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我是村农技员,在本地推广水稻肥床旱育秧技术已有4~5年了.这项技术虽然具有省水省工等优点,但秧苗病害却十分令人头痛,主要是立枯病和黄白化病,恶苗病也比水育秧时严重得多,而且立枯病还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俗话说,"有钱买种,无钱买苗",秧苗育不好,就要影响一季庄稼.因此,大家对如何防治旱育秧病害,培育壮秧都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2.
水稻推广旱育秧技术以来,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秧田培肥不当与苗期管理不到位,水稻秧苗黄苗、死苗现象日趋严重,已经影响到水稻壮秧的形成,成为水稻高产的一个瓶颈.我们根据几年来对水稻秧苗黄苗、死苗发生情况的系统研究,探索出了黄苗、死苗的规律和预防技术.  相似文献   

3.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害,对水稻秧苗危害较大,尤其以旱育秧发生严重。此病发生严重时,会造成水稻秧苗不足,影响农业生产及水稻产量。因此,做好水稻立枯病的防治工作,对提高水稻秧苗质量、增加水稻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水稻肥床旱育秧为秧苗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根系好、苗体壮,移栽后抗逆性强,分蘖多,成穗率高,促进水稻高产。然而遇到技术、环境等不良的因素,苗期病害种类多、危害重,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我们通过几年的研究分析,发现苗期病害症状及其防治措施如下:一、病害症状旱育秧“苗期”病害症状表现为:秧叶产生黄褐色圆形或椭园形小斑点,幼苗叶鞘短于正常苗,叶片自下而上,并由叶尖向基部逐渐枯黄致死,严重时全叶或整株秧苗死亡。根据水稻苗期病害不同症状可分为:烂秧苗、绵腐病苗、疫霉病苗、枯黄苗、白化苗、青枯苗等几种。二、防治总体对策1、…  相似文献   

5.
旱育秧是水稻生产中普遍采用的育秧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立枯病发生危害是粮农最烦恼的事。因为立枯病是旱育秧生产中发生最多、最容易造成毁灭性灾害的一种病害。它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害,发生这种病害最终使粮农造成秧苗数量减少,品质下降,甚至全部枯死,影响稻谷生产。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以水稻旱育秧为核心,规范化栽插、平衡配套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科学管水等相配套的水稻栽培新技术.其关键技术环节是肥床、旱育、严控、浅植、巧肥、综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困难.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稻旱育秧的推广应用,秧田病虫害种类也在发生变化,像蚜虫一类过去在水稻秧田里几乎不发生的害虫,不仅在水稻旱育秧秧田里时有发生,而且对水稻旱育秧的危害愈加严重。 1 旱育秧蚜虫的发生与危害 为害水稻旱育秧的蚜虫主要是红腹根蚜和灰腹根蚜两种,因为发生在秧苗的根系周围,所以我们称它根际蚜虫。根际蚜虫一般在小麦蜡熟阶段、水稻秧苗长到三四片叶以后发生,蚜虫潜伏在地下 1~ 5 cm根系周围 ,较轻的田块每窝秧苗根部周围有蚜虫 10个左右,较重的田块每窝秧苗根部周围有蚜虫 20~ 30个。蚜虫在地下吸食秧苗根系汁液,受根际蚜虫危害的田块,秧苗根系在 3~ 5天逐渐变黄变黑,根系活力下降,地上叶片从基部开始逐渐枯黄,重者秧苗会慢慢地枯死。 2 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在严格培肥、调酸、消毒和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重施追肥,促进秧苗正常健壮生长,增强秧苗抗逆能力。 2.2 药剂防治亩用 40%氧化乐果 0.5 kg对成 500倍液泼浇进行防治,防治次数及间隔时间视虫情和防效而定,一般防治 1~ 2次。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水稻壮秧肥在水稻秧苗上的应用效果和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湿润育秧、旱育秧、塑料软盘育秧施用壮秧肥不仅能提高秧苗素质,减轻绵腐病、立枯病的为害,而且水稻产量平均增主8.3%。具有用量少,使用方便。一次施用即可满足秧苗生长对养分的要求等优点。壮秧肥的适宜用量,每平方米湿润育秧以60g、旱育秧以75g、塑料软盘秧每10片以126g为宜。  相似文献   

9.
水稻推广旱育秧技术以来,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秧田培肥不当与苗期管理不到位,水稻秧苗黄苗、死苗现象日趋严重,已经影响到水稻壮秧的形成,成为水稻高产的一个瓶颈。我们根据几年来对水稻秧苗黄苗、死苗发生情况的系统研究,探索出了黄苗、死苗的规律和预防技术。1黄苗  相似文献   

10.
寒地旱育秧苗期常见水稻病害的症状及其防治办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北地处辽宁省北部,气候变化剧烈,种植水稻积温低,育苗阶段水稻旱育秧秧苗水肥管理不当,极易发生各种苗期病害,直接影响到水田生产水平的提高,对米质与产量影响极大。重点探讨解决寒地水稻旱育秧"苗期"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1.
水稻旱育稀植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栽培技术,它具有省工、省种、省肥,提高秧苗素质和增产增收的优点.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自1996年以来,旱育稀植面积在道真县不断增加,秧苗期病虫害发生了新的变化,旱育秧根蚜已成为秧苗的重要害虫之一,危害面积逐年增加,一般地块秧苗受害株率为15%~30%,严重地块无苗移栽.据周志强等调查,1998年凤冈县水稻旱育秧发生根蚜危害,发生面积已达60~100hm2,虫口密度达20~45头/株[1].先后曾选用甲胺磷、辛硫磷等药剂进行防治,但效果不佳.为此,于2002年4月在道真县洛龙镇选择吡虫啉等药进行田间防治试验,探讨了该药剂防治根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水稻秧苗立枯病是早春旱育秧的常见病害之一,一般在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时容易发病.发病初期秧苗枯黄卷缩,茎基部腐烂,扯时易断,后期受害常心叶枯萎卷缩,茎基部腐烂软化,病株基部大多有赤色霉状物,是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水稻立枯病一旦发生,轻者影响秧苗素质和成苗率,重者秧苗全部坏死,贻误农时,使生产蒙受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
水稻旱育秧苗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态水稻的旱育秧综合高产相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提供了有效依据,从水稻旱秧苗的苗床制作、育秧、培肥及秧苗苗床的相关管理技术方面入手,介绍了与生态水稻的旱育秧综合高产相配套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当前生产条件下实现水稻增产的适宜育秧方式,以杂交水稻桂两优2号为试材,设土床旱育秧、编织布旱育秧、塑盘旱育秧、编织布湿润育秧和塑盘湿润育秧5种方式,在不同育秧方式基础上设置施用壮秧剂和不施壮秧剂2个处理水平,研究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湿润育秧尤其是塑盘湿润育秧的秧苗长势较旱育秧的好,晚稻旱育秧尤其是编织布旱育秧秧苗长势较湿润育秧的好;在抗逆性方面,早稻、晚稻旱育秧尤其是编织布旱育秧秧苗耐冷及耐高温能力较湿润育秧的强;施用壮秧剂可促进秧苗生长,提高秧苗耐冷耐高温能力;育秧方式与壮秧剂交互作用对早稻秧苗生长的影响较晚稻显著。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的育秧方式是编织布与施壮秧剂组合的旱育秧方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科邦生态肥"在水稻旱育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旱育秧上施用绿营高系列生态肥作基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培肥地力,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平衡吸收和利用,加速秧苗生长和提高秧苗抗病性.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旱育苗的过程伴随着秧苗病害的发生,随着种衣剂的使用,产量和病害控制得到很好的提升,但不同种衣剂的效果并不统一,为了筛选适合寒地水稻生长、对水稻安全的种衣剂,实现水稻种子一次包衣防治旱育秧田多种病害的目的,试验选用黑龙江省种植面积较大的龙粳31为材料,研究了5种种衣剂包衣水稻种子对病害发生情况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水稻旱育秧立枯病发生条件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旱育秧技术的大力推广 ,水稻立枯病也随之成为育秧期最主要的病害。据观察与研究发现 :水稻立枯病是真菌侵染所致 ,其发生与病菌、气候、秧苗素质等关系密切 ,消灭病菌与培育壮秧为防治关键。  相似文献   

18.
张军 《农技服务》2000,(1):11-13
<正> 调酸消毒是水稻旱育秧的核心技术之一,其目的是防治水稻秧苗立枯病。立枯病是早育秧的大敌,是毁灭性病害。旱育秧成败的关键就是怎样防治立枯病。早期的旱育秧技术主要是通过施用浓硫酸、硫磺粉、敌克松等进行调酸消毒、防治立枯病。其操  相似文献   

19.
水稻旱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  相似文献   

20.
我县是云南一季中稻主产高产区.自1995年引进水稻肥床旱育秧技术获得成功后,为我县的水稻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水稻旱育秧从1996年的518亩,逐步推广到2000年的8413亩,旱育浅插面积达到12.1万亩,占全县水稻面积的93%,基本实现了水稻生产旱育化.肥床旱育秧具有节省秧田、节约种子、减少用工、秧苗素质好、移栽成活快、分蘖节位低、分蘖成穗率高等特点,比常规湿润薄膜育秧增产5%~10%,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多年生产实践表明,水稻旱育秧应抓好以下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