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铃虫寄主间“源—库”关系及棉田防治压力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江苏淮南、淮北棉区棉铃虫寄主种类调查、适合性程度测定与不同代次棉铃虫寄主演替规律研究,明确了棉铃虫在棉区内众多寄主间“源-库”转换关系主要受寄主本身适合性程度与面积比例的影响。而棉铃虫在适宜与较适宜栽培寄主上的消长动态基本代表了整个棉区棉铃虫寄主间“源-库”转换关系。为量化寄主间“源-库”关系与优化棉铃虫防治决策,建立了寄主适合性综合指数、区域性综合容量指数与棉田棉铃虫防治压力值分析方法与估测  相似文献   

2.
我所从事赤眼蜂的繁殖散放工作近十年,并且用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黄地老虎等试验获得成功,但对其生物学、行为学、繁蜂和应用技术等研究不深,解决不透,因此,不能稳定和扩大防治面积。为了加快利用赤眼蜂防治粮棉主要害虫的步伐,我们于1983年着重研究了拟澳洲赤眼蜂、舟蛾赤眼蜂、松  相似文献   

3.
防治棉铃虫农药“强力保棉威”研究李学峰,张兴中(北京农业大学,100094)(山东济宁化工实验厂)棉铃虫在我国棉区一年发生3-4代,在南方棉区发生5代,且具有多食性、繁殖力强、飞翔力较强、抗药性上升快和对温度适应范围广(最适温度为25-28℃,在15...  相似文献   

4.
抗虫棉因为省工、省药等优点广为种植, 2000年已占临清市总植棉面积的 90%以上。但是,前几年基本不需防治的二代棉铃虫在部分抗虫棉田为害严重,必须喷药防治才能控制为害。抗虫棉抗性衰退如此之快吗 ?笔者就其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策略进行了一些分析。 1二代棉铃虫发生特点   1)发生严重。 2000年,二代棉铃虫累计百株卵量:地膜田 2 004粒、直播田 1 412粒,是发生较重的一年,居 1974年以来 26 a资料的第五位。长势相同的抗虫棉与常规棉,不同品种的抗虫棉落卵量基本无差异。   2)不同品种为害程度差异较大。 2000年 6月 26日 (二…  相似文献   

5.
“中保”防治棉铃虫效果好湖北省植保总站顾卫东30%中保1号、2号乳油,是由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用两个有机磷和一个菊酯复配而成的,防治抗性棉铃虫的新型杀虫剂。中保1号乳油外观淡黄色至棕黄色均相液体,中保2号乳油外观为棕黄色均相液体.两种乳油水份含量均小于0...  相似文献   

6.
“7216”杀虫菌系湖北天门县微生物实验站从自然死亡的红铃虫虫体中分离获得;大芽孢,棱状晶体,血清型H3a3b,为苏云金杆菌中的一个新的变种,该菌对鳞翅目害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其防治效果相当于常用化学农药—对硫磷、滴滴涕;优于青虫菌和其它杀虫菌。 本试验属于验证“7216”对棉铃虫的室内防治效果,试验用接虫法,重复三次,于药后不同时间分别调查虫口下降率和计算防治效果。 1.“7216”(1亿/m1)对棉铃虫的初孵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32小时虫口下降率为94.7%,防治效果71.7%;其效果明显优于青虫菌  相似文献   

7.
Bt制剂防治棉铃虫“五忌”一忌选用伴孢晶体含量低或过期的产品。因为Bt制剂杀虫的主要有效成份是伴孢晶体,而不是芽孢的数量,而过期的产品中伴孢晶体毒性蛋白大部分已经钝化,丧失了杀棉铃虫活性。二忌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使用。Bt制剂防治棉铃虫的最佳温区是25...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两年棉铃虫在我国猖獗为害,棉花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棉铃虫威胁的严重局面,国家科委、农业部最近作出决定,设置国家级“棉铃虫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大面积示范”专项,并成立全国“棉铃虫综合防治专家指导委员会”,对棉铃虫防治关键技术进行专门研究、狠抓综合防治大面积示范与应用,为确保棉花生产稳步发展提供科技支持。专项计划在棉花主产区的山东、河北、河南3省各建立5万亩的综合防治示范区,由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协调,全国植保总站、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动物  相似文献   

9.
水稻和茭白是二化螟的两种主要寄主植物。经过长期的适应进化,二化螟已分化出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二化螟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在形态特征、交配行为、寄主选择性、寄主适应性、田间种群动态、越冬生物学、生理生化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二化螟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的发生期差异、交配节律差异和交配后配子不亲合等可能造成了寄主种群的部分生殖隔离。目前认为,二化螟两寄主种群间仍存在基因交流,处于物种形成的早期阶段,但尚需从寄主种群鉴定、表型差异区分和种群间生殖隔离机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来进一步明确,为理解昆虫同域物种形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甘肃省河西走廊棉区5种常见害虫的田间种群消长动态,明确防治适期并提出以植物源药剂为主的棉花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于甘肃省敦煌市和瓜州县棉田连续3年采用人工调查和性诱剂诱捕器监测棉蚜Aphis gossypii、棉叶螨、棉蓟马Thrips tabaci、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及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发生动态,同时开展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不同类型杀虫剂的田间药效筛选试验,建立科学防控用药技术流程。结果表明,棉蚜全年有6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2个发生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7月上中旬;棉叶螨全年有7月上旬和7月下旬(2017年除外)2个发生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6月下旬和7月中旬;烟粉虱全年只有8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1个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8月上中旬;棉蓟马全年只有7月上旬至8月上旬1个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7月上旬;棉铃虫1年发生3代,幼虫在7月下旬、9月上旬和9月中旬各有1个发生高峰期,成虫在7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和9月中旬各有1个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应为7月上旬。软皂水剂、藜芦碱、苦参碱、啶虫脒和吡虫啉可用于防控棉蚜,药后14 d防效达76.93%~91.25%;藜芦碱、苦参碱、矿物油、软皂水剂、松油、阿维菌素、阿维·哒螨灵、螺螨酯和硅藻土+有机硅助剂可用于防控棉叶螨,药后10 d防效达72.39%~92.81%;软皂水剂、藜芦碱、印楝素、硅藻土+有机硅助剂、阿维菌素和噻虫嗪可用于防控烟粉虱,药后7 d防效达65.84%~84.29%;除虫菊素、苦参碱、多杀霉素、噻虫嗪和吡虫啉可用于防控棉蓟马,药后14 d防效达72.92%~90.93%。表明在该地区棉田主要害虫防治适期,建立以植物源农药替代传统化学药剂的防控技术,可用于我国河西走廊棉区棉花害虫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11.
防治棉铃虫新杀虫制剂“顺丰二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顺丰农业新技术公司研制成防治棉铃虫的新产品“顺丰二号”,并于1993年11月18日通过了技术鉴定。此药为氯氰菊酯、辛硫磷、甲基对硫磷三元混合制剂,总有效成分含量为35%,鉴定认为该项研究达到了国内同类研...  相似文献   

12.
南美斑潜蝇对寄主的选择及虫源变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明确蚕豆作物是南美斑潜蝇最喜嗜寄主 ,危害严重。秋播蚕豆生长季节 ,南美斑潜蝇嗜好的敏感作物除蚕豆外 ,还有莴苣、牛皮菜、菠菜、芹菜、白菜、芥蓝菜及春马铃薯等。研究表明 ,莴苣、牛皮菜等是秋播蚕豆出苗前后的主要虫源地 ;春季蔬菜及烤烟苗上南美斑潜蝇虫源主要来自蚕豆田。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护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生产“无公害蔬菜。”几年来我们用苏云金杆菌制剂“HD-1”(下称Bt)乳剂,在河北省保定、邯郸两市郊区西红柿田防治棉铃虫,取得较好效果。 菌剂 湖北省农科院微生物厂产品。有Bt乳剂和复方(含氯氰菊酯2%)Bt乳剂两种。每毫升含活孢子100亿。使用浓度100~400倍喷雾,在卵高峰期部份幼虫初孵时进行防治,以辛  相似文献   

14.
“9618”高效无公害植物性杀虫剂是一种纯中药配伍制成的一种高效、低毒、无残毒的新型植物杀虫剂(郑州天生高新科技研究所提供样品)。经在棉田对棉铃虫(三代幼虫)田间试验结果,防效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据1995~1996年连续两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5.
番茄是我国北方的主要夏、秋蔬菜之一,栽培面积大,近年来受棉铃虫为害日趋加重,轻则造成孔洞畸形,重则发霉腐烂,有的蛀果率高达25%以上;严重影响番茄品质和产量。1985—1986年我们用“HD—1”乳剂,分别在保定,邯郸郊区进行防治试验,结果如下: 一、供试药剂 Bt乳剂和复方Bt乳剂(含菊脂0.2%)为湖北省农科院微生物实验工厂  相似文献   

16.
“消抗液”是北京雷力农用化学有限公司推出的除虫助剂,在1993年棉铃虫四代发生盛卵期间,我们组织了田间药效试验,按照常规统一设单用药剂处理和药液加与原药等量的消抗液处理及自然对照处理。从松滋、洪湖、江北农场三个试验点的结果来看,加入“消抗液”后,比药剂单用防效均明显提高,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玉米两诱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大害虫,是棉花增产的大敌。河北省中、南部地区,一年发生四代,在侵入棉田的三个世代中,以第二代占最优势。大发生年份,全部伏前铃被掠夺一空,造成棉花后期徒长、晚熟,产量品质,均蒙受很大损失。 耕作制度的改革,带来了第二代棉铃虫种群数量的变动,小麦面积的扩大,品种的更新,水肥土耕管水平的提高,给第一代棉铃虫在麦田发育创造了较好的环境条件。第一代的大量繁殖,成为第二代集中在小面积棉田严重发生的虫源基地。因之改变棉铃虫在棉田的生境,会减轻棉铃虫对棉花的为害。棉田间作玉米,即用以分散二代棉铃虫  相似文献   

18.
试验表明,在二代棉铃虫卵高峰期用Bt乳剂防治,一般年份用200倍,大发生年份用100倍,防治效果达75%以上,虫口密度被压低到百株2—3头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生防田主要捕食性天敌比化防田高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9.
过寄生和共寄生是影响赤眼蜂繁殖力的重要因素,在大田应用赤眼蜂防治害虫中,蜂种的选择是成败的关键。因此,赤眼蜂对寄主的辨别及种间竞争力的研究,对大量繁殖优质蜂种以及利用优势蜂种具有实践意义。本文对稻螟赤眼蜂进行了有关的研究。一、稻螟赤眼蜂及其他赤眼蜂对被寄生卵的辨别能力 Salt(1934,1937)曾报道,广赤眼蜂 T.evanesens Westwood具有辨别被寄生卵的能力。Klomp等(1980)研究了食胚赤眼蜂T.embryophagum(Hartig)  相似文献   

20.
苏云金素防治棉铃虫及对其主要天敌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测试了苏云金素对棉铃虫及其主要天敌的影响。苏云金素与其他供试Bt制剂比较,对紫外线相对稳定,能抵抗田间不良环境的影响,药后7天,棉铃虫死亡率为92.59%。施药后15天,存活幼虫中有42.86%仍在叶部活动,苏云金素对天故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施药后东亚小花蝽和中华草蛉种群数量增加,而龟纹瓢虫种群数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结果表明,苏云金素对棉铃虫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能够减少蕾铃被害数量,达到保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