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180头不同生理阶段的奶牛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较系统的测定,首次得到了奶牛妊娠各期(3-9月),产生(1-4天),新生犊牛(1月龄内),断奶犊牛(3-4月龄),育成牛(8-9月龄)及青年牛(19-20月龄)各阶段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的生理值。经统计分析,找出了奶牛在不同时期及阶段血液流变学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引种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1按奶牛所处的不同的状态,可分为泌乳牛、停奶牛、育成牛(指经配种后受孕至其第一次分娩的奶牛)、发育牛(指育成牛与犊牛阶段之间的奶牛)和犊牛(又分为哺乳犊牛和断奶犊牛)等群体;  相似文献   

3.
育成牛是指犊牛断奶后至第1胎产犊前这时期的牛,育成牛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此时期的饲养,关系到体型的发育和终身的泌乳性能,因此,不可忽视育成牛的培育。1育成牛的饲养为便于管理,将育成牛的饲养分为4个阶段。1.1第一阶段3-6月龄育成犊牛饲养。通常犊牛生长到2个月龄时断奶,断奶后犊牛的营养来源主要是精饲料,随着月龄的增长,逐渐增加优质粗饲料的喂量,选择优质干草、苜蓿供犊牛自由采食。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和讨论了肉用犊牛和育成牛的一些饲养管理方面的技术要点。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部分介绍了新生犊牛的饲养管理、哺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和断奶至6月龄犊牛的饲养管理要点。种用育成牛饲养管理部分介绍了母牛和公牛的饲养管理要点。饲养管理主要谈及了犊牛的初乳哺喂、饲喂、饮水、去角、环境控制、日粮配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芦台农场对200头荷斯坦小母牛从初生至18月龄每月分别称重,分析其生长发育和日增重情况。200头母犊的平均初生重为38kg,在合理饲养管理条件下,犊牛和育成牛的平均日增重除1月龄为485.0g,2月龄为565.2g,4、5月龄为690.7、684.0g外,其余各月龄均在700g以上,其中9、10月龄在800g以上。满14、15、16、17和18月龄,分别有39、49、39、22和13头达到最低配种体重(375kg)要求,至18月龄合计有162头,占总头数的81%,说明犊牛和育成牛在现行饲养标准下生长发育正常,因此推行的饲养标准和管理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奶牛的生理阶段划分:1-6月为犊牛阶段,其中1—3月为哺乳阶段:4—6月为断奶阶段;7-15月龄为育成牛阶段:16-24月龄为青年牛阶段(怀孕);24月龄以上为成年母牛阶段。  相似文献   

7.
奶牛发育期间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80头不同发育阶段奶牛血清流变学主要指标的系统测定,得到妊娠期(3~9月)、产后期(1~4d)、新生期(1月龄内)、断奶期(3~4月龄)、育成期(8~9月龄)及青年期(19~20月龄)各年龄段奶牛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的生理值,经统计分析发现了奶牛在不同发育阶段血液流变学主要生理指标的一些波动规律,并对引起这些变化的某些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青年奶牛的饲养管理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青年牛的概念 青年牛也称育成牛,是指断奶后到配种前的牛,年龄一般为6-18月龄(本文所指青年牛为断奶后至初产前的牛)。  相似文献   

9.
1要重视犊牛的培育和育成牛的饲养管理奶牛养殖在我市起步比较晚,奶牛饲养粗放,只偏重对泌乳期牛的饲养管理,不重视犊牛和育成牛,而造成犊牛和育成牛生长发育受阻,到繁育年龄(15~18月龄)时,达不到应有的体尺和体重(350kg),因而延长了繁育时间,甚至...  相似文献   

10.
犊牛水中毒病俗称“水醉”,是由于犊牛口渴时短时间饮入大量水而引起的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又称犊牛血红蛋白尿症。该病多发生在生后6个月以内,特别是断奶前后的犊牛极易发生,但2月龄以内的犊牛也有发生,6个月龄以上的小育成牛也可发病,但发病少,病情轻;1岁以上的牛基本上不发生。该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严重的犊牛可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1.
优秀的后备牛是奶牛场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从哺乳犊牛、断奶犊牛、育成牛、青年牛四个不同生长阶段入手,阐述了后备牛培育过程中饲养管理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2.
牛至精油对新生犊牛生长发育和血液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40头新生犊牛,按出生日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头,试验组犊牛精料按40g·t~(-1)的比例添加牛至(Origanum vulgare)精油,旨在研究天然添加剂牛至精油对新生犊牛生长发育和血液免疫的影响。从犊牛出生到70日龄,跟踪研究了两组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液免疫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犊牛生长、发育时间的增加,试验组犊牛体重、体高、体长、胸围、腹围、管围、血清总蛋白、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以及平均采食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试验组犊牛腹泻次数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精料中添加牛至精油有促进犊牛生长发育、增强犊牛免疫力、增加犊牛采食量和降低犊牛腹泻发病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万淋巴细胞感染牛白血病病毒(BLV)的试验,通过检查持续淋巴细胞增多症(PL)的母牛传递病毒给犊牛的比率。评价了PCR技术野外应用效果,检测43头犊牛出生时和6月龄时血清中病毒抗体和淋巴细胞中病毒前DNA,结果出生进36头犊牛BLV阴性,3头犊牛上述两种检测结果都呈阳性,另外的4头犊牛中2头BLV抗体阴性,DNA阳性,另两头结果正相反;6月龄时,出生时BL  相似文献   

14.
犊牛从断奶到14~15月龄配种前的小母牛统称为育成母牛,通常又将此期分为育成牛和青年牛,前者是指发情配种以前的阶段;后者是指配种妊娠后直至分娩前的阶段。此期培育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牛的正常发育和适时配种。育成牛从6月龄至2周岁期间,正处在较快的生长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5.
犊牛是指0~6月龄内的牛。根据生产管理的需要,又将犊牛期分为新生期(出生后至3~5日龄),哺乳期(6~90日龄)和断奶期(断奶后至6月龄)。由于犊牛不仅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而且还与未来牛的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和经济效益等密切相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犊牛就是整个牛群的未来。因此良好的饲养管理是奶牛生产管理的关键之一。为了提高犊牛健康指标,我们必须加强犊牛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6.
后备乳牛又称培育乳牛,是母乳牛从出生到第一胎产犊前的总称。一般可分为哺乳期犊牛、犊牛、发育牛和育成牛几个生长阶段。后备乳牛选育的好坏直接决定奶牛养殖的成效。在不少奶牛养殖场(户)中,往往是只注重生产牛的饲养管理,而忽视后备牛的饲养管理,导致后备牛淘汰率高,  相似文献   

17.
<正>犊牛的哺乳期一般为3~6个月,断奶之前称为犊牛,断奶后直至具有生产性能表现前称为育成牛。犊牛的生理机能处于较大的变化阶段,抵抗力差,死亡率高,同时也是终生相对生长强度最大的阶段,饲养管理方式和营养水平关系到以后乳用特征的形成和产奶性能的表现,所以犊牛的饲养管理是奶牛生产的第一个重要阶段[1]。  相似文献   

18.
我省肉牛饲养模式探讨江斌省农科院牧医所3500131国内外常见的几种肉牛饲养方式:肉牛饲养包括犊牛饲养(6月龄之前)、育成牛饲养(6—24月龄)及成年牛饲养3个阶段。由于犊牛的饲养基本上都采用犊牛跟随母牛饲养,有条件的地方还进行必要的补饲,所以现在人...  相似文献   

19.
选18头中国荷斯坦初生犊牛分为两组,每组9头,对这两组牛分别使用干物质中粗蛋白质水平为23.18%和25.2%的两种开食料,并用15O千克鲜奶,于42天断奶。结果两组牛2月龄和3月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粗蛋白质水平不宜超过23.18%。  相似文献   

20.
育成牛是指犊牛断奶后至第1胎产犊前这时期的牛,育成牛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一时期的养育,关系到体型的发育,影响到终身泌乳性能,因此,不可忽视育成牛的培育。1育成牛不同生理阶段的饲养管理为便于管理,将育成牛的饲养分为4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