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基本情况:我省现有各类牛只500万头,其中牦牛480万头、黄牛20万头,以自然条件的不同,其产区可分为青南高寒牧区、环湖区、东部农业区三大部分。青南高寒牧区:包括玉树、果洛两州和黄南州的泽库、河南两县。海拔3,500—5,000米之间。低温寒冷,平均温度-5.9℃—3.7℃,日较差大,年降水量一般在500毫米以上,无绝对无霜期。仅谷地可种植青稞、燕麦、莞根等饮料作物。全区草场属高山、亚  相似文献   

2.
##正##2000年末,全国牛存栏量达1.29亿头,年出栏肉牛达3964.8万头,牛肉产量达532.8万吨。我国肉牛生产从牧区向农区转移,形成了以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四  相似文献   

3.
近日,内蒙古党委、政府确立了自治区奶业发展的目标、思路和战略选择:到2005年全区乳制品产量达10万吨,液体奶、酸乳饮料产量达50万吨,冷凉饮品产量达20万吨,进入全国第一位;全区良种及改良种奶牛头数达到85万头,其中能繁母牛达到45万头;奶牛平均产奶量城郊达到5吨,牧区达到3吨.  相似文献   

4.
1 四川奶业的模式和问题1.1 四川省奶业现状 四川省奶业发展不平衡,大致可分为三种奶业模式:1.1.1 牧区模式 三州牧区牛的总存栏达560万头,其中牦牛418万头,母牦牛(犏牛)挤奶约70~80万头。三州农牧民历来有自己生产、加工、消费牛奶的习惯。牦牛是高原牧区古老的综合性品种,奶的来源主要是养牦牛挤奶,农牧民电动或手工加工奶,制成酥油、奶酪或干奶渣,这与高原放牧生活喝酥油茶习惯有关。牦牛的奶产量牧民多以生产酥油计算,一般头年产酥油15~25千克,折鲜奶产量200~300千克,乳脂率7.5%左右。牧区奶的产量约占全省的2/3…  相似文献   

5.
1中国肉牛业的一些特征1.1肉牛数量持续增长1980 ̄2000年,我国肉牛的存栏量由7167.6万头增加到12866.3万头,年均增长率为3.1%。肉牛的出栏数量从332.2万头增加到3766.2万头,平均每年的递增率为13.6%。1.2肉牛产区分布到2001年,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西藏五大牧区牛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从1980年的44.0%下降到13.0%。同期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四省牛肉产量由占全国的9.7%上升到47.3%;东北三省牛肉产量比重由11.0%上升到15.7%,形成了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1.3牛肉质量低目前,我国牛肉生产主要依靠黄牛,改良肉牛的覆盖率仅为18.0%,来自…  相似文献   

6.
近日,内蒙古党委、政府确立了自治区奶业发展的目标、思路和战略选择:到2005年全区乳制品产量达10万吨,液体奶、酸乳饮料产量达50万吨,冷凉饮品产量达20万吨,进入全国第一位;全区良种及改良种奶牛头数达到85万头,其中能繁母牛达到45万头;奶牛平均产奶量城郊达到5吨,牧区达到3吨。全区牛奶产量达到140万吨,进入全  相似文献   

7.
打造牧区新奶业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布仁2006年,内蒙古奶牛存栏301.6万头,养殖户达到39.2万户;牛奶产量869.2万吨,占全国奶类总产量的1/4;人均奶类占有量  相似文献   

8.
<正> 1986年我国饲养牛的头数约达7140万头,为美国饲养数1.11亿头的64.2%,而牛肉产量是美国的1/33,仅30万吨;羊的饲养数,我国为1.87亿头,是美国1420万头的13.19倍,而羊肉产量仅是美国的4倍,即40万吨。与此相似,奶类的年人均占有量,美国是123.2公斤,远远落后于美我国为1.4公斤,国。上述情况说明我国牧区饲养反雏动物的效益很低。为了提高饲养效益,改变我国反雏动物饲养的落后状况,除注意良种的选育,加强饲养管理外,亟应从反雏动物的饲养特点考虑块状饲料的开发和应用。早在本世纪四十年代,欧洲畜牧业通过饲养试  相似文献   

9.
哈密市2009年末全市家畜存栏40.45万头,全年出栏68.38万头,其中商品畜57.12万头,肉类总产量达到1.97万吨,奶产量达到3万吨,2009年畜牧业人均纯收入1 108元,年冷配改良牛10 012头,自繁自育牛2 210头,良种奶牛存栏10 790头。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全市正播玉米4.3万亩(每亩667平方米),复播饲草1.86万亩。积极开展青贮工作,完成10万吨。哈密市畜牧兽医局按照"牧区生养、农  相似文献   

10.
1四川牧区畜草改良现状四川牧区由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构成,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和源头,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区内辖10个纯牧业县和38个半农半牧业县,现有总人口604.6万人。牧区畜牧业资源丰富,有草原2.45亿亩,2006年底各类牲畜存栏2078.6万头(只匹),其中:牛628.5万头、羊825.2万只。  相似文献   

11.
创伤性网胃炎是牛的一种常发病,是牛误食金属异物所致。异物刺入胃壁常常造成脏器的损伤,甚至导致牛只死亡,经济损失较大,成了农区、半农半牧区发展养牛业的重要危害。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铁片、铁丝断头、铁钉到处撒落,牛只随时都有采食入胃的可能。因此,该病的发  相似文献   

12.
制约我国肉牛业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以来,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肉牛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国牛的存栏总数从1980年的7 200万头增加到2000年的1.4亿头;牛肉产量从1980年的26.9万t增加到2000年的495万t,其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2.0%提高到2000年的8.9%,绝对量增加了17.4倍,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巴西的第三大牛肉生产国。 近年来,我国养牛的区域和生产体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第1个变化是近年来由于牧区草地的退化,使牧区作为中国牛肉主产区的地位发生变化,肉牛生产中心从牧区向农区转移。农区肉牛的生产也从役用向肉用目标发展,形…  相似文献   

13.
利用进口加系肉用型西门塔尔优秀后代和美加系优秀种公牛冻精生产胚胎,改良本地肉牛,有利于高效地利用引进种质,加快我国肉牛品种改良的速度。目的:本文评估实施胚胎生产过程中,供体母牛在放牧中导致焦虫病,对胚胎生产结果及冻胚移植成功率影响。方法:本文选择40头10-16月龄加系西门塔尔种母牛进行超数排卵处理生产体内胚胎。在超排处理过程,其中17头放牧的供体牛出现焦虫病症状。对照组为24头舍饲健康供体牛。两组牛产的胚胎冷冻后,分别解冻和移植了30(焦虫病组)和26(对照组)枚胚胎。结果表明两组牛只获取的胚胎总数差异不明显,但发病牛只生产可用胚率和冻胚移植成活率均明显低于健康牛只。结论:焦虫病极易导致牛只体温升高,超过39.5℃将会严重影响胚胎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李兴稼 《畜牧市场》2004,(11):21-22
一.中国奶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中国奶业资源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奶业资源以奶牛为主,牛奶产量占奶类总产量的90%,2002年,全国良种和改良种奶牛687.3万头,牛奶总产量为1400.4万吨。 奶牛生产区域主要由牧区、农区和大中城市郊区三部分组成。牧区饲养数量较多的是内蒙古和新疆,占全国奶牛头数的35.8%;农区和农牧结合区饲养奶牛头数超过全国总饲养头数的50%;大中城市郊区以北京、上海、天津饲养量最大。 奶类产量在100万吨以上的省份为黑龙江、河北、内蒙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月份,青海省海晏县哈勒乡牧区大面积发生牦牛(特别是犊牛)死亡的疫情;我站兽医人员立即赶往疫区对发病牛只进行临床检查,对死亡牛只逐一剖检采料检验。  相似文献   

16.
<正>为增加未来几年的国内牛只存栏量和牛肉产量,俄罗斯须在今后10年内进口100万头种牛。在过去2年内,俄罗斯生产商共从国外进口种牛15万头,而将本国种牛品种拒之门外,称  相似文献   

17.
<正> 麦洼牦牛是我国牦牛群体数量最大的地方品种之一,约63万头,它是川西北牧区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畜牧业经济支柱。研究该品种生长发育的特点、规律,对提高牧区牦牛饲养业的经济效益,指导牦牛育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牦牛1300万头,约占全世界牦牛总数的92%。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牦牛在当地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当地的生产、生活、文化、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1]。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的优势畜种,为人们提供乳、毛、  相似文献   

19.
初探WTO与新疆畜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是我国5大牧区之一,拥有全国第2大草场,全区草场0.48亿hm2,占全国可利用草场的24%,有近333.33万hm2耕地,每年可提供饲料约250万t,农作物秸秆1,000多万t,糠麸70多万t,饼粕20多万t,具有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到2000年,全区牲畜存栏已达到4,570万头,肉类总产90万t,奶类总产26.8万t,禽蛋产量18万t,绵羊毛产量6.8万t,山羊绒产量887t,我区人均占有畜产品无论是与世界畜牧业发达国家还是国内畜牧业大省相比较,都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与牧业大区的身份是极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20.
述评     
前三季度我国猪肉产量3754万吨同比增长5.2% 国家统计局10月11日发布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猪肉产量3754万吨,生猪存栏46822万头,生猪出栏49298万头。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728万吨,同比增长5.0%,其中猪肉产量3754万吨,增长5.2%。生猪存栏46822万头.同比增长1.9%;生猪出栏49298万头,增长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