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2014年4月24—25日临夏州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MICAPS常规气象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和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析2014年4月24—25日甘肃省临夏州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长波脊发展引导极地冷空气不断南下堆积,巴尔喀什湖冷槽东移是造成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正涡度平流与高空低槽锋区的合理配置造成了强降温和降水为主并伴有大风、霜冻等天气的强寒潮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2.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1年11月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冷空气活动主要有3个特点,即范围较大、降温速度快、降水时间较长;寒潮爆发前回暖往往是寒潮预报的一个重要指标;槽后较强冷空气的不断南下,利于寒潮天气的爆发;500 hPa负涡度带的一次次南下影响,可据此判断冷空气的影响时间和强度。  相似文献   

3.
2016年1月22—25日四会市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16年1月22—25日在四会市发生的强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寒潮天气过程是一次显著的横槽转竖型寒潮过程;强烈冷空气从西北部入侵,中纬度竖槽加快速度移动、合并深入极涡槽内,极涡槽持续向南加深,推动了地面冷空气持续向南边区域增强,进而造成四会市强寒潮天气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刘春容 《北京农业》2013,(24):164-165
2009年12月22-24日(简称"12.22"),新疆塔城地区出现了一场全区性的强寒潮天气过程,也是近50 a来(1960-2009年)历史同期(12月)最强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基于此,利用欧洲数值预报中心高度场、温度场、海平面气压场各项资料及T213物理量场资料对此次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从中总结预报经验教训,以期提高寒潮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甘肃冬季一次寒潮天气过程。[方法]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12月2~5日甘肃的一次寒潮天气爆发的成因和物理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此次寒潮过程属于"横槽转竖型"。乌山脊崩溃、横槽的转竖、地面冷高压的加强南下是引发寒潮爆发的原因。西伯利亚低涡发展带动极地小股冷空气补充南下,对寒潮的爆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此次寒潮过程中,涡度、温度平流等物理量也有很好的表现。[结论]该研究对今后类似天气过程的预警预报和决策服务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资料,对2016年3月8—10日和2017年2月20—22日铜仁市出现的2次寒潮天气过程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500 h Pa环流形势来看,2016年3月8—10日寒潮过程是横槽转竖型,2017年2月20—22日寒潮过程是小槽发展型;从地面冷高压路径来看,2次冷空气势力强大,先北路、后东北路径影响铜仁市;2016年3月8—10日寒潮过程前期地面和高空升温较明显,24 h降温幅度较大。寒潮天气过程的产生与冷空气强度、路径以及前期温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4月18日~20日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出现在欧洲脊强烈发展并缓慢东移,脊前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大举向南下,西伯利亚低槽明显向南加深,冷空气势力显著加强,并向东南爆发,受此强冷空气的影响,垦区经历了一次以大风、降温、降水和霜冻为主的寒潮天气过程.全垦区普遍出现了重度霜冻灾害或雨雪冰冻灾害,部分地方出现大风灾害  相似文献   

8.
纪成成 《农业灾害研究》2020,10(1):100-101,127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对2017年11月13—15日、11月27—29日和12月9—11日根河市出现的3次典型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次过程均是在前期强烈升温的基础上,由强冷空气在西西伯利亚及贝加尔湖堆积并向南侵袭造成的;3次过程亚洲中高纬环流形势均表现为一脊一槽型,动力机制均为高空旋转低压槽与强锋区,促使寒潮暴发的流场均为低槽旋转型;冷空气暴发后,呼伦贝尔上空均由强盛的冷平流控制,地面冷高压均进入关键区并达到寒潮强度;但由于冷空气的强度、发展、移动路径不同,因此3次过程的降温幅度和对根河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根河冬季寒潮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的高空、地面资料和数值预告产品对2010年1月18—20日和2011年1月1—3日发生在新疆博州地区的2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寒潮天气均是前期温度明显回暖后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从环流背景、冷空气的移动路径及源地分析找到了2次过程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并结合数值预告产品的解释运用,得到博州地区冬季寒潮预报的一些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采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5日和20~22日黄河中下游地区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形势、影响天气系统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寒潮天气过程均是在前期强烈升温的基础上,有强冷空气堆积并向南侵袭造成的。前者黄河中下游地区受蒙古热低压控制,寒潮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具有明显的持续性。后者黄河中下游地区受河套倒槽控制,寒潮天气持续时间短、降温幅度大、雨雪区域大,具有更强的爆发性。亚洲高纬上空稳定维持一个强大的极涡时,有利于强冷空气南下,极易形成持续性低温,对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强寒潮天气过程有明显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用常规高空、低空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使用天气学和诊断分析方法,结合四川省天气预报手册寒潮预报指标,对比研究2016年2月12—14日和2018年12月27—29日发生在四川省南充市的2次冬季区域寒潮天气过程。发现2次过程均是前期气温回暖后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但各自的环流形势、冷空气源地、强度和移动路径都不同,为南充本地冬季寒潮天气及强度预报积累一些经验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从寒潮天气过程发生的环流形势的演变过程及各种物理量变化特征如涡度、垂直速度、温度平流等方面对2011年3月12—14日、2012年4月22—24日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2次春季寒潮天气过程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发现这2次春季典型寒潮天气过程均是出现在亚欧中高纬地区环流形势由纬向型向经向型转换过程中,前期温度一般较往年同期异常偏高;强盛的冷平流造成气温大幅下降,地面冷高压强烈发展最终形成甘肃省河西地区寒潮天气;但2次寒潮过程环流形势也有所不同,天气过程的强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农技服务》2019,(5):84-88
2016年2月12~14日新巴尔虎左旗出现了一次寒潮天气过程,为今后类似寒潮天气过程的预报提供参考,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天气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欧洲来的高空低槽携带冷空气东移,超极地冷空气南下与之合并加强,爆发此次寒潮天气;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数值预报的高度场、温度场、气压场都表现出很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4.
每年都会有几次强降温天气影响我国气候,气象学中只有当强冷空气达到一定的标准才称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否则只称为一次强降温天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温差异大,所以南北方寒潮标准也有所不同,如广西寒潮标准规定48小时降温8度以上,同时日平均气温降至8度以下就达寒潮标准;上海规定24小时气温下降10度且最低气温小于0度就达到寒潮标准,甘肃省气象局规定日平均气温24小时下降大于10度或48小时大于12度,且最低气温小于5度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寒潮天气过程常伴随强烈的降温以及大风、雨雪、沙尘暴以及霜冻等恶劣天气现象,给农业生产以及交通等行业造成严重的影响。而春季和冬季寒潮因伴随的天气现象不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本文选取酒泉地区2011年到2018年间不同季节出现的寒潮天气过程进行统计,以及它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张慧  王春慧 《北京农业》2013,(9):148-149
利用青海省循化县2011年3月13-14日气象观测资料,对循化县出现一次大范围的寒潮天气的影响系统、天气成因以及预报服务进行了分析探讨,为做好以后春季寒潮天气预报分析以及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运天气学原理,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1 年5 月10~12 日发生在河套地 区的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寒潮天气过程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农业科技》2016,(8):227-228
2015年5月9—11日,青海省大部地区自西向东出现了寒潮天气过程。利用常规观测数据、T639和EC模式等资料,对本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详述,分析了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011年河西走廊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总结预报经验。[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Ecmwf数值产品资料,对2011年3月12~14日河西走廊寒潮天气过程发生的环流背景、成因及影响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此次寒潮出现在北半球中高纬环流形势由纬向型向经向型转换过程中;前期基础温度偏高是形成这次寒潮天气的前提条件;地面冷高强烈发展是形成寒潮天气的直接原因;强盛的冷平流是造成气温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雪后晴空辐射对局地气温也有一定作用。冷空气主力偏北、冷空气以扩散的方式东移南下、锋面过境时间偏早和高低层都辐合不利于深层对流发展以及高低空风速不大等都是影响大风偏弱的因素。[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寒潮、大风天气预报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丽娜 《甘肃农业》2006,(11):366-367
2006年4月10~12日甘肃平凉市出现了一次区域性的强寒潮天气过程,普遍降温13℃以上,同时又连续5d清晨出现了霜冻天气。本文主要对这次寒潮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对类似天气形势下寒潮天气预报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常规高空、NCEP再分析资料及地面观测资料,从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2个方面对2016年1月22—24日且末县强低温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低温寒潮天气过程冷空气来临前,且末县天气存在增温现象,增温越大则降温越大,前期增温显著可作为冬季寒潮天气预报的关键指标;此次且末县寒潮天气过程为横槽转竖型,强烈冷空气从西北部入侵,中纬度竖槽快速合并深入极涡槽内,极涡槽持续向南加深,推动地面冷空气向南增强导致且末县低温寒潮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