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有效破解农村“三留守”和贫困户增收难问题,使域内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就近就地就业,并增收致富,实现精准脱贫。蓝田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区位交通优势、生态环境优势、产业特色优势、人文历史优势,全面实施“旅游+”战略,推进全域旅游,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高度融合,坚持“以农业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三产”,打造春季踏青赏花、夏季纳凉避暑、秋季登山探幽、冬季泡汤滑雪的全区域全时空旅游,拓展农业多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全域旅游。  相似文献   

2.
作者根据国内外农业剩余劳动力转业途径,将其划分为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离土不离乡,离乡不离土,离土离乡四种转业模式。着重分析了我国“既不离土、也不离乡”农业剩余劳动力转业的主导模式及其原因。指出一旦条件成熟,应逐步转化为“离土不离乡”,并最终实现“离土离乡”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3.
80年代初,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我国提出了“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的模式,从十多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转换的轨迹看,除了按照“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的模式转移了大批农业劳动力外,我国农业劳动力还发生了另一种形成的转换,即“离土又离乡’的转换。其中又可划分区域内移转和跨区域转移。现阶段我国形成了多元化的农业劳动力转移模式,这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各种模式各有短长,应坚持多种模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城乡发展失调表现为生活实体农民与社会设置农民的分离,社会设置农民与生活实体农民相分离,阻断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自然演变的过程,造成了城乡发展的失调。其发展经过了4个阶段:60-70年代上山下乡运动与城市人口被强制转变为生活实体性农民、乡村工业的发展与农民“离土不离乡”的发展过程、民工潮的发展与农民“离土又离乡”的发展过程、城市化的发展与农民“失土又失乡”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章从农民的视角出发,充分认识农民的社会关系资源与“农民的知识”在农业技术教育中的价值。确立“农民参与”的理念,通过农民参与技术传播推广活动,在农业技术教育中担当“教育”的主体性角色,推进农业技术教育向广度与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6.
赵艳丽 《云南农业》2011,(11):56-56
在农业信息行业上将农民接受农业信息服务说成是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服务。玉溪市农业信息网自2001年底开通以来,为全市农业、农村、农民提供无偿的政策、市场、科技信息服务,在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服务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对农业信息的进村人户起了很大作用。但随着传统农业信息推广模式的“网破、线断、人散”,玉溪市农业信息进村人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7.
《四川农业科技》2011,(4):58-58
按照四川省农业厅提出的“要大力推进职业农民培训”的要求,四川省农广校在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中积极开展农业技能鉴定工作,将农民素质教育与技术考核、技能鉴定相结合,以鉴定促培训、以鉴定促应用、以鉴定促职业农民的培育,培养“双证”或“多证”专业技术农民和农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8.
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之策,发挥龙头企业的独特作用,引导农民产业化种植,创建果菜精深加工体系,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举措。要抓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这条主线,积极实施“强镇富民”战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投资风险高,农民文化素质低,农村经济信息不灵通,农民资金短缺,致使农民投资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四位一体”的农民投资服务体系行助于解决农民在投资农业生产中丽临的多种困难,论文就“四位一体”农民投资服务体系的内涵、运行机制及重要性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10.
吉林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按照科技部提出的“政府引导,科技支撑,产业带动,基地示范”基本功能定位要求,紧紧围绕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快县域经济突破深入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工作,在核心区建立8个示范园,在省内新增50个示范基地。继续坚持“做给农民看、帮助农民算、指导农民干、激发农民赚”的方向,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力度,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中央农村:亡作会议提出要“构建职业农民队伍”,“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民体面劳动,是每个农民的“中国梦”,也是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大思路,通过推动实现这一目标,将撬动农业生产方式深刻转变。  相似文献   

12.
对于如何破解“三农”难题,目前国内理论界和学术界不少学者寄厚望于实现另一个“三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而且,有的文章还深入地探讨了这“三化”与。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之间的层层递进关系,读后不仅让人耳目一新,而且让人得到许多启迪。笔者认为,只有在注重上述“三化”的基础上,一视同仁地做到充分认识、切实正视并全力实现本文所述的另一个“三化”。才能为破解“三农”问题提供“比较完整的答案”。因为本文所述的另一个“三化”——农业现代化、农村信息化和农民知识化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一样,在破解“三农”问题中也能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工商局按照“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帮农民所需”的工作思路,紧密围绕“三农”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走进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业的“走近三农”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基本思想和思路的集中体现。当前,在由农村、农民、农业构成的“三农”问题中,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是弱势地区.农民和农民工是弱势群体,其中农民问题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具体体现,加强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不仅是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新形势下农民快速转型的必要手段,是现代化农业稳固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本文依据“全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十二五’规划”中的具体要求,阐述了农机推广在新型农民培训中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解决"三农"问题并非朝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颖琦 《现代农业》2004,(10):36-37
“民以食为天”。农业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对于一个有近8亿农民的发展中大国,强调农业的极端重要性无论如何也不过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主题。十六大后新一届“两会”期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把“三农”问题称之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并赋予许多新意的表述,如此关切,可见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会在迷茫中徘徊。  相似文献   

17.
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过程中,订单农业作为帮助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一种新的农业产销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在实际操作中“毁约跳单”常有发生。为防止“毁约跳单”,在发展“订单农业”过程中要注意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为农民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已经追在眉睫。重视、支持和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是各级政府和农业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如何真正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一直为农业工作者所苦苦追求。“金农热线”是从为农民办实事的角度出发,多方分析,大胆探索找到的一条解决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根据市场农业发展需要,江苏省海门市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研究总结了一套市级信息服务平台的运行模式,及时向农民提供大量农业信息,较好地解决了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积极开展网上招商和网上销售活动,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民增收步履蹒跚,不能单纯归咎于农业、农村经济内部和农民自身,还有许多“三农”之外的深层原因。比如,工农业产品附加值剪刀差越来越大;科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导致传统农民在市场优胜劣汰面前越来越脆弱;人口的增加、耕地的减少,带来人地之间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显现,等等。都很难靠农业、农民自身来解决。在这种背景下,要确保农民在“十五”期间按5%的速度大幅增收,关键还得把功夫用在“题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