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筛选出高产碱性蛋白酶的菌株,为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从青岛沿海海域采集的海水及海泥中分离得到产碱性蛋白酶的菌株,经紫外诱变和微波诱变处理,获得目标菌株并测定菌株的酶活力,同时对诱变菌株的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的研究。[结果]筛选出的菌株酶活力为145 U/ml,经过复合诱变后,菌株ZR-58-3-1-3发酵液的酶活力达775 U/ml,比出发菌株高4.3倍。菌株所产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属中温蛋白酶;最适作用pH为8.5,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结论]菌株ZR-58-3-1-3产碱性蛋白酶的性能稳定,可作为产碱性蛋白酶的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2.
GA-M31是一株诱变的酱油曲菌,其生长快、产孢子多、孢子发芽率高;该菌株具有较强的淀粉糖化酶活力,而且蛋白酶活力比一般菌种高10%。经8个厂家试用证实,该菌株酶活力和出品率均比原生产菌种提高10%以上,生产工艺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3.
出发菌株黑曲霉Y2449,经离子束多次诱变得变异菌株SD16。检测结果表明:出发菌株Y2449产β-葡聚糖酶的酶活由原来的73.0U·mL-1提高到489.32U·mL-1。变异菌株SD16经传代培养,产酶特性稳定。试验还探讨了变异菌株SD16的最佳产酶条件,结果表明:当500mL三角烧瓶中装100mL发酵液,摇床转速为200r·min-1,接种量为1.5mL(孢子浓度约为106~107个·mL-1),发酵温度为36℃,培养时间60h,pH值为6.5时,变异菌株SD16酶活最高。  相似文献   

4.
黄乐平  汤锋  刘启阳  陈卫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275-13276
[目的]研究聚半乳糖醛酸酶高产菌株的复合诱变条件。[方法]黑曲霉孢子经紫外线辐射2 min后,涂布于含0.8%LiCl的培养基上培养,经初筛和复筛后测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力。[结果]获得1株产聚半乳糖醛酸酶活力为10.450万U/ml的菌株,产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0.77%。[结论]产聚半乳糖醛酸酶的黑曲霉经紫外线辐射2 min、0.8%LiCl复合诱变后,产酶活力提高了60.77%。  相似文献   

5.
黑曲霉β-甘露聚糖酶的诱变选育及部分酶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验室保藏的数十株真菌、细菌和酵母菌种中,经定向筛选,得到1株产β-甘露聚糖酶酶活较高的黑曲霉菌株MA.以菌株MA为出发菌,经Co60诱变和摇瓶发酵初、复筛,最终获得一株产β-甘露聚糖酶活力高且遗传性能稳定的菌株MA-56,其所产的β-甘露聚糖酶活力稳定在9.31×104 U/g ,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4.78%.酶学性质初步研究表明,黑曲霉菌株MA-56所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反应pH为2.5~3.5;该酶在70 ℃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pH 2.5~9.0的环境下表现稳定;在供试的10种金属离子中,只有Cu2+对酶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腐乳毛霉菌种选育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毛霉菌M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60Coγ-射线复合诱变,获得一株高产蛋白酶突变株毛霉M263.该菌株的生长速度快,菌丝旺盛,且洁白致密。固体培养,中性蛋白酶活力为841μg/min,产酶活力约为原出发菌株的2倍。产酶最适培养条件为:98%麸皮,1%豆饼粉,1%葡萄糖,料水比1:1,起如pH7.0,20℃培养120h。  相似文献   

7.
为了通过诱变筛选获得豆豉溶栓酶高酶活菌株.研究以豆豉溶栓酶产生菌株Bacillus subtilis LD-8547为出发菌株,分别通过紫外线诱变和硫酸二乙酯的复合诱变,根据奶粉平板和血粉平板上菌落透明圈的大小进行初筛和复筛.并采用四肽底物测定法进行了溶栓酶的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通过实验获得了产豆豉溶栓酶酶活力达18 228 U/mL的LD-8547-25菌株,比诱变出发菌株的酶活力提高了107%.为豆豉溶栓酶高酶活菌株的诱变筛选提供了有益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以本公司菌种保藏室的产脂肪酶黑曲霉菌株AG007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筛选得到突变株A45-72,其产脂肪酶的活力较AG007提高了86%。再对A45-72进行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得到突变菌株GH-73,其摇瓶发酵酶活达到2 350 U/m L,较出发菌株AG007提高了1.2倍,将GH-73传到第10代,其产酶较稳定。摇瓶中添加2.5%橄榄油作为诱导剂时,产酶能力达到2 875 U/m L。通过酶学特性研究发现,其最适作用温度为30℃,且在0℃左右保留30%的活性,是一种低温脂肪酶。  相似文献   

9.
以毛霉菌(Mucor)M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60Coγ-射线复合诱变,获得一株高产蛋白酶突变株毛霉M263。该菌株的生长速度快,菌丝旺盛,且洁白致密。固体培养,中性蛋白酶活力为841μg/min,产酶活力约为原出发菌株的2倍。产酶最适培养条件为:98%麸皮,1%豆饼粉,1%葡萄糖,料水比1:1,起始pH7.0,20℃培养120h。  相似文献   

10.
提高海因酶产生菌株的活力,能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重要中间体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生产带来应用价值,对产海因酶的恶臭假单胞菌MZ-4S-0315进行紫外、微波诱变处理,在加有适量底物类似物5-FU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经测定的140株菌株,其海因酶活力大部分比原菌株产酶能力有所提高;其中在微波(800w,2450Hz)40s诱变条件下筛选到一株产酶活力比原菌株提高2.44倍的菌株ZF-109.该方法比以往化学试剂结合的诱变操作简单,危害性小,特别是筛选速度有了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菌种的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以产纤维素酶的绿色木霉为出发菌株,采用微波诱变处理,对其发酵生产的纤维素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木霉经微波诱变与原有菌种相比产酶活力提高30%以上;该酶分别在37℃和pH 5.0时,酶活性最高;在羧甲基纤维素底物保护下,酶的热稳定性大幅度提高;金属离子Ba2+、K+对酶有激活作用,Cu2+、Ca2+、Fe2+、Mn2+、Zn2+、Fe3+对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产淀粉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提高产酶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自然界获得产淀粉酶活力较高的菌株,从不同地区土壤、面酱醅、发霉玉米上的样品中筛选出1株产淀粉酶活力较强的菌株BSJD10,在结合菌落菌株形态、生理生化指标、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种群形态和个体形态进行观察和鉴定,通过紫外和硫酸二乙酯的复合诱变提高诱变株的产酶能力.得出结果,确定分离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并以此为出发菌株,通过复合诱变获得的诱变株其产酶能力为2.03 U/mL,比原菌株提高1.31倍.  相似文献   

13.
以黑赤曲霉(Asp.niger-W1)为出发菌,经紫外诱变、亚硝基胍处理获得—蔗糖酶高产菌(Asp.niger-W3)。经固态发酵培养获得高活力蔗糖酶。该酶在50-55℃有较高活力,在pH5.5-6.0范围内有较高稳定性。该菌种选育成功,可为果葡糖浆生产提供了一种简易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产酸性α-淀粉酶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5为出发菌株,通过对B-5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诱变以达到提高产酸性α-淀粉酶活力的目的。[方法]在溶菌酶浓度为20 mg/ml,37℃酶解90 min条件下,原生质体制备率达到94%。然后经紫外线诱变处理,从中筛选水解圈与菌落比值较大者进行发酵,测定酸性α-淀粉酶活力。[结果]从大量突变菌株中筛选得到1株α-淀粉酶活力为267 U/ml的突变菌株UV-329,其产酶活力较出发菌株B-5提高了254.2%。[结论]利用紫外线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5原生质体进行诱变是一种有效的微生物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复合诱变选育腈水合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择有效的方法选育稳定的腈水合酶高产菌株。[方法]以Rhodococcus sp.HUST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对其进行复合诱变处理,选育出酶活力高的突变株进行培养并测定腈水合酶活性。[结果]菌株HUST复合诱变的条件为:出发菌株在距离为15cm时紫外诱变45s后再经1.1%的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20min,然后进行有利突变株的筛选,通过初筛、复筛和遗传稳定性试验,获得1株遗传性状稳定的腈水合酶高产菌株HUST-1,其酶活高达698.6U,比诱变前提高了68.3%。[结论]通过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能选育出有较高腈水合酶活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紫外线、NaNO2及其复合处理对黏质沙雷氏菌产几丁质酶的诱变效果,经几丁质平板透明圈初筛与摇瓶复筛,筛选出1株几丁质酶活较高的诱变菌株NU2,产量为出发菌株的2.75倍.研究发现,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对酶活的提高效果比菌悬液NaNO2诱变更明显;复合诱变中,菌悬液经NaNO2诱变后再经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的方法产酶能力更强,且菌株遗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紫外线、60Coγ辐射对溶菌酶产生菌溶杆菌S2-6b进行诱变,通过初筛和平板复筛获得多株高产菌株,经多次摇瓶复筛表明,其中菌株UCo1产溶菌酶酶活力达8 148.60 U/mL,其平均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0%以上。连续传10代,产酶活力稳定。  相似文献   

18.
N+注入选育益生菌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发菌株黑曲霉AN01,经离子束多次诱变得变异菌株AN02.结果表明,出发菌株AN01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酶活分别由原来的1 298 U·mL-1、2 551 U·mL-1和5 620 U·mL-1相继提高到14 252 U·mL-1、13 016 U·mL-1和13 206 U·mL-1.变异菌株AN02经传5代培养,产酶特性稳定.该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在培养基基础营养为麸皮、豆粕和玉米芯的条件下,最佳无机氮源为硫酸铵,最佳pH为5.0,最佳含水量为60%,最佳发酵温度为30℃,最佳发酵周期为96 h.  相似文献   

19.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选择有效的方法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种。[方法]利用黑曲霉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和亚硝酸复合诱变,选育出酶活力高的突变株进行培养并测定其酶活。[结果]在单因子诱变中,紫外线效果明显优于亚硝酸,致死率70%~80%的诱变剂量比较理想。复合诱变比单因子诱变效果好,产酶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菌落生长速度也加快,在多次传代试验中,菌株的性状也比较稳定。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15 W,照射距离30 cm左右,照射时间8 min)和亚硝酸(0.1 mol/L的NaNO3处理5 min)的复合诱变,复筛得到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纤维素酶活力提高了61.10%,滤纸酶活力提高了64.01%。[结论]通过紫外线和亚硝酸复合诱变能选育出有较高纤维素酶活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20.
高效产果胶酶的黑曲霉菌种的诱变及筛选(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原有保藏菌株经诱变并筛选出高产果胶酶的黑曲霉菌种。[方法]涂布平板法选取透明圈和菌落直径较大者作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进行菌种诱变,选择致死率在70%~80%范围内的诱变后菌株进行初筛和复筛。经透明圈检测和摇瓶发酵酶活检测确定其最高酶活和培养时间。[结果]D1-4菌种在适宜培养基中培养96h酶活性最高,达141.13U/ml,比出发菌株酶活提高了1倍。[结论]诱变菌株D1-4有较强分泌果胶酶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