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1990年在江苏省太仓市发现一种以成虫食害嫩叶,并产卵于嫩梢,幼虫蛀食枝干,造成枝条枯死的桑树新害虫,经渐江农业大学李参教授鉴定为次黄筒天牛(Oberea In- fratestocea Pic)该天牛隶属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楔天牛族,筒天牛属的昆虫。这种天牛大面积为害桑树,形成较大危害的情况尚未见有报导。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8—20mm,体宽2.5mm左右,淡橙黄色,鞘翅基部淡橙黄色,余部为暗褐色。复眼黑色,触角丝状,约与体等长,雌性略短。足淡橙黄色。 卵:长椭园形,乳白色,4—5mm长。 幼虫:体长25—28mm,前胸宽3—4mm,头部褐色,口器黑褐色。 蛹:体长16—20mm,前胸宽2.5mm左右,细长,淡黄色。临近羽化期复眼和后翅芽端部先变为黑褐色。 相似文献
2.
云斑天牛危害桑树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吴开明,张建强,代方银,许恩远,唐万成,邵春明,鞠先奎(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丝绸学院)(涪陵地区丝绸公司)云斑天牛BatocerahorsfeldiHope又名白条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该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四川以川东... 相似文献
3.
次黄筒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卵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次黄筒天牛在江苏太仓1~2年发生一代,幼虫在枝干内越冬,成虫6月上旬~7月中旬羽化,取食桑树的嫩叶、叶脉,产卵于桑树新梢端部。卵期13d,幼虫蛀入枝条,先向上蛀食到梢端再调头向下蛀食,枝条短的幼虫可入拳越冬,第2年5月中旬化蛹,蛹期约16d。被害株有效条数降低,影响产叶量。该虫卵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型。个体间相互吸引但聚集强度不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4.
桑天牛在河北地区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桑天牛在河北地区的生物学特性研究黄大庄,王志刚,阎晔辉,纪殿荣,阎浚杰(河北林学院)有关桑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国内外学者进行过不少研究。但我国学者多数以南方的桑天牛为调查对象,而北方地区桑天牛发生特性和为害情况同南方有明显差异。为了有效地防治北... 相似文献
5.
6.
采用大田调查和室内尼龙纱笼、玻璃缸饲养等方法,对桑蓝萤叶甲的形态、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诸暨地区桑蓝萤叶甲一年发生一代,2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蛹期,3月—5月下旬为成虫期,4月—6月下旬为卵期,5月—9月下旬为幼虫生长活动期,10月以后为越冬幼虫休眠期。各虫态发生不整齐。幼虫经3个龄期老熟,钻入深土层筑土室越冬,并化蛹其中。成虫喜食嫩叶,具有假死习性;在原桑地分散产卵,完成生活史。在稀植、管理粗放的桑园中,一般虫口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8.
9.
10.
桑天牛危害和外源茉莉酸诱导桑树防御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择试验研究了桑天牛危害和外源茉莉酸(JA)对于诱导桑树产生防御反应的影响。桑天牛危害诱导的结果表明:在危害诱导后的第3天,受害桑枝被桑天牛继续取食的面积明显少于对照,而同株系统枝被取食的面积与对照间的差异不明显;危害诱导后的第1天,被害桑枝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引诱活性显著高于健康桑枝,此后其引诱作用逐渐下降,第3天时与健康桑枝间的差异消失。JA诱导的结果表明:JA处理3 d后,桑枝被桑天牛取食的面积也明显少于对照;JA处理1 d后,桑枝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引诱作用明显高于健康桑枝,JA处理2 d后的桑枝对寄生蜂的引诱作用达到了极显著的程度,第3天时与健康桑枝的差异消失。此外,无论是桑天牛危害诱导还是JA处理诱导,对桑天牛的产卵数量均未产生影响。分析认为:桑天牛危害和外源JA均能诱导桑树通过减少桑天牛取食桑枝的面积产生直接防御,但这种抗虫性仅局限于被害桑枝;桑天牛危害和外源JA还通过增强桑枝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引诱作用使桑树产生间接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1.
粤北桑芽瘿蚊Giadomyiasp是粤北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形态特征主要表现在成虫触角、前翅、外生殖器的形态,卵、幼虫胸骨片的形状,蛹胸足长短等方面,与广东老蚕区(顺德)的桑吸浆虫(Contariniasp.)有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桑橙瘿蚊在江苏盐城地区一年发生5—6代,以2—5代为害严重。运用测报手段,在越冬代化蛹盛期每亩(1亩=1/15公顷)用50%辛硫磷或80%敌敌畏0.6公斤,拌适量干细土撒遍桑园;在各代初孵幼虫发生盛期,采用80%敌敌畏或40%乐果、50%辛硫磷配成1500倍液喷洒顶梢,有较高的防治效果。经过综合防治,可使各代虫情指数、全年综合虫情指数均控制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13.
桑椹浆瘿蚊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椹浆瘿蚊(ContariniamorulaeJiangnomennudum)是新发现的一种桑树害虫。在陕西关中地区年发生1代,以幼虫寄生于雌花子房内为害,5月中旬幼虫老熟后弹跳入土结茧越夏越冬。采用蛹期或幼虫入土期地面薄膜覆盖;或蛹期每公顷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6kg或50%甲基对硫磷6.6kg拌适量干细土撒施于桑园土壤,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四川、重庆地区柑桔全爪螨对桑树的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在室内自然温湿度条件下,用桑叶作饲料饲育研究其生活年史,表明该螨在重庆北碚年发生16代,在15.4℃~15.6℃、20.1℃~21.6℃、24.4℃~25.8℃、29.6℃~31.5℃下,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经过平均历期(日:时)依次为18:01、8:00、5:12、3:05;3:19、3:07、2:09、1:15;2:22、2:08、1:21、1:15;6:05、3:2O、2:09、1:19.成螨寿命8~42天,每头雌螨平均34.8粒;幼、若、成螨喜在叶底及叶缘分散为害,田间发生以5~6月、10~12月螨量大,对雨水冲刷及农药的抗性远比朱砂叶螨强,有逐步上升为桑园主要害螨之一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桑园专用复合肥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多年(1986—1991)对桑园土壤、桑树营养特点进行研究,获得大量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提出桑园专用复合肥的配方。以专用复合肥与等量氮肥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1)盆栽试验:复合肥区增产桑叶21.69%—41.70%。(2)小区试验:复合肥区增产桑叶10.35%—23.22%。(3)中间试验:复合肥区增产桑叶14.67%—22.83%。(4)养蚕试验:复合肥区春秋两季平均,万头蚕产茧量提高3.95%、全茧量增加4.15%—11.79%、茧层量增加5.00%—12.50%、茧层率提高2.81%—7.40%。 相似文献
16.
17.
人工创造四倍体桑的枝叶生长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工创造的300多份四倍体桑种质的枝叶生长性能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50%以上的四倍体叶片较大较厚,单叶重>10克,叶片100cm^2重>2.4克;有40多份四倍体种质叶特大特厚;较多的四倍体其枝条生长高度偏低,约有19.6%的四倍体枝条生长高度达到沙2×伦109的水平;某些四倍体生长甚旺,约有17%的四倍体种质的枝条数达到沙2×伦109水平,大部分四倍体的枝条数较少;桑叶高产的四倍体占10.75%,中等以上产量水平的占26.36%,其余73.66%为中等及以下水平。高产四倍体可分为条多条高类型、枝高节密叶较大类型以及叶大叶厚类型。 相似文献
18.
干旱对桑树质膜透性脯氨酸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土壤干旱条件下,测定了桑叶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桑叶质膜透性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而增加。且游离脯氨酸增加的幅度比质膜透性大;不同叶位的桑叶,虽然都表现出增加,但质膜透性随叶位数由上往下的递增而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则减少;桑树对干旱的反应存在着品种间的差异,在同样的旱境中,质膜透性能较好地反映桑树抗旱性强弱,可作为鉴别桑树抗旱性的指标之一,游离脯氨酸的变化与桑树抗早性的关系不很一致,但其增加的速率,可作为桑树受旱而发生变化的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19.
桑蟥是桑树主要害虫之一,在如皋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以有盖卵在桑树枝干上越冬,头蟥主害期六月下旬,二蟥主害期八月中旬。用农药久效磷进行药杀,喷雾法为二龄期效果最佳;根吸法在孵化盛期至二、三龄,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