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蚕豆+青菜/春玉米+地刀豆-秋玉米”一年5熟新型立体种植模式同传统的“棉花/蚕豆”旱地种植模式相比,667m^2产出高2.77倍,净收入高3.89倍,劳动生产率高2.89倍,是替代“棉花/蚕豆”较好的立体种植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定陶县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立体种植.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出小拱棚黄瓜、鲜玉米、花椰菜套种高产模式,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旱地立体农业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调查河北省现有的立体种植模式下,按照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类型,将其分为粮粮、粮果、粮油等八大类型,并分析比较得出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32种立体农业种植模式。该研究详细介绍了安国市粮药组合、赵县粮油组合、固安县棉粮油组合模式,并具体分析了各种作物的投入、产值及净收益,得出小麦瓜篓比小麦玉米增效55.7% ̄64.7%,玉米大豆间作比玉米单作增效46.28%,棉花地芸豆红小豆间作比小麦玉米增效61.4%。对不同种植模式进行产值分析得出,粮果>粮瓜>粮药>粮菜>粮棉>粮油>粮粮。  相似文献   

4.
蒋贤龙  刘跃 《中国种业》2007,(11):79-79
近几年来,徐州市丰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广立体高效种植技术.特别是黄皮洋葱—西瓜—玉米种植模式效益可观,一般每667m^2产洋葱5000-6000kg、西瓜3000—3500kg、玉米400—500kg,纯效益4000—4500元。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项目开发,玉屏县的中药材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射干、太子参、金银花、头花蓼等多种中药材种植面积日益扩大,通过企业带动,中药材已成为玉屏县种植区农户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射干是玉屏县政府多年来重点扶持发展起来的特色中药材之一。根据玉屏县中药材产业规划,全县射干种植面积已达4万余亩。锈病是为害当地射干的重要病害,为害初期叶片老化、干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对地下根茎生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辣椒套种玉米栽培是正邦种业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多年摸索研究出的一项新技术。据追踪调查,成功应用该技术模式的农户,每亩比单纯种植玉米增收2~6倍。该模式不仅适用于散户种植,而且适用于辣椒基地规模种植,辣椒、玉米种植地区的政府可将其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项目进行开发。目前此项新技术已在江西永丰等多个县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取随机区组试验比较了杂交玉米品种产量,结果表明参试的6个玉米品种中,植株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品质优适宜玉屏县种植的品种有雅玉28、鑫黔玉8号、友玉717、中单808.  相似文献   

8.
通过间套作模式和种植技术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是山地农业技术提升的关键之一。本试验利用玉米、大豆和大蒜苗作物间套作接茬,设计玉米行间套作大豆,大豆采收后,利用玉米遮阳,秋季提早种植大蒜苗。与桐梓县常规玉米套作红薯模式进行对比,试验模式比对照模式净增收3 728.7元/667 m2。总结了该高产高效模式种植技术方法,为下一步推广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合理地利用光、热、水、土资源,使其发挥更大的生物效应和经济效益,解决退耕还林还草后人多地少,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争地问题,促进农林牧用地协调,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000~2001年在宁南山区的西吉县硝河乡上店村进行为期3年的立体复合种植效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春小麦 / /胡萝卜 /地膜玉米1季2种3收的粮食产量为7557kg/hm2,经济产量13293kg/hm2,生物产量为27646.5kg/hm2,产值14617.50元 /hm2,扣除投入成本4875元 /hm2,获纯收入974……  相似文献   

10.
余光明 《种子世界》2011,(10):12-13
1"两杂"基本情况 2010年沧源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中,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稻谷种植面积的51.27%,产量占稻谷产量的51.27%;杂交玉米种植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的60.6%,产量占玉米产量的85.5%。由此可见,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单产明显高于常规品种,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生态农业的不断发展,农田立体种植农业生态系统模式越来越多,下面重点介绍以下几种:粮、菜(粮)套种立体种植模式,粮、棉、菜套种立体种植模式,粮、油、菜套种立体种植模式,棉、菜套种立体种植模式。一、粮、菜(粮)套种立体种植模式与案例1.模式粮、菜(粮)套种立体种植模式主要以小麦与玉米套种、小麦与谷子套种、小麦与甘薯套种等一年两熟的粮食主体作物,在保证粮食作物持续稳定增产的前提下,套种或复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或瓜果  相似文献   

12.
我县在组织实施省厅下达1988~1989年旱地吨粮田——县中心示范片的过程中,为了合理利用耕地和光热资源,确保旱地年亩产吨粮指标的实现,种植二季玉米和扩种夏玉米,收到了较为明显地增产效果。一、在实施旱地吨粮过程中展示的另一项增产措施这项增产措施的地段,在县中心片中海拔600~1200米的铁甲村九个社内,种植春玉米套栽夏玉米,  相似文献   

13.
曾庆柱 《耕作与栽培》1990,(6):41-46,50
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探索改制中的不同组合质量的好坏?经济效益的高低和能量转换率的佳否?我们采用三高新品种(即高蛋白质小麦、高赖氨酸玉米、高淀粉甘薯)合理配套,科学组合,立体集约种植。从1986~1989年在丘陵地区肥力中上的盐亭县进行了三高新品种立体集约种植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玉米是道真县主要粮饲作物,多年来采用净作或简单套作方式种植,复种指数低,经济效益不显著。为此,为了利用3种作物不同科的特性,避免病虫害交替侵害对产品的影响,2005—2006年连续两年在三江镇三江村瓮溪组4户农民种植试验,探索了马铃薯/菜用玉米/蜜本南瓜3熟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玉屏县农户自发引种太子参133公顷,2013年种植面积达到1333公顷,主要分布在朱家场镇、田坪镇的部分村,由于前期连续高温多雨,加上管理粗放,导致发病较重。随着太子参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病虫为害已成为制约其产量和品质提高的瓶颈(夏忠敏等,2004)。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我们对全县1333公顷太子参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且在绿色防控示范区进行了试验、示范,最终将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  相似文献   

16.
杨国林 《种子科技》2023,(20):86-88
构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绿色农业生产模式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策略之一。目前我国许多区域已实现了规模化玉米种植,为了提高玉米种植效益,推动绿色玉米种植模式良好发展,需要积极探索玉米绿色种植模式,同时要重视玉米田间管理工作,并做好技术推广工作,才能保证玉米种植效益,促进玉米绿色种植技术更新,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讨论了玉米绿色种植田间管理要点,分析了该技术推广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志伟 《种子世界》2021,(9):0174-0176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玉米一直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宁洱县德安乡从 2010 以来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至2021 年种植面积达 16400 亩,占全乡全年粮豆种植总面积的 83%。玉米产量的增减影响着全乡粮食生产发展。因此,提高玉米产量,保障玉米高产、稳产是保障德安乡粮食安全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的促进玉米稳产高产,本文将针对宁洱县德安乡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深入挖掘,并多个角度对玉米种植进行深入分析,通过采取合理的种植措施,提高玉米生产效率,保障玉米生产的安全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种植模式双季稻(RR),春玉米―晚稻(MR),早稻―秋玉米(RM)的生育期、产量、经济效益及农产品镉含量等,探讨湖南镉污染稻田玉米对水稻季节性替代种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从生育季节来看,3种模式的晚季作物均能在10月下旬成熟,均适合在湖南双季稻区应用。2015和2016年两季作物总产量分别以RR和MR模式较高,但差异均不显著。与RR模式相比,2015年MR和RM模式下的纯收入有所下降,但2016年明显提高,2年总收入表现为MR>RM>RR,且前2种模式的单个劳动力纯收入明显高于RR模式。RM与MR模式的水稻糙米镉含量较RR模式有降低趋势,2016年晚稻表现更明显,从0.823mg/kg降到了0.621mg/kg。水稻糙米镉含量在0.231~0.823mg/kg,玉米籽粒镉含量在0.036~0.081mg/kg。水稻镉积累量远高于玉米,晚稻镉积累量远高于早稻,3种模式2季作物地上部总镉积累量表现为RR>MR>RM,且差异显著。可见,从生育季节、产量、纯收入和籽粒镉含量等角度考虑,春玉米―晚稻与早稻―秋玉米种植模式替代双季稻模式是可行的,考虑到春玉米―晚稻种植模式地上部镉移除量较多,因此宜首选春玉米―晚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富源县立体气候明显,县内海拔高低悬殊较大,最高海拔2 748m,最低海拔1 100m,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2万hm2,为筛选出适宜富源县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于2013年在我县进行杂交玉米新品种种植比较试验。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及来源参试品种共11个:海选1号(陆良县种子公司提供)、西单13号(云南西都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广玉7号(云  相似文献   

20.
早甘蓝套种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甘蓝套种玉米栽培技术,是一种全新的高效立体菜粮栽培模式,适宜有灌溉条件、肥力中、上等水平的地块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