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水貂的繁殖力是指单位时间内繁殖后代数量的能力。繁殖力的高低不仅与母貂密切相关,而且还受公貂的影响。公貂的繁殖力表现在性欲、配种能力、精液品质以及与配母貂的受胎率和胎产仔数。为了提高种公貂的繁殖力,必须严格选择、合理喂养、精心管理、正确使用,使之具有旺盛的性欲和优良的精液,从而提高配种能力和繁殖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水貂繁殖力,试验研究了中国式和美国式两种配种方式对美国短毛黑水貂繁殖力的影响及中国不同配种形式对母貂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式配种方式母貂受配率(99.8%)高于美国式(93.5%),但美国式配种方式母貂的其他繁殖性能(产仔率95.4%、胎平均产仔数5.71只、仔貂成活率93.9%和群平均育成数4.78只)优于中国式(产仔率81.4%、胎平均产仔数5.57只、仔貂成活率88.0%和群平均育成数3.98只);连续复配为中国式配种方式中主要的配种形式,在该形式下水貂繁殖力较高;美国短毛黑水貂配种期的体重指数在29~34 g/cm内,母貂产仔率最高达82.9%; 多数母貂妊娠期为41~50 d,其中妊娠期为41~45 d的母貂胎产仔数最高,为6.21只.  相似文献   

3.
(一)影响彩狐繁殖力的因素影响公母彩狐繁殖力的因素包括母狐的年龄,驯养程度、营养水平、受配次数、环境影响.一般彩狐3~5岁繁殖力最好,母狐随着年龄增长,繁殖力逐渐下降,营养状况好的母狐胎产仔数较多,仔狐成活率较高,一般受配2次的母狐胎产仔明显高于受配1次的,而受配3次的明显高于受配2次的.但受配4次没有明显提高.说明彩狐受配3次最佳.  相似文献   

4.
影响貉繁殖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母貉的年龄、驯化程度、受配时机和次数、公貉精液品质、分娩时间、胎产仔数及营养水平、体质状况等.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可以提高繁殖力,现将其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繁殖力是指动物在正常生殖机能条件下生育繁殖后代的能力.繁殖力受生态环境、营养、饲养管理方法、生理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水貂养殖来说,繁殖力就是生产力,它直接影响生产水平的高低和经济效益,提高水貂繁殖力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影响水貂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提高其繁殖力的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貂(Mustla visen)的人工饲养,在我国虽有20多年的历史,但对其生理学特征及生殖规律,尚缺乏系统研究。水貂的繁殖力是评定水貂经济意义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提高水貂的受胎率及产仔数,对水貂生产关系很大。据国外文献报道,母水貂的产仔数仅占排卵数的50%左右,且个体间差异很大,多则17只,少则1  相似文献   

7.
水貂育种核心群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貂育种核心群选育中,组建核心群,经过初选、复选、精选、同质选配等措施,培育出体型较大,繁殖力高,生长发育快,毛绒品质好,遗传性能稳定的左家黑色标准水貂优良品种。结果表明:三个世代的选育,母貂的胎产仔数达到了5.58±1.72只,成活数5.33±1.81只;公貂的受配率为91.3%。公貂体重为(2.29±0.18)kg,母貂体重为(1.28±0.14)kg;公貂体长为(44.6±2.17)cm,母貂体长为(38.21±1.32)cm。毛绒品质也得到了提高。结论:水貂体重,体长,繁殖性能,毛绒品质均有所提高,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8.
1影响因素一般母狐2~5岁繁殖力最好,营养状况好的母狐胎产仔数量较多。受配2次的母狐胎产仔数明显高于受配1次的,受配3次的明显高于受配2次的,但受配4次后没有明显提高,说明母狐受配3次最佳。  相似文献   

9.
1影响因素种畜品质是影响繁殖力关键因素,只有优良的种畜才能生产出优秀的后代。因此,繁殖力高的优良种畜是提高繁殖力的关健因素。种畜的年龄和体况。一般初产种畜的繁殖力较低,其每胎平均产仔数和仔畜成活率都比经产种畜低。受配率和胎平均产仔数随着种畜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提高,狐、貉在2~4岁时的繁殖力较高,此时是种畜的最佳繁殖期。种畜繁殖期的体况对繁殖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种畜过肥或过瘦都对繁殖不利。  相似文献   

10.
<正> 水貂受胎率的高低和产仔数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养貂业的经济效益,对养貂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想获得较高的受胎率和较多的产仔数,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一、掌握配种适期水貂进入配种期后,要集中人力物力不失时机地进行配种。水貂的发情旺期大多集中在3月中旬,此期母貂卵巢中成熟的卵泡数量相对较多,受配后一般能获得较高的受胎率,受精卵的数量也相对较多。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应确保母貂在发情旺期成功地进行一次复配。  相似文献   

11.
<正> 成功的繁殖是决定水貂饲养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由于水貂在一年中仅有一个繁殖期,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繁殖力就显得格外重要.科学地饲养管理,虽然可以提高母貂的胎产仔数,但水貂的繁殖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掘.在繁殖季节里,尽管反复放对,但总有一部分母貂拒绝交配.最近的研究表明,对拒配母貂采用激素疗法有显著作用.然而.激素疗法的效益,取决于饲养者对激素的优点和局限性了解的程度,以及正确掌握在繁殖季节内的实用时机.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水貂阿留申病对水貂的产仔数、成活数的影响程度,试验采用水貂阿留申病毒抗体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对吉林、大连、山东等地的4个水貂养殖场的1 458只母貂进行了水貂阿留申病毒抗体检测。检测过程中笔者根据检测结果将水貂体内阿留申病毒抗体分成四个等级: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并且对受检母貂的产仔数、幼仔成活数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水貂阿留申病阴性貂平均产仔数4.15只,平均成活数为4.11只;弱阳性貂平均产仔数为2.85只,平均成活数为2.85只;阳性貂平均产仔数为2.38只,平均成活数为2.20只;强阳性貂平均产仔数为2.67只,平均成活数为2.00只。由此看出,水貂阿留申病对水貂的产仔数、成活数有很大的影响,阴性水貂比阳性水貂平均产仔数多1.30~1.77只,而成活数方面阴性貂要比阳性貂高1.26~2.11只。  相似文献   

13.
<正> 提高母貂的繁殖力,是增加养貂经济效益的关键性措施。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报道,黄体酮可提高受胎率,减少胚胎吸收比例,增加胎产仔数。我们于1982年水貂繁殖期,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妊娠期投喂黄体酮可提高母貂的繁殖力,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母猪的繁殖力及其仔猪的成活率是与母猪的品种、年龄、胎次、体质、饲养水平、与配公猪和配种方法等均有密切的关系,弄清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对合理利用母猪,提高母猪的产仔数及仔猪的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提高水貂的繁殖力,我们进行了研制水貂脑垂体促性腺素,探索促进卵泡多成熟,多排卵,使之提高产仔数的实验.实验材料与方法采集水貂新鲜脑垂体5000个,保存于丙酮中,经提取、分离和纯化等步骤,获得脑垂体活性物质(促性腺素),每毫克活性物质中含有效蛋白质为0.5mg.实验动物选自各养貂场的繁殖种貂,实验从配种期开始.在交配前1—2天,各组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结果表明:用40~60%的配合干粉饲料,搭配60~40%的奶、蛋、谷物、蔬菜等喂貂,经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对幼貂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试验组与对照组水貂的换毛起始时间及毛绒品质基本一致;两组母貂的受配率、产胎率无显著差异,但胎平均产仔数和仔貂成活率差异显著;两组公貂的配种利用率无显著差异;试验组水貂的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正>母猪的繁殖力及其仔猪的成活率是与母猪的品种、年龄、胎次、体质、饲养水平、与配公猪和配种方法等均有密切的关系,弄清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对合理利用母猪,提高母猪的产仔数及仔猪的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养猪场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要从母猪开始抓起。母猪的产仔数和仔猪成活率是猪场的一个重要生产指标,直接影响到养  相似文献   

18.
位于日本岩手县的Pastel水貂饲养场,在饲养的230只母水貂和60只公水貂中,大多数母水貂于1985年4月末至5月中旬产仔。平均窝产仔数与近几年的记录相同,约有5只左右。所有母水貂均以5月中旬左右开始表现精神沉郁和食欲不振。大约有100只的母水貂显著消瘦、运动失调及食仔等严重临床症状:6~7天后死亡。窝产仔数多的母水貂,其临床症状比窝产仔数少的水貂严重,死亡率也高。同其仔水貂分开的母水貂临床症状改善。在此期间,公水貂未发生任何临  相似文献   

19.
<正> 饲养水貂成败的关键在于母貂产仔率的高低,而母貂产仔的多少又与配种有密切的关系。水貂配种不得法,很容易造成漏配、误配、假配等现象,给水貂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若要取得较好的受配效果,一定要搞好水貂的配种工作。一、做好发情鉴定。在水貂生产实践中,判断母貂是否发情,常采用观察外阴部变化和  相似文献   

20.
<正> 母貂受配以后,受精卵并不马上着床,而是在子宫内呈游离状态,其游离期1—40天不等,这个可变的游离期又称为胚胎滞育期。处于游离期的受精卵,极易受体内、外不良坏境因素的影响而死亡。因此,缩短游离期是提高水貂繁殖力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缩短游离期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对怀孕期母貂增加光照,二是利用外源激素。我县顶子前养貂场从1984年以来,对全群妊娠母貂人工增加光照时间,结果空怀率低,产仔数多,产仔期集中,连年取得较好的生产效果:1984年投产种母貂240只,受配率100%,产胎率96.7%,胎平均产仔6.4只,5月末群平均成活5.6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