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植物造景在东南亚热带庭闻的景观营造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庭园植物造景的条件、常用的植物、造景手法以及其文化意义等力方面来阐述东南亚热带庭园植物造景的独特之处,以达到借鉴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庭园自古就是作为建筑与自然的中介而成为传统建筑的精神寄托所在。进入本世纪以来,现代建筑与传统庭园空间的结合促进了现代庭园建筑的复兴,岭南地区长达40余年的探索之路,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中国当代庭园设计现状,中国传统造园的文化背景,西方庭园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现代庭园的需求,探讨了如何既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又借鉴西方庭园的发展经验,以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庭园设计,对中国现代庭园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绿意 《湖南林业》2007,(2):11-11
对比是庭园设计中的多样性原则,但对比应是和谐的对比,是有序和有节奏的对比。从每一个单项元素到整个庭园布局都可以应用对比。对比技巧应用得当,可以令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开与合空间的处理任何庭园都会遇到空间上开敞与闭合的关系处理。闭合空间可用建筑小品如墙、廊等分隔,还可用假山、斜坡和稠密的植物群落遮挡。开敞空间的特性是延伸的草坪或无遮栏的平台。从闭合空间向开敞空间转换,往往基于人的感情心绪变化程度。就如人从茂密的树林中出来,看见一片光亮,那种惊喜的心  相似文献   

5.
庭园植物配置与造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佳  赵庆超  陈坚 《山东林业科技》2010,40(6):65-66,85
庭院环境是人为化的自然空间,与城市大环境设计有本质区别。庭园造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在景观设计时除了满足庭园功能,给人们观赏、休闲、运动等提供方便外,还必须具有景观上的美,从而使小小的庭园画中有画,景中有景。着重探讨了庭院环境设计的性质,提出了庭院环境设计的指导思想、原则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广州光孝寺的庭园理景有着明显的岭南特色和独特的宗教特征,不仅满足世俗观赏的需要,又衬托出佛教清净庄严的氛围。以风景园林美学的基本理论为出发点,分析了光孝寺庭园的整体布局和庭园种植、布石、理水三个层面的景观建构,探析了在世俗和宗教双重背景下的寺院空间的理景特色及其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近现代岭南庭园的发展极具地域性特色。以东莞可园和白云山庄为例,从岭南人文精神、空间模式、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和建筑技术四个方面,解析近代岭南园林的发展变革和形成原因。总结岭南近现代庭园建筑地域性表达的个性特征和发展规律,并对当代岭南建筑创作保持与传承地域性特色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汤晓燕 《广东园林》2006,28(Z1):30-31
在私家庭园的设计中,个人的性格、喜好决定了空间的布局及设计的基本理念。在西方古典造园中,基本几何形式的组合、切割和变形是景观构成艺术的主要手段,注重个性与秩序;在我国,注重的是“师法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手法;在现代的小花园设计中,两者得到了创造性的结合,在小小的空间里面,各种设计手法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探讨园艺作物在庭园植物配置中的选择、应用方式及庭园环境与住户心理需求等方面。综合其对庭园的生态效益和景现的艺术价值,阐述了园艺作物在现代城市私家庭园中的造景布局。并对开发利用集经济与观赏价值于一体的园艺作物满足私家庭园人性化植物配置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庭园林业的意义、特点、模式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公共性质园林虽一直处于中国古典园林史的主流研究之外,但到明清时期已具备不输于其他类型园林的规模以及职能。结合同时期的写实主义小说《儒林外史》,从历史文献研究角度出发,将书中二十余处具有公共性的园林分为山水相依的城市型公共性园林、农村聚落的公共性园林及半公共性园林三类,进一步探究明清时期公共性质园林在各阶层市民生活中发挥的美学、社会以及文化功能,并以此总结出此时期公共性质园林具有形式简单、来源广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隐喻思维是一种观物取象,以己度物地认识、理解事物的思维方式。在园林艺术创作与欣赏中,隐喻思维拓展了园林时空,丰富了园林内涵,深化了园林意境,使园林艺术作品(每一座经典的古典园林)更为个性化、多样化、模糊化。使游览园林的人获得更为丰富的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13.
红色叶树种是园林彩化景观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在园林中起着重要的美化、调色作用。本文阐述了红色叶树种的范畴,分析了红叶的成因,研究了红叶树种资源特点和观赏特性,为红叶树种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胡婕 《广东园林》2023,(2):59-64
得益于优美的自然环境,徽州古黟县村落园林修建因地制宜,形式多变,徽商的资金投入、文人士子的文化活动也促进了其发展。分析黟县地区古代村落园林的构成要素——山水、建筑和花木,得出村落建设与自然环境深度融合渗透的特征,最后从3个空间层次介绍了黟县村落呈现的“园中园”空间特质:崇山环绕、丰水潆洄的水口园林,水木清华、宁静致远的园圃村居式园林,和小中见大、含蓄深远的住宅庭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是一个极具热带特色的岛国,有“花园城市”美誉。进入新世纪,新加坡强制推行“空中绿化”后,使其“花园城市”转变为“花园中的城市”、“平面花园”转变为“立体花园”,成为区域城市的“空中绿化”典范。文章回顾了“空中绿化”概念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结合对新加坡“空中绿化”的实地考察,介绍了空中绿化新技术及空中绿化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7.
以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智慧园林建设为例,归纳总结了学院师生对校园园林建设的需求现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共同参与的智慧理念和智慧化提示牌、智慧化灯光设施、智慧化语音讲解二维码系统的智慧技术的应用和探索,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推广,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对探究学院智慧园林和智慧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从天际轮廓线、视觉通廊、空间格局等方面分析了现代都市建筑对江南园林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期得到城市规划、园林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中国古典园林考察课程的思考,探索一种古典园林实践教学理念,从“感知-入境-认知”建立古典园林认知途径。鼓励学生打开所有感官,以纯真之心进入真实环境中进行感知,通过旷奥游观、四时联想与历史想象,实现沉浸式综合体验,融入情思,从而理解和体悟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核:善境与营境。  相似文献   

20.
日本园林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概述了日本园林的历史、特点及对现代园林的影响,并就我国目前城市园林建设中值得借鉴之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