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苘娜娜 《中国种业》2021,(12):90-93
杭州地区引进了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通过与其他籼粳杂交稻和常规粳稻进行栽培比照,对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综合抗性等进行分析,了解该系列品种的特征特性。结果表明平均生育期常规粳稻>其他籼粳杂交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显示参试的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产量显著高于常规粳稻,但与其他籼粳杂交稻之间差异不显著。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中,甬优1540的结实率和产量最高,甬优7861的总粒数、实粒数最高,甬优7860千粒重最高。试验表明穗大粒多是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产量高的主要因素,群体整体表现出丰产性好、株型紧凑、抗性好的特点,个别品种要注意稻曲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在高产栽培条件下黑马603的适宜种植密度,搞好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试验研究与推广,2010~2011年度连续两年对黑马603玉米新品种进行了密度试验.通过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两年试验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显模  肖光杰 《耕作与栽培》2004,(5):45-45,F004
渝黄一号是西南农业大学选育的黄籽优质油菜新品种,含油量高达44%以上,为探索其在海拔1000m左右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以期为指导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6000株/667m^2和7000株/667m^2其产量表现均好,且无显著差异,而以6000株/667m^2产量表现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水稻强化栽培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在贵州中高海拔和低海拔稻区进行水稻强化栽培试验,探索强化栽培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应用前景,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在贵州中高海拔稻区采用强化栽培可获得较高产量,并以软盘育秧方式增产效果更好;中低海拔稻区采用强化栽培管理与宽窄行移栽相结合提高产量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2007年在贵阳市郊(海拔1 140 m),对优质杂交香稻黔香优302进行了不同施氮肥量和不同栽插密度的裂区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贵阳市郊施蚕豆秆绿肥1 000 kg/667 m2左右作基肥,4月1日播种,秧龄50 d,单株栽插,规格为33.3 cm×19.98cm,基本苗1.0万株/667 m2,施尿素10 kg/667 m2,产量可达到658.13 kg/667 m2。  相似文献   

6.
通过5个大白菜杂交制种栽培密度的试验,对大白菜杂交制种能够取得高产的适宜栽培密度进行了探讨。经试验研究,在5个栽培密度中,以3300株/667m^2产量为最高,在此密度下,产量性状表现较佳,产量性状组合均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适合密植的玉米品种进行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合我市进行密植通透栽培的玉米品种,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为改变我市"玉米海"的生产模式,我们实施了本项试验。  相似文献   

8.
密植栽培是玉米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在现实生产中受耐密型品种缺乏、高秆品种多,造成通风透光不良,植株早衰、易感病、空杆率增加、倒伏等诸多不利影响。针对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此试验,研究探索不同栽培密度下化学调控对玉米生长、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确定最适宜化控种植密度,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稻强化栽培(SRI)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提高湘西水稻产量 ,2 0 0 1年 ,引进了一项新型栽培技术———水稻强化栽培 (SRI)试验 ,强化栽培技术基本观点是 :重施有机肥 ,施有机肥 2 5 0 0kg/ 6 6 7m2 ;软盘育秧 ,单本移栽 ;栽小苗 ,叶龄 1.5~ 2 .0叶 ;稀植 ,密度 33.33cm× 33.33cm或 4 0cm× 4 0cm ,或 1m2 插 4株正方形栽培 ;间歇轻度灌溉(孕穗以前田间只保持湿润 ,田间开细坼时灌水 ,灌至田面湿润即停灌 ,孕穗期保持浅水层 ,成熟前 2 0~ 2 5d排干 ) ;人工中耕松土通气除草。根据SRI栽培的技术原理与基本方法 ,结合当地高产栽培的实际经验 ,进行 4个丘块SRI栽培试验 ,以探…  相似文献   

10.
玉米高产栽培中,密度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因此,确定玉米最适种植密度是玉米栽培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而培育和选择耐密植的品种则是玉米高产育种、栽培发展的趋势。本试验对多个玉米优良品种进行种植密度试验,以期为玉米品种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杂交稻D优3232为材料,进行了栽插密度及苗数的强化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D优3232采用强化栽培可比常规栽培增产39·9%,平均产量可达826·1kg/667m2;D优3232强化栽培种植规格以40cm×40cm,每穴栽1粒谷苗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秧龄与栽培密度对甬优6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6号系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用甬粳2号A与K264806配组育成的籼粳杂交组合,2006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邵武市种子管理站于2006年引进该组合进行中稻和晚稻多点试种,发现该组合分蘖力偏弱,秧龄过长对产量影响较大。为了进一步掌握该组合的高产栽培技术,笔者于2011年研究了不同秧龄(播种期)与栽培密度对超级稻甬优6号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该组合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索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挖足其水稻增产潜力,试验设3种不同栽插方式,即三角丛植和宽行窄距窝栽1粒秧及宽行稀窝栽3粒谷秧。结果表明:3种不同栽插方式,以三角丛植栽培法产量最高达736.48kg/667m^2,较宽行稀窝栽3粒谷秧667m^2产730.92kg和宽行窄距窝栽1粒谷秧667m^2产710.91kg分别提高单产0.85%和3.59%。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类型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生产试验,摸索出在武汉地区与大麦连作种植杂交棉的适宜密度,以定植1500株/667m~2为宜,其植株形态健壮,子棉产量较高,比1000株/667m~2极显著增产,与2000株/667m~2差异很小,为大田生产选用优良品种与合理密植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农大108玉米新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和对氮、磷、钾的需求状况及最佳配比,为搞好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于1999~2000年在实施超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中试基地开发与生产示范课题过程中,连续2a进行了农大108超高产栽培密度及氮磷钾肥配施试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 1 试验设计与方法 1.1 试验地条件 试验地系中壤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前茬作物小麦产量450kg/667m2。土壤有机质1.18%,全氮……  相似文献   

16.
<正>甬优9号是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所、宁波市种子公司育成的籼粳杂交稻,以其产量高、米质优深受广大农户欢迎。近年来在浙江南部有大面积的推广,松阳县近3年栽培面积稳定在2000hm2左右,约占全县杂交晚稻面积的1/2。近3年的调查数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油菜最佳密度试验,比较了4个油菜密度的冬至苗情、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栽5 000~6 000株/667m2表现较好,折合产量指标在2 796.2~2 932.2kg/hm2。  相似文献   

18.
平塘县江优919不同栽培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江优919最适宜的栽培密度,开展了15221株/667m2、13307株/667m2、11 223株/667m2、8547株/667m24个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的密度范围内,江优919栽培密度越大,单产越低,株高越高,穗长越长,总粒数越小,实粒数越少,结实率越低,分蘖率越低,千粒重变小.  相似文献   

19.
《种子世界》2012,(2):37
湖南农业大学邹应斌等提出水稻栽培管理新技术——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三定栽培"技术。该技术通过了以袁隆平院士为专家组组长的技术成果鉴定,并被列为农业部水稻生产主推技术。该研究受到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和农业部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的资助。该技术已经过连续10年9个不同生态地点进行多点联合试验研究,26个县高产栽培示范,提出了超级杂交稻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栽培技术及其形态生  相似文献   

20.
深优9516是广东省现代耕耘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感温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品种审定编号:粤审稻2010042)。晚造全生育期120-122d。植株株型中集,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后期熟色好,抗稻瘟病,高产栽培每667m^2产量可达600kg以上,米质优,属大穗型高产稳产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11年晚造大面积推广种植获得丰收,深受农民群众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