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牦牛地方性流产的确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5年在青海省天峻县牧场采集流产或产犊后母牦牛血清155份,其中含有衣原体补体结合抗体者45份。又采集流产病料13份进行鸡胚卵黄囊接种培养,在8份中培养出了衣原体,这些衣原体的代表株经鉴定为鹦鹉衣原体,能在FL和BHK#-21细胞中很好的生长繁殖,并形成不同形态的核旁包涵体。这种衣原体人工感染怀孕牦牛后,可使75%在怀孕后期发生流产。  相似文献   

2.
牛衣原体病是由流产嗜性衣原体所引起牛的一种地方性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怀孕母牛繁殖障碍、肺炎、肠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脊髓炎等。流产嗜性衣原体可感染羊和与之密切接触的人,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本研究对青海省互助县12个采集点共765份送检血清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衣原体抗体。结果发现,阳性检出率为26.1%(200/765);其中牦牛血清阳性检出率为32.3%(20/62);乳牛血清阳性检出率为25.6%(180/703)。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养殖场的乳牛和牦牛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衣原体感染。这些数据为该地区牛衣原体病防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牦牛衣原体病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会导致母牛流产、早产、产死胎或产弱犊,也被称为地方流行性流产。本文对牦牛衣原体病的病原体作了简单介绍,并分析其发病特点与临床症状,以此为基础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应用衣原体间接血凝试验(I-HA)对青海省德令哈地区改良绒山羊进行了衣原体血清学抗体检测,共检测绒山羊血清160份,检出阳性28份,阳性率17.50%。  相似文献   

5.
牦牛衣原体病是由流产嗜性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亚急性传染病。衣原体为革兰氏阴性病原体,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能在鸡胚和易感的脊椎动物细胞内生长繁殖,在自然界中传播很广泛。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衣原体性流产呈地方性流行。本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遇降雪、降温、寒流等气候突变时流产率显著升高。母牦牛怀孕各期都可能发生流产,以中后期居多。牦牛感染初期有1~2天发热,感染后可长期带毒,但以后直至流产都无明显症状。  相似文献   

6.
根据牦牛藏羊5种常见的流行病学调查,常见牦牛和藏羊主要疾病有胃肠道寄生虫感染、弓形虫感染、衣原体感染、立克次氏体感染、双芽巴贝斯虫感染。本文根据常见疾病和实际情况采用了显微镜检查方法、改良凝集实验、直接血凝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方法对牦牛藏羊常见的5种疾病进行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福牛是利用青海当地牦牛作为母本,柴达木黄牛为父本生产犏牛,母犏牛再以安格斯等优良肉牛品种为终端父本,应用牦牛远圆轮回种间杂交技术生产的商品肉牛。海西州自2012年开始打造的百亿元福牛产业体系,良好的繁育条件是发展之本。布鲁氏杆菌病、衣原体病、结核病是母畜流产的原因之一,因此,本文对柴达木福牛母本就布鲁氏杆菌病、衣原体病及结核病进行血清学检测,报告了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湖北省牛羊衣原体病流行情况,采集了湖北省内多个地区近40个不同养殖规模的牛羊养殖场(18个牛场、20个羊场),共380份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380份血清中检出阳性血清168份,总阳性率为44.21%,湖北省各地区均存在衣原体抗体检测呈阳性的养殖场,牛的感染率相对较高,个别地区养殖场的衣原体抗体检测阳性率达100%。调查表明湖北省牛羊衣原体感染比较普遍,同时存在一定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9.
耗牛是否能够健康成长以及繁育,会直接对养殖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牧民的生活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地掌握衣原体病对于耗牛的危害程度,最大程度降低因为衣原体病所造成的感染以及损失,本文主要是应用了衣原体间接血凝试验(IHA)对耗牛进行了衣原体血清学抗体检测,一共检测了148份耗牛血清,检出阳性一共有14份,检出率为9.46%。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祁连县默勒镇牛羊的流产病进行调查,发现32.8%牛羊有流产病史,对种公畜进行布氏杆菌病的抽血检测,共检测3706份(其中牦牛血液样品595份,绵羊血液样品3111份),其阳性率为5.67%。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弓形虫病在海晏县的流行现状及在制定科学防控措施中提供参考依据,对海晏县6个乡镇及"七四牧场"的900份牦牛血清和766份藏羊血清分别进行弓形虫血清学检测。此次调查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结果显示,牦牛弓形虫阳性率为1.67%,藏羊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零,这表明海晏县区牦牛群中存在弓形虫病流行,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为快速检测鹦鹅热衣原体,基于鹦鹅热衣原体rrn操纵元序列(即16S-23S rRNA间隔区基因和23S rRNA基因序列)建立了双重PCR法,对100份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并与单一PCR法、免疫荧光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双重PCR法特异性与敏感性均高于单一PCR法、免疫荧光法。双重PCR平均阳性检出率为83.496~97.296,敏感性为500fg/μL。结果显示鹦鹅热衣原体rrn操纵元序列双重PCR法不仅能够检测衣原体和非衣原体感染,而且能够同时实现鹦鹅热衣原体检测和鉴定,从而克服了单一引物应用时的不足,为未来鹦鹅热衣原体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红原地区牦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采用巢式PCR对采自红原县的216头份牦牛粪便进行了检测(其中包括腹泻粪便样本18份)。该地区牦牛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14.8%,其中Cryptosporidium bovis 感染率为3.7%,C. ryanae感染率为5.1%, C. andersoni感染率为6.0%, 而腹泻样本并未检出隐孢子虫。以上结果表明,牦牛是隐孢子虫的天然宿主,但该实验中未见隐孢子虫和牦牛腹泻间存在明显相关性,隐孢子虫和牦牛腹泻之间的关系需要后续研究来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4.
西藏当雄牦牛牛皮蝇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当雄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现状及流行动态,2010~2011年从当雄6个乡镇13个行政村每月采集血样,共采集1175份牦牛血清,采用牛皮蝇蛆病诊断技术(ELISA方法,GB/T 22329-2008)进行检测及阳性血清进行年抗体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雄牦牛牛皮蝇蛆病血清阳性率为73.6%~100%,1年中11、12、1月份抗体水平较高,从10月份开始升高,表明当地预防性驱虫的时间应为11月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分析牦牛衣原体灭活疫苗免疫保护性。方法:选取51头怀孕母牦牛进行试验,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6头,免疫后第三周进行攻毒,剂量分别为1:1、1:10、1:100,对应母牦牛数量为:10头8头、8头。对照组25头,立即进行攻毒,剂量分别为1:1、1:10、1:100,对应母牦牛数量为:9头、9头、7头。结果:实验组没有出现流产情况,流产率为0%,保护率为100%;对照组出现19头流产,流产率为76%,保护率为24%,其中,剂量为1:1时,流产率为100%,剂量为1:10时,流产率为77.78%,剂量为1:100时,流产率为42.8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怀孕母牦牛使用衣原体灭活疫苗免疫保护性比较高,能够有效降低流产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初步掌握衣原体病在河南邓州市奶牛群的感染情况,本试验于2017年6~9月对该地区6个奶牛场共390份血清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借鉴。结果显示,112份奶牛血清样品检测为衣原体病阳性,平均阳性率为28.71%,规模化奶牛场阳性率低于散养场,分别为20.42%和42.0%;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奶牛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经产奶牛阳性率最高,为34.82%,后备青年牛次之,为22.53%,犊牛最低,为8.33%。表明该地区奶牛衣原体病流行情况较严重,需引起养殖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羊地方流行性流产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绵羊、山羊的一种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妊娠后期的流产、死产或产下无生命力的羔羊.我国也有许多省市报道该病的发生,为了摸清北京市羊衣原体病现状,笔者从对本市延庆、大兴等6个区县部分羊场的血清(3398份)进行了衣原体病血清抗体检测.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山西农业科学》2017,(8):1249-1252
为研究牦牛奶的营养价值,采用不同方法对红原牦牛奶氨基酸、脂肪酸组分及其含量进行了检测,并与3个牧场的荷斯坦牛奶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牦牛奶和荷斯坦牛奶中都检测到17种氨基酸,其中,除胱氨酸含量基本相同外,其余16种氨基酸含量牦牛奶都高于荷斯坦牛奶,牦牛奶氨基酸总量为4.88%,高于荷斯坦牛奶1.28~1.82百分点。牦牛奶中共检测出13种脂肪酸,荷斯坦牛奶中共检测出10种脂肪酸,检出牦牛奶脂肪酸含量为97.80%,高于3个牧场的荷斯坦牛奶,牦牛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2.30%,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5.50%,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2.74%,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76%。不饱和脂肪酸红原牦牛奶高于荷斯坦牛奶的有棕榈一烯酸、亚麻酸、十七碳一烯酸和花生酸。该研究结果可为提高红原牦牛奶开发利用价值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黄牛β-珠蛋白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扩增了中国牦牛的β-珠蛋白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克隆测序和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其与黄牛β-珠蛋白基因的同源性很高,达到97%以上;检测到中国牦牛β-珠蛋白基因的2个等位基因7β3A sn和1β35A sn,其中67号牦牛个体中检测到2个等位基因7β3A sn和1β35A sn,64号牦牛个体中检测到等位基因1β35A sn,1078号牦牛个体中检测到等位基因7β3A sn;等位基因1β35A sn是中国牦牛特有的一个等位基因,推测该等位基因编码的第135位氨基酸天冬酰胺,可能会降低牦牛血红蛋白的氧亲和力。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楚雄州部分猪场衣原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省楚雄州猪衣原体病的流行情况。[方法]从楚雄州部分规模化猪场及散养户采集1257份猪血清,采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猪衣原体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检出阳性样品232份,阳性率为18.4%。在规模猪场的956份样品中,阳性样品193份,阳性率为20.2%;在母猪样品132份,阳性样品38份,阳性率为28.8%;在育肥猪血清824份中,阳性样品155份,阳性率为18.8%。在散养户301份样品中,阳性样品39份,阳性率为13%;母猪样品53份,共检出11份阳性样品,阳性率20.8%;育肥猪248份中,阳性样品28份,阳性率11.3%。[结论]猪衣原体病在云南省楚雄州呈一定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