差异性,为深度剖析迁徙文化、群居文化等明显带有华夏文明特征的文化信息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见证,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村落发展层面上看,应对传统村落、民居进行保护;从现代居住舒适性层面上看,需要对传统民居进行保护和修缮。只有对传统村落民居进行更新保护和发展,才能使历史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对景迈山传统村落进行现场调查,摸清传统村落所面临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空间格局的保护与利用以及传统民居建筑的修缮与利用两方面提出可提高居住舒适性的修缮保护措施,并提出做好整体保护规划和旅游规划等村落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古民居建筑上的装饰反映了当地独特的人文特点与审美情趣,具有艺术研究价值。为促进传统文化与室内软装的融合,通过对关中黄河沿岸传统村落古民居建筑上的装饰纹样造型、色彩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遵循角色模型、感性工学以及形状文法等法则,提取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因子并进行创新性转化利用,输出符合现代审美且蕴含关中黄河沿岸传统村落文化的创新纹样。通过室内软装纺织品设计实例验证本研究的可行性,实现传统建筑装饰纹样与室内软装纺织品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黎族传统村落是由潜在的宗族血缘关系连接而成的一个整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区域性文化样式。本文根据史料记载中向人们展示黎族传统村落及其住居的现象与魅力,并深入地解读和总结了黎族传统村落形态的空间构成及其住居建筑形式的精华和价值,以期为研究这一古老而珍贵民族村落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许秀娟 《绿色科技》2023,(21):22-27
以传统村落连州市丰阳村为研究对象,从村落遗存最具识别性的建筑、水系、布局入手,分析了景观基因中蕴含的主导、传承、归因、依附、尺度、意象等遗传信息,并探索了遗传信息的储存方式与表达路径。结果表明:丰阳村的景观基因遗传信息依附于背山面水的村落朝向、条块状的整体布局形态、雕梁画栋的祠堂、精巧绝伦的古庙、半月形的水塘等,共同造就了丰阳的整体意象表达。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了丰阳村景观基因“信息元-信息点-信息廊道-信息网络”的旅游规划,以信息点串联形成商贾街巷文化体验廊道、明清古民居建筑文化体验廊道、生态自然景观体验廊道、宗族文化体验廊道,以廊道交错构成网络,以期为丰阳村、岭南传统村落乃至全国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背景下实现传统文化永续传承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山水空间是传统村落发展的基础和骨架,在传统村落保护中极为重要,但当前研究中将传统村落与山水空间割裂,忽视村落一般山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以极富特色的福州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根据村落与山体关系,将福州市传统村落划分为丘陵平地型村落、低山谷地型村落以及低山斜坡型村落,并运用卫星地图判读,实地调研以及Blender建模等方法总结了福州市传统村落山水分布特征、山水空间模式,并进一步揭示了不同类型的村落空间模式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福州市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永泰县以及罗源县境内,海拔200~1000 m,距离水系3000 m以内的区域,并且平原丘陵型村落多呈现“溪-田-村-田”的团状集中分布模式;低山谷地多呈现“山-村-田-溪-田-村-山”的模式沿着山体呈现带状分布;低山斜坡型村落多依附山体呈现“山-村-田-溪-田”的模式分布。本研究将山水和村落视为一个整体,希望能够给乡村可持续发展建设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目前传统的村落空间形态定性研究,偏重于感性认知,对复杂地形地貌背景下,外部地理论环境空间占重要比例的山地村落空间形态本身很难展开深入研究。以大理山地村落诺邓村为例,引入空间句法这一空间计算语言,对山地村落空间形态进行了整体、全面和系统的量化分析,该方法的运用不仅可解决山地村落空间形态特征与规律认知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成为评价村落形态结构是否合理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闽西南山区客家传统村落景观风貌独特,水系景观地域特征突出。先采用影响要素叠加的方式,总结特定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下闽西南自然水系特征,并与我国其他典型地域进行对比;然后从聚落选址、形态及传统理水手法方面,分析河坑村水系对村落空间构成的影响,并采取要素构成的方法,提取滨水植被、驳岸形态、滨水构筑、滨水人文活动等景观要素特征,剖析其自然和人文成因,为闽西南客家村落景观的保护开发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3.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姜花属Hedychium野生花卉资源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秀  刘念 《广东园林》2009,31(4):7-11
我国野生姜花属植物有32种、2变种和2变型,共计36个分类群,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以形态特征为主结合各个种的分布、生境等特点可将现有的种类分为毛姜花类群、白姜花类群、滇姜花类群、密花姜花类群、红姜花类群、盈江姜花类群等6大类群,以方便识别和开发利用。我国该属植物在植株高矮、花期、花色、花香、花序是否高出叶面、耐热性等方面均具丰富变异。为园林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针叶树种播种育苗的出苗率和出苗后的保苗率是针叶树种育苗成败的关键技术,云杉属是针叶树种育苗最难的一个属,兰云杉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良好的种子处理技术,苗木出土后,易遭病菌危害,立枯而陆续死亡。本实验采用了9种种子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0.5%K2MNO4水溶液浸种15min,再用冷水冲洗3~4遍,在自然冷水吸胀24h,后在室温下堆积催芽,和采用10%巴士消毒液以雾化状态喷雾于堆积的种子上,边喷边翻动,保持均匀;15min后冷水冲洗3~5次,用冷水浸种24h并在室温下堆积催芽处理后,其苗木出苗率和保苗率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香荚兰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以及不同花粉量的授粉实验,分析了授粉成功率、落荚率和果荚生长量与授粉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花授粉挂果率和果荚生长量均优于异花授粉,挂果率差异高达13.74%,果荚平均长和重差异分别为0.51 cm、1.29g,且授粉成功率和挂果率均较异花授粉高;随授粉量的增加,落荚率降低,挂果率增高,果...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数控铣削加工中常见轮廓的精度控制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18a生种子园采集的杉木花粉为试验对象,在花粉发芽试验中,培养基按不同的蔗糖浓度和pH值进行了9种处理,接种24~36h以后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培养基不同,花粉的发芽率高低也不一样,杉木的花粉发芽最佳培养基是蔗糖浓度为20%、pH为5.5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采用湘林—90无性系杨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扦插造林,研究萌条的根桩年龄对杨树扦插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时的胸径、苗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的萌条苗间均有显著差异,造林后的第1年、第4年,胸径、树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萌条苗的造林地间虽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都适宜扦插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